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J·H·Flavell)于七十年代提出来的,不到二十年,“元认知”已成为心理学界使用频率专门高的概念,并成为学习策略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元认知的涵义与特点
所谓元认知确实是指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认识和意识。
之因此称为元认知是因为其核心意义是对认知的认知。
我们通常所讲的感受、思维或想象就属于认知活动,而元认知则是对感受、思维……这些认知活动的认知。
因此,元认知实质上是个体以自身认知活动为对象的认知,是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调剂和监控。
从元认知的构成成分来看,它包括三种成分。
1.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知识是个体具有的关于认知活动的一样性知识,是通过体会积存起来的。
元认知知识可分为三部分:①关于个体的知识,指关于自己或他人作为认知加工的一切知识。
一是个人认知特点的知识,如个人的爱好、爱好、能力及其程度;二是个人与他人认知特点的差异,如自己的观看力比别人强,而注意操纵程度又较某人差等。
②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是指人们对认知活动中任务要求的认识。
它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指关于任务中有关信息特点的知识,如这种信息是丰富的或贫乏的、熟悉的或生疏的,复杂的或简单的、简约的或冗余的;另方面指任务要求和目的的认识。
③关于认知策略的知识,即能认识到进行某类认知活动存在哪些策略,各种策略使用的条件与范畴,能够按照不同任务,不同情境选用有效策略。
2.元认知体验
元认知体验是指相伴认知活动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
元认知体验时刻有长有短,体验内容有简有繁,它能够在认知活动的每一个时期中产生。
元认知体验能够是对“知”的体验,也能够是对“不知”的体验。
至于产生什么体验,与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处的位置,已取得的进展和取得进展的可能性直截了当有关。
元认知体验对认知任务的完成有着重
要的作用,如怀疑自己所解的题有错而进行重新凝视,阅读遇到障碍而反复阅读,也可能由于失败或困惑的体验而修改或舍弃原有的目标。
3.元认知监控
元认知监控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过程中,能持续评判学习过程,并能适时地调整打算、选用恰当的方法,以保证任务的有效完成。
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的核心。
已有研究表明,在一定的基础知识上,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水平已成为阻碍其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实质上,元认知监控是在元认知体验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只有在认知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情境的变化,敏锐地懂得或体会到导致变化的缘故,才可能有效地对活动进行调剂与操纵。
因此,也有人把元认知监控归入元认知体验。
那个地点单列只是为了强调元认知监控的作用。
从上可见,元认知在学习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因为它具有两个重要的功能:①意识性。
能使学习者明确明白自己正在干什么、干得如何样、进展如何。
②调控性。
使学习者能随时按照自己对认知活动的认知,持续作出调剂、改进和完善,使认知活动能有效地向目标靠近。
二、元认知的进展
元认知不是人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逐步进展起来的。
它的进展体现出以下特点:
1.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元认知是个体在学习中随体会的增长而逐步进展起来的。
例如,弗拉维尔和他的同事曾用12张图片作为材料,对幼儿、学前期、小学二年级、三年级和成人五个年龄段的对象进行了经历广度实际值和预期值的研究,发觉成人对自己的经历广度有相当正确的估量,预期的经历广度值(5.
9)和实际测到的经历广度值(5.5)几乎一致,而四个年龄时期的儿童,随年级的增长,其预期值和实际值和相差越来越小。
这讲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自己认知活动过程的意识逐步提升。
2.从外控到内控
在元认知还未进展之前,他们的学习活动通常是在教师、家长等他人的直截了当指导、要求和监督下进行的。
离开了成人的指导和安排,
往往就束手无策。
随着关于学习规律、学习材料的熟悉与把握,对自身特点及有关策略知识的持续丰富,自我调控的体会增多,对学习的自我调控逐步从无到有,由低级到高级进展起来。
3.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再到自动化
从意识的角度来看,儿童元认知的进展经历了无意识到有意识再到自动化的进程。
最初,他们毫无监控学习活动的经历与体验,往往是由于无意识的或不自觉的自我监控,获得了成效而强化了再次的体验与监控,从而逐步从无意识转化为有意识。
随着有意识的经常运用,这种需要极大意志努力及足够注意的自我观看、自我判定、自我操纵逐步变得娴熟起来,最后达到几乎不需再作有意识的选择和努力或仅需少量注意就能自然而然地操作,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4.从局部到整体
儿童对学习活动的自我观看与监控,最初常常只是针对学习活动中的某一环节、某一侧面或某一学科内容进行的。
随着儿童在这些领域的成功及元认知知识与体验的增加,他们的自我观看、自我监控才持续从某一环节扩展到学习的整个过程,并迁移到不同的学科内容上。
元认知进展差的学生往往是外控还未有效地向内控转化,自我观看、自我监控仅停留在无意识或操作不熟练的水平上,或元认知的操作还仅限于局部范畴内。
三、元认知的培养
1.训练元认知的要紧方法
大量的研究表明,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元认知训练,可提升元认知的水平。
训练的要紧主法有:
(1)自我提咨询法
自我提咨询法确实是在元认知训练中,通过提供一系列供学生自我观看、自我监控、自我评判的咨询题表单,持续地促进学生自我反省而
提升咨询题解决的能力。
例如,美国数学家波利亚就解决数学咨询题的四个时期,提出了以下系列供学生自我提咨询的咨询题:
懂得咨询题时期咨询:未知条件是什么?已知条件是什么?已知条件足以确定未知量吗?余外依旧不足?
拟定打算时期咨询:过去见过这种题吗?若见过是否它以稍许不同的方式显现?我能应用一个具有相同或相似未知条件的熟悉咨询题解答当前题吗?如果不能解答当前题应咨询:我能从已知条件中产生什么有用的东西?使用了所有的条件和数据了吗?
执行打算时期咨询:能清晰地认定每一步差不多上对的吗?能证明它是对的吗?
回忆步骤咨询:我能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吗?我能检验推理过程吗?我能运用那个结果或方法于其它咨询题吗?
有人(Kurzeje,1986年)采纳上述波利亚的提咨询模式,在52名三年级学生中进行训练,发觉参加这种训练的儿童比非元认知教学的儿童更能成功地解决困难咨询题,同时更能讲出解决咨询题的各个步骤。
(2)相互提咨询法
相互提咨询法,马上学生每两人分为一组,给每个学生一份类似于上述自我提咨询的表单,要求学生在尝试解决咨询题的同时按照提咨询表单相互提咨询并作出回答。
研究表明,相互提咨询法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摸索与竞争,进展元认知。
(3)知识传授法
知识传授法是不同于以上训练的另一种方法。
它要紧是通过传授学习理论的有关知识,专门是关于元认知的知识,使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元认知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自觉地将元认知运用于学习中,生成适当的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成效。
以上几种元认知训练,都能一定程度地提升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专门是关于复杂困难的咨询题,元认知的训练就更为有效。
2.培养元认知的具体途径
(1)提升元认知学习的意识性
要提升元认知水平,第一应提升学生五方面的意识性:①清晰了解任务的意识性。
要求学生准确、全面把握学习任务,明确任务的性质,特点,任务的要求以及要达到的程度。
②把握学习材料特点的意识性。
每种学习材料有自己的特点,应培养学生认真分析每种学习材料的性质、结构、难度、主次,以便能合理分配学习的时刻和注意力。
③使用策略的意识性。
不同学习材料、不同学习要求需要采纳不同的学习策略,在解决任务之前,要求学生考虑有哪些策略可供使用,哪种策略解决当前任务最佳,要有意识地选择并运用有效学习策略。
④把握自己学习特点的意识性。
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认知特点,例如,自己是善于视觉学习,依旧听觉学习;是记得快忘得快,依旧记得慢忘得慢。
⑤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调剂的意识性。
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敏捷判定显现的困难、障碍,准确分析显现的缘故,并能适时地进行调整。
(2)丰富元认知知识和体验
已有研究表明,学生元认知水平与其拥有的元认知知识有极大关系。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元认知知识的传授,并在学习活动中,持续强化这些知识的应用。
同时还应通过创设咨询题情形等方式,诱发学生产生元认知体验,并持续提升这些体验的精确度,以提升元认知水平。
(3)加大元认知操作的指导
按照学习过程特点,按时期有针对性地进行元认知指导,会收到较好成效。
在学习活动之前,着重指导学生对活动进行打算和安排,为学习活动作好各种具体预备。
在学习活动中,注重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对象和任务;讲究学习策略,善于按照学习材料的特点和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并能操纵自己排除内外干扰,保证学习打算顺利执行。
在学习活动后,注意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及成效进行检查,反馈与评判,注重学习中显现的错误,并能认真分析加以及时补救。
最后要督促学生深入反思和总结,一是积存为以后类似的场合能用的体会;二是吸取教训,幸免再犯。
(4)创设反馈的条件与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的、民主的反馈环境,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地评判他人的学习方法与策略,也能够为他人畅所欲言地评判。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逐步地引导学生从以教师为主导的外部反馈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内部反馈,并逐步成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者将外在的矫正性指示转变为自己的矫正性机能,能够讲才真正地学会了元认知学习。
(5)注重引导学生对非智力因素的调控
对学习成效的阻碍不仅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而且往往是两者协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教师除了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学习和认知活动进行调控外,也应重视引导学生对非智力因素中的努力程度、动机激发、本人性格特点、认知风格等诸方面的调控,使学生不仅能自发地调控智力因素,也能有效地调控非智力因素,进而能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调控。
总之,对学生元认知的培养若能从以上方面全面进行,通过多种途径共同发挥作用,其成效就会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