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创伤后骨质溶解影像学分析_陈庆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54·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5 年第 34 卷第 2 期
骨骼肌肉放射学
颅骨创伤后骨质溶解影像学分析
* 陈庆东,张燕绒,严志汉 ,相世峰,腾陈迪
【摘要】 目的
探讨颅骨创伤后骨质溶解的影像特征 。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 病理证实的 19 例颅骨创伤后
骨质溶解影像表现。 结果
骨质溶解位于顶骨 9 例, 额骨 4 例, 颞骨 3 例, 枕骨 3 例。骨质溶解范围 2. 0 ~ 5. 0 cm,
knowledge of the disease. Methods
of the skul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 n = 4 ) ,the temporal bone ( n3 ) and the occipital bone ( n = 3 ) . The osteolysis size was ( 2. 0 - 5. 0 ) cm with a mean of 3. 3 cm. Complete osteolysis of both the inner plate and outer plate of the skull was seen in 7 cases,complete osteolysis of the plate with residual strip or punctuate bone of the inner plate was observed in 7 cases; incomplete outer plate with rugged inner plate was demonstrated in 3 cases; complete osteolysis of both inner and outer plates with residual normal bone in the middle layer was found in 2 cases. No osteosclerosis at the osteolysis border was seen; the margin of osteolysis was well demarcated in 16 cases,and was unclear in 3 cases. Conclusion of trauma i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Key words】 Osteolysis Wounds and injuries Skull Imaging Posttraumatic osteolysis of skull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rauma. Posttraumatic osteolysis has certain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The diagnosis can be correctly made when the history
作者单位:325600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乐清医院( 乐清市人民医 院) 放射科( 陈庆东、 张燕绒) ;325000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放射科( 严志汉) ;056001 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相世峰)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腾陈迪) ;* 通讯作者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5 年第 34 卷第 2 期
· 255· 2. 5 病理检查与诊断结果
复查者 4 例, 加行 X 线平片复查者 5 例。 1. 2 创伤原因和受伤时颅骨及颅内影像表现 车祸伤 8 例, 摔伤 11 例。19 例创伤时 CT 均显 示受伤部位颅外软组织肿胀, 其中颅骨骨折 3 例, 受 伤部位硬膜外血肿 6 例, 硬膜下血肿 4 例, 受伤部位 脑挫伤、 蛛网膜下腔出血 3 例。 1. 3 颅骨溶解部位与时间 受伤后至发现骨质溶解时间 5 ~ 98 个月, 平均 27. 8 个月。颅骨骨质溶解位于顶骨 9 例, 其中右侧 5 例, 左侧 4 例;额骨 4 例, 其中左侧 2 例, 右侧 1 例, 1 ; 3 , 2 , 双侧 例 颞骨 例 其中右侧 例 左侧 1 例;枕骨 3 例, 其中右侧 2 例, 左侧 1 例。 2 2. 1 结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imaging features of posttraumatic osteolysis of the skull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he imaging findings of 19 cases with pathologicallyproved posttraumatic osteolysis The osteolysis occurred at the parietal bone ( n = 9 ) ,the frontal bone
经手术行溶解区病灶刮除 3 例。 病理检查: 镜 下见病变区大量增生毛细血管和纤维组织增生 , 以 及肉芽组织增生、 骨坏死, 破骨细胞活跃, 少量炎性 细胞, 无肿瘤细胞, 病理诊断为 PTOL ( 图 10 ) 。16 例根据创伤史、 临床症状与体征和治疗前后复查的 影像表现而确诊。 3 3. 1 讨论 病理基础与临床特点 病理基础: PTOL 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但有明
其中内板溶解范围小于外板溶解范围 11 例, 内外板 溶解范围相近 8 例。 内外板完全吸收溶解, 未见残 9 ) ;外板不全或完全溶解, 留小骨片 7 例( 图 8 、 内板 凹凸不平 3 例;外板完全溶解, 内板见条片状及点状 残留小骨片 7 例;上下层面内外板完全溶解, 中间层 面存留正常骨质 2 例。19 例中溶解区界限清楚 16 例, 界限不清楚 3 例。19 例 溶 解 边 缘 骨 质 均 无 硬 化, 溶解区邻近骨质均未见明显骨膜增生和骨皮质 增厚, 随访复查中溶解骨质均未见明显修复征象 。 2. 4 骨质溶解后患部脑组织和软组织改变 19 例中 15 例于骨质溶解相应部位脑组织呈片 CT 和 MRI 复查确定为脑软化 ) , 状低密度( 从临床、
一般资料 搜集 1993 年 1 月至 2012 年 11 月间浙江省乐 清市人民医院、 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 温州市中心
医院和 温 州 市 人 民 医 院 经 临 床 病 理 证 实 的 颅 骨 PTOL 者共 19 例, 其中男 12 例, 女 7 例;年龄 13 ~ 94 岁, 中位年龄 48. 3 岁。19 例患者均感患部不适, 轻 度隐痛, 局部软组织轻度肿胀而就诊, 其中 12 例触 及颅骨外板凹凸不平。19 例骨质溶解后白细胞计 数、 碱性磷酸酶、 血钙均正常。19 例创伤时均行颅 脑 CT 扫描, 先后行 1 ~ 3 次 CT 复查, 其中加行 MRI
DOI:10.13437/j.cnki.jcr.2015.02.025
Imaging Analysis of PostTraumatic OsteolysisBiblioteka Baiduof Skull
CHEN Qingdong, ZHANG Yanrong , YAN Zhihan, et al.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 Affiliated Yueqing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 Wenzhou, Zhejiang Province 325600 , P. R. China
确的外伤史, 多数学者认为与创伤后致病区软组织 [3 , 4 ] 。本 广泛充血水肿, 局部出血后积血压迫有关 组虽仅 3 例行溶解区病灶刮除术, 且于镜下见病变 区大量增生毛细血管和纤维组织增生, 以及肉芽组 织增生、 骨坏死, 未见肿瘤细胞, 表明本病是非肿瘤 性和炎症性病变对骨质破坏, 而是被增生的毛细血 管、 纤维组织和肉芽组织所替代。 临床特点: PTOL 发生颅骨者少见, 临床特点文 献上未见详细论述, 笔者分析本组病例发现, 颅骨 PTOL 具有一定临床特点:( 1 ) 创伤时受创部位颅外 软组织均有不同程度肿胀, 多数病例在创伤时有局 限性硬膜外( 6 /19 ) 、 硬膜下 ( 4 /19 ) 血肿, 脑挫伤和 蛛网膜下腔出血 ( 3 /19 ) 等, 而相隔 5 ~ 98 个月后发 , 现颅骨骨质溶解 说明颅骨骨质溶解与创伤密切相 关。( 2 ) 躯体其他部位创伤后至骨质溶解出现时间 [3 , 4 ] , 在 1 ~ 18 个月, 平均 4. 8 个月 而发生在颅骨时 间较长, 创伤后至颅骨出现骨质溶解 5 ~ 98 个月, 平 均 27. 8 个月, 最好发时间段在 24 ~ 43 个月之间, 是 颅骨 PTOL 的特点之一。 ( 3 ) 躯体其他部位发病年 [3 , 4 ] , 龄 9 ~ 58 岁, 平均 31. 4 岁 而发生在颅骨者其年 龄明显大于其他部位。本组年龄 13 ~ 94 岁, 中位年 龄 48. 3 岁, 其中 65 岁以上者 4 例, 与老年人因行走 不稳而摔伤, 易致头部创伤有关。 3. 2 影像表现特点与诊断价值 影像表现特点: 颅骨 PTOL 影像学表现尚未见 文献报道, 笔者分析本组病例和复习文献报道的病 例, 发现颅骨 PTOL 具有一定影像表现特点, 而这些 。 ( 1 ) 特点与病理基础密切相关 骨质溶解或吸收是 由增生的 纤 维 组 织、 毛细血管和肉芽组织替代所 [5 , 6 ] , 致 而不是肿瘤或炎症性病变对骨质破坏所造 成。本组病例 CT 显示颅骨内外板不全、 完全或不 规则吸收溶解, 其中 3 例术后病理示病变区大量增 生毛细血管 、 纤维组织增生和肉芽组织增生 , 骨坏
traumatic osteolysis, 创 伤 后 骨 质 溶 解 ( postPTOL) 较少见, 发生于颅骨者国内外文献仅见个案 报道
[1 , 2 ]
1 1. 1
资料与方法
。发病与创伤有关, 临床主要表现为损伤
部位持续性疼痛及软组织肿胀, 影像表现为局部骨 质溶解, 有时临床与影像学表现难与恶性肿瘤鉴别 , 易误诊。笔者回顾性分析 19 例颅骨 PTOL 的临床 和影像表现, 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其中大片低密度 5 例, 小片低密度 10 例, 脑沟增宽 7 例, 蛛网膜下腔增宽 6 例;相应颅外软组织轻度肿 19 例均未见软组织肿块影。 胀 15 例, 无肿胀 4 例,
· 256·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5 年第 34 卷第 2 期
图 1 ~3
平均 3. 3 cm。内外板完全溶解 7 例;外板完全溶解, 内板残留条片状及点状小骨片 7 例;外板不全或完全溶解, 内 板凹凸不平 3 例;上下层面内外板完全溶解, 中间层存留正常骨质 2 例。溶解边缘骨质均无硬化, 溶解区界限清楚 16 例, 界限不清楚 3 例。 结论 作出明确诊断。 【关键词】 骨质溶解 创伤和损伤 颅骨 影像 颅骨创伤后骨质溶解与外伤密切相关, 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 结合外伤史可以
骨质溶解 X 线表现 X 线检查者 5 例, 颅骨三层缺损 2 例, 外板不规 则缺损 2 例, 外板局限性缺损 1 例; 界限均较清楚,
溶解边缘骨质均无硬化, 邻近骨质均无异常改变, 溶 解区附近骨质均未见明显骨膜增生和骨皮质增厚 , 溶解骨质均无明显修复征象( 图 1 ~ 3 ) 。 2. 2 骨质溶解 MRI 表现 MRI 检查者 4 例, 颅骨三层完全缺损 2 例, 外板 不规则缺损 1 例, 内外板凹凸不平、 不规则缺损 1 例;界限不清 2 例, 界限清楚 2 例。4 例颅骨溶解缺 MRI T 损区 信号于 2 WI 和 T2 WI 抑脂上均呈高信号, 于 T1 WI、 黑水 序 列 和 DWI 上 均 呈 低 信 号 ( 图 4 ~ 7) 。 2. 3 骨质溶解 CT 表现 19 例骨质溶解范围 2. 0 ~ 5. 0 cm, 平均 3. 3 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