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传统文化保护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传统文化保护研究

XXX

[摘要]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有着多元的民族文化。在各个少数民族聚居地,有很多民族特色很浓的少数民族村寨。其产业结构、民居样式、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的特点。民族村寨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 是发展特色经济的宝贵资源。但在农村发展过程中,有的村寨破坏少数民族传统建筑风格和生态环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2014年1月25日,镇远县报京乡报京侗寨25日晚发生寨火,100余栋房屋被烧毁。报京大寨是黔东南北部地区最大的侗寨,曾是中国保持最完整的侗族村寨之一。报京大寨距离镇远城南39公里,居住着470余户、2000名侗族同胞,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因此,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工作刻不容缓。

[关键词]特色村寨,民族文化资源,民族文化保护,保护性开发

近几年以来,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以支点战略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湖北省民族部门紧密围绕湖北武陵山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先进自治州建设,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突出特色,扎实工作,在开展恩施市枫香坡等17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基础上,重点实施了17个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其中2009年5个:恩施州咸丰县官坝水脉苗寨、来凤县舍米湖村、宣恩县两河口村彭家寨、宜昌市点军区车溪土家族村、襄樊市宜城市王台回族村等,2010年和2011年又启动了12个:宜昌市枝江县安福寺乡秦家塝村、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集镇、巴东县东壤口镇雷家坪村、长阳县武落鈡离山、恩施市营上村、宣恩县谭家坝村、荆门市沙洋县沙洋镇三峡土家族村、恩施州恩施市盛家坝乡小溪村、建始县高坪镇石垭子老街、利川市沙溪乡繁荣村张高寨、利川市水井村、咸丰县麻柳池),为全省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增添了特色,丰富了内涵,拓展了领域,提升了质量。

一是改善基础设施。二是壮大主导产业。三是彰显民族特色。四是繁荣民族文化。湖北省民宗委先后制发了《关于在全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开展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和《湖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五年规划》(2011-2015年),相关管理制度、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发展工作总体规划已全面展开。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成为少数民族群众的幸福工程。通过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少数民族群众改造特色民居的热情,少数民族群众在享受特色村寨建设成果的同时,体会到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关心,看到了党和政府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决心,进一步充满了信心。同时,通过试点示范,民族地区各县市政府和部门都自发组织到试点村寨参观学习,激发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了民族地区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的开展。少数民族群众对民居改造工作交口称赞,他们说:水电路气房,样样比过去强,日子越过越亮堂。基层干部认为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增进民族团结的重大举措;他们都表达了加快少数民族特色民居改造的愿望。

文化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是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是发展生态旅游特色经济的宝贵资源。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是在新形势下对尊重民族文化平等权利,保护文化多样性,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是促进少数民族群众民生改善的客观需要。

我的家乡湖北省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便是湖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保护的试点之一。为此制定的四点计划:一是科学制定规划,提升特色集镇水平。聘请宜昌市建委等

单位和专家对集镇进行科学规划,制定了《潘家湾土家族乡集镇总体规划》,对现有集镇环境进行特色化、绿化、亮化、黑化、净化、美化改造,努力打造民俗旅游、农业观光旅游,自然生态旅游等具有土家特色的民族集镇。二是争取各方重视,多渠道筹集项目资金。采取“项目支持一部分,政府自筹一部分,市场化运作筹集一部分”的方式,多方筹资,量力而行,分步实施。以省财政厅“1 1”对口帮扶为契机,先后争取环境整治项目资金200余万元。宜昌、宜都两级市直部门先后落实重点项目5个,资金300余万元。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探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采取“谁投资谁建设、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先后吸纳外来资金500余万元。三是精心组织实施,建设土家特色集镇。先后组织集镇居民12批470人次到车溪土家族村、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白岩坪村、神农架林区等地参观考察,学习经验,开阔眼界,并通过广播、公开栏、会议等方式宣传民族政策,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建立干部全员包户责任制,保持总体风格一致,一户一个设计方案,一户一个协调专班,定期督办通报。四是谋求长效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特色集镇改造坚持与经济效益、改善民生、弘扬民族文化“三结合”。同时对富有特色民居老屋、烈士陵园制定保护措施,发掘民俗文化遗产,建设省级民俗文化博物馆,民族特色日益浓厚,旅游产业逐步壮大,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条例,打造宜都市特色集镇、窗口集镇、环境优美集镇,2009年,宜都市委、市政府在潘家湾土家族乡启动“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项目内容涵盖“13个一”工程。2012年5月相继启动了特色集镇改造、民族文化博物馆、集镇供水等五项工程。集镇改造规划已全部完成,根据集镇规划,特色房屋改造已动工100余户,完成改造85户,施工人员达到120人,完成投资610万元。

2012年11月22日,省民宗委经济发展处调研员袁金山一行前往潘家湾土家族乡,检查验收该乡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宜昌市民宗局副局长王邦华等陪同验收。

自开展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以来,潘家湾土家族乡紧扣土家文化主题,高起点、高标准制定《潘家湾土家族乡集镇总体规划》,先后投资2100余万元,对集镇和部分村居民点环境进行了全面改造,全乡累计改造新建特色民居545户,民族特色逐步显现。先后荣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省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等荣誉称号。验收组先后查看了吕家坳村庄集镇建设、沈家冲村居民点建设和乡集镇特色民居改造,参观了乡民俗文化博物馆。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验收组对该乡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自开展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以来,全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验收组强调,要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工作,确保民族村寨特色。

通过我对我们乡镇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保护工作的调查,我总结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保护工作要做到以下五点:

一,要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试点村寨的发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让利于民;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企业与村组、村民共存、共生、共荣;坚持按照“两型社会”建设和“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把科学发展观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具体落实到特色村寨建设的全过程,不仅深得政府和村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而且保证了少数民族村寨健康、快速的建设和发展。

二,要注重产业定位,科学规划,让村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产业是带动少数民族村寨稳定脱贫、逐步致富、持续发展的根本支撑。要坚持把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作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充分挖掘和发挥地域文化优势,有效对接市场需求;找准产业定位,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分步实施,逐步到位,有效避免了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出现的盲目性、随意性、甚至破坏性问题;注重让村民在村寨发展中尽可能多地获得利益,实现富民富村、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