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后牙邻颌面洞的临床治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后牙邻颌面洞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后牙邻颌面洞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门诊随机抽取所需治疗患牙160颗,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后牙邻颌面洞,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160颗患牙中,156颗治愈,治愈率97.5%,3颗好转,占1.9%,1颗治疗失败,占0.6%。结论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后牙邻颌面洞疗效满意。
标签: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后牙邻颌面洞
随着人们对美观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加强,复合树脂修复患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复合树脂粘接修复术是借助牙体表面处理技术和粘接技术使复合树脂与牙体硬组织牢固结合,修复牙体缺损的一种临床常用技术。光固化是临床直接修复的最主要固化形式。我科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后牙邻颌面洞,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临床病例130例,共160颗患牙。其中男90颗,女70颗,第一磨牙40颗,第二磨牙50颗,第一前磨牙30颗,第二前磨牙40颗。诊断为邻颌面龋齿,无自发痛,部分患牙有冷热刺激痛,无穿髓,叩(-),探(-),X线片示根尖区无密度减低区。
1.2材料光固化纳米复合树脂(而至陶齿工业株式会社),氢氧化钙,羧酸锌水门汀。
1.3方法①患牙常规去腐,牙体预备。洞缘及洞内的点线角比银汞合金充填洞形更为圆钝,以利较粘稠的复合树脂填入压实,颌面的洞面角不制备洞缘斜面。颊舌壁略内倾,窝洞的颊舌径较宽时,可在颊轴线角及舌轴线角处制作固位沟。龈壁有足够的釉质时可制备短斜面,龈壁接近釉牙骨质界时应与牙长轴垂直而不作斜面;②比色;③清洗窝洞、隔湿;④护髓与垫底。深龋洞用氢氧化钙护髓,羧酸锌水门汀垫底;⑤粘接面的处理。包括酸蚀,冲洗,吹干牙面,涂布粘接剂,涂布前用成形片与邻牙隔离,以免发生粘连,约0.2mm厚,光照20s;⑥充填复合树脂。用不锈钢成形片固定患牙,楔子楔入,分层充填树脂。首先充填邻面洞,在充填至接触区以下约0.5~1mm时,暂停充填,光照40s使树脂固化,然后拔出楔子,横向拉出成形片,在原树脂层面上继续充填颌面及邻面复合树脂,恢复与邻牙接触区,观察接触关系满意后,继续光照40s固化复合树脂;⑦修整外形,注意去除邻面充填物的悬突,调整咬合;⑧打磨抛光。
1.4疗效评价治疗后6个月~1年复查,通过X线片及临床检查,疗效评价标准如下:①治愈:患者无自觉症状,无叩痛,不松动,牙龈无肿胀,接触区外形美观,密合,无食物嵌塞,咀嚼功能良好,X线片示根尖区及牙周膜无异常;
②好转:患者无自觉症状,无叩痛,牙龈无肿胀,稍有食物嵌塞,X线片示根尖区及牙周膜无异常;③失败:充填物脱落,食物嵌塞,患牙有冷热刺激痛,咀嚼
功能欠佳。
2 結果
160颗患牙中,156颗治愈,治愈率97.5%,3颗好转,占1.9%,1颗治疗失败,占0.6%。
3 讨论
如何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牙体组织、缩短疗程、降低诊疗费用,而不影响功能和美观的需求,是现代口腔医生不懈地追求[1]。光固化复合树脂最突出的优点是美观、力学性能和耐磨性均较玻璃离子好,通过酸蚀粘接技术与釉质形成微机械固位[2]。应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后牙邻颌面洞,可以更多地保留健康牙体组织,减少了充填体与牙体组织之间的微渗漏,有效防止继发龋的发生,减少了牙齿破裂的危险性,满足了人们的美观要求,医生有成就感。但是,如何恢复接触区,防止食物嵌塞,提高咀嚼效率是临床上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常规操作是充填复合树脂前,后牙用不锈钢成形片,成形片夹固定患牙,因后牙复合树脂修复不能像银汞合金充填那样在取下成形片后可加压来恢复接触点,所以,楔子会稍用力楔入,使患牙与邻牙分开,在取下成形片后靠相邻牙齿的回弹来消除成形片的厚度,恢复接触点[3]。笔者观察,在患牙与邻牙接触区完全脱离时,上述操作后,由于楔子楔入力量不易控制,有时会导致复合树脂固化后患牙与邻牙接触区少许分离,引起食物嵌塞,或者是患牙与邻牙接触区过紧,患牙出现胀痛感。笔者在临床操作中,首先充填邻面洞,在充填至接触区以下约0.5~1mm时,暂停充填,光照40s使树脂固化,拔出楔子,横向拉出成形片,然后在原树脂层面上继续充填颌面及邻面复合树脂,恢复与邻牙接触区。这样,既避免了龈下悬突形成,又由于邻牙未涂布粘接剂,会使复合树脂不会与邻牙粘接,从而患牙与邻牙自然接触,使接触区恢复良好,防止食物嵌塞及充填术后胀痛,改善咀嚼功能。
参考文献:
[1]王东杰,吴兵,陈晓红. 光固化复合树脂前牙微创美学修复的临床体会[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4,41(2):137.
[2]陈平.3种方法修复深度楔状缺损的临床观察[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2,39(2):158.
[3]王嘉德,高学军.牙体牙髓病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