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李密的《陈情表》读书笔记

诗人李密的《陈情表》读书笔记
诗人李密的《陈情表》读书笔记

诗人李密的《陈情表》读书笔

《陈情表》读书笔记:《陈情表》是古代三篇抒情佳篇中的名篇。南宋文学家赵与时在其著作《宾退录》中曾引用安子顺的言论:“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韩退之《祭

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

泪者,其人必

《陈情表》读书笔记(一)

《陈情表》是古代三篇抒情佳篇中的名篇。南宋文学家赵与时在其著作《宾退录》中曾引用安子顺的言论:“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可见,《陈情表》在写孝情方面实在感人至深,作者李密(字令伯)为祖母尽孝的行为读来催人泪下,千百年来,被广泛传颂。

李密早有孝名,据《晋书》本传记载,李密奉事祖母刘氏“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

后进。”三国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灭蜀,李密沦为亡国之臣。泰始三年(267年)朝廷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时年44岁,以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以明志,要求暂缓赴任,上表恳辞。武帝览表,赞叹说:“密不空

有名也”。乃停诏,感动之际,因赐奴婢二人,并令郡县供应其

祖母膳食,密遂得以终养。

晋武帝为何被李密的《陈情表》所感动?一是李密孝情可嘉。

李密四岁成孤,“少多疾病”“九岁不行”“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祖母“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祖孙二人,更相为命”。

现在李密的祖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他愿意像乌鸦反哺一样“愿乞终养”和表示了“臣尽节于陛下之

日长,报养刘之日短”的先尽孝后尽忠的恳切之情。二是晋朝以

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

之胸怀,因此像李密一样具有孝心的人累被征召。无论哪个原因,都围绕“孝”字展开。从个人的角度讲,“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养余年”李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及为之尽孝

的殷殷之情可见一斑。从朝廷的角度讲,晋武帝继承汉代以来以

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秩序。所以不管个人还是朝廷,都讲究一个“孝”字。这就是《陈情表》为什么能让武帝读来动容的原因。

李密的孝情有其历史原因,但其尽孝的行为却感动了无数血

肉之躯。我国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的说法。孝

道精神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像李密一样具有孝情

的人自古就被颂扬。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

编成《二十四孝》,从不同角度讲述历代二十四个孝子在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如远古帝王舜《孝感动天》、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孔子的弟子曾参《啮指痛心》等。时至今日,我们的国民秉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一直在上演以孝为主题的故事。如

山东汉子田世国换肾救母,长春张尚昀背母求学等。国家以孝倡

导优秀文化,个人则以孝为做人根本,一个“孝”字可以说贯穿

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民族文化永恒的主题。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孝的

认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对传统的孝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尽孝的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但不管如何变,孝心永远不

可丢,因为百善孝为先。

但现在有些人不愿意赡养老人,认为老人是身边的累赘。或

者对孝的理解有了一些偏颇,认为赡养老人,就是让老人衣食无

忧就算是尽到孝道了,其实让老人衣食无忧只能说是孝的一部分,还不是孝道的真正含义。

《陈情表》读书笔记(二)

我是一个青年人,但我酷爱中国古典文化。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一直强调自己的态度,就是在继承的

基础上进行弘扬,这就是对中国古代文明最大的认可。

作为一个年青人,我觉得自己的生命里承载着更多的是关于

民族、关于社会、关于人生、关于自我的思考,在思想的逐渐成

熟中,我觉得热爱民族文化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

面对当今社会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社会上部分人漠视自

己的信仰,践踏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物欲横流,金钱第一,这

是社会群体信仰的危机。我敢肯定这种危机既潜伏在意识形态,

又反映在现实之中!总之,我能感觉到中国古典文化和传统文化,正在面临一场劫难,却又无可奈何,我不知道是历史的悲哀,还

是我们现实的残酷?

回过头来看《陈情表》,这是一篇散发着传统美德的古代散文,现在能真正读懂的又有几人,在这个金钱世界,谁还在乎忠,义、廉、孝,它的观念,已经与我们这个社会格格不入,这是多么悲

哀的一件事情!不可否认,当今社会不仅中国古文化离我们很远,似乎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汉字也离我们很远,说得严重一点,中

华民族文化正在走向没落!

大学毕业已十年了,我觉得自己在毕业时曾高喊着做一名合

格的新时代大学生,想起这些话,现在我都觉得脸红。我在经历

了十年社会生活后,我明白自己已发生了蜕变,没有了纯洁,熄

灭了热情,磨去了棱角,随波逐浪在这个金钱社会,已经变得庸

俗不堪。我懊悔、我内疚,甚至痛骂自己。一个忽视继承的民族,发扬光大毕竟是一句口号,我个人的力量怎能与潮流抗争,我又

能在这条路上走多远呢?

中国古代有无数个例子说到忠孝不能两全,而这些例子只是

说明了这个历史命题的正确性,而没有突出它的矛盾性。忠孝不

能两全,必然要有取舍。传统的封建礼教认为,不能两全时,必

取其大者。以此作为前提,应该说凡是具有正常智商的人,都会

选择忠,因为忠是忠于国家,进而忠于黎民,忠于天下,此为顺

应天意,弗敢违矣!

而《陈情表》似乎是个例外。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李密《陈情表》核心价值理念就在这一句话中,我特别欣赏这句话,因为它不仅是文章的文眼,更

重要的是它映射出中国古代治国理念。以孝治天下,古代似乎做

到了,真正的能够为国尽忠的贤才,皆是大孝之人。因此,中国

古代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甚至以孝顺廉洁来举荐官员,这也

成为了入仕的主要渠道。

孝是立身之本,忠却是立国之本。

李密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设定自己的推辞逻辑,以孝

为忠、为大义,更以孝作为仁君之仁,达到了自己巧辞而又不迁

怒于君主的两全目标。是孝在前而忠在后,一前一后成就了李密

的忠名。

那么“忠孝不能两全”应该指的是不能同时两全,如果处理

得当,先后有致,那似乎也是可以两全的!李密的忠孝之名既归

结于处理二者关系的得当,更在于李密内在的孝廉之心。

孝顺自己的祖母,不,别说是祖母了,就说是孝顺母亲,能

在挺进仕途,成就大忠之间作出选择的,又能有几人?我不想以

此来评论道德沦落或者是退化,但这个深刻的命题在现实社会中,

其二难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不能两全的范畴。

在现实社会,我们遗憾地只能看到,标榜自己忠于党者、忠于国者、忠于人民者,多乃营营苟苟之辈,他们鱼肉百性,伤天害理,岂敢指望他们大忠乎?这些道貌岸然的所谓正人君子,枉负大孝之名!

试问,一个不能行孝之人,到底有几人可以行忠心之事?又哪来那么大的德行去施恩天下黎民,更莫奢谈忠党、忠国、忠于人民之大事业了!

淡语皆有致,浅语皆有情——李密《陈情表》赏析

淡语皆有致,浅语皆有情——李密《陈情表》赏析 文学史上,臣属给皇帝的奏议,以情真意切、倾诉肺腑感人的,常把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的《陈情表》并提;以获得“高难度”的险助而又收“高效率”奇功的,则常把李斯的《谏逐客书》和李密的《陈情表》同论。 李斯的《谏逐客书》谏的是国家大事,李密的《陈情表》陈的是个人私事,两者表面似乎没有共通之处。其实,两文均是“抗君命”、“逆圣旨”的。两人面临的险恶“对手”相近,两人的处境也酷似。 李斯上书的对象秦王政,是一个举世闻名的暴君。秦王政为清除异己,消弭隐患,下令驱逐客卿。李斯是要秦王收回成命而上书的。李密上书的对象晋武帝,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虐君。晋武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一手残酷镇压政敌,一手笼络前朝旧臣。李密是为“辞不赴命”而上书的。 两人的境遇都走险危的。李斯是一个遭受放逐的客卿,触犯秦王,随时可人头落地。李密是国旧臣,惹恼普帝,时刻会被株连九族。 然而,由于奏议的内容不同、他们在辞章上则大相径庭。李斯的“书”、是“晓之以理”的。他抓住一个“制高点”,完全撇开自己,处处为秦王“跨海内,制诸侯,统一天下”计议,因而虽批逆鳞却功成计合,使秦王收回成命,自己也因此被重用。李密的“表”,是“动之以情”的。他完全撇开公事,诉说自己艰难境遇,以及祖孙相依为命的情谊,因而虽违圣命,在上召下逼的危急状况下中,诉说衷情,不但不受诛戮,反而使皇上同情,得到赐两女仆服侍祖母的险恩。 李密采用表之形式上书,是着眼于“陈情”需要。刘勰《文心雕龙?章表》云:“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汉魏晋时臣下以“表”上奏,是陈述衷情的。古书训“表”为:“表,明也,标也”陈懋仁《文章缘起》作了注释说:“下言于上,曰表。表,明也。标著事略,明告于上也。”历来论“表”之所以推《出师表》、《陈情表》正是因为它们最能体现“表”的文体色彩。 李密的《陈情表》,在内容上不足称道。但其表情达意的辞章艺术和表述技巧,确有精妙之处,值得借鉴。表文围绕一个“孝”字,以“愿乞终老,辞不赴命”为主旨,悽恻婉转。溢情于词,表现了一个孝孙的拳拳之心,令人感动。 表文落墨,就痛陈悲惨遭遇和悽苦家境,用“臣以险畔,夙遭闵凶”勾起,诉说命途多舛、罪孽深重的苦衷。“零丁孤苦”一语,概括了自幼而孤。早失母爱,“少多疾病”,内

《陈情表》讲课稿

《陈情表》讲课稿朱元英 一、导语(仿写) 苏轼曾评论三篇文章: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二、背景知识 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三、诵读,文言知识讲析 四、内容结构分析 1、梳理课文结构 一段:历述自己的悲惨遭遇。二段:叙写进退两难的处境。愿乞终养 三段:提出孝之大理。不能就职四段:提出先尽孝、后尽忠。 2、问:李密为何不想做官? 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呢?大致有这样三个原因:第一,李密确实有一个供养祖母刘的问题,像文章中说的“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第二,李密是蜀汉旧臣,自然有怀旧的思想,况且他还认为汉主刘禅是一个“可以齐桓”的人物,对于晋灭蜀汉是有一点不服气的。第三,古人讲:做官如履薄冰。皇帝高兴时,臣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兴时,臣为君之土芥。出于历史的教训,李密不能没有后顾之忧。晋朝刚刚建立,李密对晋武帝又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祸福。所以李密“辞不就职”,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时此刻不宜做官。 2、内容分析 问——思考: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在封建社会里,辞诏的话不是好讲的,稍不留神便会以“不忠”之罪惨遭杀身大祸。因此,李密必须寻找充分的理由,以十分谨慎的言词书写表文。特殊的时期,特殊的身份,使作者处于二难的境地里,李密

【课外阅读】李密《陈情表》遮蔽不愿出仕的动机

【课外阅读】李密《陈情表》遮蔽不愿出仕的动机 李密(224-287) 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人。西晋文学家。初仕蜀汉,后仕西晋。有《陈情表》流传于后世,被传颂为孝道的典范。 李密6个月大时丧父,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泰始三年(267年)晋武帝立太子,下诏征密为太子洗马。李密祖母已96岁,年老多病。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家里情况,词语恳切,委婉动人。晋武帝为李密的一片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嘉奖他孝敬长辈的诚心。 李密在祖母去世服期满后出仕。曾任温县(今河南温县)县令、汉中太守等职,后罢官归田。六十四岁病卒。踏访故里 2011年初夏的一个清晨,细雨中的西蜀丘陵带着纵深的水汽起伏而来,那些蛰伏在岩石、山泉以及舌根的未及言说的春意,让人联想起望帝的逸事。按照四川省作协赴彭山县采风团的安排,去的第一站就是位于龙安村的李密故里。 出保胜乡西南约7公里,到达龙安村。这里四面环山,九峰罗列,龙安村一直被人们看作风水宝地,说它左有青龙山,右有白虎山,后面有龙眼睛山,前面有逗宝山。山头海拔510米,与平地的相对高度不过50米而已。之所以名曰“龙安”,是此地有始建于唐代的龙门寺。尽管村民们相信,在龙门寺大雄宝殿弥勒坐像右侧有一幽深石洞,四壁呈鳞甲状,数里开外的眉山东坡区某村一处烧火,烟却从这龙洞口冒出来。这不但是龙的栖居处,也是命名村名、寺名的唯一“圣动物”。 龙门寺大雄宝殿门外有一块雕有精美图案的石碑,镌刻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的圣旨,说明了重修龙门寺有关事宜。这块石碑厚约40厘米,高1.40米,一直被农民铺在猪圈里,前些年才被隆重“请出”,成为镇村之宝。 在殿前道光圣旨石碑的旁边,还树立李密造像。村民们说,寺外原是李密故宅的荷塘。我眼前的“荷塘”只剩一池的浮萍,将一座三孔古石桥围了个密不透风。龙门寺虽是李密的故居,但李密于晋太康八年(287年)逝世后,却是葬于今天彭山县凤鸣镇的龙门桥村,民国《彭山县志·疆域》载:“治北龙门桥去不一里,即为晋李密墓。碑为咸丰六年(1856年)知县李吉寿题”。李密墓经过历代维护,到1954年县文管所还修葺墓碑,可叹的是李密墓在

【备课 必修五】姚卿云_《陈情表》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备课必修五】姚卿云_《陈情表》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教材 2014-07-27 21:54 : 【课例背景】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许多学生埋首在象牙塔中,对社会、人生的关注不够,对传统文化的积淀不熟引起了不少有识之士的忧虑。而对于我们这些一线教师而言,从学生的作文中,最能看出学生的文化素养。环顾四周,高一学生分不清司马光与司马迁;高二的学生让韩愈去跟王安石做政敌;高三的学生作文时除了李白杜甫苏轼之外再也举不出其他的例子……这都不是个别现象。当学生不以不了解民族传统文化而惭愧,而以说不上几个红透半边天的韩国歌手的名字为羞耻时,我们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又岂能熟视无睹、坐视不管呢?众多优秀古典文学作品的无人问津,诚信、谦恭、孝顺等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渐渐被人们抛弃,“美丽的汉语”正在学生的口中、笔下变得越来越苍白乏味,诸如此类现象,无不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该做些什么?恰巧本学期的课文中选录了李密的《陈情表》,我于是抓住这个机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们展开了对于古代“孝道”的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师:苏轼曾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我们在初中学习了以忠情感人的《出师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篇以孝情动人的文章——《陈情表》。 二、知识回顾 师:在上课前,我们先回顾一下昨天学过的课文内容,检测一下课文中字词的掌握情况。(指名学生解释屏幕显示的划线词语,对个别难理解的词语,联系语境启发提示)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期功强近茕茕孑立除臣洗马猥以微贱责臣逋慢刘病日笃犹蒙矜育宠命优渥日薄西山更相为命臣之辛苦生当陨首 三、由课文标题展开思考: 师:李密他这是在向谁陈情?为什么要陈情? 生1:向当时的皇帝。皇帝想让他出来做官,可是他祖母有病要他照顾。 生2:他不想做官,就写这篇文章来推辞。 师:“他祖母有病要他照顾”是理由,但是,李密真的“不想做官”吗?我们读过课文,他以前做过官没有?那时他祖母就没有年老体弱,宿疾缠身吗? 生1:做过官,我查过资料,他以前是蜀汉政权的外交人才,很受重用,他对刘禅的看法很好,想辅佐他成就一番事业。 生2:课文中提到一句“夙婴疾病”,可以想象老人的身体总是不会太好的。 师:看来,李密不是不想做官,而是—— 生:暂时不能去做官。 师:晋朝刚刚建立,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晋武帝为人又阴险多疑。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所以李密“辞不就职”,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时此刻不宜做官。 师:下面,我们看看李密“陈”的什么“情”? 生1:他陈的是当时他的真实情况:幼年多病,父死母嫁,祖母抚养他。 生2:而且祖母现在病得很重,离不开他。

李密《陈情表》读后感范文

李密《陈情表》读后感范文 李密《陈情表》读后感范文【一】 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应该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而我们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可以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

机遇而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 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 滴付出永铭于心。 李密《陈情表》读后感范文【二】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题记 友情是燃烧孤独的心灵之灯,亲情更能给人长久的抚慰和想念。从降生到离去,从婴儿到老人,亲情始终伴着你,它是你一 生永远无法摆脱的情感。 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6个月就死了父亲,4岁时母亲改嫁。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 大成人的。幼时体弱多病,求知好学,博览五经,以文学见长。 李密于祖母感情甚深,孝心可表。 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后进献。秦始三年晋武帝下诏征密为太子洗马。诏书 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李密的祖母已经96岁,年老多病。 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 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 祖母床前尽孝。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 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 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

读李密《陈情表》 及其有关素材

写作素材 1、李密《陈情表》 写作素材:李密初任蜀国尚书郎。蜀国灭亡以后,晋武帝征召他任太子冼马。他上《陈情表》辞谢,恳请晋武帝允许他辞不赴命,供养祖母。直到祖母死后,他才出仕,官至汉中太守。 ⑴孝养长辈 李密对祖母的?孝?让我感动最深。现代社会发展神速,科技水平日新月异,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从物质的角度看,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是极为先进的。但是伴随着物质的进步,许多人的?精神?却越来越落后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在一些人身上逐步流失着,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社会蓝图非但无法实现,有些人甚至连自家的长辈也不奉养…… ?乌鸟私情,但乞终养?,鸟儿尚且懂得反哺,人呢?作为高级动物,人更应该孝敬长辈,这正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高级?之处……

⑵进言必须讲究方式方法 ?学了这篇课文之后,我深切地意识到说话艺术的重要。如果李密直接而简略地只说‘我要奉养祖母以尽孝道,所以我辞不就职’,那么也许晋武帝迫于舆论压力而不得不准许他,但是当时晋武帝内心肯定不舒服至极,说不定事过没多久,晋武帝就会找个莫须有的罪名来处置他,即便没有,那么李密此后恐怕也为官无望了。但是在这一篇奏章中,李密运用了恰当的方法,将同样的话用不同的方法表达出来之后,让晋武帝既体会到李密对祖母的孝情,又感受到了李密对他的尊崇,龙心大悦之余,自然打从心底接受李密的说法,又怎会不准呢?? ⑶陈述观点的过程要严谨、思路要清晰,才能令人心服 ?要想让你的论点获得他人的认可,你就必须做到论证严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我认为李密在这方面做得很出色。在写这篇奏章时,李密内心可能有多种情绪、情感同时出现,但是在最后下笔时,李密却只体现出对祖母的孝心,以及对皇帝的忠心,这是

《陈情表》精品教案讲课讲稿

《陈情表》精品教案

《陈情表》教案 高二语文备课组钱国雷 2014年9月1日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方式和形象精粹的语言;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 3、体会本文凄切委婉的陈情技巧,理解“忠”“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 2、把握本文陈述的层次及语言特色,体会情之深,理之透。 3、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以及对“忠”“孝”的理解。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者介绍 李密(224-287),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二、背景介绍 此表是西晋初晋武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写的。魏国后期,魏的实权落在司马氏手里,到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公元265),司马炎代魏即帝位,改

国号为晋,年号泰始。在此之前两年,蜀汉(刘备建立的政权)已经灭亡(孙吴到公元280年才灭亡),李密的家乡由晋统治。李密有学问,所以晋武帝想征他做官。 三、文体知识 表,是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四、题解 陈——陈述、禀报 情——①情况(事实)②衷情、隐情、(孝情、忠情)③情理(忠孝之道) 表——奏章(“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虽是公文,但并不是为了表达对国家大事的意见主张,而是臣子为了向皇帝表述自己的请求。) 所以“陈情表”就是“禀告自己苦衷的奏章。 五、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朗读课文,正音。(见《金榜》P30自主学习:字音辨识) 2、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1段:凄苦,悲凉;第2段:感激,恳切; 第3段:真挚,诚恳;第4段:忠诚,恳切,期待。 六、再读课文,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对照注释,自由诵读全文,自行圈点加注。提醒学生注意“鲜”“期”“强”“洗”“有”

《陈情表》获奖课堂实录

《陈情表》获奖课堂实录 师:1700百年以前的魏晋时局动荡。魏灭蜀国之后,司马炎篡位,魏国灭亡。晋武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大量征招汗蜀旧臣。西蜀名士李密走进了他的视野。李密有年迈的祖母,无法脱身。一面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一面是至亲的祖母,在这人生的关键时刻,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风云回到晋朝,走进李密和他的《陈情表》。 师:请大家注意注音和句读。(师伴随如泣如诉的音乐朗诵课文)师:历史的风云已经消散,让我们回到今天。一起我们学过《陈情表》,这里的“陈情”是什么意思? 生:陈述自己的感情。 生:陈述事情的理由。 师:既然是“陈情”,应该有“陈情”的背景,有“陈情”的目的。大家看两个问题: 1,请用文中语言回答,李密在什么样的背景下陈情? 2,请用文中语言回答,李密所陈何情?想达到什么目的? (一个学生读前两段,其它学生齐读后两段。) 师:读的时候大家有个怎样的小疏忽? 生:四十有(you是第四声)四。 师:臣少(四声)多疾病。伯叔(次序不可以颠倒)。矜(jin)悯愚

诚。感情变化的基调要注意。 师|:在什么情况下陈情? 生:“欲奉昭奔驰。。。实为狼狈。” 师:“日”“告诉”是什么意思? 生: 师:陈情想达到什么目的? 生:“听臣微志。。。保存余年”。 师:愿乞终养/听臣微志。。。保存余年。 师:他为什么不直接说自己的目的,而从自己的幼年写起? (生读--臣密言:。。。未曾废离) 生:为了打动皇帝。 师:幼年的我与他人有什么不同? 生:有很大的波折。 师:哪些波折?说出具体的语句。 生: 师:李密:六月,慈父见背 四岁,舅夺母志 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伯叔兄弟皆无,晚有儿息 祖母: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师:见,舅夺母志,不行,婴,这些词语都是什么意思?(讨论意思)

李密《陈情表》简明英《陈情表》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情表(甲)李密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陈情表(乙)简明英 钦惟圣朝,以孝道治天下,禄秩不容及不孝之徒;以仁心怀远人,匹夫无有不获之愿。况臣事元朝,叨为元臣,幸已逃诛。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恻怛而钦恤者也。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爱日之短俾遂归养之图则臣母子拭目清平讴歌德泽为赐多矣 今臣四十有九,老母年八十有一。鹤发垂堂,西山之日已薄;弃亲赴任,不孝之罪弥深。苟违亲而事主,陛下安所用之?果尽奉欢之期,然后复求仕进,以尽忠罄节,非惟遂人子之私,亦圣朝孝理之道也。 注:禄秩,官员俸禄的级别。 2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但以刘日薄.西山薄:迫近 B.听.臣微志听:劝告 C.鹤发垂堂 ..,西山之日已薄垂堂:靠近屋檐的地方 D.不孝之罪弥.深弥:更加 2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设九宾礼于.庭 B.陛下安所用之.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C.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请以.战喻 D.苟违亲而.事主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29.下列对选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甲)字里行间融入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在写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时,

陈情表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1、本文是一篇情满笔端,措辞恳切的至情美文。文章委婉得体,悲恻动人。作者无论是诉自己的孤苦之情和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还是述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之情和对晋武帝的忠敬之心,都十分感人。在阅读理解时,应结合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鉴赏古代散文,读懂文字是关键。只有在真正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才谈得上鉴赏。本文有许多古今异义字和一词多义的现象,讲解时须着重指出。本文运用语言十分精练准确,在熟悉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着重鉴赏语言特色,体会遣词用字的妙处。 3、学习古代散文,要特别注意诵读,最好能熟读成诵。本文文笔简练流畅,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四字句和对偶句的交错使用,不仅言约意丰,而且节奏鲜明,琅琅上口。教学中,采用“以读为经,以悟为纬,读悟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加以体会,注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抑扬顿挫和快慢节奏,读出作者的感情和文章的节奏感。 〖学情分析〗 就像秃顶的人怕人说“灯、光、亮”一类的话一样,基础知识差的学生也不愿听到“差班、差生”一类的话,我所教的班级正是这样:基础差、有自卑感、学习怕困难、缺乏自信心,但自尊心、好胜心和表现欲很强,渴望得到肯定、表扬和鼓励,情绪容易激动。在文言文学习方面。他们有如下特点: 1、文言文基础知识掌握太少,对文意和词句的理解存在很大困难。在疏通课文语句的过程中需要补许多基础知识。学习进度缓慢,课时要增加。 2、语文基础薄弱,对学习文言文不感兴趣,但他们一旦有一点小小的进步和成功,就会有很强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在提问和讨论时的启发和引导中,多给他们一些肯定和鼓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学生在阅读时只猜测文章大概意思,不注重字词落实,对作者写作意图、感情等方面往往片面地推测或断章取义。但学生喜欢反驳与己不同的意见,乐意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们是辩论会的辩手,讨论会的论者,在教学中设置一些适量的质疑问难,以引起他们的讨论或争辩。教师则是辩论会的主席,鼓励学生的独立见解,在重点、难点之处,适时点拨指导,加以正确的引导,恰当地梳理问题,可使他们加深对字词的印象和对文意的理解,从辩到悟的过程中获得认知能力的提高。 4、学生不愿朗读和背诵。但学生模仿能力较强,用领读和范读指导朗读,可达到诵读的效果。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苦情、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语言特色,体会遣词用字的妙处和其用词的精练准确。 3、指导学生有表情地诵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讲解表达作者苦情、亲情、忠情的语句;讨论作者说理周密,表达感情淋漓尽致委婉陈情的方法步骤;指导学生反复诵读. 〖学习难点〗 作者委婉陈情的方法步骤;诵读时的对各段情感的把握。 〖教学方法〗 1、运用讲解法,在疏通课文时注重常用实词和虚词的讲解。 2、运用提问和讨论加固对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的的掌握。 3、联系背景和关键语句,启发和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感情。对难于理解的段落,可以提供相关讨论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予以适当点拨和启发,然后归纳总结,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取新知。 4、通过范读和讲解表达作者感情的关键语句,指导学生有表情地反复诵读课文。 〖课时安排〗共3课时。 〖教具使用〗相关课件PowerPoint格式。 〖教学过程〗(第三课时实录) 教师:上课! 学生:起立!

陈情表(李密)默写挖空

陈情表(将全文补充完整,并翻译划线句) 臣密言:臣以()(),()遭()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夺母志。祖母刘()臣孤弱,()亲()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孤苦,至于成立。()无伯叔,终鲜兄弟,门()()(),晚有儿息。外无()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立,形影相()。而刘()()疾病,常在床(),臣侍汤药,未曾()离。 ()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孝(),后刺史()荣()臣秀才。臣以()养无主,()不()命。()书()下,()臣郎中,()()国恩,()臣洗马。()以()(),当()东宫,非臣()首所能上()。臣()以表(),辞不就职。诏书切(),责臣()慢。郡()逼迫,()臣上道;州司()门,急于星火。臣欲()()奔(),则刘病日();欲()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 ()()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蒙()育,况臣()苦,特为()()。且臣少()()朝,()职()(),本图()(),不()名节。今臣亡国贱(),至()至(),过蒙()(),宠命()(),()敢()(),有所希()。但以刘日()()山,气息()(),人命()(),朝不()夕。臣无祖母,无以()今日;祖母无臣,无以()余年。母、孙二人,()()为命,()()区区不能()()。 臣密今年四十()四,祖母今年九十()六,()()尽节于()下之日长,()()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终养。臣之辛苦,非()()之人士及二州()()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愿()下()()()(),听臣()(),()刘()幸,保()余年。臣生当()(),死当()()。臣不胜()犬马()()之情,()()表以闻。 逍遥游(默写复习,将括号补充完整,并翻译划线句) 北()有鱼,其名为()。()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而飞,其()若()天之云。是鸟也,海运()()()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野马也,尘()也,生物()以息相吹()。天之()(),其正色()?其远而()()()()()?其视下也,亦若是则()()。()()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杯水于()堂之上(状语后置),()()为之舟,()杯焉()胶,水浅()舟大()。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也无力。故九

〈陈情表〉课堂实录

《陈情表》课堂教学案例 海口一中姚卿云 【课例背景】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许多学生埋首在象牙塔中,对社会、人生的关注不够,对传统文化的积淀不熟引起了不少有识之士的忧虑。而对于我们这些一线教师而言,从学生的作文中,最能看出学生的文化素养。环顾四周,高一学生分不清司马光与司马迁;高二的学生让韩愈去跟王安石做政敌;高三的学生作文时除了李白杜甫苏轼之外再也举不出其他的例子……这都不是个别现象。当学生不以不了解民族传统文化而惭愧,而以说不上几个红透半边天的韩国歌手的名字为羞耻时,我们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又岂能熟视无睹、坐视不管呢?众多优秀古典文学作品的无人问津,诚信、谦恭、孝顺等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渐渐被人们抛弃,“美丽的汉语”正在学生的口中、笔下变得越来越苍白乏味,诸如此类现象,无不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该做些什么?恰巧本学期的课文中选录了李密的《陈情表》,我于是抓住这个机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们展开了对于古代“孝道”的讨论。 授课时间:2007年3月 授课地点:101多媒体教室 授课班级:高二(9)班 课型:组内公开课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师:苏轼曾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我们在初中学习了以忠情感人的《出师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篇以孝情动人的文章——《陈情表》。 二、知识回顾 师:在上课前,我们先回顾一下昨天学过的课文内容,检测一下课文中字词的掌握情况。(指名学生解释屏幕显示的划线词语,对个别难理解的词语,联系语境启发提示)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期功强近茕茕孑立除臣洗马猥以微贱责臣逋慢刘病日笃犹蒙矜育宠命优渥日薄西山更相为命臣之辛苦生当陨首 三、由课文标题展开思考: 师:李密他这是在向谁陈情?为什么要陈情? 生1:向当时的皇帝。皇帝想让他出来做官,可是他祖母有病要他照顾。 生2:他不想做官,就写这篇文章来推辞。 师:“他祖母有病要他照顾”是理由,但是,李密真的“不想做官”吗?我们读过课文,他以前做过官没有?那时他祖母就没有年老体弱,宿疾缠身吗? 生1:做过官,我查过资料,他以前是蜀汉政权的外交人才,很受重用,他对刘禅的看法很好,想辅佐他成就一番事业。 生2:课文中提到一句“夙婴疾病”,可以想象老人的身体总是不会太好的。 师:看来,李密不是不想做官,而是—— 生:暂时不能去做官。 师:晋朝刚刚建立,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晋武帝为人又阴险多疑。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所以李密“辞不就职”,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时此刻不宜做官。 师:下面,我们看看李密“陈”的什么“情”?

陈情表公开课教案

《陈情表》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充分诵读课文,为背诵课文打基础。 2、体会文中所蕴涵的浓重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悟至爱亲情。 3、体会文章的语言,感悟文章的诗意美。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对祖母的深情,认识感恩。 2、理解作者层层深入的说理技巧。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地学习这篇流传千古的至孝美文。 二、何谓陈情? 陈——陈述、禀报 情——隐情、苦衷 表——奏章(“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虽是公文,但并不是为了表达对国家大事的意见主张,而是臣子为了向皇帝表述自己的请求。) 所以“陈情表”就是“禀告自己苦衷的奏章。 那么,《陈情表》是谁在陈情?为何陈情?陈述的又是什么情呢? 三、为何陈情? 通过介绍背景,引出本文所陈之情:孝情、忠情、苦情(板书) 四、如何陈情? (一)诵读课文 1、师范读。 2、学生集体朗读。 3、自由诵读。(思考本文的行文思路。) (二)文本解读 1、师生讨论本文的行文思路。 第一段:历述自己的悲惨境遇 第二段:续写进退两难的处境 第三段:提出孝之大理,不能就职 第四段:提出先尽孝,后尽忠 2、讲解课文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重点字词梳理 以:因为。夙:早时。 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 凶:不幸。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夺:改变。不行:不能走路。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至于:古义,达到某种程度;今义,表示另提一事的连词。 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织机构开始成立;理论意见有根有据,站得住。 鲜:本是“少”的意思,在这里指“没有”。 祚:福分。吊:安慰。 婴:被……缠着。蓐:通“褥”,垫子。 (3)分析第一段 ①在这一段的开始,李密说,臣以险衅,夙遭悯凶。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在文章起什么作用? 明确:我因为命运不好,从很早的时候就遭遇了不幸的事情。起总摄作用,统领文章第一段。 ②那李密到底遭遇了哪些不幸呢?同学们看一看,李密遭遇的第一个不幸是什么? 明确: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这第一个不幸我们用最简练的话概括一下,应该怎么说比较好? 明确:父母早失或失父失母或父死母嫁。 ③李密遭遇的第二个不幸是什么? 明确: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这个不幸,用四个字概括一下,怎么概括比较好? 明确:孤苦多病。 ④李密遭遇的第三个不幸是什么? 明确: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李密的第三个不幸可以概括为? 明确:内外无人。 ⑤李密的第四个不幸是什么?大家一起读出来。 明确: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这个不幸可以概括为? 明确:刘婴疾病。 ⑥从上面的四个不幸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早年是李密孤苦多病,祖母照料他,而后来则是祖母年老多病,李密照料祖母。祖孙二人的关系可以概括为? 明确:相依为命。 李密和祖母相依为命,这样的意思在第三段中也有照应,有强调。大家一起读出来,看看是哪些句子。 明确: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李密陈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情况,目的是什么? 李密本不能出仕,但朝廷又在对他步步逼迫。朝廷是如何步步紧逼的呢?请大家预习课文第二、三两段,我们下节课再讲。 第二课时 一、导语 上节课我们讲到了李密本不能出仕,但朝廷又在对他步步逼迫。我们一起来

《陈情表》理解性默写

《陈情表》理解性默写 1.形象刻画自己幼年寂寞、孤独惨境的句子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陈情表》中表现李密祖母命在旦夕的句子,,,。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3.《陈情表》中抒写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情深意重、感人至深的句子是,;,。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4.《陈情表》中通过对比说明尽孝时短,尽忠时长的句子是,,,。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5.《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来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6.《陈情表》中表现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君王之恩的句子是,。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7、《陈情表》中李密申言自己的苦衷是人神共鉴的句子,,。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原版多一空) 8、文中李密用委婉曲折的语气表明自己并非怀念旧朝,先自贬身份,说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位,对晋武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无比荣幸,所以不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委婉得体,消除了晋武帝的疑惑。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9、文章结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明自己的忠贞之情。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10、李密形象表明自己是否应诏,进退两难的句子是,;,:,。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11.李密《陈情表》“,,”,申述了孝敬祖母,不能远离的拳拳之心。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2、李密《陈情表》中开头用:,概括自己坎坷命运。,,,表明家门冷落,人丁稀少。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13、整篇《陈情表》密布着感情的浓云。在作者的笔下,展现出一位可亲可敬的慈祥的老人形象。她悯孙孤弱,躬亲抚养,对李密有着大恩大德。二人关系正如李密所言:,;,。 ,。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14、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李密在文中表明自己很想官职显达:“,。”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15、李密在《陈情表》中,形象地写其孤独情境的名句: ,。 茕茕孑立,行影相吊。 16、李密在《陈情表》中,诉其进退两难处境的句子是: ,;,。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17、李密在《陈情表》中,用比喻手法写祖母刘氏年老病危的句子是: ,,,。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陈情表》优秀课堂实录

《陈情表》优秀课堂实录 一、课前预习指导 1、激发阅读、学习兴趣。 我们查找并印发了《陈情表》一课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历代名家的品评文字,让学生在真正接触课文之前产生好奇心,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帮助学生顺利通过文言文阅读的语言关。 引导学生在第一遍阅读时找出难点,通过查找工具书的方式将难点字词的义项了解清楚,并通过对照课文,确定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之后,分组归纳出公认的难解词语,师生讨论解决。自己动脑、动手尝试,学生们对词语的意义了解得更加清晰,对工具书的使用也更加熟练;学习讨论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文章词语及意义的理解。 学生通过预习总结出难解字词如下: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期功强近茕茕孑立除臣洗马猥以微贱责臣逋慢刘病日笃犹蒙矜育宠命优渥日薄西山更相为命臣之辛苦生当陨首 二、课堂教学步骤 (一)导语 苏轼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必不友。”我们在初中学习了以忠情

感人的《出师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篇以孝情动人的文章——《陈情表》。 (二)学生汇报预习结果,教师点拨,并适时加以扩充整理。(三)诵读课文,梳理文意。 诵读课文,解决语言难点,读懂文意,结合课文语句,体会文章深沉的情感。 1、以齐读形式落实字音,完成第一段的音读。 教师:本段中,作者用在自己身上的形容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请尽量用文章语句概括回答。 学生:孤弱、孤苦伶仃,可以概括为“孤”字。 教师:第一段的情感我们已经了解,即表现“孤苦”之情。大家一齐动手为自己的结论充实论据,找到第一段中表现这种感情的语句并作简单分析。 学生:“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既无伯叔,终鲜兄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等等。说明自己自幼失去父亲,不久,母亲改嫁,没有兄弟姐妹,孤苦伶仃。 教师:一个完全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孩子,之所以能够平安成长,是因为祖母的呵护,大家可以从第三段找到一句话,概括这一意思。学生:“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领悟,由于身世的特殊,祖母的养育之恩就更加深重。 教师:作者陈述自己的幼年丧父失母的“孤苦”,为了表现祖母养育大恩深似海;那么,作者在本段后半部分提到自己无伯叔兄弟的“孤苦”,

陈情表的上课思路

文题指路,纲举目张 ——我教《陈情表》 (南建琴)李密的《陈情表》重在突出一个“情”字——亲情抑或孝情。拳拳真情,婉转凄恻,字字血泪,催人泪下。难怪苏轼如是语: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因而教学此文必当在“情”上做文章。 首先以播放一段MTV《驴子孝》导入,以“情”牵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设置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从而更顺利地进入文本。动物尚且如此有孝心,更何况我们有灵性有思想的人呢?不言而喻,此时,大部分学生面对《陈情表》已经具备了这种情感启迪。 然而毕竟是文言文,文体的了解、文意的疏通、文脉的把握还是必要而且相当重要的。如何使教学的思路更加清晰,即更有条理地把握“情”字,理解文意,则是教学的重头戏。我的做法是——文题指路,纲举目张,也就是从标题入手,展开思考,顺藤摸瓜,解决问题。 一、何谓“表” 从标题的最后一个字开启,这一环节相当于“题解”,诠释了“表”这种文体的概念、特点,明确了书信双方的关系,介绍了作者及相关背景。以便于更好地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文章表达的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为课文的理解做了铺垫。 二、什么“情” 抓住题眼,明确要点,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解读课文。一边听录音朗读全文一边有所思考,了解本文写了什么样的“情”或哪些“情”。由于问题趋于简捷、明了,学生阅读思考目标集中而单一,这一问题便迎刃而解了,来自学生的答案有两类,简括而言:第一种是从时间角度去概括,分别陈述“以往之情”(即少年时家庭不幸)、“现今之情”(即自己的两难处境)、“日后之情”(即先尽孝后尽忠);第二种是从内容角度上概括,陈述了对祖母的“孝情”和皇上的“忠情”。应当说把握得相当准确,概括得也很精当。这一环节学生表现得积极主动、信心十足。 三、如何“陈” 如何“陈”既是李密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的体现,又是我课堂教学的重心和高潮之所在。 这里以对课文第一段的赏析为例来说明。

【课外阅读】《陈情表》陈了什么“情”

【课外阅读】《陈情表》陈了什么“情” 李密,西晋文学家。从小境遇不佳,父亲早死,母亲改嫁。祖母刘氏抚养他长大成人。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榻侧。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然后进献。李密年轻时,曾任蜀汉尚书郎。晋灭蜀后,267年晋武帝立太子,慕李密之名,下诏征密为太子洗马,这时,李密的祖母已96岁,年老多病。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家里情况,说明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这就是著名的《陈情表》。 李密说,祖母刘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样子,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我如果没有祖母,活不到今天;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 李密受到当朝者赏识重用,心里很矛盾:“臣下因为没有人照顾我祖母,就都推辞掉了,没有遵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 要知道,郎中是宫廷侍卫长,尚书省的属官,是肥差;而“洗马”,是太子的老师,太子将来很可能是要继承王位的,那太子的老师还能没好处?李密却始终没有应诏,是不是有些不识抬举? 李密说:“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能够去服侍太子,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怠慢。郡县州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十万火急,刻不容缓。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我是进退维谷,处境十分狼狈。” 好一个“进退维谷,十分狼狈”!既“陈”足了孝廉之心,又表达了受到赏识重用的感恩之情。 不过,这还不是所陈之“情”的全部,为什么?

李密原来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司马氏灭掉蜀汉后,李密成了亡国之臣。有一个成语叫“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一个用“非法”手段抢夺来的政权,李密怎会在心里说它是“圣朝”呢? 所以奉养刘氏安度晚年,是实情,也是借口。如不应诏、不合作,定会招来杀身之祸。所以如何“陈”?便很伤了一番脑筋: “我今年44岁了,祖母今年96岁了,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企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至诚的心,满足臣下我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当以牺牲生命,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 辞语恳切,委婉动人,分寸把握得相当好。晋武帝看了,被李密对祖母的一片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其暂不赴诏,还嘉奖他为著名“孝星”,赏赐奴婢二人,发给他赡养祖母的“养老保险”。 《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动中国,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文中的一些词句如“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等,直至今天人们还经常引用。全文表达一个“孝”字,既感天恩,也感亲恩,魅力独特,耐人寻味。

《陈情表》课堂记录

《陈情表》课堂记录 师:1700百年以前的魏晋时局动荡魏灭蜀国之后司马炎篡位魏国灭亡晋武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大量征招汗蜀旧臣西蜀名士李密走进了他的视野李密有年迈的祖母无法脱身一面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一面是至亲的祖母在这人生的关键时刻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风云回到晋朝走进李密和他的《陈情表》师:请大家注意注音和句读(师伴随如泣如诉的音乐朗诵课文)(此处老师声请并貌投入朗诵强烈的感染了在座的学生和听课老师颇有韩军老师朗诵《大堰河》之风度) 师:历史的风云已经消散让我们回到今天一起我们学过《出师表》这里的“陈情”意思 生:陈述自己的感情 生:陈述事情的理由 师:既然是“陈情”应该有“陈情”的背景有“陈情”的目的大家看两个问题: 1请用文中语言回答李密在什么样的背景下陈情 2请用文中语言回答李密所陈何情想达到什么目的 (一个学生读前两段其它学生齐读后两段) 师:读的时候大家有个怎样的小疏忽 生:四十有(you是第四声)四 师:臣少(四声)多疾病伯叔(次序不可以颠倒)矜(jin)悯愚诚感情变化的基调要注意

师|:在什么情况下陈情 生:“欲奉昭奔驰实为狼狈” 师:“日”“告诉”意思 生: 师:陈情想达到什么目的 生:“听臣微志保存余年” 师:愿乞终养/听臣微志保存余年 师:他为什么不直接说自己的目的而从自己的幼年写起(生读臣密言:未曾废离) 生:为了打动皇帝 师:幼年的我与他人有什么不同 生:有很大的波折 师:些波折说出具体的语句 生: 师:李密:六月慈父见背 四岁舅夺母志 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伯叔兄弟皆无晚有儿息 祖母: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师:见舅夺母志不行婴这些词语都意思(讨论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