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滴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滴经验
发表时间:2009-05-15T10:38:26.373Z 来源:《中国育才》2009年第2期供稿作者:李亚男[导读] 以学生乐学为出发点,改革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积累了点滴经验。
十几年来,我针对小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少,认识能力低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以学生乐学为出发点,改革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积累了点滴经验。
1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法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是现代教育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要从知识人才的培养转变到创新人才的培养上,改变传统的教法。
2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1运用语言创设情境。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方式。
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抑扬顿挫,就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再见了,亲人》一课时,我用低沉、悲痛的语气向学生讲解,配上哀乐。
学生伴随着我的讲解渐入情境,课堂气氛显得庄严、肃穆。
他们深深地体会到人们对亲人的爱戴、崇敬和留恋之情。
2.2巩固图画再现情况。
运用图画再现情境,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符合学生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识特点。
利用图画创设情境时,教师加以点拨。
2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是人脑在已有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构成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反映现实的一种特殊思维活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语文综合素质,都有重要意义。
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创新意识小学教材本身蕴涵着丰富的创造因素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特点,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氛围、契机和空间,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意识地向学生寻找问题的角度和提出问题的方法,促使学生创新学习。
4抓关键、抓重点
4.1抓住关键句子层层探究。
如教《一定要争气》一课时,我抓住“一定要争气”这一关键句子引导学生探究:“一定要争气”是什么意思?课文讲谁要争气?为什么要争气?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学习、体会关键句子——“一定要争气”,并提出问题: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都是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两个句子搞清楚后,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重点,深刻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受到了爱国主义思想的感染和熏陶。
4.2抓住重点问题进行点拨。
课文的重点,往往也是教师启发学生思维的关键。
在学生求知欲最旺盛的情况下,教给他们知识,训练他们的思维,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