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15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考纲点击】 1.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意义。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构建知识体系】

考点一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典例1(2013·重庆文综)下图为美国与巴西两国城市的土地、淡水、能源产出效益图。读下图回答(1)~(2)题。

(1)两国相比()

A.淡水产出效益美国低于巴西

B.淡水产出效益相等

C.能源产出效益美国低于巴西

D.能源产出效益相等

(2)与巴西相比,形成美国城市土地产出效益特点的原因可能是()

A.国土面积大B.城市绿地面积大

C.城市人口比重高D.科技发展水平高

答案(1)A(2)D

解析第(1)题,图形显示,美国淡水产出效益低于巴西,而能源产出效益和土地产出效益均高于巴西,A项正确。第(2)题,“城市土地产出效益”,即单位城市用地所创造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总和;美国城市土地产出效益高于巴西,根源是以发达的科技为支撑,使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高,D项正确。

1.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及开发利用要求

2.水资源紧张的问题

(1)水资源紧张的原因

①降水总量少,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是干旱地区和季风地区缺水的原因。

②蒸发量大,下渗多是内流河流经沙漠气候区缺水的原因。

③地形陡峭,河流短促,地表水难以储存是降水量较多的岛屿地区缺水的原因。

④下漏严重是喀斯特地貌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

⑤人口众多,工农业用水量大,污染严重是人口众多的地区缺水的原因。

⑥植被破坏严重,陆地蓄水能力减弱,主要发生在生态破坏严重的地区。

(2)应对淡水资源短缺的对策

(1)特点: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耕地比重小且分布不均,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地所占比重较大,土地资源后备储量不足,土地资源的破坏严重。

(2)存在问题:非农业用地占用耕地;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土壤污染现象严重,导致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3)对策: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加强建设和保护。 4. 我国的能源问题

(1)我国的能源问题的现状 ①浪费严重,能源短缺;

②采煤引起的地面塌陷、农业减产和地面植被破坏;

③煤、石油燃烧利用率不高,造成大气污染(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产生酸雨,汽车尾气产生光化学烟雾);

④农村使用植物燃料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秸秆不能还田,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等;

⑤能源勘探开发速度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 ⑥受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影响大。 (2)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措施 ①建立石油储备体系;

②适度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力度; ③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 ④稳定发展核电;

⑤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 ⑥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 ⑦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能耗大的工业的发展; ⑧加强国际合作,拓宽能源进口渠道等。

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耕地、水资源对比图”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水土协调度图”。读图回答问题。

注:水土协调度=(本区水资源量)/(全区水资源量)

(本区耕地规模/全区耕地规模)

(1)据图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南方与北方水土协调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2)简述我国南方省区促进水土协调度更趋合理的主要措施。

答案 (1)南方水土协调度比北方高。原因:北方耕地比重大,而水资源比重小;南方耕地比重小,而水资源比重大。

(2)植树造林,保持水土;节约和合理利用耕地;加强对耕地的监管力度等。

解析 第(1)题,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水土协调度图可以看出:福建、广东、广西三省区比辽宁、河北、山东三省区的协调度要高,其原因主要是耕地与水资源配比不同造成的。第(2)题,解决措施主要从植树造林、合理和节约利用耕地及加强管理等方面分析。 考点二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典例2 (2013·大纲全国文综)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

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1)~(3)题。 (1)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 )

A .重金属盐

B .氮、磷营养物

C .固体废弃物

D .泄漏的石油 (2)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 )

A .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 .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C .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 .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3)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 )

A .赤道附近

B .大洋中部

C .中、低纬近海

D .高纬近海

答案(1)B(2)C(3)C

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明确赤潮的主要形成原因,即海水富营养化和气温高。第(1)题,赤潮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影响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大量含有氮、磷等营养物的废水排入海水中,使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可见B项正确。重金属盐、固体废弃物和泄漏的石油虽然可造成海洋污染,但不能被赤潮生物吸收利用,因而不会引发赤潮,故排除A、C、D 三项。第(2)题,水温高,赤潮生物繁殖生长快;风力小,易于赤潮生物聚集。因此水温高、风力小的海域易暴发赤潮,故选C项。第(3)题,赤道附近水温高、风力小,但含氮、磷的污水排入少,故A项错误。大洋中部远离海岸,陆地上排放的含氮、磷的污水难以到达,故B项错误。中、低纬近海水温较高、陆地污水排入较多,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故C项正确。高纬近海水温低,不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故D项错误。

1.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与表现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1)在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时,不仅要对人为原因高度关注,而且要重视对自然原

因的分析,自然原因分析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①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

②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

③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缓慢的流速,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

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2)对于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可视不同的环境问题采取不同措施:

①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

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②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