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分析

合集下载

最新药物分析教案——第八章 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分析

最新药物分析教案——第八章  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分析
已知:E1%=536,溶出限度Q=70%
举例:8-2
标示量=0.5g
每片都高于规定限度→该批产品溶出度合格
2、磺胺嘧啶片
采用桨法
HCl(9→1000)1000ml溶剂 →转速100rpm →溶出时间60min →取溶液5ml过滤 →取滤液1ml →用0.01mol/l NaOH稀释到50ml →在254nm波长测定吸收度A
两性化合物
2、鉴别
(1)、含有叔胺基,与丙二酸、醋酐共热显红棕色
(2)、有机氟化物的鉴别反应
有机物→有机破坏 →F-→加茜素氟蓝试液、硝酸亚铈试液 →显蓝色
(3)、紫外吸收:在273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二、环丙沙星
1、结构
1-环丙基-6-氟-1.4-二氢-4-氧-7-(1-哌嗪基)-3-喹啉羧酸
2、鉴别
第四节磺胺类药物的含量测定
磺胺类药物以N1取代最多,所以游离氨基(芳伯胺)可以用于含量测定
含量测定方法:亚硝酸钠法
一、反应原理
二、反应条件
1、酸度:
A、酸性介质中可加速反应
B、重氮盐在酸性介质中稳定
C、防止生成偶氮化合物
酸度:芳伯胺:酸比值为1:2.5~6
2、温度
温度过高可使重氮盐分解,亚硝酸逸失,一般温度控制在15~20℃
第二代:喹诺酮类
含有1.4-二氢-4-氧代喹啉
第三代:氟喹诺酮类
含有6-氟-4氧-喹诺酮-3-羧酸结构
此类药物作用更佳,临床上使用较多(各种沙星类药物)
性质:
1、含有羧基和碱性氮原子,故显酸碱两性,易溶于酸和碱
2、具有共轭体系,紫外区有特征吸收
一、诺氟沙星
1、结构:
1-乙基-6-氟-4-氧代-1.4-二氢-7-(1-哌嗪基)-3-喹啉羧酸

药理学 磺胺-喹诺酮

药理学 磺胺-喹诺酮

增效机制
• 与磺胺类药物联用,使细菌代谢受到 双重阻断 • 抗菌作用增强数倍至数十倍, • 耐药性减少
应 用
• TMP常与Sulfamethoxazole或SD合用 –治疗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肠道感染、
脑膜炎和败血症等
–对伤寒、副伤寒疗效不低于氨苄西林 –与长效磺胺类药物合用,用于耐药恶性症
的防治
3.呼吸道感染
左氧氟沙星 治疗青霉素 莫 西 沙星+万古霉素→高度耐药的肺炎 加 替 沙星 链球菌感染
4.皮肤软组织、骨关节感染、外科感染、性传播 疾病、盆腔感染、胆道感染、耳鼻喉感染、眼科、 妇科感染性疾病。
可作为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等常用抗生素治 疗全身感染的替换药。
■司帕沙星、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
细胞壁 大小为2m*1m
RNA核心
DNA Gysase螺旋酶 喹诺酮类药物
RNA核心
高度卷紧
耐药机制
(1)细菌DNA螺旋酶改变 (2)细菌细胞膜孔蛋白通道改变 (3)胞浆膜上形成特殊的转运通道药物泵出增多
临床应用
1.泌尿生殖道感染 环丙沙星、加替沙星、氧氟沙星为首选; 环丙沙星是绿脓杆菌尿道炎首选. 2.胃肠道感染与伤寒 痢疾志贺菌(痢疾杆菌)引起的菌痢 中毒性菌痢
■主要用于泌尿道感染(敏感菌)。
萘啶酸和吡咯酸(Piromidic Acid)
O O
N O O OH
OH
N
H3C
N
N CH3
N
N CH3
萘啶酸
吡咯酸
第二代喹诺酮类抗菌药
药效学特征:
• 抗菌活性增大----G-菌;G+菌也有活性。 • 不良反应较第一代少,口服吸收好, 分布广,尿中和胆汁中浓度最高。 • 仅用于G-杆菌感染引起的尿路和肠道感染。 • 对耳鼻喉感染、前列腺炎也有效。

喹诺酮类、磺胺类

喹诺酮类、磺胺类

百浪多息
喹诺酮类、磺胺类及其它合成抗菌药 (磺胺类)
作用机制: 竞争性拮抗 对氨基苯甲酸
耐药性: 多,永久性不可逆 有交叉耐药性
PABA
二氢蝶酸合成酶

磺胺
二氢蝶酸
二氢叶酸

二氢叶酸还原酶
TMP

四氢叶酸
常用药物
磺胺嘧啶(SD) 磺胺甲基异恶唑(SMZ) 磺胺异恶唑(SIZ) 磺胺醋酰(SA) 磺胺嘧啶银(SD-Ag)
磺胺药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的亲和力较 PABA与酶的亲和力小得多 要有足够的剂量和疗程 脓液和坏死组织中含大量的PABA,普 鲁卡因可分解为PABA 减弱磺胺药的作用
不良反应
泌尿道损害: 尿中易析出结晶 造血系统毒性 过敏反应等 其他
其他:甲氧苄定(TMP)
抗菌谱与磺胺药相似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与磺胺药有协同作用,又称抗菌增效剂 单用易耐药 久用可致叶酸缺乏 致畸作用
常用药物
第一代: 萘啶酸 仅对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有作用 第二代: 吡哌酸 作用增强(绿脓杆菌),对G+差 第三代: 临床应用药物较多 常用药物有:诺氟沙星、培氟沙星、 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等
喹诺酮类、磺胺类及其它合成抗菌药 (磺胺类)
特点: 具有一个共同的母核 抑菌药 H
N R2
4 1
H SO2 R1
其他:硝基呋喃类
抗菌谱广,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 对胃有刺激性,大剂量可致周围神经炎 呋喃妥因:口服易吸收,在尿中浓度高, 适用于治疗泌尿道感染 呋喃唑酮(痢特灵) :不易吸收,适于治疗 肠道感染和溃疡病
喹诺酮类、磺胺类 及其它合成抗菌药
喹诺酮类、磺胺类及其它合成抗菌药 (喹诺酮类)
作用机制: 抑制DNA回旋酶 抑制拓扑异构酶 耐药性: 少但增长快 作用部位突变,药物进入细菌减少

药理学——喹诺酮类、磺胺类及其他合成抗菌药

药理学——喹诺酮类、磺胺类及其他合成抗菌药

药理学——喹诺酮类、磺胺类及其他合成抗菌药一、喹诺酮类第一代:奈啶酸(1962)第二代:吡哌酸(1974),仅适用于泌尿道和肠道感染疗效差、耐药性发展迅速、应用日趋减少第三代:氟喹诺酮类(1979)诺氟沙星(氟哌酸)、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依诺沙星、培氟沙星口服有效、副作用小、耐药性还未大量产生、发展迅速、临床广泛使用第四代:新氟喹诺酮类格帕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克林沙星【喹诺酮类药物抗菌作用机制】DNA回旋酶→干扰DNA复制◇对细菌选择性高,不良反应少。

(真核细胞不含有DNA回旋酶)【喹诺酮类共同特点】1.抗菌谱广、杀菌①尤其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强,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在内有强大的杀菌作用(环丙沙星最强);②对部分革兰阳性菌,如金葡菌及产酶金葡菌也有良好抗菌作用(左氧氟沙星最强);③某些品种(环丙、左氧氟)对结核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及厌氧菌也有作用;④新喹诺酮类抗革兰阳性菌作用增强,特别是对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莫西沙星还具有其他氟喹诺酮类所缺乏的抗厌氧菌活性。

阳盛阴不衰霸气抗厌氧2.口服吸收良好,体内分布广可进入骨、关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可进入脑脊液;血浆蛋白结合率低;t1/2较长;多数以原形经肾排泄,尿药浓度高;部分经肝脏代谢后,由肾排出;3.不良反应少,耐受性良好(1)消化道反应:常见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氧氟沙星可致伪膜性肠炎。

(2)过敏: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光敏性皮炎(洛美沙星多见)等。

(3)中枢神经系统:头痛、眩晕等。

不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史者,尤其癫痫病史者。

(4)关节软骨损害:所有氟喹诺酮类在在儿童可引起关节痛及肿胀故不应用于青春期前儿童或妊娠期妇女。

4.适用于敏感病原菌所致感染——四条道路清干净!(1)泌尿生殖道感染如:尿路感染、前列腺炎、宫颈炎;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也可有效治疗淋菌和衣原体感染所致尿道炎和宫颈炎;(2)肠道感染可以杀死多种导致腹泻、胃肠炎和细菌性痢疾的细菌;也可有效治疗伤寒耐药菌株、其他沙门菌属感染及肠毒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旅行性腹泻;(3)呼吸道感染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可有效治疗结核;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对衣原体、支原体和军团菌引起的上下呼吸道感染有效;(4)其他…二、常用的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氟哌酸)—☆第一个氟喹诺酮类药,抗菌作用在第三代中最低。

8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8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甲氧苄啶(TMP)又称抗菌增效剂
TMP与SMZ合用(1:5)称复方新诺明 用于治疗无并发症的下泌尿道感染,呼 吸道感染,尤其是流感嗜血杆菌及肺炎 链球菌引起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TMP可抑制华法林的代谢,增强其抗凝 作用 本品能抑制大肠杆菌生长,妨碍B族维生 素在肠内的合成。本品若使用一周以上, 应同时给予B族维生素
喹诺酮类药物注意事项
孕妇及18岁以下青少年及婴幼儿不宜用 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或癫痫史者不用 口服本类药物时避免与制酸剂等含钙、 镁、铝离子的药物合用,以免影响药物 吸收 许多品种与氨茶碱、咖啡因、华法林等 合用时可使上述药物血药浓度增高,引 起不良反应,如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 星
喹诺酮类常用药物、各自特点
喹诺酮类作用机制
喹诺酮类药物作用的靶酶为细菌的DNA 回旋酶(拓扑异构酶Ⅱ)及解链酶(拓 扑异构酶Ⅳ),喹诺酮类药物抑制细菌 的回旋酶和解链酶,阻碍细菌DNA合成, 导致细菌死亡。哺乳动物真核细胞中不 含DNA回旋酶,故喹诺酮类对细菌选择 性高,不良反应少。
喹诺酮类耐药性
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广泛应用,临床病 原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已迅速增长, 以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 淋病萘色球菌和伤害沙门菌耐药性增高 最显著。 喹诺酮类药物有交叉耐药性,故不能交 替使用。
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及评价
泌尿生殖系感染,包括单纯性和复杂性 尿路感染、淋病、前列腺炎等 下呼吸道感染及军团菌肺炎 感染性腹泻 伤寒和其它沙门菌感染 骨、关节感染 皮肤软组织感染和眼、耳、鼻喉感染及 创面感染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
常见: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头痛、头晕、失眠,皮疹及光感皮炎等 偶见:血清氨基转移酶、血肌酐及尿素 氮增高 少见(严重反应):神志改变、癫痫样 发作、视力减退、幻觉、跟腱断裂、溶 血尿毒综合征、肝坏死、QT间期延长等, 应用大剂量可引起结晶尿。

药物分析08第八章杂环类药物分析

药物分析08第八章杂环类药物分析
药物分析08第八章 杂环类药物分析
目录
CONTENTS
• 杂环类药物概述 • 杂环类药物的分析方法 • 杂环类药物的体内分析方法 • 杂环类药物的杂质检查与质量控制 • 杂环类药物的分析实例
01 杂环类药物概述
杂环类药物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杂环类药物是指具有环状结构的药物, 通常由碳和氢原子组成,有时也包括 其他元素如氮、氧或硫。
质谱法
• 质谱法:利用杂环类药物的分子离子峰和 特征碎片峰,通过与标准品比对确定其含 量。
03 杂环类药物的体内分析方 法
生物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血液样品
采集静脉血液,注意防 止溶血和微生物污染。
尿液样品
采集清洁中段尿,避免 尿液中的细菌污染。
唾液样品
采集无刺激性、无异味 的唾液。
组织样品
采集病变组织或器官, 注意保持样品的新鲜度
02
分析磺胺类药物可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检测其紫外吸收光谱 进行定量分析。
03
在色谱柱上分离磺胺类药物,使用流动相洗脱,可实现药物的快速分 离和准确测定。
04
磺胺类药物的测定还可以采用薄层色谱法,通过在薄层板上分离和检 测药物斑点进行定性分析。
利奈唑胺的分析实例
01 02 03 04
利奈唑胺是一种新型的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物,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 引起的感染。
分析利奈唑胺可以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通过质谱检测器确定 其分子量及结构信息。
在色谱柱上分离利奈唑胺,使用流动相洗脱,可实现药物的快速分离 和准确测定。
利奈唑胺的测定还可以采用微生物法,通过微生物发酵试验检测药物 的抗菌活性进行定性分析。
奥美沙坦酯的分析实例
奥美沙坦酯是一种血管紧张素 Ⅱ受体拮抗剂,用于治疗高血

合成抗菌药

合成抗菌药

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 2ml
维生素C注射液
5ml i.v.
10%葡萄糖液
500ml
分析处方,判断其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如不合理需采 取什么措施?
磺胺类药物
实例分析
分析:不合理,磺胺类药物显弱酸性,且其弱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其钠 盐的水溶液遇酸性药物会析出沉淀;维生素C注射液显酸性,两种药液混 合会发生沉淀,所以应将上述两种注射液分别给药。
磺胺类药物
其他药物应用特点
①治疗肠道感染的药物 柳氮磺吡啶(SASP)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术前准备
②局部外用药物 磺胺米隆(SML)、磺胺嘧啶银(SD-Ag)
对绿脓杆菌作用强。用于烧伤、创伤感染 磺胺醋酰(SA)
治疗结膜炎、角膜炎、沙眼
磺胺类药物
实例分析
某患者诊断为流行性脑膜炎,医生开据了下列处方:
磺胺类药物
(七)应用磺胺药物应注意
①首剂加倍。 ②脓液和坏死组织含大量PABA,局部应先清创排脓。 ③人体细胞能直接摄取外源性叶酸,不受磺胺药影响。
磺胺类药物
磺胺嘧啶(SD) 首选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磺胺嘧啶银(SD-Ag) ①临床防治烧伤、创伤感染。 ②抗菌作用不受PABA影响
磺胺类药物
复方磺胺甲噁唑(复方新诺明) 组成:磺胺甲噁唑(SMZ)+甲氧苄啶(TMP)(5:1) 应用: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泌尿道、肠道感染及伤寒、疟疾等
(1)一出现即停药,并用抗组胺药或糖皮质激素治疗;(2)问病人是否有过 敏史。 3.造血系统反应:Pt↓ WBC↓ 4.易产生耐药性,这是磺胺药应用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 5.其它:消化道反应;溶血反应等
课堂活动
讨论: 防治磺胺类药物对泌尿系统损害的措施是什么?

抗生素,喹诺酮以及磺胺类药物

抗生素,喹诺酮以及磺胺类药物
Leabharlann NNNNO
O OH
2.作用G-:吡咯 酸
3
4
O 10 5
O
N
6 OH
HN
N
2N 1
9 N8
7
3.吡哌酸,用于革兰 氏阳性菌和葡萄球

和β-内酰胺类比,对G+ 弱(尤其肠球菌,链球菌 等);耐药菌出现,缩短 药物生命周期
磺胺类
• 对氨基苯磺酰胺是 必要的结构
• 磺酰氨基N上H不可 同时被取代,大多 为吸电子基团取代 基,可使抗菌活性 有所增强。
• 芳胺N上H被取代, 进入体内可代谢游 离出 -NH2才有作 用
青霉素的构效关系
1.头孢菌素的结构及特点
Dihydrothiazine ring
O O
O HH S
NH
NH3
N
O
OCOCH3
COOH
Bata Lactam 7 Aminoadipic side chain
Acetate
7 Aminocephalosprinic aicd ( 7 ACA)
三类的构效关系
抗生素类
1. β-内酰胺 类:
β-内酰胺环
β-内酰胺环开环与细菌发生酰 化作用,抑制细菌的生长。
2. 四环
素类
抗生

酸性条件(pH 2-6)下,二甲氨基易发生可逆 的差向异构化反应,差向异构化产物会进一 步脱水,生成脱水差向异构化产物.在碱性条 件下,可开环生成具有内酯结构的异构体
3.氯霉素 类
4.大环内酯类:对G+和 某些阴性菌、支原体 等有较强的作用
喹诺酮类 :
抗菌谱广:G+,G-,肺炎支原 体,肺炎衣原体,厌氧菌,分 支杆菌(抗结核),军团菌 等。和β-内酰胺类比,对 G+弱(尤其肠球菌,链球菌 等);耐药菌出现,缩短 药物生命周期

八大类兽药的使用说明与配伍禁忌

八大类兽药的使用说明与配伍禁忌

八大类兽药的使用说明与配伍禁忌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八大类兽药的使用说明与配伍禁忌(很很值得收藏)时间:2011年12月01日来源:点击: 2999 次八大类兽药的使用说明与配伍禁忌(很很值得收藏)一、《青霉素类药物》1、常用的品种: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Ⅴ、氯唑青霉素、阿莫西林。

2、药物的适应症: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病部分种类较好(氯唑青霉素、苯唑青霉素)。

对大肠杆菌、鸡白痢、绿脓杆菌病效果比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差。

青霉素Ⅴ耐鸡胃中的酸性,与抗球虫药物配合使用,防治球虫发病后继发细菌病。

3、目前使用的效果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氯唑青霉素>苯唑青霉素>阿莫西林>青霉素;抗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效果:羧苄青霉素>阿莫西林>青霉素。

4、使用剂量:阿莫西林预防量为100kg水加水5g,治疗量为100kg水加10g;阿莫西林棒酸治疗量为100kg水加3-5g,连续使用4-5天。

氨苄西林预防量为1000kg水加100g,治疗量为150g。

5、药物的配伍阿莫西林可以与硫酸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及其它半合成青霉素搭配。

阿莫西林配合棒酸,可以使抗菌活性提高1000倍,配方比例为4:1。

阿莫西林配合磺胺增效剂(TMP),常用的比例为5:1,增强治疗大肠杆菌的疗效。

阿莫西林配合盐酸环丙沙星,增强抗大肠杆菌的效果。

此外,还有氨苄西林与盐酸环丙沙星(比例为3:1)、氨苄西林配合硫酸链霉素(比例为1:3)。

6、不能配合使用的药物⑴青霉素与四环素类抗生素配合使用,能使青霉素的作用减弱。

⑵青霉素与氯霉素配合使用,能使青霉素的作用减弱。

由于青霉素药物处于最强的对数期时,氯霉素则受到抑制,从而使青霉素作用减弱。

⑶青霉素不与土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放线菌素D、庆大霉素配合使用。

⑷青霉素不要与小苏打、维生素C、磺胺类钠盐、阿托品混合使用。

喹诺酮类药物和磺胺类药物的分析

喹诺酮类药物和磺胺类药物的分析

苯环芳氢面外弯曲振动:900~650 cm-1
对位二取代苯特征峰:850 ~800 cm-1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2020/8/22 13
三、特殊杂质检查
磺胺类
勤 奋

示例1:磺胺甲噁唑“有关物质”检查 谨
-TLC法(自身稀释对照法)
取本品,加乙醇-浓氨溶液(9∶1)制成每1ml中含10mg的
N
CH3
2020/8/22 2
一、化学结构和性质
溶解性
与金属离子 形成螯合物
R2
O
喹诺酮类
勤 奋


R3 X5
6
COOH
43
酸碱两性
7 8
R4
12
N
O
F
COOH
遇光分解
R5
R1
5 6 7
8
43 12

UV吸收 CH3
N
N
N
O

创 新
Nalidixc Acid
旋光性 Levofloxacin
CH3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2020/8/22 6
四、含量测定
1.非水溶液滴定法
示例:砒哌酸的测定(P455)
喹诺酮类
勤 奋


2.UV法
示例:诺氟沙星乳膏的含量测定(P455)
3.HPLC法
示例:左氧氟沙星的含量测定(P456)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2020/8/22 7
四、含量测定

2013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药理学第八章喹诺酮类药物

2013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药理学第八章喹诺酮类药物

N
氟康唑
三、其它抗真菌药
N
萘替芬
N
特比萘芬
N
布替萘芬
呋喃坦丁 呋喃肟 Furadantin Nifuroxine
第三节 异喹啉类 盐酸黄连素(氯化小檗碱)
O O N OCH3 OCH3 O O N Cl
OCH3 OCH3
O O N OH OCH3 OCH3
O O NH CHO OCH3 OCH3
第四节
抗真菌药
一、抗真菌抗生素 1、多烯类:
HO HO O O H3C OH OH NH2 OH O OH O OH OH OH O CH3 OH CH3
H
F
N
NH
H
R1
C2H5
C2H5
R2
H
H
R3
F
F
R4
N
N
R5
H
N CH3
NH CH3
培氟沙星 Pefloxacin
F
洛美沙星 Lomefloxacin
氟罗沙星 Fleroxacin
CH2CH2F
H
F
N
NH
H
F
H
F
N
NH
H
沙拉沙星 Sarafloxacin
O H 3C N N F O N
CH3
氧氟沙星 Ofloxacin
COOH
R3 R2 F R1 O N
COOH
R1
NH2
R2
H3C N H3C NH
R3
F
斯帕沙星 Sparfloxacin
CH3
N H3C
N
CH3
H
妥美沙星 Tomefloxacin

药物化学--喹诺酮类药物-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ppt课件

药物化学--喹诺酮类药物-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ppt课件

20
代表药物
▸ 本品加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加硫酸铜试液,即生成草绿色沉
淀,用于药典鉴别
▸ 本品显芳香第一胺反应
21
抗菌增效剂
▸ 抗菌增效剂 是一类与某些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时,以特定的
作用机制增强后者抗菌活性的一类物质
▸ 甲氧苄啶单独使用时无临床价值。但与磺胺类抗菌药物合用
时可使后者的抗菌效力提高数十倍,甚至使某些磺胺类药物 由抑菌作用变成杀菌作用
▸ 1位为脂肪烃基或环烃基取代时,抗菌活性及药代动力学较好 ▸ 5位取代基以氨基取代时,抗菌作用增强;5位为甲基,1位引入环丙基时,
活性较好
▸ 6位以氟原子取代时,药物的脂溶性及对细菌细胞壁的穿透力增强 ▸ 7位以哌嗪或哌嗪类似物取代时,抗菌谱广,药代动力学和抗菌活性增强 ▸ 8位以氟原子取代时,体内吸收好,但光敏毒性
后,再加碘试液,生成棕色沉淀,用于药典鉴别
▸ 甲氧苄啶与四环素、青霉素、红霉素及庆大霉素等抗生素或
与黄连素等抗菌药联合使用时同样起到增效作用
22
抗菌增效剂
▸ 简称 TMP ▸ 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 ▸ 略溶于三氯甲烷,微溶于乙醇或丙酮,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冰醋酸
23
抗菌增效剂
▸ 含氮杂环:与生物碱沉淀剂发生反应,本品加稀硫酸溶解
9
代表药物
▸ 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 ▸ 微溶于水,极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 ▸ 药用品为左旋体;其消旋体氧氟沙星药效为本品的一半
10
代表药物
▸ 两性;药用品常用其盐酸盐或乳
酸盐
▸ 3-羧基-4-酮结构,易与钙、
镁、铝、铁、锌等金属离子反应 生成配合物,从而减少吸收
▸ 叔胺结构:加丙二酸和醋酐溶

药理学磺胺-喹诺酮

药理学磺胺-喹诺酮
欲不振等;及剂量有关,严重可致消化道出血。 S毒性:失眠、头痛、头晕,重者出现幻觉、
谵妄、精神错乱、惊厥、诱发癫痫等; 不宜用于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史者,
尤其是有癫痫病史的患者。
药物进入中枢阻断γ-氨基丁酸(GABA)并 及其受体结合。
3.皮肤反应及光敏性皮炎 (司帕沙星、氟罗沙星、洛美沙星)
磺胺类药物发现历史:
• 20世纪初:治愈原虫病和螺旋体的 化学药物,但对细菌性疾病则束手 无策。
1932年:现代医学进入化学医疗的新时代 格哈德·多马克(德国药物学家,病理学家,细菌学家) 百浪多息(桔红色化合物)→对氨基苯磺酰胺(磺胺)→抑 菌 人工合成的防治全身细菌感染的第一类有效化疗药物. 1939年,多马克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3.呼吸道感染
左氧氟沙星
治疗青霉素
莫 西 沙星+万古霉素→高度耐药的肺炎
加 替 沙星
链球菌感染
4.皮肤软组织、骨关节感染、外科感染、性传播 疾病、盆腔感染、胆道感染、耳鼻喉感染、眼科、 妇科感染性疾病。
可作为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等常用抗生素治 疗全身感染的替换药。
■司帕沙星、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 (厌氧菌):严重的腹腔感染及某些妇产科感染
人工合成抗菌药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 周虹
人工合成抗菌药分类
一、喹诺酮类 二、磺胺类 三、甲氧苄啶和溴莫普林 四、硝基呋喃类 五、硝基咪唑类
第一节 喹诺酮类抗菌药
Quinolones
第一代喹诺酮抗菌药
药效学特征:窄谱、对部分G-菌有抗菌作用。
■口服吸收差,血药浓度低
■易产生耐药性、不良反应多(毒性大)。
磺胺甲恶唑
Sulfamethoxazol (SMZ)

喹诺酮类磺胺类及其他合成药物课件

喹诺酮类磺胺类及其他合成药物课件
• 氟喹诺酮类药物广泛应用后已出现细菌耐药性,其机制主
要是染色体突变,不存在质粒介导的耐药性。
• 耐药机制: 有3种机制并存 • 细菌DNA促旋酶亚基A或拓扑异构酶变异,亲和力下降 • 细菌的细胞膜通透性下降使进入细胞内的药物减少 • 药物主动外排导致细胞内药物浓度下降 • 此类药物作用机制大都相同,因此可出现交叉耐药性
原体、支原体、分枝杆菌(环丙、司帕等)
• 作用机制 独特(抑DNA回旋酶),与其他抗菌
药无明显交叉耐药性
• PAE较长 • 生物利用度较高,通透性较好 • 不良反应较小
8
抗菌作用(第三代)
• 抗菌谱广 • G-菌: 大肠、痢疾、伤寒、变形、产气杆、
淋球——强: 金葡、链球——敏感 • 分枝: (环丙、氧氟、左氧氟、司帕) •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敏感
Fe2+降低其生物利用度, 避免同服
• 与非甾体抗炎药合用 CNS兴奋、惊厥的发
生率
• 抑制茶碱类、华法林、咖啡因的代谢, 避免
合用
19
常用药物特点
• 诺氟沙星(Norfloxacin, 氟哌酸) • 第一个含“F”喹诺酮类 • F为35~45%, 血浓度较低 • 主要用于肠道、尿路感染, 亦可用于呼吸道、
二氢叶酸 FH2还原酶 四氢叶酸
– COOH
谷氨酸
H2N
SO2NH2
磺胺类 砜类

TMP 乙氨嘧啶 甲氨蝶呤
嘌呤 嘧啶
合成 蛋白质
35
根据作用原理, 说明下面几个问题
• 多数细菌有PABA途径;人体靠外源叶酸, 不能
自己合成,
• 亲和力低5000-25000倍 • 同一机制 4.耐•药耐性药(性交叉)? • 酶提高识别力, 与磺胺亲和力 , 提高对PABA

药师职称考试药理学知识点总结喹诺酮类、磺胺类及其他合成抗菌药

药师职称考试药理学知识点总结喹诺酮类、磺胺类及其他合成抗菌药

药师职称考试药理学知识点总结喹诺酮类、磺胺类及其他合成抗菌药一、喹诺酮类第一代:奈啶酸(1962)第二代:吡哌酸(1974),仅适用于泌尿道和肠道感染疗效差、耐药性发展迅速、应用日趋减少第三代:氟喹诺酮类(1979)诺氟沙星(氟哌酸)、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依诺沙星、培氟沙星口服有效、副作用小、耐药性还未大量产生、发展迅速、临床广泛使用第四代:新氟喹诺酮类格帕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克林沙星【喹诺酮类药物抗菌作用机制】DNA回旋酶→干扰DNA复制◇对细菌选择性高,不良反应少。

(真核细胞不含有DNA回旋酶)【喹诺酮类共同特点】1.抗菌谱广、杀菌①尤其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强,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在内有强大的杀菌作用(环丙沙星最强);②对部分革兰阳性菌,如金葡菌及产酶金葡菌也有良好抗菌作用(左氧氟沙星最强);③某些品种(环丙、左氧氟)对结核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及厌氧菌也有作用;④新喹诺酮类抗革兰阳性菌作用增强,特别是对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莫西沙星还具有其他氟喹诺酮类所缺乏的抗厌氧菌活性。

阳盛阴不衰霸气抗厌氧2.口服吸收良好,体内分布广可进入骨、关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可进入脑脊液;血浆蛋白结合率低;t1/2较长;多数以原形经肾排泄,尿药浓度高;部分经肝脏代谢后,由肾排出;3.不良反应少,耐受性良好(1)消化道反应:常见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氧氟沙星可致伪膜性肠炎。

(2)过敏: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光敏性皮炎(洛美沙星多见)等。

(3)中枢神经系统:头痛、眩晕等。

不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史者,尤其癫痫病史者。

(4)关节软骨损害:所有氟喹诺酮类在在儿童可引起关节痛及肿胀故不应用于青春期前儿童或妊娠期妇女。

4.适用于敏感病原菌所致感染——四条道路清干净!(1)泌尿生殖道感染如:尿路感染、前列腺炎、宫颈炎;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也可有效治疗淋菌和衣原体感染所致尿道炎和宫颈炎;(2)肠道感染可以杀死多种导致腹泻、胃肠炎和细菌性痢疾的细菌;也可有效治疗伤寒耐药菌株、其他沙门菌属感染及肠毒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旅行性腹泻;(3)呼吸道感染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可有效治疗结核;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对衣原体、支原体和军团菌引起的上下呼吸道感染有效;(4)其他…二、常用的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氟哌酸)—☆第一个氟喹诺酮类药,抗菌作用在第三代中最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常用药物的化学结构及理化性质
•常用药物化学结 构

•性 质
➢ 两性化合物:Ar-NH2显弱碱性;磺 酰胺基N1上的H较活泼,即具有一定的 酸性。因此可溶于酸性或碱性溶液中。
➢ 与金属离子生成沉淀:铜盐沉淀的颜 色随N1取代基的不同而异,有的还有颜 色变化过程,常用于磺胺类药物的鉴别 。
➢可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产生有色 沉淀

•计算公式:
•讨 论:
•(1) 测定结果准确,终点明显 。
•(2)甲醇钠滴定溶液应临用前 标定。
•(3)滴定最好在隔绝空气中二 氧化碳的情况下进行。

3.紫外分光光度法
➢ 仅有单一组分或虽有多种组分,但组分间互 不干扰的制剂:
直接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待测组分的最 大吸收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对照品比较法或 吸收系数法计算

•计算公式:
•(1)加入适量KBr •主要条件: •(2)酸的种类及用量
• 芳胺∶盐酸= 1∶2.5~6mol •(3)室温条件下滴定 •(4)滴定速度 •(5)指示终点的方法 • 药典采用永停法

2.非水溶液滴定法
• 含磺酰亚氨基-SO2-NH-R,其N上的H具有 一定酸性(R吸电子效应越强,N上的H越易失去,

•所以
• 为测定波长, 为参比波 长
•因A为为待测组分, B为干扰组 分
•可见,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中吸光度 的差值与干扰组份B无关。

•波长选择
• 磺胺甲噁唑测定:因为磺胺甲噁唑在257nm的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甲氧苄啶在此波长处吸收较 小,并在304nm波长附近有一等吸收点,故选 择257nm为测定波长(λ2),在304nm波长附 近选择等吸收波长为参比波长(λ1)。

•表8-1 磺胺类药物与铜盐的反应
药物名称
加入硫酸铜试液后的现象
磺胺甲噁唑 生成草绿色沉淀 磺胺异噁唑 呈淡棕色,放置析出暗绿色絮状沉淀 磺胺嘧啶 生成黄绿色沉淀,放置后变为紫色 磺胺多辛 生成黄绿色沉淀,放置后变淡蓝色

•(2)重氮化-偶合反应

• (3)芳伯氨基与芳醛的缩合反应
•芳醛: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香草醛、水杨醛 等
• 磺胺嘧啶片的溶出度测定
➢ 有多种组分且各组分吸收光谱互相重叠:
采用计算分光光度法

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的含量测定(2000版


磺胺嘧啶片的溶出度测定
•检查方法:
• 取供试品照溶出度测定浆法,以盐酸溶液(9→1000)1000mL 为溶剂,转速为100r/min,依法操作,经60min,取溶液5 mL 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 mL,置50 mL量瓶中,加0.01 mol/L 氢氧化钠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在254 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 度,按磺胺嘧啶(C10Hl0N4O2S)的吸收系数( )为866计算 出每片的溶出量,限度为标示量的70%,应符合规定。

三、磺胺嘧啶的检查
•1.溶液澄清度与颜色的检查
•有色的氧化产物——偶氮苯化合物
•方法:比色法 •要求:澄清无色;如显色,与黄色3号 标准比色液比较,不得更深。

• 2.有关物质的检查
•目的:控制药物的纯度。
•方法:薄层色谱法,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杂质的限度:0.5%。
• 3.干燥失重

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0.5%。
酸性越强),故可用非水酸碱滴定法测定。
•磺胺异噁 唑
•取供试品约0.5g,精密称定,加二甲 基甲酰胺40mL溶解后,加偶氮紫指 示液3滴,用甲醇钠滴定液(0.1mol/L) 滴定,至溶液恰显蓝色,并将滴定的 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甲醇钠 滴定液(0.1mol/L)相当于26.73mg的 C11H13N3O3S。
•计算公式如下:

复方磺胺甲噁唑片含量测定
• 处方组成:
磺胺甲噁唑 400mg
甲氧苄啶测定 80mg
辅料
适量
• 测定方法: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双波长等吸收法 ) 当光谱重叠时,在其光谱中选 择两波长,在选定的波长处,干扰 组分有相同的吸收;被测组分与干 扰组分的吸收有足够大的差别。则 两波长处吸光度的差值与被测组份 的浓度成正比。
第八章磺胺类和喹诺酮 类药物的分析
2020年7月10日星期五
第一节 磺胺类药物的分析
•对氨基苯磺酰胺衍生物
• N1取代物:母体结构中磺酰 氨基上的一个氢原子被其它基团 取代后的衍生物。
• N4取代物:母体结构中对位 氨基上的一个氢原子被其他基团 取代后的衍生物。
• N1、N4取代物:母体结构中 N1和N 4上各有一个氢原子被取代 的衍生物。
•如: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在酸性溶液 中生成黄色希夫氏碱。

•(4)N1取代基的反应
• N1取代基为含氮杂环,有一定碱性,可以和 有机碱沉淀剂生成沉淀。
•2.Biblioteka 外光谱识别法• 红外法具有指纹性,在一定波长下,磺胺类药 物各具有其独特的吸收光谱图,可鉴别本类药物的 特征官能团。
•图8-1 磺胺嘧啶的红外吸收光谱

• 4.酸度
• 取本品2.0g,加水100mL,置水浴中振 摇加热10分钟,立即放冷,滤过;分取滤液 25mL,加酚酞指示液2 滴与氢氧化钠滴定 (0.1mol/L)0.20mL,应显粉红色。
• 5.炽灼残渣:不得过0.1%。 • 6.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四、含量测定
•1.亚硝酸钠滴定法

•性 质
➢与芳醛在酸性溶液中缩合:生成有 色的希夫碱。 ➢N1上的芳杂环取代基具有碱性,可 与有机碱沉淀剂反应:生成沉淀。 ➢乙酰化反应:芳伯氨基经醋酐酰化 后(即乙酰化),在显微镜下观察, 都具有特殊的结晶形状,可做鉴别反 应。

二、磺胺类药物的鉴别
• 1.化学鉴别法
• (1)铜盐反应
•可初步区别结构类似的磺胺药
• 测定原理:利用磺胺类药物的N1取代物分子 中含有芳伯氨基,在0~5℃低温状态下、盐酸介质 中可与亚硝酸盐发生重氮化反应,测定磺胺类药 物的含量。


•磺胺嘧啶含量测定
• 取供试品约0.5 g,精密称定,置烧杯中, 加水40 mL与盐酸溶液(1+2)15 mL,然后置于 电磁搅拌器上,搅拌使溶解,再加溴化钾2g, 插入铂-铂电极后,将滴定管的尖端插入液面 下约2/3处,用亚硝酸钠液滴定液迅速滴定, 随滴随搅拌。至近终点时,将滴定管的尖端提 出液面,用少量的水淋洗,将洗液并人溶液中 ,继续缓缓滴定,直到电流计指针突然偏转, 并不再回复,即为滴定终点(永停法)。每 1mL的亚硝酸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25.03 mg的C10H10N4O2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