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素质教育的未来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素质教育的未来的发展

过去的应试教育,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中小学教育以“应试”为主,更多的强调统一的课程,统一的评价标准,像工厂生产标准件一样,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按一个规格,一个标准生产出来。但世界是多彩的,社会是多元的,对人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所以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位置。较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是更科学的合理的先进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自由的、主动的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各方面才能和兴趣、特长的和谐统一的发展,同时包括人的道德水平、审美情操的发展。随着素质教育在中国的推广,在以后对诸多方面都有更加深刻的影响。

一、国家管理

政府资金:加大资金支持,提供一些设施,使进行素质教育成为可能。对农村地区加以扶持。

机构管理: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将素质教育摆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素质教育的发展将会促使考试制度的改革与评分标准的改变。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开发优秀的教育教学软件;有条件

的省级人民政府进行多种形式的高考制度改革试验,扩大学校的招生自主权和考生的选择机会

完善教育经费拨款办法,充分发挥教育拨款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二,学校管理

教育观念:不再把分数和升学率作为“紧箍咒”来念,把教职工福利待遇与学生分数挂钩。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

课程的设置:这方面主要是高等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各个学校将从自己所肩负的培养人才的层次、规格等实际情况出发,各有特点的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以实现理工结合、文理交叉,使学科间的整体联系以及科学和社会系统的联系得到了加强,拓宽了专业口径,开阔了科学视野,当然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增加学科课程。

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长期以来,中国一直采用国家统一的课程设置,全国中小学基本上沿用一个教学计划、一套教学大纲和一套教材,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从选修课和活动课逐步走向校本课程。

心理教育:当前学生素质现状中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心理素质欠佳,而且心理素质教育又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所以在未来加强心理教育是每个学校的重点。通过课堂

教学、班集体建设、团队活动、课外活动、专业的心理辅导与咨询、以及学校与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心理科学指导下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开发学生心理潜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实践训练:丰富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创新精神、老师具有更强的开拓精神与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加强与自然对话,与人类社会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新的信息化设备应用于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构建教师交流平台,改变了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构建师生互动平台,改变了传统学习观念,建立平等民主氛围;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拓宽知识领域,建构知识体系;构建教师科研平台,提升理论素养,指导教学实践;构建师生展示平台,提高信息应用水平,展现创新成果。

学科研究组织完善,学科骨干作用明显,开展科研课题整合不同学校、不同层次的教科研力量,“研究共同体”出现。

三、教师素质

教学思想:反思意识的加强,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学生的“错误”成为另一种教学资源;倾听,与学生建立互相尊重,相互平等的教学环境;“因材施教”,观察分析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能素质的闪光点,给学生创造一个自己的发展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自由发展。

个人技能:知识储备不断增加,驾驭课堂能力提高。学术意识提高教学素质。情感性评价的运用及多种评价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情感发展,开展的学生活动有广度和深度教育方式:改变了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爱护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大力开展探究性教学。

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各种活动。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发现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性,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选择,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自我

指导、自我强化,并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

善于关注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善于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课堂中,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教学关系,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培养质疑的习惯。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讲座,留给学生自我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时间与空间,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开始有意识地实施教会学生会学为目的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阅读、学会观察与思考、学会发现与归纳,并能通过自已的力量解决问题,创新问题,提高获取新知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活力与灵气。

采用多种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为已所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他们提供广阔的空间。

四、家庭教育

部分家长存在着狭隘的教育价值观、片面的质量观、陈旧的人才观,导致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名次和能否升学,较少关心思想品德等其它方面的教育。而教育方式、方法的偏失和单一不利于培养出拥有健康人格、优秀品格、综合素质高的未来人才

早期教育:我们都知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堂,父母

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表情的微妙变化等,都会牵动着孩子的思维神经。当前在家庭教育中还存在着重视才艺学习,忽视“做人”教育的做法。单一的突出某一方面的教育,或者过早引导幼儿的兴趣朝一个狭窄的方向发展而忽略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对幼儿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个性发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加强与子女的沟通交流,理解和支持子女的正确选择,注重孩子的品行修养培养。全新的评价观,用发展的观点去评价,扬长避短,促进个性发展。

家长与孩子不再仅仅是生活上的交流,也是知识间的交流

五、学生自身

提问能力:目前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不“敢”、不“善”、不“会”提出问题。就学生自身而言,克服这个问题首先要树立自信心,消除恐惧心理。

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交流,实现共同发展。团体合作意识增强,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中。

自主管理:不仅仅是班级里的学生干部协助班主任对全班进行管理,更将通过班级事务的分工与承担不同任务成为自主管理的组织者,通过制定班级的各项管理制度成为管理制度的决策者,通过常规德育活动(打扫卫生、课间操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