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鲜鸡肉表面四环素和磺胺耐药菌的菌群多样性分析
动物源食品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与研究进展
㊀㊀2023年12月第38卷第6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JOURNAL OF LIGHT INDUSTRY㊀Vol.38No.6Dec.2023㊀收稿日期:2023-06-29;修回日期:2023-09-01;出版日期:2023-12-1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2208381,31972164,32122068)作者简介:付海燕(1983 ),女,贵州省福泉市人,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学计量学结合谱学分析新技术㊁新方法及在食药分析中的应用㊂E-mail :fuhaiyan@通信作者:佘远斌(1965 ),男,湖北省松滋市人,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化学㊁精细化工㊁光催化CO 2还原㊁食品安全与真实性检测及溯源㊁安全与应急管理新技术及产品㊂E-mail :sheyb@.cn付海燕,卢欢欢,龙婉君,等.动物源食品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与研究进展[J].轻工学报,2023,38(6):37-45.FU H Y,LU H H,LONG W J,et al.Progress in the detection methods of antibiotic residues in animal derived food and research[J].Journal of Light Industry,2023,38(6):37-45.㊀㊀DOI:10.12187/2023.06.005动物源食品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与研究进展付海燕1,卢欢欢1,龙婉君1,佘远斌21.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2.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4摘要:在简述动物源食品中抗生素常见类型㊁残留现状及危害的基础上,着重对动物源食品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抗生素的主要类型有氟喹诺酮类㊁β-内酰胺类㊁大环内酯类㊁四环素类㊁硝基呋喃类㊁磺胺类㊁酰胺醇类和氨基糖苷类;目前抗生素滥用造成的残留问题严重,体内抗生素积累会引发过敏反应㊁耐药性等症状;抗生素的检测方法主要有色谱法㊁光谱法㊁电化学法㊁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传感法,这些方法分别存在预处理过程复杂㊁分析时间较长㊁易出现假阳性㊁检测种类少㊁难以实现多种抗生素同时检测等问题㊂相比而言,化学传感法在抗生素残留检测中具有过程简便快速㊁色变反应明显等优势,应用潜力巨大,今后可对抗生素的结构特性进行深入剖析,开发能够同时检测多种抗生素的传感器,从而进一步推动动物源食品中抗生素残留快速准确检测的发展㊂关键词:抗生素残留;动物源食品;食品安全;检测方法中图分类号:TS207.3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2096-1553(2023)06-0037-090 引言抗生素类药物具有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作用,不仅可以预防和治疗人类及畜禽细菌感染等疾病,还可用作饲料添加剂[1],在畜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2]㊂然而,有些不良商家为追求养殖利益滥用抗生素,造成畜禽体内抗生素残留超标㊂此外,畜禽自身仅能吸收少量的抗生素[3],30%~90%的抗生素会以母体或者代谢产物的形式被排入周围环境中,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4]㊂无论是畜禽体内残留还是排入环境,抗生素最终都会经食物链直接或间接地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㊂抗生素在体内累积不仅可导致过敏反应㊁关节病变㊁胃肠道不适㊁肝和中枢神经损害等[5],还存在致畸㊁致癌㊁致突变等潜在风险㊂值得注意的是,若人体产生耐药性,会给相关疾病的治疗带来更大困难[6]㊂近年来,在肉类[7]㊁奶制品[8]㊁水体[9]中抗生素残留超标的情况屡见不鲜,面对这一严峻现状,我国农业农村部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多次发布公告和标准[10-13],针对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及食品动物禁用抗生素种类均做了明确规定㊂目前,动物源食品中抗生素残留检测的研究越来越受㊃73㊃㊀2023年12月第38卷第6期㊀到业界重视,但现有的检测方法存在分析时间较长㊁难以实现多种类型抗生素同时检测等问题㊂因此,开发快速且准确的抗生素检测方法对于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㊂本文拟从动物源食品中抗生素的主要类型㊁残留现状㊁检测方法㊁检测难点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抗生素检测方法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㊂1㊀动物源食品中抗生素主要类型1.1㊀氟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Fluoroquinolones,FQs)抗生素是一类人畜通用抗生素,因含有喹诺酮结构而得名,具有抗菌谱广㊁抗菌效果好等优势,在医疗和养殖业中得到广泛应用㊂该类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活性,从而起到杀菌作用[14]㊂FQs抗生素主要有氧氟沙星㊁诺氟沙星㊁洛美沙星㊁恩诺沙星等,其中,诺氟沙星㊁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的使用量可达98%[15]㊂然而,进入禽畜体内的FQs 抗生素仅有30%可被吸收,大多残留物都会以原型或代谢物的形式被排出体外,最终进入到环境中[16]㊂人体长期摄入FQs抗生素会引发神经系统损伤,这主要是因为FQs抗生素可抑制脑内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与受体结合,使中枢神经兴奋性增高,甚至导致痉挛和癫痫的发作[17]㊂1.2㊀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β-lactams,BLAs)抗生素的结构中均具有β-内酰胺基母核,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多的一类抗生素[18],主要包括青霉素类㊁头孢菌素类等㊂BLAs抗生素能抑制细菌黏肽转肽酶活性,阻断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从而起到杀菌作用[19]㊂近年来,由于该类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环境中出现了大量的抗生素耐药菌和抗生素耐药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20]㊂其中,ARG可以通过动物源性食品转移到人体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21]㊂此外,人体长期摄入BLAs抗生素会破坏肠道的正常菌群环境,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㊂1.3㊀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Macrolides,MA)抗生素是一种含有2个脱氧糖分子和14~16个碳原子的大脂肪族内酯环碱性药物[22]㊂MA抗生素可以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发生不可逆结合,阻断转肽和mRNA的位移,从而有选择地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起到杀菌作用[23]㊂常见的MA抗生素有红霉素㊁吉他霉素㊁阿奇霉素等,这类抗生素既可用作药物,也可作为生长促进剂用于提高养殖业经济效益[24]㊂目前,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管,导致MA抗生素滥用的情况十分普遍,而未被代谢的抗生素最终也会进入环境中[25]㊂人体长期摄入MA抗生素会过度刺激胃动素受体,对胃肠道产生副作用,从而引发腹部绞痛㊁恶心㊁呕吐㊁腹泻等症状[26]㊂1.4㊀四环素类四环素类(Tetracyclines,TCs)抗生素的主体母核为氢化骈四苯,取代基的种类决定了该类抗生素的种类㊂常见的TCs抗生素有土霉素㊁金霉素㊁多西环素等[27]㊂TCs抗生素是我国畜禽养殖业中使用较广泛的抗生素之一,具有廉价㊁高效㊁抗菌谱广等优点[28]㊂然而,TCs抗生素的累积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会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威胁㊂有研究[29-30]表明,过量服用TCs抗生素会产生毒副作用或引起相关疾病,如四环素牙㊁恶心呕吐㊁过敏反应等,其中以四环素牙较为常见,这主要是由于TCs抗生素进入人体后,易堆积于骨㊁牙齿和肝脏组织中,长期滞留在牙釉质及下层钙化区而将牙齿染黄㊂此外,过量TCs抗生素残留排入环境中会抑制环境微生物生长,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31]㊂1.5㊀硝基呋喃类硝基呋喃类(Nitrofurans,NFs)抗生素是在呋喃核的5位引入硝基和2位引入其他基团而人工合成的抗菌药㊂常见的NFs抗生素有呋喃西林㊁呋喃唑酮㊁呋喃妥因等[32]㊂研究[33-34]表明,NFs抗生素中呋喃环5位上的硝基与致癌性密切相关,长期或者大剂量使用NFs抗生素会对人体产生较大的毒副作用,存在致癌㊁致畸和诱导基因突变的潜在风险㊂自1995年起,欧盟禁止硝基呋喃类药物在畜禽及水产动物食品中使用[35]㊂2002年我国农业部及2020年农业农村部均发布公告,明令禁止NFs抗生素在所有食品动物饲料中的使用[10,36]㊂1.6㊀磺胺类磺胺类(Sulfonamides,SAs)抗生素是以对位氨㊃83㊃㊀付海燕,等:动物源食品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与研究进展基苯磺酰胺为基本结构的衍生物[37],具有成本低㊁抗菌谱广等优点,其生产和消费量呈逐年稳定增长趋势㊂然而,过度使用会导致残留的SAs抗生素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环境中,据估计,每年有超过2ˑ104t的SAs抗生素进入全球环境中[38]㊂在其他污染因素的联合作用下,SAs抗生素的生物降解会受到抑制,从而产生细菌耐药性并出现耐药基因[39]㊂当SAs抗生素进入人体后,其代谢产物会形成晶体,对人体泌尿系统造成损伤[40]㊂1.7㊀酰胺醇类酰胺醇类(Amphenicols)抗生素的化学结构中均含有二氯乙酰胺基团,常见的种类有氯霉素㊁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㊂该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是与细菌70S核糖体50S亚基的A位点结合,抑制肽酰转移酶的转肽反应,阻止肽链延伸,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41]㊂其中,氯霉素因可能导致灰婴综合征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危害[42-43],已被我国禁止作为兽药使用[10]㊂1.8㊀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Aminoglycosides,AGs)抗生素是由氨基糖分子与氨基环醇通过醚键连接而成的苷类抗生素[44],主要包括天然来源的链霉素㊁卡那霉素等,以及半合成的阿米卡星㊁依替米星等㊂AGs抗生素的抗菌机制主要通过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而发挥作用[45]㊂该类抗生素具有较强的耳毒性㊁肾毒性,其中,耳毒性主要表现为对第8对脑神经㊁前庭神经和耳蜗神经造成损害;肾毒性主要表现为对肾小管上皮细胞造成损害[46]㊂长期摄入AGs抗生素超标的食物将对人体产生巨大危害[47]㊂2㊀动物源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现状及危害㊀㊀在养殖业中,抗生素类药物的不当使用会增加其在动物源食品中残留的风险,当残留的抗生素被人体摄入并累积,即使其质量浓度较低,也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48]㊂因此,抗生素残留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㊂2.1㊀动物源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现状抗生素不仅可以预防和治疗家禽疾病,还可用作饲料促进家禽生长㊂不良商家为赚取高额利益,在饲养家禽时滥用抗生素,导致动物源食品中抗生素残留超标问题时常发生㊂在全球范围内,常见肉类,例如鸡肉[49]㊁牛肉[50]㊁猪肉[51]㊁水产海鲜[52]等均存在较严重的抗生素残留现象㊂在黎巴嫩不同地区的鸡肉样本中筛查抗生素残留,发现至少77.5%的样本中存在抗生素残留污染,萨拉沙星㊁阿莫西林和青霉素G的残留水平均值均高于欧盟推荐的最大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MRL)[53]㊂在中国东南部抽样10种淡水鱼进行65种抗生素残留的检测,发现抗生素总检出率为53.9%,其中3.48%的样品中抗生素残留超过MRL[54]㊂在我国长三角地区采集淡水养殖的3种水产品进行抗生素残留的检测,发现共有9种抗生素被检出,检出率为38.1%~90.5%,其中恩诺沙星和磺胺甲恶唑残留较严重[55]㊂此外,2016 2019年,在我国湖北省采集鸡肉和鸡蛋进行9种FQs抗生素㊁4种TCs类抗生素和甲硝唑残留的检测,发现鸡蛋中存在恩诺沙星㊁环丙沙星等抗生素,而鸡肉中检出了甲硝唑[56]㊂由此可见,目前动物源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严峻,抗生素滥用造成的残留超标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㊂2.2㊀动物源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危害抗生素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是过敏反应㊂Q. WANG等[57-58]研究发现,青霉素可能会使皮肤产生过敏反应;TCs抗生素会导致过敏㊁皮疹和光毒性皮炎等特殊反应;MA抗生素可能使大环内酯代谢物修饰的肝细胞产生特异性过敏反应,导致肝损伤㊂近年来,耐药性已成为抗生素造成的严重危害之一㊂人体通过食物链摄入的抗生素残留可能会改变人体微生物菌群,促使人体耐药细菌的出现,使人体产生抗生素耐药性[59]㊂李振环等[60]研究表明,服用抗生素会使耐药细菌在人体内稳定存在并持续数年,即使使用低剂量的抗生素,也可能导致耐药性产生㊂目前,耐多药细菌已经造成诸多感染性疾病治疗困难,因此,抗生素耐药性已成为一个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预计到2050年,全球由耐药性造成的死亡人数可能增至1000万人,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达到100万亿美元[61]㊂针对抗生素滥用这一严重问题,我国对一系列㊃93㊃㊀2023年12月第38卷第6期㊀抗生素的使用进行了规范㊂2015年9月7日,我国农业部第2292号公告规定,禁止在食品动物中使用洛美沙星㊁培氟沙星㊁氧氟沙星㊁诺氟沙星4种抗生素[11]㊂此外,还对各动物组织中其他抗生素残留设定了MRL,例如,TCs抗生素的MRL为100~ 1200μg/kg,红霉素的MRL为40~200μg/kg,等等[13]㊂3㊀动物源食品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3.1㊀色谱法3.1.1㊀高效液相色谱法㊀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具有选择性好㊁分离效率高㊁适用面广等优点,在化学㊁医学㊁工业等多个学科领域中已经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分离和分析技术㊂在使用HPLC法对抗生素进行检测时,常用的流动相为乙腈[62]和磷酸盐溶液[63]㊂陈晓燕等[64]基于基质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可变波长检测法测定了鲜牛乳中氯霉素㊁呋喃唑酮等8种抗生素的含量,其中磺胺嘧啶㊁磺胺二甲氧嘧啶的检出限低至0.18μg/kg㊂3.1.2㊀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㊀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联用技术具有灵敏度高㊁选择性好㊁检出限低等优点,是当前较为先进的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65]㊂我国农业部于2019年制定了采用LC-MS法检测水产品中MA抗生素(红霉素㊁克拉霉素㊁阿奇霉素㊁吉他霉素等)残留的标准[66]㊂宫小明等[67]采用棉签固相微萃取结合HPLC-MS联用技术检测蜂蜜中9种MA抗生素,其中螺旋霉素的检出限低至0.24μg/kg㊂综上可知,色谱法准确性好㊁灵敏度高㊁检出限低,是目前国标规定的多种抗生素检测的主要方法㊂但色谱仪器较昂贵㊁操作较复杂㊁耗时较长,无法满足抗生素残留快速检测的需求㊂3.2㊀光谱法3.2.1㊀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㊀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法是一项新兴的快速检测技术,具有操作简便㊁检测速度快㊁准确率高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抗生素的灵敏检测㊂M.K.Jin等[68]提出了一种新颖㊁简便㊁绿色㊁灵敏的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SERS(HF-LPME-SERS)技术,并应用于鸡蛋样品中多种抗生素残留的快速检测,发现优化后的HF-LPME方法可直接从鸡蛋样品中提取抗生素,对氧氟沙星㊁磺胺二甲嘧啶㊁四环素等11种抗生素的最低检出限为10μg/ kg㊂该方法的样品操作简便㊁成本低㊁灵敏度较高,可实现食品中痕量抗生素残留的快速检测㊂3.2.2㊀三维荧光光谱法㊀三维荧光光谱(Excita-tion-Emission-Matrix Spectra,EEMs)法具有简便快捷㊁灵敏度高等优点,当其与化学计量学二阶校正方法相结合时,借助二阶校正方法的 二阶优势 ,能够在未知干扰存在时同时快速测定多个目标分析物㊂Y.Z.Ouyang等[69]建立了一种有效的化学计量学辅助分析策略,将EEMs与基于交替归一加权残差算法的二阶校正方法相结合,并应用于动物源食品样品(奶粉㊁牛奶和牛肉)中FQs抗生素的简单快速检测㊂与HPLC㊁LC-MS等复杂方法相比,该方法无需繁琐的前处理步骤㊁严格的实验条件和复杂的高成本仪器,可实现动物源食品基质中FQs抗生素快速㊁准确定量分析㊂综上可知,光谱法检测时间短㊁样品预处理简单,但该方法的抗干扰能力较弱,而牛奶㊁奶粉㊁鸡蛋㊁肉制品㊁蜂蜜等动物源食品基质背景较复杂,存在许多未知干扰,因此,该方法尚无法满足市面上抗生素残留精准检测的需求㊂3.3㊀电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Electrochemical Analysis)法是基于电化学传感器产生的可测量电信号实现检测的方法[70],具有简单㊁灵敏度高㊁实施成本低等优点,是目前抗生素检测常用方法之一㊂H.S.Stevenson 等[71]开发了一种基于亲和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并将其用于肉类样品中头孢噻呋残留的无标签检测,发现该方法对头孢噻呋的检出限低至0.01μg/L㊂此外,B.B.Zhou等[72]采用电聚合法制备了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该方法可实现牛奶中呋喃西林高特异性㊁高灵敏度的快速检测,检出限可达0.18nmol/L㊂3.4㊀酶联免疫吸附法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㊃04㊃㊀付海燕,等:动物源食品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与研究进展Assay,ELISA)法是指将抗体与酶复合物结合,使用显色方式进行检测的方法,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㊁食品安全检测㊁环境监测等领域㊂C Y.Zhao等[73]制备了一种用于抗生素检测的超灵敏便携式比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传感器,该传感器对氯霉素的检出限达0.005ng/mL,是传统的纸质ELISA的1/200㊂电化学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凭借快速㊁简单㊁对仪器要求低等特点被用于动物源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但二者存在易受干扰㊁易出现假阳性且准确度较低等问题㊂3.5㊀化学传感法3.5.1㊀荧光传感法㊀荧光传感法是利用物质的荧光性质来检测㊁识别和分析目标物质的方法㊂而荧光光谱法作为诸多荧光传感法中的一种,是根据物质的荧光波长及强度进行物质的鉴定和检测,具有灵敏度高㊁选择性强㊁样品使用量少等特点[74]㊂在所有抗生素大类中,仅少部分抗生素自身具有荧光特性,故大多数抗生素在采用荧光光谱法检测时都需要依赖荧光探针构建荧光传感体系㊂常见的荧光探针有碳点(Carbon Quantum Dots,CQDs)㊁量子点(Quantum Dots,QDs)㊁多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 Organic Framework,MOFs)等㊂其中,CQDs㊁QDs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和优异的光学性能,被广泛用于生物传感器㊁生物成像等方面㊂Y.C.Jia 等[75]以火龙果皮和1,2-乙二胺为前驱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单一氮掺杂碳点(N-CQDs),并将其作为一种多功能纳米传感器用于3种TCs抗生素的检测㊂该方法对四环素㊁土霉素㊁金霉素的检出限分别为33.8nmol/L㊁40.5nmol/L和41.9nmol/L,为选择广泛的天然生物质合成CQDs提供了新视角㊂此外,一些新型纳米材料已被成功应用于抗生素的检测㊂例如,X.Y.Yue等[76]采用一步水热法成功合成了发光梭形含Al(Ⅲ)金属有机框架(Al-MOF)纳米片,将其作为荧光探针,通过内滤效应检测牛奶中NFs抗生素㊂此传感器对呋喃西林㊁呋喃妥因和呋喃唑酮的检出限分别为0.53μmol/L㊁0.583μmol/L和0.838μmol/L,与传统检测方法和其他荧光检测方法相比,该传感器具有快速㊁灵敏度高㊁稳定性好㊁抗干扰性能好等优点㊂Y.Li等[77]制备了CQDs@HZIF-8配合物,基于F536/F440两种荧光信号的反向变化,构建了用于牛奶中TCs抗生素检测的比例荧光传感器㊂此方法对四环素㊁土霉素和多西环素的检出限分别为 6.56nmol/L㊁29.46nmol/L和30.58nmol/L㊂3.5.2㊀比色传感法㊀比色传感法是一类具有样品通量高㊁检测速度快㊁灵敏度高㊁成本低㊁使用方便等特点的传感技术[78]㊂该技术的比色信号转导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基于贵金属纳米粒子的聚集,诱导其等离子体吸收光谱发生变化[79]㊂例如,C.G.Xu 等[80]开发了一种以金纳米颗粒(Gold Nanoparticles, AuNPs)作为信号转换元件,采用杂交链反应辅助信号放大的比色法测定卡那霉素的方法㊂在卡那霉素存在的情况下,适体发夹DNA探针与卡那霉素结合,新暴露的DNA片段引发一连串的杂交链式反应,形成大量的双链DNA(dsDNA);当加入盐时,由于dsDNA与AuNPs之间的排斥作用,AuNPs会形成蓝色聚集体;在最佳条件下,卡那霉素浓度在1~ 40μmmol/L范围内,520nm与630nm处的吸光度比值下降,检出限为0.68μmol/L㊂该方法可选择性地将卡那霉素与其他抗生素区分开来,适用于加标牛奶样品中卡那霉素的检测,回收率较高㊂另一类是基于各种酶或模拟酶的催化显色反应[79]㊂例如,vaee等[81]开发了一种用于检测FQs抗生素的比色测定法,若环丙沙星存在,AuNPs可以发挥其催化活性使溶液颜色从黄色变为无色㊂该方法对FQs抗生素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检出限低至1.2nmol/L㊂综上可知,化学传感法在动物源食品抗生素残留检测中具有色变反应明显㊁过程简便快速等优势,应用潜力巨大㊂4㊀结语本文梳理了动物源食品中抗生素的主要类型㊁残留现状及危害,综述了动物源食品中常见抗生素的残留检测方法,得出:抗生素的主要类型有FQs㊁BLAs㊁MA㊁TCs㊁NFs㊁SAs㊁酰胺醇类和AGs抗生素;抗生素不仅可以预防和治疗家禽疾病,还可用作饲料添加剂促进家禽生长,但过度使用导致的抗生素㊃14㊃㊀2023年12月第38卷第6期㊀残留问题屡见不鲜;抗生素残留通过食物链在人体中累积,会导致过敏反应㊁耐药性等副作用;目前常用的抗生素检测方法有色谱法㊁光谱法㊁电化学分析法㊁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传感法,其中色谱法需要复杂的预处理过程且分析时间较长,难以满足日常生活中对动物源食品抗生素残留的快速即时检测需求;酶联免疫吸附法㊁电化学分析法等快检方法易受干扰㊁易出现假阳性且准确度较低㊂相比而言,化学传感法在抗生素残留检测中具有过程简便快速㊁色变反应明显等优势,应用潜力巨大㊂但目前采用化学传感法进行抗生素检测仍存在检测种类少㊁难以实现多种类型抗生素同时检测等问题㊂因此,在未来可针对抗生素的结构特性进行深入剖析,开发能与多种及多类型抗生素特征官能团发生特异性作用的传感材料㊂同时,根据待测抗生素的结构特性对传感材料进行特异性结构优化以增大检测的特异性,为传感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㊂参考文献:[1]㊀刘丁溪,杨杰程,周宏超,等.动物性食品中抗菌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9,46(7):2183-2192.[2]㊀DING R,CHEN Y,WANG Q S,et al.Recent advances inquantum dots-based biosensors for antibiotics detection[J].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2022,12(3):355-364.[3]㊀杨耀彬,刘爽,冯佳莹,等.抗生素检测方法的研究概况[J].山东化工,2022,51(12):106-107,114. [4]㊀林嫚婷,苏亚霞,胡汉昆.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预处理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食品与药品,2020,22(4):304-309.[5]㊀HAN S,YANG L,WEN Z G,et al.A dual-response ratio-metric fluorescent sensor by europium-doped CdTe quan-tum dots for visual and colorimetric detection of tetracy-cline[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20,398:122894.[6]㊀HENDRICKSON O D,ZVEREVA E A,ZHERDEV A V,et al.Development of a double immunochromatographictest system for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lincomycinand tylosin antibiotics in foodstuffs[J].Food Chemistry,2020,318:126510.[7]㊀UCHIDA K,KONISHI Y,HARADA K,et al.Monitoringof antibiotic residues in aquatic products in Urban andrural areas of Vietnam[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Food Chemistry,2016,64(31):6133-6138.[8]㊀周鹏宇,刘霄,唐恩应,等.昆明市奶牛场鲜奶抗生素残留调查[J].农产品加工,2020,498(4):77-80. [9]㊀VOIGT A M,CIORBA P,DÖHLA M,et al.The investiga-tion of antibiotic residues,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ndantibiotic-resistant organisms in a drinking water reservoirsystem in German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gieneand Environmental Health,2020,224:113449.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食品动物中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单[EB/OL].(2019-12-27)[2020-04-12].http:ʊ/nybgb/2020/202002/202004/t20200414_6341556.htm.[1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㊀第2292号[EB/OL].(2015-09-01)[2017-12-02].http:ʊ/nybgb/2015/jiuqi/201712/t20171219_6103873.htm.[1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㊀食品中41种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31650.1-202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22.[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㊀食品中41种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31650.1-201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9.[14]SHARMA P C,GOYAL R,SHARMA A,et al.Insights onfluoroquinolones in cancer therapy:Chemistry and recentdevelopments[J].Materials Today Chemistry,2020,17:100296.[15]周莉,童裳伦.碘氧化铋/钨酸铜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吸附性能[J].环境科学学报,2021,41(10):3993-4002.[16]沙乃庆,李艳红.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水污染现状及去除技术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21,41(5):22-28.[17]管凡荀.鸡蛋㊁禽肉中氟苯尼考及其代谢物和三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同时检测的HPLC-FLD方法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23.[18]刘艳容,黄璐,李宁,等.青霉素结合蛋白的重组表达及其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2,13(1):156-162.[19]王淑婷,刘坤,刘静,等.UPLC-MS/MS检测牛奶中19种β-内酰胺类药物残留的两种前处理方法对比试验[J].中国兽药杂志,2022,56(8):38-45. [20]QIAO M,YING G G,S INGERR A C,et al.Review of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China and its environment[J].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2018,110:160-172. [21]李月,刘丽强,胥传来,等.结合抗体-抗原反应和受体-配体反应建立胶体金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3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J].中国科学:材料科学(英文版),2021,64(8):2056-2066.㊃24㊃。
四环素类抗生素概述
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疹、荨麻 疹等过敏反应,严重者可能出 现过敏性休克。
肝肾损伤
长期或大量使用四环素类抗生 素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一定损 伤。
牙齿和骨骼发育不良
四环素类抗生素可能对儿童牙 齿和骨骼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不适用于儿童患者。
04 研究进展
新型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研发
研发新型四环素类抗生素是当前研究 的重要方向之一,旨在克服现有药物 的耐药性问题,提高疗效和降低副作 用。
通过研究耐药性的产生机制,可以更好地了解细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过程和机制,为新药研发提 供理论支持。
目前克服四环素类抗生素耐药性的方法包括开发新型药物、联合用药、改变用药方式等,这些方法有助 于提高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疗效和降低耐药性。
05 安全使用建议
使用注意事项
严格遵医嘱
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时应严格遵 循医生的建议和处方,不要自行 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方式。
药物外排
细菌通过增加药物外排泵的表达, 将药物排出细胞外,降低药物在 细胞内的浓度,从而产生耐药性。
靶位点突变
细菌核糖体是四环素类抗生素的 作用靶点,细菌通过靶位点突变, 降低与抗生素的亲和力,从而产 生耐药性。
03 临床应用
常见疾病治疗
呼吸道感染
四环素类抗生素对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常见呼吸 道感染病原体具有抗菌活性,可用于治疗肺炎、支气管炎 等。
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
在治疗某些细菌感染时,四环素类抗生素可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 素类)联合使用,以覆盖更广泛的病原体。
与喹诺酮类抗生素联合
在治疗某些耐药细菌感染时,四环素类抗生素可与喹诺酮类抗生素联合使用,以提高抗 菌效果。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1、细菌耐药表型检测:判断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可根据NCCLS标准,通过测量纸片扩散法、肉汤稀释法和E试验的抑菌圈直径、MIC值和IC值获得。
也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检测:(1)耐药筛选试验:以单一药物的单一浓度检测细菌的耐药性被称为耐药筛选试验,临床上常用于筛选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万古霉素中介的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及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的肠球菌等。
(2)折点敏感试验:仅用特定的抗菌药物浓度(敏感、中介或耐药折点MIC),而不使用测定MIC时所用的系列对倍稀释抗生素浓度测试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称为折点敏感试验。
(3)双纸片协同试验:双纸片协同试验是主要用于筛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杆菌的纸片琼脂扩散试验。
若指示药敏纸片在朝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方向有抑菌圈扩大现象(协同),说明测试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4)药敏试验的仪器化和自动化: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如:Vitek-2、BD-Pheonix、Microscan等运用折点敏感试验的原理可半定量测定抗菌药物的MIC值。
2.β-内酰胺酶检测:主要有碘淀粉测定法(iodometric test)和头孢硝噻吩纸片法(nitrocefin test)。
临床常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β-内酰胺酶试验可快速检测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卡他莫拉菌和肠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
如β-内酰胺酶阳性,表示上述细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耐药;表示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对青霉素(包括氨基、羧基和脲基青霉素)耐药。
3.耐药基因检测:临床可检测的耐药基因主要有:葡萄球菌与甲氧西林耐药有关的MecA 基因,大肠埃希菌与β-内酰胺类耐药有关的blaTEM、blaSHV、blaOXA基因,肠球菌与万古霉素耐药有关的vanA、vanB、vanC、vanD基因。
检测抗菌药物耐药基因的方法主要有:PCR扩增、PCR-RFLP分析、PCR-SSCP 分析、PCR-线性探针分析、生物芯片技术、自动DNA 测序4.特殊耐药菌检测(1)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测:对 1цg苯唑西林纸片的抑菌圈直径≤10㎜,或其MIC≥4цg/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对1цg苯唑西林纸片的抑菌圈直径≤17㎜,或MIC≥0.5цg/ml 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被称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
14760238_畜禽支原体耐药性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造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就畜禽支原体的耐药现 尼考和环丙沙星呈 现 相 对 耐 药!对 替 米 考 星 相 对 敏
状以及 支 原 体 对 不 同 抗 菌 药 的 耐 药 机 制 进 行 了 综述'
感'贺晨飞等 对 *0%+ 临床分离 的 *) 株 牛 支 原 体 进 行 了耐 药 性 测 定!结 果 显 示!3)C 菌 株 对 达 氟 沙 星 敏
四环 素(大 环 内 酯 类 及 喹 诺 酮 类 药 物 是 目 前 临 床治疗畜禽支原体感染首选的*类抗菌药'药物的
药!仅 部 分 菌 株 对 喹 诺 酮 类 药 物 敏 感'4B97$86! A#9,YB6"#-等 对 *%(+ 临床 分 离 株 进 行 了 体 外 抑 菌 试 验!结果显 示!所 有 受 试 菌 株 对 大 环 内 酯 类 药 物 敏
中 国 农 业 科 学 院 兰 州 兽 医 研 究 所 家 畜 疫 病 病 原 生 物 学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农业部兽医公共卫生重点开放实验室草食动物细菌病创新团队兰州 /*&&)(
摘!要支原体感染给畜禽养殖造成的危害已受到国内外科 研 人 员 的 广 泛 重 视 目 前 控 制 畜 禽 支 原 体 感 染降 低 畜禽养殖经济损失的切实有效方法是大量使用抗生 素其 中 四 环 素大 环 内 酯 类 及 喹 诺 酮 类 药 物 是 现 阶 段 临 床 兽 医首选的*类抗菌药但短短几十年的临床实践表 明滥 用 抗 生 素 已 经 严 重 威 胁 畜 禽 健 康许 多 畜 禽 支 原 体 临 床 分离株不仅仅对单一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而且同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作者从 药 物 靶 位 点 改 变外 排 泵 系 统 形 成 抗菌药物灭活酶产生等方面对上述抗畜禽支原体药 物 的 耐 药 机 制 进 行 阐 述以 期 为 建 立 支 原 体 耐 药 性 检 测 体 系 指 导 临 床 合 理 用 药 开 发 新 的 药 物 等 提 供 理 论 依 据 和 策 略 关 键 词 畜 禽 支 原 体 耐 药 性 耐 药 机 制 中图分类号=120n(0!!!!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0*(0&%/&1!0)13!&/
季度多重耐药菌监测分析
2020年第二季度多重耐药菌监测分析为确保我院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减少或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等规定和要求,院感科对2020年第二季度微生物送检标本及药敏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供各临床科室参考,并请按相关规范正确选择、使用抗菌药物。
一、病原菌种类2020年第二季度我院送检微生物学培养共2349例,检出菌株634株,检出率27.0%,多重耐药菌检出403例,多重耐药率63.6%。
(2020年第一季度我院送检微生物学培养共2017例,检出菌株551株,检出率27.3%,多重耐药菌检出324例,多重耐药率58.8%。
)多重耐药率较上一季度上升约4.8%。
二、病原菌分布情况:第二季度全院送检标本中检出革兰氏阳性菌187株,多重耐药菌98株,多耐率52.4%;检出革兰氏阴性菌405株,革兰氏阴性耐药菌299株,多耐率73.8%。
表1—2020年第二季度革兰氏阳性菌检出情况病原体检出细菌数所占比例金黄色葡萄球菌46 24.6%溶血葡萄球菌43 23.0%屎肠球菌25 13.4%粪肠球菌14 7.5%表皮葡萄球菌13 7.0%其他棒状杆菌12 6.4%其他葡萄球菌3418.2%合计187 100.0%图1—2020年第二季度革兰阳性菌构成表2—2020年第二季度革兰氏阴性菌检出情况病原体 检出细菌数所占比例 铜绿假单胞菌 11528.4% 肺炎克雷伯菌 111 27.4% 大肠埃希菌 93 23.0% 鲍曼不动杆菌 52 12.8% 其他阴性菌 34 8.4% 合计405100.0%图2—2020年第二季度革兰阴性菌构成三、送检标本检出菌情况:临床送检标本共2349例,检出菌634例,检出率27.0%,多耐数403例,多耐率63.6%,具体情况,见表3.表3—2020年第二季度各标本检出菌情况标本送检数检出数检出率(%) 多耐数多耐率(%)痰37028075.6817963.93血14061148.117969.3尿20311657.17662.5分泌物634063.52460导管尖端401025990其他2677427.73678.6合计234963426.9940363.56四、科室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多重耐药菌感染前6名依次是:ICU128例,呼吸内科一14例,创面修复5例,神经外科一、神经外科二、神经外科三各4例。
多重耐药菌种类及防治
主要耐药机理
外膜通透性降低 抗生素的渗透障碍 12%
外排泵机制 8%
细菌产生b-内酰胺酶 80%
细菌有能量依赖性的主动外排泵 抗菌药物为底物(多重耐药)
MDRO传播MD途RO径传播途径
• 接触(包括媒介)传播:是MDRO院内感染最常见最 重要的途径。
• 飞沫传播:口咽部及呼吸道的MDRO通过咳嗽散播 • 空气传播:空调出风口被MDRO 污染时可发生 • 其他产生飞沫或气溶胶的操作也可导致MDRO传播风
险增加
MDMRDROO医医院院感感染染预预防防与与控制控制
3
暴发监测:
指重点关注短时 间内一定区域患 者分离的同种同 源 MDRO 及 其 感 染情况。
• 除科学需要不建议常规开展环境MDRO监测,仅 当有流行病学证据提示MDRO的传播可能与医疗 环境相关时才进行监测
MDRO监测
• 加强对MDRO常规监测,及时发现感染聚集 • 治疗用药送检率:≧30%(国家卫生部)
MRSA在全Biblioteka 广泛流行美国: 34%意大利: 50% 希腊: 34% 英国: 27% 法国: 21% 西班牙: 19%
阿根廷: 43% 智力: 45% 巴西: 34% 墨西哥: 11%
南非: 42%
2009 中国CHINET2 MRSA-52.7%
香港: 74% 日本: 72% 新加坡: 62% 台湾: 61%
鲍曼不动杆菌生物学性状
一群不发酵糖类、氧化 酶阴性的G阴性杆菌
为 G 阴性杆菌,镜下 为球状或球杆状,成对 排列为主
三种农用抗生素降解真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性能
三种农用抗生素降解真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性能王强锋1,2,朱彭玲2,夏中梅1,2,王赟2,曾芸2,侯勇1,2*(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成都610066;2.四川省兰月科技有限公司,成都610207)收稿日期:2018-03-19录用日期:2018-06-15基金项目:四川省财政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青年基金项目(2015QNJJ-002);四川省财政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优秀论文基金项目(2016LWJJ-001);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7SZ0188)作者简介:王强锋(1988—),男,四川平昌人,助理研究员,从事土壤与环境微生物研究。
E-mail :wqf198808@朱彭玲与王强锋同等贡献*通信作者:侯勇E-mail :yonghou@摘要:为了从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能降解土霉素、诺氟沙星、磺胺二甲嘧啶的真菌菌株,利用抗生素作为唯一碳源进行抗生素降解真菌富集驯化培养,分离纯化耐受真菌,将纯化后的菌株回接到以抗生素作为唯一碳源的液体培养基中,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及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各菌株抗生素降解能力进行检测,并通过菌落形态学特征、ITS 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对菌株进行分子鉴定。
筛选到4株抗生素降解真菌KS248、KS256、KS257、KS272,分别鉴定为轮状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 )、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 )、聚多曲霉(Aspergillus sydowii )、微紫青霉(Penicillium janthinellum )。
其中,菌株KS248、KS256、KS257具有土霉素、诺氟沙星、磺胺二甲嘧啶降解能力;菌株KS272具有土霉素、诺氟沙星降解能力。
在抗生素初始浓度1500μg·L -1、30℃、150r·min -1条件下避光培养7d 后,菌株KS272降解土霉素、诺氟沙星能力最强,降解率分别达到40.29%、10.59%,菌株KS256降解磺胺二甲嘧啶能力最强,降解率达到18.53%。
细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研究
细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四环素类药物为广谱抗生素,发现于20世纪40年代,是通过阻止氨酰tRNA与核糖体结合位点(A)的结合来阻止菌体蛋白合成的一类抗生素,具有广泛的抗菌活性。
在临床中以其有效的杀菌作用及较小的副作用而被广泛用于治疗人和动物的细菌性感染。
此外,在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四环素还被大量用作生长促进剂投喂给动物。
近年来,耐药性的出现限制了它们的使用。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的共生菌和病原菌都对四环素敏感,例如,1917~1954年分离到的433株不同的肠杆菌仅2%对四环素耐药。
而Lima等的研究表明,1988~1993年间60%的S.flexneri分离株对四环素、链霉素和氯霉素耐药。
1.四环素类抗生素家族20世纪40年代发现了四环素家族的首批成员金霉素(chlortetracycline,氯四环素)和土霉素(oxytetracycline,氧四环素),随后又相继发现其他四环素类药物,其中有些为天然分子,如四环素(tetracycline);有些为半化学合成产品,如美他环素(methacycline,甲烯土霉素)、多西环素(doxycycline)和美满霉素(minocycline,米诺环素)等。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水溶性好或口服吸收率高的新型半合成药物如罗利环素(rolitetracycline)和赖甲环素(lymecycline)相继问世;最新研制出的甘氨酰环素已完成Ⅰ期临床试验,目前正在进行Ⅱ期临床试验。
而一些早期的药物,如氯莫环素(clomocycline)、罗利环素、赖甲环素和金霉素在各国都已不再使用。
2.四环素类抗生素的作用机理四环素类药物具有抗菌活性的最重要特征是每种药物的分子中都包括一个线性熔合的四环素核。
结构最简单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四环素分子是6-脱氧-6-去甲基四环素,此结构被认为是最小的药效基团。
四环素类抗生素通过阻止氨酰tRNA与细菌核糖体结合来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四环素分子必须通过一个或多个膜系统(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各自具有不同的膜系统)才能与它们的靶位结合,从而达到有效的杀菌作用。
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013级七年临床周博洋指导教师公共卫生学院施致雄副教授摘要:四环素类抗生素进入人体后,难以被肠胃吸收,约75%以母体化合物的形式被排入污水。
然而,现有的工艺只能部分去除四环素类抗生素,从而导致仍有相当数量的活性成分进入自然环境中。
进入到环境中的抗生素会发生降解反应(抗生素的降解是指抗生素通过生物或非生物的过程使其从大分子化合物转化为小分子化合物,并最终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但很难得到完全降解,而是产生一系列代谢及降解中间产物,这些产物往往具有更大的毒性。
同时,环境中的四环素类抗生素普遍残留还会诱导微生物逐渐对其产生抵抗性,造成抗药性菌群的富集及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产生。
作为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的潜在环境生态危险源,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研究日益增多。
本文在总结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抗生素使用状况进行分析(包括但不限于四环素类抗生素),阐明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现状,探讨四环素类抗生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人体健康合理用药Abstract:For Tetracycline antibiotics(TCs) , it is difficult to be absorbed by the stomach,which leads to a result that about 75% of TCs will be discharged into the sewage in the form of parent antibiotics.However, the sewage process can only partially remove the tetracycline antibiotics, which leads to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active ingredients in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Antibiotics in the environment will produce degradation reaction, however, instead of being completely degraded, a series of metabolism and the degradation intermediate are produced, which tend to have greater toxicity.Moreover, tetracycline antibiotics in the environment will gradually induce microorganism to possess resistance,which cause tow bad effects:drug-resistant bacteria enrichment and resistance gene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RGs). As a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hazard,TCs have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Based on thesummary of related research,this paper analysis the usage of antibiotics(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TCs), clarify the tetracycline antibiotics pollution status, and investigate the tetracycline antibiotics’harm to human health,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drug(antibiotics)Key words:Tetracycline antibiotics(TCs) ; pollution ; human health ; r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drug近年来,PPCPs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我国动物源病原菌的耐药现状与防控对策
我国动物源病原菌的耐药现状与防控对策
我国动物源病原菌的耐药现状与防控对策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以下是一些相关信息和建议。
动物源病原菌耐药现状:
1. 超级细菌问题:动物源病原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对多种常用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甚至出现耐多种抗生素的超级细菌。
2. 抗生素滥用:农业中广泛使用抗生素,以促进生长和预防疾病,导致病原菌产生耐药性,通过食物链传递至人类。
3. 医疗环境:动物饲养、屠宰和畜产品处理环境中细菌暴露和传播,使得病原菌易于扩散。
防控对策:
1. 加强监测与研究:建立耐药菌监测网络,对动物源病原菌进行监测,并研究预防与控制策略,便于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2. 限制抗生素使用:加强农业抗生素使用管理,减少滥用,推广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方法,如依据病菌的药物敏感性进行定向使用。
3. 提高卫生水平: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改善畜牧业卫生水平,减少病原菌的传播途径。
4. 加强监管: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加强畜禽产品的检验和监测,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5. 宣传教育:加强公众对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的认识,提高公众关于动物源病原菌耐药问题的意识和防范意识。
上述是针对我国动物源病原菌耐药现状的一些建议,通过合理
使用抗生素、加强监管和提高卫生水平,可以有效减少动物源病原菌耐药问题的发生和传播。
关于动物源性细菌耐药性的研究
2020年第10期21世纪细菌耐药性已成为人类健康面临的关键问题,而产生细菌耐药性的原因之一就有动物养殖业的药物不规范使用,而耐药基因及耐药菌在“动物、食品、环境和人群”链条内流通,不仅危害养殖业的发展,也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现阶段,我国动物源性细菌耐药问题非常普遍,对食品安全及公共卫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当前阶段,困扰兽医临床用药的难题之一是动物源性细菌耐药,基于此,本文对动物源性细菌进行了概述,并阐述了细菌耐药性控制技术和动物源性细菌耐药性防治策略,供参考。
1动物源性细菌概述人畜共患病(Zoonosis)的病原菌多为动物源性细菌(Zoonotic Bacteria),它主要指的是由一种病原菌同时引起人类及动物的某些传染病,其中大多数是以动物为传染源的动物源性疾病。
因为人类是与病畜直接接触的,所以通过该途径人类被感染甚至得病,畜牧区或自然疫源地是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主要发生地。
引起人畜共患病的动物源性细菌主要有炭疽芽孢杆菌、鼠疫耶氏菌以及布氏杆菌等。
2细菌耐药性的控制技术我国在细菌耐药性控制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
比如,在新型药物研究与开发上,针对耐药靶标,构建了新型抗菌素研究与开发的临床评价技术平台,筛选抗菌活性化合物,开发新型抗菌素;采用计算机模拟筛选等对人工合成的新型抗菌增效剂以及天然的抗菌增效剂进行筛选;在抗菌素替代物的研究上,扩展中药单体库,开发筛选和评估中药及中药活性单体中抗菌活性物质方式;开展以噬菌体疗法为基础的耐药基因定向消除技术,将其普适性扩大,同时对噬菌体疗法的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估;研究与开发以特异性机制为基础的耐药抑制剂;在抗耐药新型抗生素研究与开发上,采用天然药物筛选平台以及分子筛选平台,对特异性抗菌药物前体或含有天然绿色小分子化合物如海洋细菌、植物等进行筛选,同时对其化学结构与抗菌活性进行阐明,研发新型抗生素;关于精准化给药方案研究,在制定精准化给药方案时运用了PK/PD 同步模型及防耐药突变机理,提升抗菌药物的疗效,降低其使用率;关于耐药菌传播控制措施研究,对人类与动物获取耐药菌的关键环节和路径进行了阐明,探寻主要风险因素及控制点,在不同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净化措施、干预措施、消减措施、阻断措施以及逆转措施,从根源上降低耐药菌的出现概率。
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013级七年临床周博洋指导教师公共卫生学院施致雄副教授摘要:四环素类抗生素进入人体后,难以被肠胃吸收,约75%以母体化合物的形式被排入污水。
然而,现有的工艺只能部分去除四环素类抗生素,从而导致仍有相当数量的活性成分进入自然环境中。
进入到环境中的抗生素会发生降解反应(抗生素的降解是指抗生素通过生物或非生物的过程使其从大分子化合物转化为小分子化合物,并最终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但很难得到完全降解,而是产生一系列代谢及降解中间产物,这些产物往往具有更大的毒性。
同时,环境中的四环素类抗生素普遍残留还会诱导微生物逐渐对其产生抵抗性,造成抗药性菌群的富集及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产生。
作为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的潜在环境生态危险源,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研究日益增多。
本文在总结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抗生素使用状况进行分析(包括但不限于四环素类抗生素),阐明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现状,探讨四环素类抗生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人体健康合理用药Abstract:For Tetracycline antibiotics(TCs) , it is difficult to be absorbed by the stomach,which leads to a result that about 75% of TCs will be discharged into the sewage in the form of parent antibiotics.However, the sewage process can only partially remove the tetracycline antibiotics, which leads to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active ingredients in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Antibiotics in the environment will produce degradation reaction, however, instead of being completely degraded, a series of metabolism and the degradation intermediate are produced, which tend to have greater toxicity.Moreover, tetracycline antibiotics in the environment will gradually induce microorganism to possess resistance,which cause tow bad effects:drug-resistant bacteria enrichment and resistance gene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RGs). As a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hazard,TCs have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Based on the summary of related research,this paper analysis the usage of antibiotics(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TCs), clarify the tetracycline antibiotics pollution status, and investigate the tetracycline antibiotics’harm to human health,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drug(antibiotics)Key words:Tetracycline antibiotics(TCs) ; pollution ; human health ; rationaladministration of drug近年来,PPCPs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磺胺类抗生素复合污染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毒作用
第 16 卷
biotics and their mixture pollutants before and after degradation on Chlorella pyrenoidosa were determined by the time-dependent toxicity microplate analysis method. Toxicity-reducing ability of degradation bacteria on the three antibiotics and their mixture pollutants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wo strains of degradation bacteria (S1, S2) are screened from soil, and the degradation ability of S1 is better than that of S2. The growth and degradation ability of S1 degradation bacteria are best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three mixed antibiotics is 1 500 mg·L-1, pH = 7.0, temperature 30 ℃ , rotation speed 150 r·min-1 , and inoculation amount 2.0% . Toxicity of the three SAs and their combined pollutants to Chlorella pyrenoidosa after degradation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before degradation and the detoxification rate is above 99% . Degradation ability order of the bacteria S1 to three sulfonamides is as follows: SM2>SP>SCP. Keywords: sulfonamide antibiotics; combined pollution; degradation bacteria; Chlorella pyrenoidosa; toxicity reducing
【精品】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药敏试验
【关键字】精品深圳动物园15株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药性的检测动物医学院动物医学唐春成(指导老师:杨光友教授)摘要:目的:了解深圳动物园黑猩猩等10种灵长动物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耐药特性及趋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用K-B纸片扩散法做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检测的15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对21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显示,对萘啶酸、氨苄西林、羧苄西林和四环素的耐药率最高,均为100%;其次为磺胺甲基异恶唑、头孢唑啉(先锋霉素V)、多西环素和多粘菌素B,其耐药率分别是93.33%、87.78%、80%和80%;对环丙沙星、阿奇霉素、诺氟沙星、头孢呋新、加替沙星、奈替米星和磷霉素的耐药率分别是73.33%、73.33%、60%、60%、53.33%、53.33%和53.33%;对头孢西林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均为40%;对头孢噻肟、亚胺硫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3.33%、26.67%和20% ;菌株对拉氧头孢钠的耐药率为0 。
结论:该地区肺炎克雷伯氏菌所引起的疾病治疗的首选药氧头孢烯类,其次可合理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甙类、碳青霉烯类、呋喃类药。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药性;检测Resistance testing of 15 bahts Klebsiella Pneumoniae in Shenzhen zooTang Chuncheng Veterinary,Grade2006Directed by Yang Guangyou(professor)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henzhen Zoo chimpanzees and other 9 primates Klebsiella pneumoniae‘s resistance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to guide clinical use of drugs. Meth od: K-B disk diffusion method to do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ing. Results: The detection of 15 bahts Klebsiella pneumoniae to 21 antibiotics showed that the resistance rate of Nalidixic acid, Ampicillin, Carbenicillin and Tetracycline are the highest are 100%;This was followed by SMZ-TMP, cefazolin (Vanguard ADM V), doxycycline, polymyxin B, that drug resistance rate was 93.33%,87.78%,80%,80%; to ciprofloxacin, azithromycin , norfloxacin, cefuroxime, gatifloxacin, netilmicin, fosfomycin the resistance rate was 73.33%,73.33%,60%,60%,53.33%,53.33% and 53.33%;Resistance rates of xilin of cephalosporins, nitrofurantoin were 40%; And resistance rates right cefotaxime, imipenem, amikacin were 33.33%, 26.67%, 20%; Fortunately,0 is the resistance rate of strain to Latamoxef sodium. Conclusion: The Klebsiella pneumoniae in diseases caused by treatment of first choice for drug oxacephems, follow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can be reasonably cephalosporins, aminoglycosides, carbapenems, furan, amide alcoholsmedicine.Key words: Klebsiella pneumoniae; resistance; detect肺炎克雷伯氏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肠杆菌科(Enterobacteraceae)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
211079565_新疆昌吉某鸡场鸡源大肠杆菌耐药性调查
摘要:为了解新疆昌吉某鸡场鸡源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从新疆昌吉滨湖镇某鸡场采集不同品种鸡的肛拭子样并分离大肠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结果显示,该鸡场乌鸡、芦花鸡和公鸡三个品种中分离的大肠杆菌均对10种抗生素中的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有极高的耐药性,最高可达98%。
乌鸡携带的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显著低于芦花鸡、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显著高于芦花鸡。
乌鸡携带的大肠杆菌对诺氟沙星、恩诺沙星、阿米卡星耐药率显著高于公鸡,对头孢噻呋和氨苄西林药率显著低于公鸡。
芦花鸡携带的大肠杆菌对诺氟沙星、恩诺沙星耐药率显著高于公鸡,对头孢噻呋耐药率显著低于公鸡。
总体来说,此鸡场大肠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情况较为严重,此鸡场耐药率高,耐药谱广,须在临床治疗细菌性疾病中避开使用不敏感的抗生素。
关键词:品种;大肠杆菌;抗生素;耐药;琼脂稀释法新疆昌吉某鸡场鸡源大肠杆菌耐药性调查阿衣其来克·托合托逊,苏战强,夏利宁*,关茹飞,姚晓慧(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乌鲁木齐830052)收稿日期:2022-12-30*通讯作者大肠埃希氏菌俗称大肠杆菌,是埃希氏菌属的代表菌,是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之一,也是环境中的常在菌。
在人和动物出生后的数小时,大肠杆菌即可经口进入消化道后段,大量繁殖而定居,终生伴随,并经粪便不断散播于周围环境[1]。
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畜禽不同类型疾病的总称,包括禽类的急性败血症、肉芽肿、气囊炎、肝周炎、心包炎、关节炎、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炎、肺炎等[2],是养殖业中最常见的一类细菌性疾病。
由于特别是抗菌药物的滥用,大肠杆菌耐药谱不断扩大和耐药水平不断提高,给我国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
我国各地对家畜源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进行检测,从陕西、宁夏、新疆等地区均对大肠杆菌耐药性进行了报道。
根据报道可知畜禽所携带的大肠杆菌具有广泛的耐药性,严重影响畜禽行业的发展进度。
鸡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监测
鸡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监测了解上海市鸡源大肠杆菌耐药情况及耐药规律。
以灭菌棉签拭采鸡肛(泄殖腔)和拭子蘸取新鲜粪便,分别对上海地区3个鸡场进行采样,按照常规法分离培养细菌,应用API20E试纸条进行细菌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大肠杆菌对13种抗菌药物耐药情况。
对172株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的结果显示,其中耐药率在90%以上的有恩诺沙星(96.5%)、四环素(94.8%)、氨苄西林(94.2%)、庆大霉素(93.6%)、复方新诺明(91.3%);80%以上的有阿米卡星(85.5%)、阿莫西林(82.0%)、氟苯尼考(80.2%);70%以上的磺胺异噁唑(75.0%)、氧氟沙星(73.8%);50%以的有头孢唑啉(52.3%);40%以的有头孢噻呋(41.9%),而对粘杆菌素几乎全部敏感(99.4%)。
上述3个鸡场分离的大肠杆菌株耐药性严重,耐药谱复杂,多重耐药性、交叉耐药性严重。
论文关键词:鸡,大肠杆菌,耐药性抗菌药物在畜禽养殖上的应用,无论对治疗和预防动物疫病、促进生长,还是提高畜牧业生产效能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变得越来越严重。
动物源性耐药菌株的存在,直接使抗菌药物疗效降低,病程延长,导致患病动物死亡率升高,带来经济损失;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进入食物链传播给人,造成难以控制的感染,更可能通过动物与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耐药基因的传递而构成潜在危害。
同时,耐药性问题的加剧,迫使养殖行业不得不加大抗菌药物使用剂量、频次和范围,不仅造成耐药性的恶性循环,更引入了药物残留的问题。
因此,加强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监测工作,合理用药,及早采取措施干预及控制细菌耐药性扩展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般情况下,大肠杆菌作为条件性致病菌和常在菌往往显示出细菌的耐药状况。
为此,选择上海地区3个鸡场对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进行了监测。
1材料与方法1.1实验细菌菌株与材料质控菌株:大肠杆菌,ATCC25922,中国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饲养场分离菌株,大肠杆菌172株,由上海市兽药饲料检测所生物测定室2009年分离自上海3个鸡饲养场;营养琼脂、营养肉汤、麦康凯琼脂和Mueller-Hinton肉汤,OXIOD公司;API20E试纸,BIOMERIEUX公司;冻干型肠道菌定量药敏(MIC)检测板,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提供。
第九章 肉新鲜度的检验
过滤
用酸度计测定滤液的pH值。
(五)结果判定
新鲜肉pH值 次新鲜肉pH值 变质肉pH值
5.8~6.4
6.5~6.6
> 6.7
宰后畜肉的pH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品种关系 采样部位 家畜宰前状况 屠宰方法 病理状况 腐败作用 冻结方法
2
、 ①醋酸沉淀法:向试管中加入肉浸液 操 2ml,加入10%醋酸2滴,将试管置于
80℃水浴3分钟,然后观察结果
作
②硫酸铜沉淀法:向试管中加入肉浸 出液2ml,加 10%硫酸铜溶液5滴, 振摇后静置5分钟,然后观察结果。
(四) 判定标准
新鲜肉:液体清亮透明;
次新鲜肉:液体稍混浊;
变质肉:液体混浊,并有絮片或 胶冻样沉淀物。
4%升汞溶液:取4g 水中。
Hgcl2溶于100mL蒸馏
(三)实验操作
取试管两支,1支加入1mL蒸馏水,另1支 加入1mL测定pH值时制备的肉浸液。
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滴加纳氏试剂,每加一 滴都要摇匀。
比较两管液体的颜色与透明度变化,观察 沉淀发生情况,一直加到10滴为止。
纳氏试剂反应结果判定表
试剂滴数 溶液的变化
10滴
色微黄,无混浊 和沉淀
氨含量约 反应 肉的品质 (mg/100g)
16以下
- 新鲜
10滴
色黄,轻度混浊, 16—20 无沉淀
± 腐败初期,应立即食 用
10滴
色黄,轻度混浊, 21—30 稍有沉淀
+ 腐败初期,应立即食 用
6—9滴 黄或桔黄色,有 31—45 沉淀
++ 切除可疑部分,余者 立即食用
细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研究
细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四环素类药物为广谱抗生素,发现于20世纪40年代,是通过阻止氨酰tRNA与核糖体结合位点(A)的结合来阻止菌体蛋白合成的一类抗生素,具有广泛的抗菌活性。
在临床中以其有效的杀菌作用及较小的副作用而被广泛用于治疗人和动物的细菌性感染。
此外,在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四环素还被大量用作生长促进剂投喂给动物。
近年来,耐药性的出现限制了它们的使用。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的共生菌和病原菌都对四环素敏感,例如,1917~1954年分离到的433株不同的肠杆菌仅2%对四环素耐药。
而Lima等的研究表明,1988~1993年间60%的S.flexneri 分离株对四环素、链霉素和氯霉素耐药。
1.四环素类抗生素家族20世纪40年代发现了四环素家族的首批成员金霉素(chlor tetracycline,氯四环素)和土霉素(oxyte tra cycline,氧四环素),随后又相继发现其他四环素类药物,其中有些为天然分子,如四环素(tetracycline);有些为半化学合成产品,如美他环素(methacycline,甲烯土霉素)、多西环素(doxycycline)和美满霉素(minocycli ne,米诺环素)等。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水溶性好或口服吸收率高的新型半合成药物如罗利环素(rolitetracycline)和赖甲环素(lymecycline)相继问世;最新研制出的甘氨酰环素已完成Ⅰ期临床试验,目前正在进行Ⅱ期临床试验。
而一些早期的药物,如氯莫环素(clomocycline)、罗利环素、赖甲环素和金霉素在各国都已不再使用。
2.四环素类抗生素的作用机理四环素类药物具有抗菌活性的最重要特征是每种药物的分子中都包括一个线性熔合的四环素核。
结构最简单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四环素分子是6-脱氧-6-去甲基四环素,此结构被认为是最小的药效基团。
四环素类抗生素通过阻止氨酰tRNA与细菌核糖体结合来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四环素分子必须通过一个或多个膜系统(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各自具有不同的膜系统)才能与它们的靶位结合,从而达到有效的杀菌作用。
抗微生物药物:四环素类
[概述及分类] 四环素类是由链霉菌产⽣或经半合成制取的⼀类碱性⼴谱抗⽣素。
是快效抑菌剂,在⾼浓度时也具杀菌作⽤。
包括⾦霉素、⼟霉素、四环素及半合成多西环素,甲烯⼟霉素、⼆甲胺四环素及地美环素、美他霉素等均是氢化骈四苯的衍⽣物。
四环素类可分为天然品与半合成品两类。
天然品有⾦霉素、⼟霉素、四环素和去甲⾦霉素等。
⾦霉素已被淘汰,去甲⾦霉素我国不⽣产。
四环素和⼟霉素较常⽤。
半合成品有多西环素和⽶诺环素,前者在我国较为常⽤。
[基本结构及理化性质] 本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中均具有菲烷的基本⾻架,为酸碱两性物质,在酸性溶液中较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易破坏,临床⼀般⽤其盐酸盐。
[作⽤特点] 四环素类的四环素、多丙环素、⽶诺环素,在抗菌作⽤⽐较上后者,不良反应也更少。
⽶诺环素⼜是⾼脂溶性药物,易进⼊⼈体组织和滑膜液等体液中。
同时,⽤于治疗风湿病,亦未见导致菌群失调,增加感染性机会,可望成为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
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的抗菌谱极⼴,包括⾰兰⽒阳性和阴性菌、⽴克次体、⾐原体、⽀原体和螺旋体,故常称为⼴谱抗⽣素。
本类药物必须先进⼊菌体内才能发挥抑菌作⽤。
对于⾰兰阴性细菌,药物⾸先以被动扩散⽅式经细胞外膜的亲⽔性通道转运,再以主动转运⽅式经细胞浆膜的能量依赖系统泵⼊胞浆内。
对于⾰兰阳性细菌,药物进⼊的转运机制还不⼗分清楚。
四环素类属快速抑菌剂,在⾼浓度时也有杀菌作⽤。
其抗菌机制主要为与细菌核蛋⽩体30S亚单位在A位特异性结合,阻⽌aa-tRNA在该位置上的联结,从⽽阻⽌肽链延伸和细菌蛋⽩质合成。
其次四环素类还可引起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胞内的核苷酸和其他重要成分外漏,从⽽抑制DNA复制。
[作⽤机制] 其作⽤机制主要是阻⽌氨酰基与核糖核蛋⽩体的结合,阻⽌肽链的增长和蛋⽩质的合成,从⽽抑制细菌的⽣长,⾼浓度时也有杀菌作⽤。
四环素类药物的作⽤机理是抑制细菌蛋⽩质的合成,主要对细菌蛋⽩质合成的肽链合成阶段及终⽌阶段起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为探索冷鲜鸡肉产品表面的抗生素耐药菌的菌群结构,利用 IonS5TMXL 测序平台对 18 个市售冷鲜鸡肉样品
表面的可培养四环素耐药菌和磺胺耐药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 类耐药菌中分别注释出 59 个和 58 个已明确属名
的属,相对丰度最大的 3 个门均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共享菌属中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变形杆菌
进而全面揭示耐药机制。 为避免禽流感等动物源性疾病的人群暴发,冷鲜鸡逐
渐成为禽肉市场的主要产品类型。但冷鲜鸡在屠宰和贮运 过程中很可能发生微生物的污染和滋生,成为 ART 菌的载 体[8-10]。这些 ART 菌的菌群组成和迁移风险尚不明确。因 此,本研究通过选择性培养获得具有四环素或磺胺耐药表 型的细菌,并通过 IonS5TMXL 平台分析其菌落结构,从理 论上探讨 ART 菌的潜在污染来源和迁移风险,为冷鲜鸡肉 产品表面有害微生物的控制和安全加工奠定基础。
第 35 卷 第 17 期
2019 年
9月
农业工程学报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Vol.35 No.17 Sep. 2019 301
冷鲜鸡肉表面四环素和磺胺耐药菌的菌群多样性分析
邵 毅 1,2,姚春霞 1,2,※,黄柳娟 1,冯 博 1,周昌艳 1,2,白 冰 1, 王 华 3,4,王卫国 5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19, 35(17): 301 - 308.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 :
10.11975/j.issn.1002-6819.2019.17.036
脑心浸液肉汤(brain heart infusion broth,BHI)琼脂培 养基(英国 Oxoid);四环素(tetracycline,Tet)、磺胺甲 恶唑(sulfamethoxazole,Sul)、甲氧苄啶(trimethoprim, Tri)(美国 Sigma);真菌抑制剂放线菌酮(cycloheximide, Cyc)(美国 Amresco);生理盐水(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 有限公司);细菌基因组提取试剂盒(德国 QIAGEN)。
收稿日期:2019-05-09 修订日期:2019-07-15 基金项目:上海市农委基础研究项目(沪农科攻字(2014)第 7-3-6 号);上海 市市级农口系统青年人才成长计划(沪农青字(2018)第 1-38 号);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项目(31401599);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学科领域建设专项(农科农 助 2019(10)) 作者简介:邵毅,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农产品微生物安全研究。 E-mail:shao_saas@ ※通信作者:姚春霞,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 E-mail:chunxia.yao@
0 引 言
抗生素耐药(antibiotic resistant,ART)致病菌可能 通过食物链从农业生产及农产品中扩散至人类[1],耐药 (antibiotic resistance,AR)基因还能通过水平基因迁移 (horizontal gene transfer,HGT)从养殖动物源细菌迁移 至人类共生菌中[2-3],因此,ART 菌的快速增多对人类公 共卫生安全造成巨大威胁[4]。耐药性的发生和迁移机制复 杂,除抗生素筛选压外,AR 基因池的大小[5]和 ART 菌的 种属[6]是影响食源性耐药基因迁移潜势的关键因素。然 而,目前食源性 ART 菌的研究主要在致病菌中展开,且 依赖于有限菌种或单个菌落的培养分离[7]。在复杂的细菌 生态系统中,除致病菌外,数量庞大的其他细菌的耐药 数据十分有限。借助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对潜在的 ART 细菌进行菌群组成研究,有助于完善 ART 菌的种属信息,
关键词:微生物;细菌;抗生素;冷鲜鸡;四环素耐药菌;磺胺耐药菌;菌群多样性
doi:10.11975/j.is分类号:S182;TS20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819(2019)-17-0301-08
邵 毅,姚春霞,黄柳娟,冯 博,周昌艳,白 冰,王 华,王卫国. 冷鲜鸡肉表面四环素和磺胺耐药菌的菌群多
属、柠檬酸杆菌属、香味菌属和漫游球菌属的禽源和人源分离株的多重耐药性已被大量研究所证实;而禽源肉杆菌属
等 16 个菌属的耐药特性还未见报道。各采样点分别鉴定出 5~39 个特有操作分类单元,分属 3~32 个属。该研究反映
了冷鲜鸡肉表面 2 类耐药菌的污染状况,为后期冷鲜鸡肉产品表面耐药菌的迁移风险评估和控制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主要试剂 18 份冷鲜鸡样品(表 1)于 2018 年 9 月 4 日至 2018
年 10 月 16 日购于上海市 6 个大型超市和生鲜超市,冷鲜 鸡样品的生产或包装日期为采样当天。采样时避免样品与 手及人呼出的气体接触。样品用无菌袋盛装,在冰盒(约 4 ℃)中于 3 h 内运回实验室,进行 ART 菌的分离。
(1.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上海 201403;2. 上海市设施园艺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403; 3.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系,哥伦布 43210;4.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工程系, 上海 200433;5. 上海国荣果业专业合作社,上海 201516)
样 性 分 析 [J]. 农 业 工 程 学 报 , 2019 , 35(17) : 301 - 308.
doi : 10.11975/j.issn.1002-6819.2019.17.036
Shao Yi, Yao Chunxia, Huang Liujuan, Feng Bo, Zhou Changyan, Bai Bing, Wang Hua, Wang Weiguo. Diversity of tetracyclineand sulfamethoxazole-resistant bacteria on surface of cold fresh chicken[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