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各地级市投资环境比较分析教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各地级市投资环境比较分析
安徽省各地级市投资环境比较分析
作者:叶申云
来源:《对外经贸》2017年第06期
[摘要]随着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推进及党中央关于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安徽省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从区域差异的角度,采用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法等方法,运用SPSS软件,对安徽省各地级市的投资环境进行比较分析及综合评价,并结合其自身发展特点,提出相对的政策建议,以图增强各地级市的投资环境竞争力。
[关键词]投资环境;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SPSS
[中图分类号]F29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6-0064-04
一、引言
投资一直都是影响经济的主要因素之一,投资环境的优劣是影响投资活动安全和收益的关键,直接影响到地方招商引资的效果。
随着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推进及党中央关于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安徽省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因此,为优化投资环境,促进安徽省区域经济协调增长、总体经济健康发展,而对投资环境的内涵、分类及主要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和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般而言,投资环境是指伴随投资活动整个过程的各种周围情况和条件的总和,包括影响投资活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以及法律环境等。
通过参考吴亚燕、杨晋超对江苏城市投资环境的研究[1]以及朱相平对山东省城市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价等研究[2],运用层次分析法,根据安徽省资源基础分析以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作用和指标选择方法,基于全面性、系统性、差异性、科学性和综合性等原则,选取了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环境作为子系统层,结合安徽省投资环境以及相关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对无数据支持的指标进行删除或替换;再对具体指标体系相关性分析,考虑指标层对子系统的影响程度,尽量选择内涵丰富又比较独立的指标[3],结合所能找到的数据,最终构建的安徽省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三、安徽省投资环境主成分分析
1.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通过安庆统计信息网以及各地区政府工作报告等途径搜集所需数据,并通过计算获取无直接数据的指标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安徽省统计年鉴2016》[4]。
将数据导入到SPSS软件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处理。
(1)相关系数矩阵:由于各个指标的类型和单位都大不相同,因而需要将原始数据标准化,消除量纲使其具有可比性。
对于标准化后的数据很容易就得到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
(见表2)
(2)确定主成分:在确定主成分过程中,得到这次主成分分析从原始变量中提取的信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X11保留最多,而外商投资总额X16损失最大。
基于SPSS软件生成的总方差解释(见表3),系统默认方差大于1的为主成分,所以只取前四个,四个主成分累积占到总方差的79.86%,且两个主成分的方差依次为7.005、3.544、2.598、1.228。
2.城市投资环境综合得分比较
(1)计算主成分得分:因子得分的输出结果与原始数据一起显示在数据窗口里面,而主成分的得分是相应的因子得分乘以相应的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即:
主成分1得分=因子1得分×7.005,主成分2得分=因子2得分×3.544
主成分3得分=因子3得分×2.598,主成分4得分=因子4得分×1.228
(2)计算综合得分:得出各市主成分的得分后,依据下列公式计算各市的综合得分:
综合得分=7.0057.005+3.544+2.598+1.228×主成分1得分
+3.5447.005+3.544+2.598+1.228×主成分2得分
+2.5987.005+3.544+2.598+1.228×主成分3得分
+1.2287.005+3.544+2.598+1.228×主成分4得分
最后对各地区的主成分得分以及综合得分进行排序[5],结果如下:
由综合得分的排序可知,安徽省各地级市投资环境的综合实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合肥,芜湖,马鞍山,黄山,阜阳,蚌埠,铜陵,淮南,亳州,安庆,宣城,六安,淮北,池州,宿州,滁州。
四、安徽省各地级市投资环境综合评价
1.合肥。
综合各个主成分得分及成分矩阵来看,不难发现除了第三主成分排名较靠后外,其余主成分得分均名列前茅,这表明合肥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额、高校学生数等指标上占据优势,投资环境优良,发展空间很大。
2.芜湖。
芜湖地处长三角西南部,是安徽省最大的货运、外贸、集装箱中转港。
其第一主成分和第四主成分得分位列榜首,尤其是经济环境非常发达,投资环境显然十分具有发展潜力[6]。
3.马鞍山。
从主成分得分来看,马鞍山第一、四主成分排名较靠前,但第二、三主成分排名倒数,可以看出其在自然环境与社会服务环境方面稍显弱势,但马鞍山作为中国十大钢铁基地之一,马钢的所在地,是中国重要的钢铁流通基地,其经济环境方面占据一定优势,投资环境优化方向可以考虑发展环保经济。
4.黄山。
黄山市是安徽省著名的旅游城市,第二主成分得分很高,社会服务环境优良,但工业方面较弱,投资环境优化方向可以偏向大力发展旅游业。
5.阜阳。
阜阳位居长三角经济圈的直接辐射区,是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过渡带,具有承东接西、呼南应北的独特区位优势。
其第二、三主成分排名靠前,但一、四主成分排名靠后,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校学生数方面稍显不足。
6.蚌埠。
蚌埠地处淮河中游,京沪铁路、淮南铁路的交汇点,同时也是京沪高铁、京福高铁、哈沪高铁、京台高铁的交汇点,因而其交通流量较大,第一、二主成分排名靠前。
7.铜陵。
铜陵的第一主成分相当靠前,主要是由于其位于长江下游,是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铜经济发达,经济环境优渥,高校学生数亦不显劣势,但其他三个主成分方面则略有不足。
8.淮南。
淮南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是华东工业粮仓以及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城市。
因而第一主成分得分靠前,经济环境优良,但其他主成分得分稍显落后,人才资源方面略有不足。
9.亳州。
亳州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其第二、三、四主成分排名较前,但第一主成分较后,表明亳州市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方面有所不足,高校学生数相对不足,人才资源供应相对较少[5]。
10.安庆。
安庆是皖西南区域中心城市,其第三主成分得分较为靠前,表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态势良好,但其他方面相对落后。
11.宣城。
各主成分得分均为尚可,相对中庸,但由于宣城处在沪宁杭大三角的西部腰线上,是中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和资本转移的前沿阵地,故投资环境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12.六安。
六安是全国重要的优质羽绒原产地和集散地。
第二、三主成分得分较高,但第
一、四主成分得分较低,表明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外商投资总额等指标相对较低,但社会服务等方面较有优势。
13.淮北。
淮北作为运河故里、能源之都,第一、四主成分得分排名中等,第二、三主成分得分相对较低,由此看出淮北市社会服务环境方面稍显劣势,高校学生数等指标不占优势,人才资源相对不足。
14.池州。
第三、四主成分得分相对较高,主要是由于池州是长江南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其旅游业相对发达,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推动力。
15.宿州。
宿州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华东重要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是安徽省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
其第二主成分得分较高,但其他主成分得分相对较低,使得其整体综合实力排名相对靠后。
16.滁州。
滁州是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第二主成分得分相当得高,但其他主成分排名较为落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指标优势明显,但人均生产总值、外商投资总额等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综合得分的排名[5]。
五、对策建议
根据模型结果以及上述综合评价结论,可以看出安徽省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区域之间差异较大,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1.针对排名靠前的城市,如合肥、芜湖等,可以使其发挥效应,加强地区联系,带动周边城市经济,使安徽省整体投资环境有所提高;此外,安徽省也应改善优惠政策的区域差异,促进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针对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城市,如黄山、安庆、池州等,可以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充分利用区域内的旅游资源优势,在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维护好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投资环境的吸引力[6]。
3.针对具有地理位置优势的城市,如阜阳、蚌埠、宿州等,可以充分利用其地理优势,借助于长三角经济圈的辐射效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促进自身投资环境水平的提高。
4.针对工业城市,如马鞍山、铜陵等,可以发挥能源优势,完善城市的产业结构,结合生态环境治理来优化城市的投资环境。
5.针对各方面实力都不突出的城市,可以借助周边城市的发展辐射效应,利用自身各项资源,构造特色的小城市招牌,增强经济实力[7]。
[参考文献]
[1]吴亚燕,杨晋超. 基于AHP下的江苏城市投资环境的评价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6(1):68-70.
[2]朱相平.山东省城市投资环境综合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下)[C].2009(6).
[3]黄茂珂. 投资环境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研究[J]. 江苏科技信息,2016 (9):24-25.
[4]《安徽省统计年鉴2016》.
[5]周爱前,郭冬,顾红春. 基于因子分析的江苏省城市投资环境综合评价[J]. 商业时代,2010 (6):131-133.
[6]赵少平.安徽省城市投资环境的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08 (13):95-97.
[7]马荣,张杏梅.山西省城市投资环境评价与分析[J].山西农经,2016(10):4-5.
(责任编辑:顾晓滨蓝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