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出口企业信用管理问题探讨.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我国出口企业信用管理问题探讨-
摘要:本文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基本要求为背景,同时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分析我国出口企业信用管理问题,并分析信用风险问题,提出针对性较强的意见和建议,以供出口企业参考。
关键词:出口企业;信用管理;问题;对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资源配置中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未来,我国经济将越发市场化。
而今,我国正遵循“宽进严管”原则推进工商注册资本登记机制改革,实施新《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但社会信用体系并不健全。
新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不论是金融机构还是各类企业,其信用水平整体降低。
在此背景下,出口企业的经营环境更为复杂,经营风险特别是信用风险增幅较大。
一、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问题
1.风险意识淡薄
出口企业信用风险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一是轻视客户资信的主动调查、二是经营理念不当、三是在信用风险、风险预防方面的认知程度有限。
调研表明,超过七成的出口企业在选择客户方面比较盲目,大多都忽视调查、评估客户资信。
在其经营中,多是主观臆断,导致贸易风险较大。
当前,国际市场需求明显不足,市场竞争又激烈,出口企业本着争抢订单的心理,一再在付款条件上退让,致使信用销售额盲目扩大,赊销期限无限延长,由此而加剧了应收账款风险。
此外,我国出口企业在信用风险、风险预防方面的认知度有限,使国外部分不法客商利用信用信息不对称骗取货物并逃避付款责任,给出口企业造成经营风险。
2.管理制度及管理手段缺失
我国出口企业多未健全信用管理制度,且在风险管理手段上也较单一。
统计表明,浙江省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及风险管理手段有所缺失的出口企业过八成,多是在风险事件发生后才去补救。
日常经营中随意增加客户信用额度、延长赊销期限,审批流程方面欠缺科学化和规范化,针对客户资信支撑极为不足,缺乏信用风险评估预测手段。
因对应收账款的跟踪不足,且不敏感于客户失信行为,致使无法有效掌控信用销售管理。
3.合同风险控制条款有欠规范
当前,电子商务的普及度越来越高,出口企业同客户在商讨、签订外销合同时,普遍是线上谈判、线下签约,使其忽视对合同风险控制条款的防范。
线上谈妥合同条款后,多数出口企业线下签约时并不认真,在合同风险控制条款上表现为规范程度和严谨程度不足,或模糊违约责任,或轻视诉讼条款,致使延误履约或履约质量无法保证,招致信用风险损失。
4.管理部门及专业人员缺失
多数出口企业的管理层都不重视信用管理,或未设信用管理部门;或信用管理部门不独立;或无专业信用管理人员或人员少。
浙江省设信用管理部门且机构独立的出口企业不到5%,总体看,出口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职能缺失,其信用管理职能普遍由业务部门或财务部门承担,致使风险控制及信用管理职责混淆,不能系统地收集、分析客户资信资料,无法有效支撑信用决策。
二、新时期新出口企业如何强化信用风险管理
1.成立并健全信用管理部门,提升信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当前,外贸经营环境日趋复杂,这就要求出口企业成立并
健全信用管理部门,配备足够的专业信用管理人才,使其能够专业地、独立地行使信用风险管控职能。
但凡想获得持久竞争力的出口企业,就不可再由财务部门或业务部门行使信用管理权,否则,账款回收职责的不明确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风险管控水平,信用风险也必将伴随其左右。
此外,信用管理既有专业性也不乏技术性,要求信用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及调研能力,业务人员需掌握基本的信用风险管理知识,分析人员需有较高的数理分析能力,预测决策、数理统计等技术运用熟练;商账管理人员掌握丰富的财经知识,对相关法律法规颇为熟悉,同时拥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突出的心理素质。
为此,出口企业应丰富其职业培训形式和手段,使其信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持续提升,从而帮助企业不断提升抵御信用风险的能力。
2.重新审视、评估客户信用
当前,受限于经济下行的历史背景,资金链紧张乃至断裂的企业不在少数,企业信用也大打折扣。
为此,出口企业应及时对信用管理策略进行调整,在重新评估客户信用的基础上,及时对客户数据进行更新,参照新的市场环境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实践中,不妨选择多种信息渠道,诸如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国际信息咨询公司、公共信息平台等,重新采集进口商、供货商的最新业务数据,并对其信用等级进行评估,对其信用档案进行更新。
所调查的资信内容应涵盖如下方面:一是企业最新基本情况、二是组织架构与股东结构、三是历史沿革,四是经营信息、五是财务状况、六是信用记录、七是产业前景,八是国别风险等等。
客户资信重新评估法主要有三种:一是“5C要素分析法”,即主要分析客户的经营能力、品德、经济环境、资本以及资产抵
押五个要素;二是“4F要素分析法”,着重分析组织、经济、财务、管理四方面要素;三是“加权评分法”。
上述三种方法中,“加权评分法”运用较多,它是参照评级总目标中各指标的不同地位分别设定权重并确定标准值,再对实际值与标准值进行比较,获得级别指标分值,进而汇总指标分值得到加权评估总分,以对客户信用等级进行重新确定。
3.健全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丰富风险管理手段
当前,国内外经营环境可谓复杂多变,出口企业信用管理的强化还应健全信用分析管理体系,并丰富风险管理手段。
实践中,应对客户信用管理流程予以规范,并健全资信管理制度,尤其应注重五方面:一是客户信息搜集即资信调查、二是客户资信档案建立和管理、三是客户信用分析管理、四是客户资信评级管理、五是客户群的经常性监督检查。
以往,出口企业过多依赖业务人员,使其对客户信用形成间接管理。
新时期,这一做法必须有所改变,应直接同客户建立信用关系,推行管理机制的规范化。
当决定对客户进行授信时,须事先综合多方面信息,以授信制度为参照区别客户信用额度及信用条件,做到客户资信等级不同时,其享有的授信额度、信用条件、审批程序及监管重点都有所区别。
客户资信等级高,其支付方式可灵活多样,可在一定范围内扩大信用额度;客户资信一般时,所提供的信用额度应较少且须定期核实;面对高风险客户,其支付方式务必严格、谨慎,应尽可能地降低收账风险。
4.借助第三方信用平台规避信用风险首先,借助出口信用保险以及债券担保规避或转嫁信用风险。
作为信用保险之一,“出口信用保险”使经营出口业务中的承保出口商免于因进口商商业风险(或进口国政治风险)而蒙受损失。
“出口信用保险”既是一种非营利性保险业务,又是一种政策
性保险业务。
它的保险准备金由国家提供,其制定的初衷一是为促进本国出口贸易、二是为保证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
借由国家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对出口企业收汇风险以及收汇损失的补偿进行承保,可使其更为稳定地经营,更便于其灵活地参与国际竞争,拓展客户群,攻占新的市场。
近年来,为使出口企业金融危机的应对能力有所提升,我国在出口信用保险方面的保险费率已经大幅降低。
与此同时,针对日益变化的国内经营环境,我国也正在积极探索国内贸易信用保险。
可以说,新时期,出口企业若想更好地应对信用风险,其中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就是以出口信用保险对收账风险进行规避。
除了出口信用保险之外,“债权担保”也是个比较好的转移或转嫁信用风险的方式。
作为风险转移方式之一,它是债务人委托保证人为其提供的商业信用进行担保。
这种方式要求保证人对债务人债务的履行向债权人作出保证,一旦债务人违背债务履行规则,保证人就要遵照约定或履行债务或承担连带责任。
其次,利用“国际保理”或“信用中介”转嫁或降低企业信用风险。
现代国际贸易中,“国际保理”又称“承购应收账款”,可谓一种综合性金融服务,它集多种功能于一体,诸如销售分户账管理、贸易融资、应收账款催收、坏账担保、信用风险控制等。
其含义是:凭借商业信用出口货物时,当出口商交货,并向保利商转让装运单据、代表收账权的发票等时,即可马上获得应收货款的大部分,日后,进口商逾期或拒绝付款,保理商则会承担相应的余款支付责任。
保理业务中的首要付款责任由保理商承担,保理又有“有追索权保理”和“无追索权保理”之分。
因此,出口企业若想降低信用风险,也可以参与保理业务。
此外,“信用中介服务”也是出口企业转嫁其信用风险的有效途径。
通过中国人民保
险公司、中国银行等权威机构提供的更为专业的信用管理咨询服务,出口企业可以拿到交易企业的信用报告,获知其信用评级,从而及时掌握交易企业的管理、经营以及财务现状,对其信用记录以及偿付能力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降低经营风险。
除了信用信息查询之外,信用中介机构的服务范围还包括专业追账、追款,必要时,出口企业可用以催收逾期账款,从而降低坏(呆)账率,最终有效应对新时期的信用风险。
5.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及业务人员考核
我们知道,所有的国际贸易公约以及条例都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国情或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而能否及时掌握逐渐改进并完善的公约和条例是对业务人员的最基本的考验。
此外,关于世界各地港口的惯例,乃至货物合同履行的商检、装运等知识也都是业务人员需要了解和掌握的,这就需要出口企业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业务员相关知识的培训考核,使其业务知识能够适时更新和丰富,从而能够更好地辨别信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