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网络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网络犯罪是指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来实施盗窃、诈骗、破坏等违法犯罪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本文针对这一现象试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网络犯罪网络安全犯罪预防
目前在我国,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社会,它既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便利和丰富多彩的享受,同时也存在着一定隐患和不安全的因素。由于网络本身的虚拟性,它同时还具有跨地域性、非实体性、交互性等特点,更由于它普及的速度、深度和广度,它强烈冲击着人类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很多不法分子更是利用网络这个平台作为掩护,实施网络犯罪,比较常见的犯罪形式有:网络黑客、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行贿、网络洗黑钱、网络色情犯罪、网络贩卖毒品等等,严重扰乱了人们正常的社会秩序,干扰了百姓的正常生活。由于网络犯罪的主体隐蔽,形式不一,案情错综复杂,罪行猖獗,一时间百姓怨声载道,深恶痛绝,欲除之而后快。
一、网络犯罪的类型及特点
1.一些黑客利用电脑技术,移植计算机病毒,使得用户的系统产生严重故障,重要数据大量丢失,服务器甚至瘫痪,还有的利用木马程序窃取他人密码登录并进入他人系统盗取银行账户网络账号,给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财产损失。
2.有不法之徒采用欺骗的手段,骗取网络用户的信任,实施网络诈骗,使得很多无辜的用户轻信上当而倾家荡产,钱财两空,本
来幸福和谐的家庭陷入危机,甚至造成种种人间悲剧。
3.由于网络的传播速度和广度,有不良用心的人利用网络传播淫秽图片、色情电影,甚至提供网络色情服务,使得很多涉世未深、自制力差的青少年走上歧途,越陷越深,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社会影响极坏。
4.由于网络侵权的出现和盗版现象的频繁,使得某些原创作品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力保障,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秩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不便。
5.随着互联网的突飞猛进,网络还被恐怖分子利用,成为国际恐怖主义组织活动的一个工具和操作平台。事实表明,在从事恐怖主义的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受过良好的教育,熟悉电脑的操作。他们建立网站来招募恐怖主义成员,筹集资金并传播恐怖主义的意识形态。他们在各种公开场合露面并依靠网络来传播暴力图像。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网络进入千家万户,它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促成了新一轮的犯罪热潮,由于网络犯罪具有隐蔽性、匿名性、数字化、高科技化等特点,这些不法分子躲在网络后面为所欲为,自以为逍遥自在,无法无天,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势必助长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一发而不可收拾。
二、网络犯罪的解决对策
上面提到,由于网络犯罪自身的载体特点,使得网络犯罪的主体呈现多元化、组织化的特点,犯罪的方式多样化、隐蔽性、交叉性,犯罪的区域跨度大,因而调查起来困难重重,难度较大。要想预防
和减少网络犯罪行为的发生,需要社会、学校、机关、个人以及执法部门的共同努力。
首先,要从法律制度上对网络犯罪进行规范和完善,使得各种类型的网络犯罪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比如把网络犯罪的部分罪种由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调整至危害公共安全罪,在危害公共安全罪中设立有关网络犯罪的独立罪种。因为只有把网络犯罪这一严重危害社会和公共安全的行为增添进刑法范畴的量刑当中,才能对网络犯罪实施有效的打击和制裁,把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其次,作为各级执法部门也要严格执法,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网络执法部门除了法院就是网警。法院在审理网络犯罪行为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使得犯罪分子得到应有的惩罚。而网警除了战术上训练有素以外,还要熟悉网络的技术情况,能识别并破获常见的网络犯罪手段。
再次,机关和学校要做好管理和引导。实施网络犯罪的有一大部分是刚刚从学校迈入社会,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他们自制力弱,容易冲动,往往被坏人所利用。因此,学校和机关要对孩子们做好教育和引导,给他们指明正确的方向,普及网络完全的知识,讲清网络犯罪的后果,做好预防网络犯罪的宣传工作,使得孩子们健康成长。
最后,作为个人,要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遵守网络安全规则,提倡文明上网,自觉抵制各种形式的网络犯罪,共建文明而安全的网络环境。只有人人自觉,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防微
杜渐,才能营造一个和谐而理想的网络平台,使得网络带给人们更多的方便。
总之,社会、集体、个人几方面力量要联合起来,和司法机关及其他法律部门一起齐心协力,各尽其责,各司其职,各尽其力,把网络犯罪行为加以规范管理和控制,加大打击力度,防患于未然,把各种网络犯罪行为扼杀于摇篮之中,还人民大众以健康的网络环境和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不受侵犯,使得网络带给人们更多好处,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守芬,孙晓芳.论网络犯罪.北京大学学报.2001(3).
[2]冯卫国,张立宇.网络犯罪及其相关问题.科技与法律季刊.2001(4).
[3][美]劳拉·昆兰蒂罗·赛博著.王勇译.犯罪——如何防范计算机罪犯.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4]孙铁城.计算机网络的法律问题.法学前沿.1999(3).
[5][日]西田修.浅谈电子计算机犯罪.北京:群众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