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铁两用特大桥桥墩竖向裂缝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铁两用特大桥桥墩竖向裂缝分析
洪汉麟
1 前言
1998年10月秋检中,养护单位发现九江长江大桥南岸第12#、13#双层墩墩面与墩身上的裂缝有所延长发展,到了12月份发现该裂缝发展较快,有的裂缝从墩顶裂至地坪面,于是,将该情况向原施工单位——九江大桥建设指挥部通报,同时也向南昌铁路局有关部门作了通报。目前,该裂缝处在监控观测当中。为了弄清该裂缝产生的原因,以便于下一步采取相应措施和对策,本人对该桥墩的施工及投入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2 桥墩结构形式
第12#、13#桥墩都是双层空心墩,基础都是钢筋混凝土沉井。上层是公路桥,采用40m跨度T形钢筋混凝土梁,下层是铁路桥,采用40m跨度箱形钢筋混凝土梁。桥墩结构见图1所示。
3 裂缝状况
目前比较严重的裂缝是13#墩,墩顶面的裂缝宽度达2.045mm,墩顶上、下、内、外对称都有裂缝,基本裂通。12#墩裂缝宽度达0.695mm。两个墩的裂缝都从墩顶延伸到地坪,长达22m,地坪以下目前尚不清楚。
4 沉井基础施工情况
从竣工资料上查到:两个桥墩的基础都设置在砾岩层,基础都是钢筋混凝土沉井。其中:12#墩到位后沉井出现歪斜,上、下游顶面高差10mm,南、北向顶面高差364mm。另外,由于砾岩层不是同一平面,而沉井又未做成高低刃脚,所以,下游侧刃脚在砾岩层,而上游侧刃脚落在砂粘土层。南、北刃脚大部分在砂粘土层。施工单位进行了打桩处理。之后,灌注混凝土封底。
13#桥墩基础到位后沉井出现歪斜,上、下游顶面高差44mm,南、北向顶面高差3mm。另外,该沉井下游侧落在砾岩层,上游侧刃脚落在砂粘土夹卵砾石层。施工单位未作处理,即灌注混凝土封底。
5 桥墩竣工及投入使用情况
据九江大桥建设指挥部介绍,该桥墩施工完,墩面就出现裂缝。接管单位在1996年对大桥线桥项目组织验交检查时,发现在墩面有小裂缝,当时还发现江中墩及其他一些墩都有不同程度的细小裂缝,所以对12#、13#墩未作重点监视观测。裂缝发展较快的阶段是在1998年10月提速之后,列车速度明显提高,达到100km/h左右。
6 裂缝原因分析及加固建议
12#、13#墩裂缝产生的原因本人认为有如下几方面:
⑴基础施工遗留问题。沉井下沉到位已出现歪斜,加上沉井刃脚落在不同的土层上,遗留下了基础不均匀沉降的隐患。
⑵设计中考虑不够。在铁路桥墩顶面预留了一方形出入口,而该出入口又未布设加强钢筋,在整个墩面、墩顶中心截面是最薄弱截面。
⑶施工中对墩身灌注水进行养护,造成施工外力,增加了墩身的水平推力。
⑷由于上层公路桥的荷载是通过两侧的柱子传递下来的,这对铁路桥墩面上、对基础产生两个集中荷载。
⑸列车提速后,列车的横向力增大,传递到墩面加剧了裂缝的发展。
综上五个方面原因分析,建议:第一,在铁路桥墩面以下进行包箍,防止裂缝扩展;第二,在沉井刃脚外侧周围进行压浆处理,防止桥墩下沉;第三,对已产生的裂缝进行内部埋管注浆,裂缝表面封闭处理,以免墩身内钢筋造成氧化而导致桥墩降低使用寿命。
(注:该桥于1999年将12#、13#两个桥墩的竖向裂缝全部进行了压浆封闭处理,同时,又在桥墩外侧用碳纤维布按2m间距进行水平包箍处理,经过十几年的运营观察,未发现新的裂缝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