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手机病背景
最近,在产生的新名词中,有一个叫做“手机依赖症”。

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过度依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而通过我们的调查,情况表明,“手机依赖症”虽然来得又凶又猛,人们越来越依赖电子产品,但其实它们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其实可有可无。

手机“病”:手机已成为了第一大通信乃至娱乐工具。

拇指轻轻一按就可以轻松到达“天涯若比邻”的状态,而随着3G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又让整个互联网都尽收掌中,走到哪里都可以看着低头玩手机的手机党。

不过由于过分依赖手机。

伴随着也有越来越多的“手机病”出现在我们身边。

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也许有很多诸如“网瘾”,“近视”等病症出现。

其实一些“手机病”的诱因也与其累死,手机强迫症。

2、大学生手机病背景调查:
近年来,大学生作为手机使用的特殊群体,由于所处的生活环境与使用心理的独特性,手机的使用形式具有明显的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从总体上看,手机对大多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但也对部分使用不当的学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据资料显示,对手机的依赖对人们的交际能力成正相关。

交际能力强的人借助手机拓展自己的人际网络,而对于
交往能力差的人手机则成为了一道屏障。

大学生利用手机进行正常的交往无可厚非,可过度依赖手机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

尤其因为手机而减少与父母朋友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加不利于人际间的交流。

不仅如此,由于智能手机的功能异常丰富,原本应该是睡觉的时间,但很多人可能玩兴正浓,还在不停地刷微博、聊天,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

有研究显示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手机等会发光的电子产品,会阻碍人体生成褪黑素,生理周期将受到影响,并使睡眠处于浅状态。

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

此外,人们在玩手机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身体的疲劳感,事实上,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造成眼疲劳;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会造成颈部、手臂肌肉疲劳;而长时间过度使用触屏手机,会导致手部关节、肌腱损伤性症状群,包括手指、手腕关节疼痛无力,动作不灵活等,形成所谓的“触屏手”。

智能手机等设备正将使用者变成“屏幕奴隶”。

超时工作的不良后果,除更易导致颈椎和背部疾病外,还在无形中增加了工作压力,由此导致更多的生理和心理隐患。

除了以上各种困扰,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研究人员调查发现,各种手机铃声干扰,会降低工作效率,令人感到压力重重;过分依赖手机,还会降低人的创造力和记忆力。

手机依赖,
其实也是一种病。

所以,我们大学生应该警惕手机依赖症,别让手机“绑架”了你的生活。

适时放下手机,关注一下你身边的人,回归真实才是正道。

手机依赖这个现象随着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内外也有一些学者对这一现象做了研究,但对于在校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状况研究却十分寥寥。

我课题组就抚州部分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题为“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的调查,通过对近千分问卷的分析研究,我们认为手机依赖现象在高校中已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并将随着手机使用的频繁、功能的发达,而引发出更多的问题,作为学校必须正视这一现象,并制定相应的防治办法。

随着社会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手机的使用已经越
来越频繁,大学生拥有手机的比例亦相当之高,而且使用非常频繁,部分甚至对手机已经产生严重的依赖,在无法使用手机或忘记携带手机时,常会出现如烦燥不安、言语粗俗、情绪低落、抑郁寡欢等不良情绪,而这种现象实际上已经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

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网瘾初成时的情况,手机会不会成为继网瘾之后又一个对大
学生产生巨大危害的现象呢?为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症
的发生现状及其不良影响,为今后开展相应的研究提供
科学依据,我们对在抚州高校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进行了
问卷调查
3、关于手机病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

34%的人24小时开机。

94%的人使用手机在5年以上。

“如果去一个遥远的地方或度假,你最希望带上的是什么?”超过60%被调查者首选手机。

有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

其实这张总过度强迫所致的问题,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

过度依赖智能机容易让人们失去思考动力和能力。

同时,不再懂得运用憩息时间去任意消遣。

都会损伤人体健康。

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调查
亲爱的朋友:
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当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填写这份问卷。

这是一个有关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的调查,请您本着真诚的态度,在认真读完每一个题目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在相应选项勾选。

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只是为了心理研究。

此次调查所收集的信息不会用于商业活动,我们将对您所提供的数据予以保密,请您放心作答。


号题目完















1 你拥有自己的手机 1
2
3 4
2 你更换过一部以上的手机 1 2
3 4
3 你的手机24小时带在身边 1 2 3 4
4 晚上睡觉也总是开着机 1 3 4
5 你会在手机你存放比较隐私的东西 1 2 3 4
6 你能熟悉地运用手机上的所有功能 1 2 3 4
7 你从来不带手表,总是把手机当做手
表用
1 2 3 4
8 要通知别人事情,即使距离不是很远,
你也会第一时间使用手机。

1 2 3 4
9 平时,明知道没有短信或来电,也总
会要翻看手机。

1 2 3 4
10 你总会产生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甚
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响当成自己
的。

1 2 3 4
11 你除了通讯功能,还经常用手机上网
娱乐。

1 2 3 4
12 无聊时,你会打电话或者发短信给朋
1 2 3 4
友打发时间。

1 2 3 4 13 你会在开会或上课的时候采取折中的
办法,把手机调为震动,但依然偷偷
翻看。

1 2 3 4 14 你的脑海中只能记住几个电话号码,
其余的全靠手机的电话薄功能。

15 你有发短信发得手指发麻的感觉 1 2 3 4
1 2 3 4 16 如果每月的手机话费是100元,你不
够用。

17 你每月500条短信不够用 1 2 3 4
18 你每天至少会通话一小时以上。

1 2 3 4
1 2 3 4 19 你接听电话时常觉得耳旁有手机的
辐射波环绕。

1 2 3 4 20 使用手机后,你会觉得恶心、精神不
振。

21 你觉得手机是生活中的必需品。

1 2 3 4
22 你手机丢失后,你肯定会马上再买一
1 2 3 4
部。

1 2 3 4 23 如果你没带手机就会感到孤独、不安
全。

24 当手机经常连不上线、收不到信号时,1 2 3 4
你会产生焦虑和无力感,脾气也变得
暴躁起来。

1 2 3 4 25 当手机铃声一阵时间不响,会不适
应。

26 你能克制自己3天不用手机。

1 2 3 4
27 你觉得手机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
1 2 3 4
距离。

1 2 3 4 28 当你知道手机对人的身体有很大的危
害,你会在实际行动上坚决减少对手
机的使用。

29 你认为手机像狗链,使人没有自由,
1 2 3 4
让自己受到束缚。

30 你害怕手机没有电或者自动关机。

1 2 3 4
您已回答完所有问题,谢谢合作!
调查建议:
在当今电子科技如此泛滥的年代,手机逐渐变成了我们生活的必需品,而不再是奢侈品。

无论在哪儿,我们总是习惯的拿出手机作为娱乐,它不再仅仅是一种帮助大家沟通的
工具。

不可不提的是,现在手机的功能也不局限于接打电话,它的功能堪比一台掌上电脑。

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手机也不例外,它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烦恼。

这就让我们想要了解大学生究竟将手机置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手机依赖症一词的出现并不突兀,可以说是伴随着手机的泛滥一并出现的。

需要一提的是手机依赖症并不是什么重要的疾病,它只是一种现代心理病症,只要正视还是可以恢复的。

如果真的觉得自己有了手机依赖症的症状,就应该适时改变一下自己的习惯。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在校学生由于过度使用手机,而产生了一些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手机依赖症的表现。

这必须充分引起学校的重视,手机依赖不但影响学生学习、生活,更有可能引起不良心理状态,甚至是心理疾病,所以必须进行干预和控制。

我们看到,在手机使用的礼仪方面,比原来提高不少,说明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还是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在控制网络成瘾方面也有许多对校方而言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参考借鉴。

建议如下:
(1)制定相应的校纪校规控制手机过度使用;(2)通
过第二课堂进行宣传、教育, 让学生知晓“手机依赖”的危害,并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3)鼓励学生与朋友联
系多采用其他方式,如书信往来,直接见面等,逐步脱离对手机的依赖;(4) 适当参加有益的身心活动,加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增强自己的自信心;(5)提供相应的心理咨询途径,并引入相关检测量表,为一些症状明显学生提供心理援助,当依赖症比较严重时,应当寻求心理医生的指导,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情况恶化;(6)提升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发现自身或者同学有相关依赖现象时,应及时求助于心理教师;(7)对于已经形成手机依赖的人,则应通过监督、治疗,逐步减少非必要的使用时间,尽量使自己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从而达到减少症状,摆脱依赖的目的。

参考文献:健康中国论坛中国青年报张欣,项国雄.当代大学生媒介接触状况对其成长的负面影响探讨.[J]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行为研究》张欢华.《世界进入手机时代?》王萌.浅析手机短信对大学生的影响
制作人:艾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