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改革历程回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医疗改革历程回顾
2013-03-18 00:00:00来源: 内蒙古日报暂无网友评论
两会期间,回顾一下整个医改的历史,或许我们可以看出“医改”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是全社会都在高度关注的持久性改革,尽管每次改革的背景不同,任务不同,过程有难易,效果有大小,但历次改革都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需要。
1979年,医疗改革“初露端倪”。当时的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媒体采访时提出要“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
1980年,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医生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打破了国营公立医院在医疗卫生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
1985年,中国医改“元年”,卫生部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
1989年,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医改在争议中继续前行。
1992年,向“医疗市场化”进军。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医院要在“以工助医”、“以副补主”等方面取得新成绩,医疗服务进入市场化阶段。
2000年,公立医院产权“变卖”。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鼓励各类医疗机构合作、合并”,“共建医疗服务集团、盈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放开,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等条目,被解读为完全“市场化”的医改开了绿灯。
2003年,SARS疫情在全国蔓延,中国开始反思公共卫生体系的漏洞,进而开始检讨整个卫生事业。
2005年,医改风云突变。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提出“市场化非医改方向”,中国医改再次引起关注。
2007-2008年,医改进入最后冲刺,最新医改方案提交2008年3月“两会”讨论。至此,中国医疗改革近三十年的风雨征途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2009年,国务院出台最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其中重点提出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以此五项重点改革,旨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012年,3月21日,国务院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提出到2015年,“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6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总结报告》完成。报告指出,新一轮医改统筹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如期全面完成了三年医改各项任务;8月30日,卫生部、财政部等公布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开展大病保
险,对城乡居民因患大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报销,目的是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使绝大部分人不会再因为疾病陷入经济困境。
(达古拉综合媒体报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