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型集装箱枢纽港智能运营模式的构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大型集装箱枢纽港智能运营模式的构建

当前,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近年来,航运市场持续低迷,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放缓,船方市场和港方市场逐步转变为货方市场。与此同时,港口同质化竞争态势加剧,船舶大型化和航运联盟化等趋势对港口议价能力造成明显冲击。在此背景下,单纯依靠运输节点优势并通过装卸服务获利的港口发展模式变得不可持续;因此,世界各大主要港口开始积极探索转型升级,构建差异化的价值主张和竞争优势。上海港作为我国沿海主要枢纽港,是我国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口岸。2010?D2016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到2020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并基本形成国际航运枢纽港、现代

化港口集疏运体系和现代航运服务体系。作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力量,上海港在枢纽港建设、集疏运体系优化、港口物流和服务发展等方面承担着重要任务。本文

以上海港为例,探讨超大型集装箱枢纽港如何通过构建智能运营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1 上海港构建智能运营模式的必要性

1.1 提升港口服务能级的需求

当前,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放缓,航运市场持续低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也随之放缓。在此背景下,港口企业亟须拓展新业务和高端业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这些新形势和新变化要求港口企业开放式地将传统业务与先进科

技相结合,充分发挥自动化调度和作业以及物流链协同带来的高效率、低成本等叠加效应,灵活响应客户需求,并在积累大量生产业务数据和系统运营数据的基础上,形成大数据分析和服务能力,通过分析潜在客户、客户分布、客户习惯等,增强为客户服务的主动性,从而全面提升港口服务能级。

1.2 提升港口集疏运效能的需求

集装箱船舶大型化趋势对港口集疏运系统提出更高要求。集装箱船舶大型化直接导致集装箱船舶运量激增,若港口集疏运能力不足,极易造成港口集装箱货物积压,从而给内陆运输系统带来沉重压力,并造成物流损失。据DNV GL 统计,型集装箱船舶在港口停泊期间的装卸量约,其需要6艘支线集装箱船舶运载,53列火车运输,以及辆集卡运输,才能完成集疏运任务。以东京港为例,2003年东京港因集卡拥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34亿美元。

上海港作为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长江经济带的江海联运重要节点,其枢纽港的集疏运作用主要体现在江海联运和公路集疏运方面。

首先,在江海联运方面,自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实施以来,在航运市场特别是内河航运市场不景气的大环境下,经上海港进出长江沿线港口的外贸集装箱吞吐量仍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2013?D2016年分别为429.5万TEU,480.8万TEU,497.7万TEU和503.3万TEU。目前,长江水运货运量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其中63%的货运量和70%的港口货物吞吐量集中在长江干线,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运输潜能亟待挖掘。此外,货物进江出海需要经过多次转运、装卸、候港、候船,水运效能较低。

其次,在公路集疏运方面,上海港日均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万TEU,其中公路集疏运量占上海港集疏运总量的50%以上,当地有多家运输企业和多辆集卡与上海港存在业务联系。超大型集装箱枢纽港的公路集疏运系统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外集卡进出港有时呈现无序状态,导致码头堆场作业效率下降;(2)码头周边道路拥堵可能延伸至码头,影响集卡进出港;(3)集卡司机与集装箱设备交接单存在人单不同步的情况,导致集卡等待时间和空驶率居高不下;(4)对外集卡缺乏有效监管,加剧公路集疏运的无序状态。

最后,港口作业计划和作业状态的透明度和共享度较

低,导致港外堆场、外集卡、车队、船公司等与港口业务环节的衔接较差,对江海联运和公路集疏运过程中港口与相关方的业务协同产生不利影响。

为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上海港与长江沿线港口、船公司、货主、口岸单位、监管部门的信息互联互通和交换共享,从而加强物流链业务协同,提升上海港集疏运效能。

1.3 提升港口资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求

在港口资源利用效率方面,随着船舶大型化趋势的持续发展以及进出口货量的不断增长,上海港迫切需要通过码头生产调度的智能化、自动化和精细化提升港口资源利用效率,从而消除码头作业效率瓶颈,减轻码头作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均衡性对港口运营产生的不利影响。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上海港需要使设备、设施、人员等资源处于最优的受控和使用状态,并监测货物、设备、人员、物流等运行状态,动态判断风险因素,从而确保港口运营安全和城市运行安全。

2 上海港智能运营模式的主要内容

2.1 上海港与长江沿线港口间集疏运新模式

建立以支线船公司、干线船公司、长江沿线码头、上海港码头、支线代理人、干线代理人等?橹魈宓淖酆闲畔⒎?务平台,并采用标准的基础代码,形成与上述主体相匹配的公

共标准和数据接口,通过电子数据交换形成长江航运集疏运的动态过程,实现船舶、集装箱、货物、港口等动态信息的碎片式服务向一站式服务和柔性服务转变。例如:通过与长江沿线各码头和船公司共享港口作业计划、港口作业状态、船期航次、船舶载箱能力等信息,提升上海港与长江沿线港口在江海联运过程中的整体装卸作业协同水平;通过与内河船公司和海运船公司共享船期航次、船舶动态和船舶载箱能力等信息,提升上海港作为江海联运枢纽港的水路集疏运协同水平;通过与长江沿线码头、船公司、口岸单位共享集装箱装箱单信息,提升上海港江海联运通关业务协同水平。

2.2 基于码头运营大数据管控的智能决策优化

基于码头运营大数据管控,构建码头运营效率指标体系,据此客观评价码头运作效率和对外服务情况,分析码头作业效率瓶颈和改善途径,并以成本和效率大数据为基础,构建码头资源策划决策支持系统,从而实现码头泊位、岸桥、堆场等关键资源配置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进而实现码头运营效率、成本、资源的统一和协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