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修复方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2 原理 生态浮床技术是由 3 项国家发明专利组成,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 复兼顾的实用技术。
原理是: 利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对水体中N、P等元素 的吸收及植物发达根系和浮床基质对水体中悬浮物 的吸附, 富集水体中有害物质, 利用植物根系释出 大量能降解有机物的分泌物, 加速有机污染物分解 ; 一些植物还能分泌化学克生物质, 抑制浮游植物 生长。随着部分水质指标改善, 尤其是溶解氧 (DO) 大幅增加, 为好氧微生物繁殖创造了条件。 通过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营养物的进一步分解, 使 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 最终通过收获植物体形式, 将N、P及吸附积累在植物体内和根系表面的污染物 完全迁出水体, 使水体中的污染物大幅减少, 水质 改善,为水生生物, 特别是沉水植物生存、繁衍创 造生态环境条件, 为最终修复水生态系统提供可能。
2.2.3 技术特点 ◆塑料泡沫大量堆放产生的二次污染。生态浮床 通常采用塑料泡沫板作为浮体的载体,使废弃塑 料泡沫有用武之地, 避免 ◆生态浮床技术将浮床陆生植物作为先锋种植于 河湖水面, 利用陆生植物生长过程中对大量N、P 吸收和光合作用, 去除水中N、P, 无须施肥, 避 免肥料对水体污染, 且病虫害少。 ◆生态浮床不受光照等条件限制, 可避免沉水植 物人工种植后, 由于光照等生境条件难以保障其 正常生育而死亡的现象。 ◆浮床陆生植物多为经济种类或观赏种类 ( 如 香草根、美人蕉等) , 不仅可以净化水质, 还可 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湖泊修复方案
陈 松
目录
• 1.湖泊内源污染的现状
• 2.湖泊内源污染的治理技术和手段 • 3.发展和期望
湖泊内现状分析
1.地点: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侧面居民区边
2.气象资料分析:平均温度:18.8°、年均降雨量: 1580.2毫米、湿度:60%、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光照:光照充足 3.周边环境分析:周边多为居民区,旁边还有一个垃 圾中转站
• 化学修复 如加入化学药剂进行杀藻。
• 生物修复技术有人湿地、生物浮床、生物操纵。
物理和化学方法只能暂时控制,治标不治本。生态修复是 新的领域,研发热点
生态修复
■1.1人工湿地
■1.2生物浮床
■1.3生物操纵
■1.1人工湿地
1.1.1 定义 1.1.2 组成 1.1.3 原理
1.1.1 定义 人工湿地是人工建造和管理控制的、工程化 的湿地, 通过模拟自然湿地, 人为设计与 建造的由饱和基质、 挺水与沉水植被、 动物和水体组成的复合体。 它改变了湿地的传统形态,通过科学的设计 和改造,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 化学 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水体的净 化。
1.1.2 湿地组成 填料、植物、微生物和动物是人工湿地生态 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 填料一般由土壤、沙粒、碎石等构成。它 不仅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生长介质,还通 过沉淀、过滤和吸附等作用去除污染物。 • 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 植物对污染物有吸附、代谢、积累等作用。 • 微生物是湿地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去除有 机物和氨氮。
■1.3生物操纵
1.3.1 定义 1.3.2 原理 1.3.3 应用
1.3.1定义
生物操纵即通过对水生生物群及其栖息地 的一系列调节,以增强其中的某些相互 作用,促使浮游植物生物量下降。 主要作用对象是鱼类。
2.3.2 原理 经典的生物操纵主要通过去除浮游生物食性 鱼类(planktivore)或添加肉食性鱼类 (piscivores)来降低浮游生物食性鱼的数 量,调控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促进滤食 效率高的植食性大型浮游动物,特别是枝 角类的发展,从而提高浮游动物对浮游植 物的摄食效率,最终减少浮游植物生物量。 目前有些学者提出了非经典的生物操纵理论, 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即利用滤食性鱼类 直接进行对浮游植物的生物操纵。
浮游动物是生物操纵的关键因子之一,而大型 浮游动物则是最重要的、 最可能压低浮游 植物数量的因素植物过量生长。 滤食性鱼类可以调控浮游动物,减少鱼类捕食 压力有利于大型植食浮游动物种群的发展, 而其密度的增加反过来又能很好的控制浮 游植物的过量生长。
发展和期望谢谢观赏源自除氮 人工湿地系统中氮的去除主要依靠微生物的 分解转化作用和植物的吸收同化作用完成 的。进入湿地系统中的氮主要以有机氮和 氨氮的形式存在。在人工湿地系统内, 植 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将氧通过植株-根系向湿 地床输送, 使得系统内部存在许多好氧、 缺氧和厌氧微环境,为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 化作用创造了良好条件。
微生物对磷去除包括对磷的正常吸收和对磷 的过量积累,不同含氧状态的人工湿地根区 类似于污水脱氮除磷系统的 A-A-O处理单 元,使某些细菌在厌氧条件下吸收低分子的 有机物(如脂肪酸) ,同时将细胞原生质中 聚合磷酸盐异染粒的磷释放出来(释磷) , 并提供必需的能量以便它们在好氧条件下 从水中吸收超过其生长所需的磷(聚磷) , 并以聚磷酸盐的形式成为微生物细胞的内 含物而被贮存起来, 因此人工湿地有较高 的除磷效果
首先, 水中的有机氮被异养微生物(氨化细菌 )转化为氨氮, 而后硝化细菌在好氧环境下 将氨氮转化为亚硝态氮和硝态氮,最后通过 反硝化微生物的脱氧作用以及植物根系的 吸收作用将无机氮从水中去除。
■1.2人工浮床
1.2.1 定义 1.2.2 原理 1.2.3 特点
1.2.1 定义
生态浮床技术是按照自然规律, 运用无土栽 培技术, 以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和基质, 采 用现代农艺和生态工程措施综合集成的水 面无土种植植物技术。
1.1.3 去除营养物质机理 氮、 磷等营养物质浓度的提高是导致湖泊富 营养化的关键因素。 除磷 人工湿地对磷的去除作用包括介质的吸收和 过滤、 植物吸收、 微生物去除等。无机 磷的吸收和过滤去除作用因湿地床的填料 不同而存在差异。植物生长过程中通过同 化作用将无机磷变成植物体的组成部分, 最后通过收割去除。
4.面积分析:目测700㎡
湖泊内现状分析
周边大量垃圾,不远处还有一个垃圾中转站
湖泊内现状分析
杂草、灌木生长快,且没有规律,生长杂乱
湖泊内现状分析
水体富营养化,水生植物覆盖湖面
湖泊内现状分析
生活污水排放
湖泊内现状分析
菜地较多
湖泊内源污染的治理技术和手段
• 物理修复 是借助工程技术措施,清除底泥污染的一种 方法,主要有疏松、填沙、营养盐钝化、底层曝气、稀 释冲刷、调节湖水氮磷比、覆盖底部沉积物及絮凝沉降 等一系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