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精品课件--5. 细胞周期调控和癌细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脱落鳞片细胞
角质化细胞层 基底层细胞 基底膜 结缔组织 皮肤干细胞
(2)静止期细胞:
又称G0期细胞,暂时脱离细胞周期,不进行分裂增 殖。但在一定的刺激下能够重新进入细胞周期的细 胞。例如成纤维细胞。细胞转化为G0期细胞多发生 在 G1 期。
(3)终末分化细胞:
分化程度高,执行特定功能,终生不再分裂。如横 纹肌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等。
主要分A、B、C、D、E等几类,含量在细胞周期 中呈现周期性变化。
G1期周期蛋白: 在G1期表达并只在G1期和S期转化过程中执行调控功能, 如CyclinC、D、E等。存在时间较短。
M期周期蛋白: 在间期表达积累,但到M期才表现调节功能,如cyclinA、 B等。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相对稳定。
2.S 期:主要进行 DNA 与组蛋白的合成,完成 中心体的复制。
3.G2 期:DNA 合成完成,中心体复制完成后开 始分离,为进入 M 期做准备。
细胞是否进入M期,受到G2期检验点的控制。G 期检验点检查DNA是否复制完成,细胞是否生长 到合适大小,环境因素是否有利于分裂等。
4.M 期:细胞分裂期,包括核分裂与质分裂, 将遗传物质平均分配于两个子细胞中。
2. 植物细胞(细胞板)
末期近两极处纺锤丝消失,中间微管保留,形成 成膜体。
高尔基体、内质网等膜泡向成膜体聚集,融合形 成细胞板,膜泡中的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用于形成 新的胞间层或初生壁,膜泡的膜形成新的细胞膜。
膜泡不断聚集,细胞板不断延伸,与原细胞板、 细胞膜相融合,形成两个完整的子细胞。
融合留下的管道形成胞间连丝。
中心体在G1期末开始复制,在S期完成复制,G2 期分离,前期随着核膜解体时,中心体已到两极 并形成纺锤体。
黏连蛋白
凝缩蛋白
黏连蛋白通过臂端类ABC结 构域与DNA结合,将两条姐 妹染色体黏着在一起。
凝缩蛋白介导染色体DNA分 子内交联,利用水解ATP释 放的能量促进染色体凝缩。
星体微管 着丝点微管 极体微管
染色体在与其结合的分子马达及微管聚合与解聚的作用 下,做往复运动,最终排列于纺锤体中央的赤道面中。
染色体整列完成并且所有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 上,纺锤体结构清晰。
染色体排列的假说:“牵拉”和“外推”
黏连蛋白被分离酶降解,导致姐妹染色单体分 离,染色体数目加倍。
染色单体在动粒微管的牵引下,等速向细胞两 极移动,接近细胞两极时,动粒微管缩短,极 间微管伸长,纺锤体两极间距增大。
第一节 细胞周期
一、细胞增殖 1. 概念
细胞数量增加的过程,细胞以分裂的方式增殖。 (1)单细胞生物通过分裂产生新的个体。 (2)多细胞生物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用以补
充体内衰老与死亡的细胞。 (3)受精卵通过分裂和分化形成有机体
2. 分类
(1)周期中细胞
持续分裂,细胞周期持续运转,如上皮组织的基底层 细胞,通过分裂补充细胞数量;
纺锤体的三种微管结构: ①极体微管 ②着丝点微管 ③星体微管
2. 前中期 从核膜解体到染色体排列到赤道面上。
特征1:核膜崩解; 特征2:纺锤体装配,形成有丝分裂器; 特征3:染色体整列。
核纤层蛋白磷酸化,使核纤层解聚,核膜解体,形成分 散的小泡分布于纺锤体周围,纺锤体移动至原细胞核位 置。
纺锤体极间微管部分与染色体动粒相连,形成动粒微管。 由星体微管、染色体动粒微管和极间微管及其结合蛋白 构成有星纺锤体,即有丝分裂器。
二、细胞周期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 束所经历的过程。人为将细胞周期分为 G1、S、 G2、M 四个时相。
1.G1 期:合成细胞分裂所需的营养物质,细胞器 增殖,中心体开始复制,染色质去凝集化。 不同 生物的细胞周期以 G1 期差异最大;
G1晚期有一特定时期,称为限制点或检验点,控 制着是否走向S期直至完成分裂,受外界因素 (营养等)和内部因素(分裂周期相关基因)的 调控。
第二节 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中最常见的分裂方式,其 特点为分裂时出现纺锤体,子细胞中染色体平 均分裂。
有丝分裂是连续的过程,人为的分为前期、前 中期、中期、后期、末期五个时相,包括核分 裂与质分裂两个连续的过程。
1. 前期
特征1:染色体凝缩,核膜开始解体;
特征2: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裂极的确立和纺锤体的装配。
微丝与肌球蛋白在细胞赤道面上形成收缩环,微 丝收缩使细胞膜垂直于纺锤体方向内陷,形成分 裂沟并不断加深,最终形成两个子细胞。
分裂沟的定位与纺锤体的位置密切相关。中央 纺锤体和星体微管共同决定了分裂沟形成的位 置。
卵原细胞的纺锤体并不定位于细胞中央,而是 定位于细胞边缘,因此从纺锤体中央形成分裂 沟的时候,导致细胞不均等分裂。
第三节 细胞周期调控
一、检验点 1.概念
细胞周期中各个时相严格依据一定的顺序进行,存在一些 特殊的事件,当某一事件出现差错时,细胞会通过反馈调 节机制使细胞周期停止,待条件成熟后再从一个时相进入 另一个时相。这种特殊的检验性事件称为检验点。
细胞周期的调控是一系列检验点构成的调控网络实现的。
G2/M限制点
后期A:动粒微管变短,牵动染色体向两极运动;
后期B:极微管长度增加,两极之间距离逐渐拉 长。
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平均分配,动粒微管消失。 核纤层蛋白去磷酸化,重新组装,介导核膜重现。染色
体去螺旋化,形成染色质。核仁 重现,核分裂结束。 来自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的小泡,重新融合形成新细胞器。
1. 动物细胞(收缩环)
细胞周期成熟促进因子(MPF)
=周期蛋白(cyclin)+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
1. MPF
于 G2 期形成,诱导细胞进入 M 期的细胞周期调控因 子,由两个亚基构成。
调节亚基:周期蛋白 催化亚基: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2.周期蛋白
通过与 CDK 结合来活化激酶活性,从而参与细 胞周期的调控;
中期/后期:纺锤体 组装检测点
G1/S限制点(起始点)
2. 类型
(1)G1/S
检验环境是否合适,DNA 是否完整,防止损伤 DNA 进入 S 期。
(2)G2/M
检验 DNA 是否复制完全,DNA 是否有损伤,细胞选择修 复损伤、带伤分裂或自噬。 检验环境是否有利于分裂。
(3)中期/后期
又称纺锤体组装检验点 检验纺锤体是否组装完成,所有动 粒是否均与动粒微管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