专利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

题目:中国企业专利战略研究

课题来源:自拟课题;

一、文献综述

1.基本概念界定

1.1专利的含义、特点

专利是一个多义词,常有三个含义:专利技术、专利权和专利文献。专利技术是指受法律保护的发明创造,专利权是指专利机构授予专利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对其发明创造的享有的专有权,专利文献是指记录发明创造的专利说明书及一切与专利制度有关的文献。本文中的专利,根据不同文意,指专利技术或专利权利。

在我国,可以获得授权的专利申请包含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其中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专利除具有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无形性四个特点外,对于发明和实用新型,还要求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三性。其中新颖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现有技术,是指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技术);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实用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

因此发明和实用新型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意义;而外观设计不同于发明和实用新型,不涉及技术改进,本文所讨论的专利仅指发明和实用新型。

1.2专利战略的含义、特点

专利战略的定义目前表述比较多样,但是比较统一的、其核心意义为:为了谋求国家、民族、集团或企业的自身长远利益和发展,运用专利及专利制度的特征和功能,寻求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的战略,是通过专利制度实行垄断与反垄断的策略。其最终目的是获得发展、取得利润回报1。

企业的专利战略,是指企业面对激烈竞争、严峻挑战的环境,自觉主动地利用专利文献提供的新技术新产品信息,利用专利制度提供的法律保护和其他种种便利条件,促进专利技术开发和科技创新,分析竞争对手的发展状况,在技术竞争和市场竞争中,有效地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谋取最大经济效益,从而求得企业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制定和实行的一种长远规划和整体谋略1。

专利战略的研究以专利制度为依据,以专利保护、专利技术开发、专利技术实施、专利许可贸易、专利信息和专利管理为主要对象,以技术市场为舞台,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设计政治、经济、法律、技术、生产、经营、贸易、信息、知识产权等各个方面,知识面广、综合性强,除具有企业战略的长远性、全局性、纲领性、经济性、层次性和对抗性等一般特征外,还具有目的性、法律性、技术性、综合性、地域性、时间性、保密性、风险性、灵活性、实用性等自身特点。

2.专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专利制度是基于国家公权力给予申请(发明)人一定时间段的排他性垄断经营权利,以换取申请(发明)人进行技术公开,最终促使科技交流达到科技进步。1474年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现代专利法特点的法律《威尼斯专利法》诞生,1623年《英国垄断法》奠定了现代专利法的基础,1790年根据美国根据其宪法制定《美国专利法》,1791年法国专利法、

1877年德国专利法、1885年日本专利法...各个国家相继制定专利法,确立专利制度。

专利制度(知识产权制度)基于国家公权力,注定其具有地域性。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交流,开始出现跨国企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更趋频繁,随之而来的是,本国的专利(知识产权)在他国并不被承认,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国际之间开始展开探索,并签署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协定:1883年《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1925年《外观设计国际保存海牙协定》、1968年《建立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分类洛迦诺协定》、1970年《专利合作条约》、1971年《国际专利分类斯特拉斯堡协定》、1977年《国际承认用于专利程序的微生物保藏布达佩斯条约》、1994年《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这些,使得专利在协议国之间相互承认、相互保护变为现实,大大扩张了专利基于申请的保护地域,也使得依据市场扩张战略先期开展专利战略布局显得尤为重要。

新中国专利制度起步较晚,至1984年3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1985年4月1日起施行),正式建立专利制度,并确立先申请制。

为落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方针,并履行我国政府在中美保护知识产权谅解备忘录中作出的承诺,1992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第一次修改,并于1993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改扩大了专利保护的技术范围,对药品、食品、调味品和化学物质提供专利保护;增加进口权,并将对制造方法的保护延伸到包括由该方法所直接获得的产品;延长专利权的保护期;将授权前的异议程序改为授权之后的撤销程序;完善给予实施专利的强制许可的条件。

为适应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满足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2000年8月25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专利法的第二次修改,2001年7

月1日起施行。

2008年12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专利法的第三次修改

,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专利的决定,共修改36处,新增7条、修改25条,拆分和合并两条作为四条修改。

中国专利制度的主要特点为: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双轨制。司法保护是指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行政保护是指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要求责令停止请求行为,也可以就赔偿数额请求调解。

3.国内外近年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授权的情况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公布数据,截止到2015年4月,国内发明专利年申请受理量突破60000件/月,国外发明专利年申请受理量突破10000件/月;具体见表1-1;2015年4月,实际授权量国内为18740件,国外为7793件。如此大的申请授权量,表明专利收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其战略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表1-1 国内外发明专利受理情况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