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学角度看贫困女大学生之“就业心理贫困”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社会学角度看贫困女大学生之“就业心理贫困”

摘要:关注贫困女大学生,某种程度上就是关注这个地区未来的母亲。文中试图从她们就业时存在的心理问题中,以社会学的角度探析其主要根源,思考最适合她们的个性化的、行之有效的社会支持,帮助她们顺利就业,为和谐校园添浓墨一笔。

关键词:贫困女大学生;就业心理贫困;根源;社会支持

求职过程中,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加依赖父母、亲属或者其他社会关系。据统计,在已经找到工作的女大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的认为自己若没有父母亲朋的帮助,无法顺利找到工作。而在那些还在苦苦寻觅一份工作的女大学生中,贫困女大学生占了大比例。相对于男大学生和城市籍女大学生,农村籍的贫困女大学生在激烈残酷的就业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几乎成为一个被边缘化的弱势就业群体。探寻她们就业心理贫困的根源并找到相应的社会支持,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个紧迫课题。

一、贫困女大学生就业中常见的“心理贫困”

第一,自尊与自卑的交杂。由于经济上的原因,贫困女大学生往往无法养成城市的“生活习惯”,在就业择业中和其他竞争者相比较,自我表现等能力相对较弱,常常产生自卑心理。

第二,期盼与焦虑的交织。就业期望值高。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就业期望值偏高也是影响他们正常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女大学生学习成绩比较优异,在择业时比较注重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工作条件,希望能够在大城市工作,不愿到条件艰苦的基层[1]。

第三,自立与自弃的交错。大部分学生对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非常珍惜,她们一面努力学习,一面主动寻求勤工俭学机会,积极自救,展示了贫困女大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风貌。有些同学选择考研,继续学习深造,这也是现在高校女硕士、女博士比例越来越高的原因之一。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的贫困大学生面对暂时的就业瓶颈,一蹶不振,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过分地寻找自身的缺点,加剧了就业自卑和消极心理。

第四,现代与传统的交叉。来自农村及偏远地区的她们具有强烈而深远的传统意识,进入城市后,与现实生活现代观念冲突强烈。一方面,她们作为年轻的知识女性,接受了新的社会观念和社会意识教育;另一方面,她们受原有生活环境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有意识地用传统的性别角色规范来要求自己,认同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角色,对就业热情并不高。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和现代意识之间的矛盾使贫困女大学生内心的矛盾冲突加剧,使她们感到困惑、迷茫。

二、影响贫困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的主要根源

第一,社会和家庭的压力。一是重男轻女的现象依然严重。我国的许多地方,尤其是偏远农村和贫困地区,重男轻女的封建传统观念仍然很浓厚,有些女孩上不到中学就被迫辍学,在家劳动,因为女孩上学不划算,农村地区女童的基本受教育权利得不到保障,这些不幸的女孩,这些未来的母亲,早早失去了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进而改变自己下一代命运的机会。而脱颖而出的这些贫困女

大学生,可以说是用她们的血和泪换来的入学通知书,她们通常肩负着与其他人无法比拟的艰辛。二是贫困女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背景和经济背景,在就业中没有社会关系可资利用,缺乏社会关系网是农村女大学生的一大劣势。有一调查表明,社会关系网缺少已超越工作经验、能力、应聘方法、技巧等因素跻身成为在求职过程中最困扰贫困女大学生的因素。

第二,自身特定的束缚和包袱。贫困女大学生普遍比较懂事,感情更细腻,但也存在着认知方面的偏差、情绪自控能力的欠缺、个性发展的不健全等问题。对自身发展和未来命运忧心忡忡,她们更早地了解了生活的不易和艰辛,也更容易受传统思想影响,部分女大学生缺乏进取竞争意识,认同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角色。一部分农村女生在都市化的过程中,将课余时间用在服饰、化妆、美容上,注重穿着打扮等。她们较少读报,不关心时事政治,对参加校园活动和担任学生干部不太热衷,忽略了积累知识,进一步开拓视野和提高综合素质的机会。综合能力偏低导致农村女大学生自信心不足而在应聘中容易处于被动。此外,她们普遍渴望今后能报恩父母,为家庭摆脱贫困做贡献,而当前令人揪心的就业局势使她们对未来前途深感忧虑,甚至对未来婚姻的憧憬也比常人少了些许浪漫。

三、针对贫困女大学生就业心理贫困的社会支持

第一、优化贫困女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多子女、重男轻女是大部分贫困女大学生的家庭环境的概括,无视性别公平、轻视女性潜力

使得她们在艰难的成长环境下举步维艰,即使进入了地处城市的高校,经济差异仍然让她们加重了文化差异。从她们一入学就应当改善这种现象,应当加大对贫困地区、偏远地区的青少年女性成长环境的资本投资,改善某些地区群众对女性的错误认识和提高对她们的期待值,缩小两性之间的现实和未来差距,切实做到男女平等。第二、高校不同部门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高校的心理辅导中心和就业指导中心应共同担负起对农村女大学生就业进行心理、技巧和素质等方面的培养责任。贫困女大学生出现焦虑等不良因素是客观因素造成。从以下五个方面给予支持和引导:“经济支持或解决实际问题的帮助;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和关心;能得到多数朋友的关心;遇到烦恼时,能主动向同学好友倾诉;多参加群体和组织活动”。并且帮助贫困生正确认知、接受支持,才能达到降低焦虑水平,保持心理健康。针对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她们提升对未来成就的期望值,通过人际交往以及获得学业和活动任务的成功来增强她们的自信心。

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业指导中心应当举办各种讲座,如就业的形势与政策,职业生涯的设计,就业心理的变化,求职的方法与技巧,到就业权益的保护等等,唤起女大学生们的注意,及早着手就业准备;通过培训激发她们的积极性和热情,明确自我认知和就业方向,提升她们的就业能力。在学校里,鼓励女大学生树立新的择业观念,勇于立足社会自谋职业,竞争就业,积极投身创业实践。针对当前女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形势,围绕如何走出创业第一步、创

业项目选择、成功创业应具备的条件及女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和劣势等话题,引导女大学生多关注时事,开阔视野,尤其要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实践证明,尽管有性别歧视,但心态好、开朗、善于利用外界信息、善于沟通的女大学生在就业中仍然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第三,社会支持应改变原有的错误观念。原有只提供无偿的困难补助的方式是不全面的。减轻贫困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帮助她们解决经济上的困难是十分必要的。此外,我国人事制度也在进行较大改革,建立人才流动机构,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社会服务体系也在进一步完善,第一次择业未成功还有更多的择业机会,越来越开放的人事流动制度将会为毕业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前景。其实农村女大学生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吃苦、学习成绩好、不好高骛远、抗挫折能力强、愿去基层工作等都是农村学生的优势。尤其是工作后经过一段适应期,她们的优势就会得到明显发挥。

综上所述,由于造成贫困女大学生就业心理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相应的支持、对策也不应该是单一的。真正解决贫困女大学生在就业时的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保证贫困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如果说,大学女生是朵花,那么,贫困女大学生应该是朵什么样的花呢?她们应该是一朵能够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花。她们在资源稀少的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只要我们多给她们一点阳光和土壤,终有一天,她们将会为这个世界美丽绽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