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影《霸王别姬》中部分人物原型及其相关史实的查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霸王别姬》中部分人物原型的分析及

其相关史实查证

班级:2016级德语

姓名:罗哂婵

学号:201602333015

一、摘要:1993年上映的《霸王别姬》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至文革结束平反约半个世纪的

动荡年代为历史背景,讲述了两位京剧伶人的历程故事,也描绘了当时社会部分阶层职业人物的缩影和生存状态。本文就其中三个角色,清末太监张公公,戏霸袁四爷和懂戏的日本军官进行其人物原型分析和相关史实查证。

二、作品介绍

由陈凯歌执导,李碧华、芦苇编剧,张国荣、张丰毅、巩俐主演的电影《霸王别姬》于1993年在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上映,随后又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公映。该片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两位京剧伶人从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到文革结束的人生历程故事,展现了在历史洪流与命运中社会部分人物的状态和转变,引发对传统文化、命运和人性的思考。

故事开始于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主角陈蝶衣被妓女生母卖入戏班,与师哥段小楼相识,随后练功学戏,蝶衣在此期间对小楼暗生情愫。两位主角在给伺候过老佛爷的张太监唱戏之后一炮而红。至抗日战争时期,蝶衣与小楼由袁四爷继续捧红,小楼不屑袁四爷并与妓女菊仙定亲,蝶衣负气与小楼断交。蝶衣唱《贵妃醉酒》时日本军官青木大佐脱下手套为其鼓掌,小楼因不满一名日军军官穿他的戏服,用茶壶砸了其手下的汉奸走狗,因而被捕。蝶衣为救小楼,给日军堂会唱了《牡丹亭》,却被小楼斥责卖国。1945年日本投降后,蝶衣和小楼的师父去世,两人承师父意愿再次同台演出。

解放战争时期,蝶衣因国民党伤兵用手电筒晃人而唱不下去,士兵们砸毁了戏台,蝶衣随后因给日本人唱过戏而以“汉奸罪”被捕,后又因国民党高官喜欢听戏而被释放。

1949年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蝶衣在给解放军唱戏时因过度吸毒而哑声,戏班众人惶急之时,解放军却在台下自顾自唱起了《解放区的天》。此后蝶衣坚决捍卫的京戏传统备受挑战和打压,至文革之时,京剧伶人们都被打成“牛鬼蛇神”,遭受着非人的待遇。

小楼为求自保出卖了蝶衣和妻子菊仙,菊仙自杀,而蝶衣在文革结束后,也在《霸王别姬》中假戏真做,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三、部分人物原型及其相关历史查证

1、张公公——清末太监总管张兰德

电影中的张公公是蝶衣和小楼成名的契机,也是玷污幼年蝶衣的罪魁祸首,他变态的人格和性欲发泄方式与他凄凉的结局一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映像。

张太监的人物原型可能为张兰德,宫号“小德张”,天津静海县南吕官屯人,是清朝末代太监总管。1892年入宫当太监,1892年被派入宫内南府平升署戏班学

京剧武小生,技艺精湛,深受慈禧太后赏识。他曾权倾一时,在民国二年(1913)隆裕太后去世后,出宫到天津英租界做寓公,深居简出,不问政事,广置田产。1957

年小德张病逝于天津,终年81岁。

清朝灭亡以后,上千名太监流落到河北、北京、天津和保定一带。没有什么积蓄的低级太监在离开紫禁城后,大多选择了去有钱人家继续为奴。“在当时,能找

个伺候过皇上的人来伺候自己,已是意见光耀门楣的事,所以这些低级太监其实很

抢手,基本上也都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他们因生理和心理上的残缺,大多

染上了赌博和吸毒的恶习,被赶出宅子,从此落魄为“给人搓背洗脚,去寺庙、尼

姑庵和妓院打杂”的杂工,甚至成为叫花子,晚年十分悲凉。而想小德张这样的大

太监,因大肆窃取了很多古董文物,出宫后成为了腰缠万贯的地主,购置大量田产,

娶妻纳妾,收养读书人或长相出众的梨园小生作干儿子,过上了奢靡享乐的生活。

电影中的张公公显然属于这一类太监。但他在电影中的结局就比小德张凄惨多了,

也更能代表大多数清末太监的命运:因不善经营而家财散尽,晚年流落街头卖烟,对着他曾欺侮过的蝶衣喃喃说道“来一根,来一根······”

想必这些太监们心里,仍还怀念着清王朝仍存在时的岁月吧,对于他们来说紫禁城不一定是多么美好的理想乡,但起码是他们的容身之处,是他们存在的意义。

否则影片里张太监也不会在问幼年蝶衣“今年是什么年?”而蝶衣回答“是民国二十一年(1932)”后厉声呵斥:“不对!是大清宣统二十四年!”

2、袁四爷——袁世凯次子袁克文

袁四爷袁世卿与蝶衣一样同为戏痴,终生沉迷于京剧艺术,是捧红蝶衣和小楼的一份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共产党执政之前无论世事动乱朝代更迭,袁四爷一直呼风唤雨,有钱有势,但最终以“反革命分子”的身份被枪毙,死前仍不忘走台步。

袁克文生于1889年,是袁世凯次子,号寒云,与张学良、张伯驹、溥侗并称民国“四大公子”,自幼聪颖,过目成诵,作诗填词、书法属文样样精通,因袁世凯的偏爱和大姨太的纵容,养成了挥霍无度、骄奢淫逸的习惯,抽、喝、嫖、赌无一不干。此外,他热爱昆曲,不仅能写戏评文章,遍识梨园名家,还能粉墨登场,与梅兰芳、陈德林等大家同台演出。袁世凯死后,没了管束的袁克文开始当票友,捧角儿、借台唱戏,耗资巨大。他在袁世凯酝酿称帝时曾写诗《感遇》,“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被人检举其诗义为反对帝制,寒云因此获罪被软禁,直至一年后其父驾鹤西去,他才重获自由。因他花钱如流水,后来只得卖字和字帖收藏维持生活。1931年袁克文病殁于天津,终年42岁,出丧时和尚、道士、尼姑和妓女们都来为他送葬。

电影中的袁四爷这一角色也融合了当时众多放荡公子哥儿的行径,其饰演者葛优将他塑造成忧郁凝重、略显猥琐的形象,以“红粉知己”为名号亲近蝶衣,虽捧着蝶衣,也解救过蝶衣,却并未真正爱护和理解蝶衣。

3、青木大佐——青木正儿

“有一个叫青木的,他懂戏!”“青木若是活着,京戏就传到日本国了。”蝶衣一生为京戏痴迷,他的家国观念较为淡薄,而对艺术的态度自始至终都是真诚热烈的。电影中为《贵妃醉酒》鼓掌,因《牡丹亭》而释放段小楼的日本军官青木大佐在现实中可能是否存在暂不可考,但日本著名汉学家青木正儿,很可能是这一人物的来源。

青木正儿1887年生于日本山口县下关,中学时期就“很觉中华戏曲有味”,1908年进入京都帝国大学后更是致力于元曲的研究。除中国戏曲外,他还研究中国饮食文化和风俗,著作有《中国近世戏曲史》、《中华名物考》等。青木侧重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但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也十分关注。他在参与创办的杂志上发表过《以胡适为中心的中国文学革命》,是向日本介绍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第一篇文章,并多次向胡适提供在日本搜索到的中国文学史资料,也著文评价了鲁迅的成就。1919年梅兰芳等人赴日本演出时,青木正儿与内藤虎次郎、藤井乙男等其他日本文艺界知名人士一起,纷纷著文介绍和评价梅的演出。梅兰芳和青木正儿“一个致力于打开世界戏曲文化交流之路,一个致力于日本介绍中国的文化,一施一受相辅相成”。

电影中对军官青木的描绘其实不多,但蝶衣为他不屈不挠的争辩引发了观众们的关于艺术是否有国界的思考。外国人尚且如此看重这一国粹,而我们中国人自己又是如何对待的呢?影片中国民党伤兵和解放军的做法显然表现了他们对京戏的不尊重和不理解,而新中国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对京剧文化的摧残更令人痛心疾首。

不过,日本在侵华期间对京剧的推崇想必不乏一些政治因素,为了粉饰“中亚共荣”的太平景象,免不了要请京剧名家们为其登台亮相。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的故事众所周知,京剧界的抗日斗争也同样活跃,京剧艺术家们或逃离沦陷区,或息戏蛰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