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师大国培:深化基础教育改革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云南师大国培:深化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年8月印发)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
这次《纲要》对我国今后10年教育 改革和发展进行了整体设计,提出了 20个字的战略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 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 “大豆纤维之父” 李官奇
他是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农民发明家,仅有高中 文化,十年研发,历经百般困难却坚定不移。全靠 自学一些专著和大胆实践,反思前进。十年间仅买 书就花了二十多万元。
经中国化纤工业协会、化纤产品检测中心鉴定:
大豆纤维面料比较轻,弹性高,光泽好,耐酸 耐碱性高,吸湿性能超过棉花纤维和真丝,保暖性 赶上羊绒。在2004年下半年,大豆纤维已经研制 出了终端产品。2003年9月,在奥地利举行的第42 届国际人造纤维会议上,大豆纤维被确认为“世界 第八大人造纤维”正式载入国际纤维史册。
● 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鼓励有条 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 教育的教学内容。
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采取多种 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 职业教育。
● 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扩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覆盖面, 根据需要办好县级职教中心。强化 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 用,推进城乡、区域合作,增强服 务“三农”能力。
中国教育国情: 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发展最快的教育体系; 发达与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极不平衡; 城乡差距会长期存在。
钱学森之问
“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新思想的 人才。问题在于,中国没有一所大学能够 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办 学,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 己独特创新的东西,受封建思想的影响, 一直是这个样子。我看,这是中国当前的 一个很大问题。”
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 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 批拔尖创新人才。
● 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树立人人成才观念,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 多样化人才观念。
● 要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学思 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 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 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 的良好环境。
5 8 0.075
教育改革:
必须从实际出发! 扬长避短!
引进借鉴:
必须立足国情, 为我所用!
当前教育改革 怎麽改 ?
基本思想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 之间应取中庸之道,走好“中间道 路”,把握好两者间的“度”。
一 更新人才观 人人可成才
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 话指出:
如果学生到了中学、大学毕业还没有独 立思考过问题,没有产生好奇、质疑、和 提问的兴趣,则很难成为创新人才。
变人力资源大国为人力资源强国
—— 靠不断改进教育,
培养创新型人才。
● “中国制造”的产品的数量与质量? ● “专利”的数量与质量? ● 生产技术的“引进”与“创新”指数:
当前:日本 1
韩国
1
中国 1
人才不能单纯以学习成绩的分数高低、 学历高低、成就大小来划分。
只要在社会上从自身实际出发,能做出 对社会有积极贡献的人,都应视为人才。
正如梁启超所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 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便 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树立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 会上提出的 “人人都能成才”的大人才观。
育人为本是核心,促进公平和提高 质量是今后教育工作的两大重点。
优先发展和改革创新是完成战略目 标的保证。《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 是两个基本,一个进入。即基本实现 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
《纲要》还提出了战略主题,就是以 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
● 纲要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 作的根本要求。 ● 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 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
李官奇成功研制出大豆纤维产品后,美国愿意 花21个亿来购买这项专利,但被李官奇拒绝。
成功、成才之路
勤奋学习 勇于实践 提出问题 反思前进
1 鲁班的眼里无废料—— 要做一个教育中的“鲁班”
在鲁班看来,没有无用之材:大材有大用,小 材有小用。有些材虽有缺陷,但通过弥补、加工, 仍然是有用之材。所以他会视每一根木材为宝贝, 不会丢掉它。我们要做教育中的鲁班,视每个学 生为宝贝,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热情地爱护每 一个学生,耐心地帮助每一个学生,诚恳地服务 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负责。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 必须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 新型国家”。
●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人才,培养创 新人才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实 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
“创新”通常依赖三个条件: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创新机遇!
人的创新意识,甚至创新能力很重要的 是依赖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
● 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 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
● 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 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 营的新型农民,开展进城务工 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当今世界,是人才竟 争的世界。
培育创新型人才,是 国家发展的根本大计!
教育改革的前提—中国国情
中国国情: 5 千年的文化传统; 人口大国; 发展中大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要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 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系统培养 观念、终身学习观念,形成体系开放、 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 才培养体制。
何谓人才?
《泾野子内篇》(明代理学家吕柟讲学录。吕柟, 字仲木,号泾野,陕西高陵县人 )中一故事:
“西邻五子食不愁”的故事,说的是西邻有五 子:长子质朴,次子聪明,三子目盲,四子背驼, 五子脚跛。按照狭隘的人才观来看,五人中大约 只有一人可以成才,其余四人要么平庸,要么将 来吃饭都是问题。可是西邻对五个儿子按照各自 的长处引导安排:老大质朴,让他务农;老二聪 慧,让他经商;老三目盲,让他占卜;老四背驼, 让他搓绳;老五足跛,让他纺线。五个儿子各展 其长,各得其所,结果是“善用人者无废人”。
(2010年8月印发)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
这次《纲要》对我国今后10年教育 改革和发展进行了整体设计,提出了 20个字的战略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 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 “大豆纤维之父” 李官奇
他是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农民发明家,仅有高中 文化,十年研发,历经百般困难却坚定不移。全靠 自学一些专著和大胆实践,反思前进。十年间仅买 书就花了二十多万元。
经中国化纤工业协会、化纤产品检测中心鉴定:
大豆纤维面料比较轻,弹性高,光泽好,耐酸 耐碱性高,吸湿性能超过棉花纤维和真丝,保暖性 赶上羊绒。在2004年下半年,大豆纤维已经研制 出了终端产品。2003年9月,在奥地利举行的第42 届国际人造纤维会议上,大豆纤维被确认为“世界 第八大人造纤维”正式载入国际纤维史册。
● 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鼓励有条 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 教育的教学内容。
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采取多种 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 职业教育。
● 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扩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覆盖面, 根据需要办好县级职教中心。强化 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 用,推进城乡、区域合作,增强服 务“三农”能力。
中国教育国情: 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发展最快的教育体系; 发达与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极不平衡; 城乡差距会长期存在。
钱学森之问
“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新思想的 人才。问题在于,中国没有一所大学能够 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办 学,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 己独特创新的东西,受封建思想的影响, 一直是这个样子。我看,这是中国当前的 一个很大问题。”
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 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 批拔尖创新人才。
● 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树立人人成才观念,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 多样化人才观念。
● 要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学思 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 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 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 的良好环境。
5 8 0.075
教育改革:
必须从实际出发! 扬长避短!
引进借鉴:
必须立足国情, 为我所用!
当前教育改革 怎麽改 ?
基本思想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 之间应取中庸之道,走好“中间道 路”,把握好两者间的“度”。
一 更新人才观 人人可成才
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 话指出:
如果学生到了中学、大学毕业还没有独 立思考过问题,没有产生好奇、质疑、和 提问的兴趣,则很难成为创新人才。
变人力资源大国为人力资源强国
—— 靠不断改进教育,
培养创新型人才。
● “中国制造”的产品的数量与质量? ● “专利”的数量与质量? ● 生产技术的“引进”与“创新”指数:
当前:日本 1
韩国
1
中国 1
人才不能单纯以学习成绩的分数高低、 学历高低、成就大小来划分。
只要在社会上从自身实际出发,能做出 对社会有积极贡献的人,都应视为人才。
正如梁启超所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 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便 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树立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 会上提出的 “人人都能成才”的大人才观。
育人为本是核心,促进公平和提高 质量是今后教育工作的两大重点。
优先发展和改革创新是完成战略目 标的保证。《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 是两个基本,一个进入。即基本实现 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
《纲要》还提出了战略主题,就是以 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
● 纲要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 作的根本要求。 ● 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 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
李官奇成功研制出大豆纤维产品后,美国愿意 花21个亿来购买这项专利,但被李官奇拒绝。
成功、成才之路
勤奋学习 勇于实践 提出问题 反思前进
1 鲁班的眼里无废料—— 要做一个教育中的“鲁班”
在鲁班看来,没有无用之材:大材有大用,小 材有小用。有些材虽有缺陷,但通过弥补、加工, 仍然是有用之材。所以他会视每一根木材为宝贝, 不会丢掉它。我们要做教育中的鲁班,视每个学 生为宝贝,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热情地爱护每 一个学生,耐心地帮助每一个学生,诚恳地服务 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负责。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 必须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 新型国家”。
●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人才,培养创 新人才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实 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
“创新”通常依赖三个条件: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创新机遇!
人的创新意识,甚至创新能力很重要的 是依赖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
● 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 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
● 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 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 营的新型农民,开展进城务工 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当今世界,是人才竟 争的世界。
培育创新型人才,是 国家发展的根本大计!
教育改革的前提—中国国情
中国国情: 5 千年的文化传统; 人口大国; 发展中大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要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 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系统培养 观念、终身学习观念,形成体系开放、 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 才培养体制。
何谓人才?
《泾野子内篇》(明代理学家吕柟讲学录。吕柟, 字仲木,号泾野,陕西高陵县人 )中一故事:
“西邻五子食不愁”的故事,说的是西邻有五 子:长子质朴,次子聪明,三子目盲,四子背驼, 五子脚跛。按照狭隘的人才观来看,五人中大约 只有一人可以成才,其余四人要么平庸,要么将 来吃饭都是问题。可是西邻对五个儿子按照各自 的长处引导安排:老大质朴,让他务农;老二聪 慧,让他经商;老三目盲,让他占卜;老四背驼, 让他搓绳;老五足跛,让他纺线。五个儿子各展 其长,各得其所,结果是“善用人者无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