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研究

当代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研究
当代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研究

经济系·管理系

本科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当代中国城市社区管理

研究

学生姓名覃路程

指导教师黄星

教学单位四川民族学院经管系

班级管1141行管

学号 2011409118 2015年 6 月 4 日

目录

1.中文摘要 (1)

2.英文摘要 (2)

3.城市社区管理概述 (4)

3.1城市社区和社区管理的涵义 (4)

3.2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 (4)

3.3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 (4)

4.加强城市社区管理的意义 (4)

4.1有利于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 (4)

4.2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 (5)

4.3有利于构建文明社会,提高国民文化素质 (5)

5.当代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现状分析 (5)

6.推进当代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的建议 (9)

7.小结 (11)

8.参考文献 (12)

9.致谢 (13)

当代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研究

覃路程

(四川民族学院经济管理系1141班四川康定 626001)

摘要:城市社区作为城市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文明发展所衍生的产物,影响和制约着城市社会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发展至今,有其统一的“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管理体制和不同的“行政引导型、自治型、混合型、企业主导型”四种管理模式。目前我国正处在不断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和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时期,城市社区在社会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对维护政治和社会稳定、发展民主政治文化、构建文明社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管理体制、居民参与、社区服务、管理人员素质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现状及原因,并为推进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发展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社区;管理;研究

Stud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urban community

management

Qin Lucheng

(Sichuan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of economic management,1141class,Kangding sichuan province 626001)

ABSTRACT

Urban communitie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ivilization derived products, influence and restrict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urban society. Development of urban community management so far, there is its unified "two government, three management, four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different "administrative Guided autonomous, hybrid, enterprise-oriented" four management. At present, China is in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form and accelerating urbanization period, the role of cities and urban communities i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o maintain political and social stability,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tic political culture, construction civil society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rticles from the management system, residents

to 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service, four management personnel quality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management of our urban communities and causes, 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ommunity administration put forward a reasonable proposal.

KEYWORDS:

Urban community; Management; Research

;

一、城市社区管理概述

(一)城市社区和社区管理的涵义

1、城市社区的含义

从社区管理基本理论的学术渊源来看,“社区”一词最早是由斐迪南?腾尼斯提出来的,社区的本义是指那些具有共同价值取向人口、同质性较强的社会共同体。城市社区是指生活在固定的区域内,由绝大部分从事非农业劳动的人口组成,

具备特定生活方式和成员归属感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

2、社区管理的含义

社区管理:是指在社区的范围内,社区基层政权组织与社会居民、社区单位等,为维护社区整体利益、推动社区全面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与管理。

(二)当前我国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是以“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为主体框架。其具体内容是市、区二级政府发布关于社区管理的行政命令;市、区、街道三级机构管理关于社区事务的任务分配;市、区、街道、社区居委会四级组织落实关于社区发展的工作要求。“

(三)当前我国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城市社区主要有四种管理模式。一是行政引导型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强调社区行为以政府的指导为主,对行政力量的依赖度很高。二是自治型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指政府将社区管理中的大部分职责交给社区自治组织,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在社区治理中占核心地位。三是混合型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让政府行政机构与社区自治组织分工合作,一同处理社区的事务,其中社区自治组织稍占主导地位,政府机构对社区的事务不进行不必要的干涉。四是企业主导型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指物业公司在社区治理中发挥最大作用,物业管理公司管理社区事务的和提供社区服务,而且居民也乐意接受物业公司安排的社区活动,同时对物业公司管理社区事务也比较满意。

二、加强城市社区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

在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由于政治态度、宗教信仰、教

育程度、贫富差距、思想认识等各方面的差别,会导致人们心中产生不同的观念和想法,造成某些人心理失衡,可能会形成一些对社会国家不利的不稳定因素。然而,有效的社区管理恰好能及时的发现这些容易被诱发的不稳定因素,及时采取对策控制并解决这些不稳定因素,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从而维护了政治和社会的稳定。

(二)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

当前,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正在积极的进行着,城市化发展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城市社区的发展及其管理体制的改革已刻不容缓。全新的社区管理体制应该要求全能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简政放权,赋予社区管理组织真正的实权,减少对社区事物的干涉和管理。社区是否达到了真正的民主自治是衡量一个社区管理体制是否良好的重要标准,社区达到了真正的民主自治,就能促进社区居民民主自治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的形成,他们也就会就会更积极的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国家政策的制定,了解国家的最新政策动态。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献策献力,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三)有利于构建文明社会,提高国民文化素质

在当前我国经济和政治快速发展的局势下,我们国家对社会的文明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当然,社区居民作为我国公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引领者,居民的文明素质必须要不断提高,适应国家发展的脚步。居民文化素质提高主要依赖于一个良好的社区管理。一个有效社区管理规定是具有强制性的,可以通过制定某些强制性的措施促使居民改掉不文明的习惯和不规范的行为。社区管理组织也可以通过对居民的政治教育、业务培训、专业指导、思想教育等多种渠道,对居民进行全面的教育指导,使广大居民的文化知识,道德修养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当代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现状分析

(一)由于政社分开原则贯彻不彻底,导致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1、社区管理体制存在较浓的“行政化”色彩

目前我国的社区管理主体单一,主要是区政府及其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这些政府组织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权力和行政命令垄断社区大部分资源,这一问题存在于大多数城市的社区管理中,主要表现为政府行政主导、政府干预过多。街道办事处普遍存在着政社不分的情况,同时还担任着复杂繁重的行政管理工作,工作量非常大,使管理人员在完成工作时状态十分糟糕,容易出现对管理工作得

过且过的现象。这样使得政府对社区事务的管理效率大大降低,其管理工作产生的实际意义也很小,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使得广大居民的自觉参与社区公共事物管理的积极性大大降低。

2、社区管理法律制度不够健全,政府部门干预社区组织行使社会职能

目前,我国关于社区管理方面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健全,对政府组织的管理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制约。比如,在社区管理活动中,某些管理行为找不到相应的法律依据;同时,社区居民委员会等社区自治管理组织因不具备具有法律效应的实权,使其直接被政府的直属部门街道办事处领导和管理,街道办事处也时常干预其他社会中介组织行驶社会职能。居民委员会等社区自治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的自治性难以实现。

3、管理层级过多,机构臃肿

当前我国普通的地级市实行的是“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层级,层级偏多。行政层级偏多就自然而然的造成了机构臃肿、人员繁多,这样就容易滋生官僚腐败现象,同时延缓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使信息容易失真,既增加了行政成本又降低了行政效率。现阶段我国城市街道机构设置也不太合理,街道机构的设置没有以法律依据为前提,人员的配置也较为随意。机构和人员的增多,造成了行政成本过高,行政任务难以协调,行政效率低下。

(二)由于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物积极性低,导致城市社区成员参与严重不足

1、社区居民本身的被动性

现阶段我过政治民主化的没有达到一个真正的高度,国家政策方针的制定也不需要全体社会人民的共同参与,这难免就会使我们产生一种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与我们每个社会个体关系不大的想法,也就养成我们除对自己切身利益相关事宜关心外,对待其他事情包括对社区公共事务漠不关心的习惯。传统是社区管理,由于社区管理组织服务意识不强,注重自身利益,忽视居民利益等问题,使得社区居民比较被动,不愿意参与社区公共事物的管理。

2、社区的组织结构设置不科学

在我国现有的经济体制下,区政府作为城市的基层政权机关,其派出机构是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又直接领导居民委员会等社区成立的自治组织。这样的组织结构设置欠缺其应有的科学性,具体表现在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等设置

的对社区事务进行管理的管理机构层级较多,违背了机构设置上的精简高效性。比如街道办事处设立的各种一级决策小组、二级领导小组、三级行动小组及类似的多层级机构几十个,一个办事处主任可能兼任二、三十个职务,一个科室每天要处理上百件大小事务。毫无疑问,这就使街道办事处并不能及时有效地完成社区公共事务,其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低下,同时造成了居民委员会对街道办事处下达的行政任务推脱、敷衍,忽视自身工作的必要性,社区居民也逐渐对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的工作感到失望。

3、社区自治组织发育不足

目前,我国城市社区以受街道办事处直接领导的居民委员会为主,其他社会团体和社区自治组织数量很少,即便有一些自行成立的社会团体和社区组织,他们也缺乏其应有的组织独立性和自治性。比如,在很多城市小区里,是有一些医疗服务协会、计划生育协会、老人娱乐协会、体育运动协会等社区组织,但这些组织的管理者大都是居民委员会里的工作人员,就等于还是居民委员会在直接管理社区公共事务,而居民委员会受街道办事处的领导,可能就会把街道办事处的利益放在居民利益之上,从而使居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也就大大降低。

(三)由于社区服务功能和意识较弱,导致社区服务系统不够健全

1、社区对居民的服务意识薄弱

城市社区对居民的服务意识薄弱,整体服务功能较差。其只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政府和其派出机构经常给居民委员会安排很多关于非社区管理的行政任务,造成居民委员会大多数时间都在完成这些本不属于他们的工作,使居民委员会为居民的服务时间减少,为居民的服务意识淡化,遗忘了其本职工作;二是社区管理者由于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缺少对居民的服务意识,他们会有自己是管理者而非服务者的思想,理应管理居民,而非服务居民。

2、注重满足居民“物质”需求而忽视“精神”需求

自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把发展重心放到了经济发展上。城市社区管理也是一样,我国的城市社区管理过多地偏重于推动经济增长和市政形象建设方面,而忽视了文化教育、体育活动、公共服务等以人为本的精神建设,使我国城市社会生活发展呈现消极畸形状态,也使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大大降低。造成了我国社会上出现的有钱却感觉不到幸福的现象。

3、社区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现今的社会服务体系已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和精神全面需要,单纯物质上的扶助已不能适应现代人民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目前的社区居民委员会服务内容与手段还有待完善,缺少集教育、娱乐、医疗、物业等基本生活保障为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体系。街道办事处作为区政府的派出机构,长期以来,形成了浓厚的“准政府”色彩,强化了其政府工作职能,弱化了其应该具备的社区服务职能。

(四)由于政府监管不力,导致社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1、政府缺乏有效的主导作用

社区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政府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为社区的建设发展履行其应有的职能和负担其应有的责任。但就目前的社区管理而言,政府在其角色扮演和职责行驶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现象和问题,主要表现为街道办事处职能定位模糊,出现职能越位、错位、缺位的现象严重。街道办事处把经力都放在经济增长上,而不能很好的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政府的“缺位”也导致了社区中介组织发育缓慢,社区管理工作队伍薄弱。

2、政府对社区管理人员配备的重视度不高

在当前的社区管理中,由于政府对相应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职责无法履行,设置的机构与所承担的职责任务不适应,导致了社区在人员配备、经费来源、基础设施上都存在着各种问题。在社区人员配备上,政府部门或者街道办事处比较随意,政府甚至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委任一些文化素质低下,专业知识匮乏但却能为自己带来经济利益的人为社区管理组织干部,使得社区居民的利益严重受损,同时也使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管理组织的办事效率大大降低。

3、政府忽视对社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社区管理工作相对于其他领域而言覆盖面更广,涉及内容更多,专业性更强,这就要求社区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目前我国的社区管理人员普遍存的问题是管理人员人口老龄化加重,专业知识储备不够,工作方法单一,管理思维死板和服务意识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社区工作的进行和社区管理水平的提高。政府部门或街道办事处所委任的社区管理人员中存在大多数未经社区管理专业训练和培育的管理人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社区日常工作的开展和社区管理水平的提高,消极地影响着社区组织的形象。政府

严重缺乏对社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

四、推进当代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的建议

(一)实现“政社分离”,完善社区管理的法律机制,精简管理层级

实现“政社分离”,推进政府体制改革,促进社区管理多元主体的发展。要实现“政社分离”,城市基层政府必须转变职能,由其行政管理职能转变为社会服务职能。按照“政社分离”的原则要求政府行驶管理职能,使政府行政与社区自治有效结合、协调发展。政府部门应该把自己该管的事管好,不该管的事交给社区自治组织,并且尽量不要对社区自治组织管理事务进行干预。同时,应该健全关于城市社区管理方面的法律机制,从法律上真正赋予社区自治组织法律权力;从法律上禁止政府干涉不应该管的事务。尽量让社区自治组织和中介组织行驶社会职能,实现社区的自治。在我国,城市的管理层级偏多,一个普通的地级市有市、区、街道、社区四个管理层级。不可否认,这种管理模式有它的优点,在曾经加快城市发展、服务人民群众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人口的增多、社区管理任务的加重,这种管理模式弊端就不断显现出来。这使得原来的四级管理模式在如今社会是不合时宜的,精简管理层级也就成了必然的发展趋势。

(二)构建社区自治体系,增加社区管理部门、减少部门内层级,鼓励社区自治组织的发育

构建社区自治体系来促进居民参与,培育公民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构建社区自治体系,实现自治,让居民直接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和社区公共空间的建设,培育居民的参与意识。同时,增强居民的社会责任意识也是很重要的,要让居民认同社区,参与到社区管理中去。综上,我们要建立一种制度化机制,使居民能够广泛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和公共空间的建设,为居民提供平等的参与机会,提高居民参与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政府还应该增加社区管理组织的部门,减少部门内部的层级。社区管理组织主要包括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和由街道办事处直接领导的居民委员会,政府应该设立各个职能明确单一的部门,且减少个部门内部的管理层级,这样社区管理组织管理社区事务就会既权威又高效。与此同时,政府还应大力鼓励发展除了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以外,其他社会团体和中介性组织,并且赋予他们独立有效的实权;积极支持社会服务志愿者协会、医疗服务协会、计划生育协会、老人娱乐协会、体育运动协会等组织的

工作。

(三)强化社区管理者的服务意识,重视以人为本的精神建设,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

基层政府不能随便干涉社区组织所管理的社区事务,不能随便向社区组织分派各种行政任务,要让社区组织有时间和精力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社区管理人员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学习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使自身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面的专业化服务,同时要增强服务居民的意识,设身处地的为居民着想,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职能是服务居民而不是管理居民。再者,社区也应积极拓宽服务领域,进一步完善社区各类基础设施,共建社区既能“物质”充裕又能“精神”愉悦的健康生活,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体育活动、公共服务等以人为本的精神建设,促进社区生活的多元化发展。最后,还要建立完善的社区的服务体系,即是建立集教育、娱乐、医疗、物业等基本生活保障为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体系,完善其应有的服务职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基本的医疗保障等。

(四)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重视对社区管理人员的配备,加强对社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政府在社区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为社区的发展履行其应有的职能和负担其应有的责任。正确定位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在社区管理中各自担任的角色和应履行的职能。政府的职能主要是规划社区建设、培养社区管理人员培育中介性组织、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和整合社区资源以促进社区发展。街道办事处作为区政府的派出机构,主要职能是代表区政府行驶管理职能,发挥指导、协调和服务功能。居民委员会作为社区自治组织,主要职能是对辖区内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管理。明确了各自的职能,也就不会再出现职能越位、错位、缺位的现象,从而社区管理人员的素质也就相应的提升了。当然,从社区管理人员选拔上,国内各大高校可以增设社区管理、社区研究、城市发展等相关专业课程,鼓励这些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参与社区工作,为我国的社区建设做出贡献;同时选拔社区管理人员要实行“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等公平性原则,让真正具备专业知识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人成为我们的社区管理人员。当然,也要解决好他们的待遇,给优秀的管理者合理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最后,加强专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有针对性的对社区管理人员开展关于专业知识、工作

技能的系统培训也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加强在岗管理人员的培训,社区可以采取举行听讲座、开研讨会、组织居民在一起总结交流管理经验等方式,来丰富管理知识、提高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建立跨社区的学习机制,汲取各地社区管理的优秀经验,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五、小结

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是影响着城市发展速度与社会转型方向的重要因素,党和政府与居民的沟通也主要通过社区进行。当前,我国城市和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好社区管理中出现的一切问题。它直接影响着我们居民本身的利益诉求,城市社区的健康发展,国家政治的和谐稳定。就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而言,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市社区管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虽然,我国的城市社区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管理上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努力,有针对性地去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城市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好,城市社区管理终会有一个光明的前途。

【参考文献】

[1] 康之国.构建城市和谐社区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01).

[2] 侯玉兰.城市社区发展国际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12).

[3] 朱熹.大学章句[A].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01).

[4] 翁洋.我国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的困境与对策学理论[J].2010(13).

[5] 高艳.当前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9.

[6] 熊琴.城市社区管理问题研究综述[J].社区管理,2006(8).

[7] 金太军,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1998(3).

[8] 冯晓英.北京城市社区管理创新的调研与思考[J].前线,2003(3).

[9] 王青.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管理学刊,2010(4).

[10] 袁丽春.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江西省乐平矿务局社区管委会报,2010(8).

[11] 马军涛.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A].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3(11).

[12] 徐丽娟.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6).

[13] 谢婷婷,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现状及对策[A].理论与实践理论月刊,2005(4).

[14] 李春玲.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咸阳师范学院政治与管理学院,2011(6).

[15] 唐可. 我国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2(4).

[16] 戴燕.中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路径探究[A]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0(3).

致谢

首先衷心地感谢黄星导师在本次毕业论文中,从选题到论文撰写,给予我很多宝贵的意见,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专业知识、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对我影响深远。

感谢我的朋友和同学们,在我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给予我大量帮助,在论文的格式调整和排版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在素材资料的收集中提供的帮助。

感谢四年以来老师们的辛勤授课,没有众位老师的教导和培养,就没有学生今天的成果。

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分校(站、点):电大 学生姓名:杨洁 学号:11 指导教师:林育明 完稿日期:2012.9.25 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写作提纲 一、绪论 城市社区是国家最基础的社会单元,是城市的细胞,社会的基础。加强与搞好社区的工作,可以提高城市居民文化素质、生活素质、同时也维护城市社会的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 二、本论 (一)、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1、社区管理体制存在着较浓的行政色彩 2、社区的组织结构设置不科学 3、社区组织职能错位

4、社区管理制度不规范 (二)、加快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 1、构建社区自治组织的体系 2、大力发展社区非营利组织与志愿组织. 3、创新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政府管理方式 4、建立健全社区组织法律法规体系 三、结论 在现实中,街道办事处就是政府的派出机构,而居民委员会也非真正意义上的“社区自治组织”。显然,政府同这两者的关系并非合作关系,而是实质上的上下级关系。如果承认地方政府同基层社会在现实中存在的利益分野,社区利益就只能寻求其它的表达渠道。 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内容摘要】城市社区是国家结构最基础层面的社会单元,是城市的细胞,社会的基础。加强城市社区管理,搞好社区工作,是提高城市居民文化素质、生活素质,维护城市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城市社区管理的目标,是创建安定团结,环境整洁,方便生活,服务四化的文明社区。社区管理真的被作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内在力量而受到普遍重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仅英、美等发达国家,而且许多发展中国家也相继予以重视。我国从1983年八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以后才开始兴起。近二十年来,虽然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已取得很大成绩,然而,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管理方式政企不分、政社不分与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是我国传统社会管理的主要方式,并形成了所谓的“单位办社会”的格局,即职工及其家属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等各种生活问题都需要依靠所在单位解决。尽管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近年来全国各地城市先后对社区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从社区管理的现状和客观需要来看,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

管理学 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中管理常识包含管理学常识和行政管理知识。 1.管理的对象为人员、资金和物资。 2.管理具有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四大职能。 3.管理的原理主要有系统原理、整分合原理、弹性原理、反馈原理、能级原理和动力原理。 4.古典管理学说的两大流派:美国的泰罗的“科学管理”和法国的法约尔的组织理论。 5.行为管理学说是继古典管理学说之后发展起来的,大体可分为二个时期:前期的人际关系学说和后期的行为科学。 6.管理科学学说兴起于行为科学方兴未艾的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以系统的观点,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现代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计划与控制,以解决各项生产、经营问题。 7.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8.目标管理方法的特点:(1)以目标为中心;(2)重视“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3)强调整体性、协调性管理。 9.激励理论分为三类:(1)需要型激励理论;(2)过程型激励理论;(3)状态型激励理论。 需要型激励理论是从动机——行为过程或激励过程的起点,即人的需要出发,试图解释是什么因素引起、维持并且指引某种行为去实现目标这类问题。该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奥德弗的ERG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的起点——未满足的需要到需要的满足这样的过程来探讨、分析人的行为是如何产生、导向一定目标和维持下去或最后终止等问题。属于该激励理论的主要有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洛克的目标理论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状态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的终点——需要的满足与否或状态来探讨激励问题的。它包括公平理论和挫折理论。 10.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内全体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它是管理精神世界中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 组织文化的特点是:(1)有鲜明的民族特色;(2)组织文化作用是整体的效用;(3)具有历史的连续性;(4)具有个体性;(5)具有创新性。 组织文化具有如下功能:(1)目标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创新功能;(5)约束 功能;(6)效率功能。 11.行政组织结构指构成行政组织各要素的配合和排列组合方式。在行政组织结构中,最重要的是纵向、横向结构,它是行政组织系统中的基本框架。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又称为直线式结构,是纵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层级制。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又称为职能式结构,是

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写作提纲 本文第一部分是分析我国现阶段城市社区的管理现状,具体有那些管理手段和措施。一是采取比较传统的管理方法,二是社区类型单一,三是社区组织能力错位,四是社区管理中居民的互动性差,与管理者交流少等。然后逐一分析这些管理现状的具体表现形式,将它们细化开来讲解。 第二部分就是针对这些社区的管理现状提出在社区管理中存在了那些问题。一是思想观念的陈旧,二是社区组织力量比较薄弱,三是社区管理者的权力小、建制散,四是社区居民的参与性差,五是民众的权力意识淡薄,对管理权力缺乏监督和制约等。然后分别论述各种问题的表现形式和产生的后果等内容。 第三部分就是对社区管理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提出应对或者改善的对策。一是更新观念,用新的思想来武装社区干部,二是调整建制、下放权力,三是加强居委会自身的建设,提高其社区的服务理念和水平,四是加强居民之间以及居民与社区管理者之间的互动性,为社区管理献计献策,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五是加强社区的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使各项制度都能很好地贯彻执行下去。 最后是结论,说明提高管理水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更好地加强社区管理是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同时提倡全民互动,参与到社区的管理中来,为社区管理和社会全面发展出力献策。

论文摘要 城市社区是国家结构最基础层面的社会单元,是城市的细胞,社会的基础。加强城市社区管理,搞好社区工作,是提高城市居民文化素质、生活素质,维护城市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城市社区管理的目标,是创建安定团结,环境整洁,方便生活,服务四化的文明社区。而社区是由居住在一定区域内的具有归属感的人群结成多种社会关系的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形成的社会区域生活共同体。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城市社区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加入WTO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城市社区管理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如社区管理的行政化趋向问题,社区管理民主性问题,社区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将就以上问题及其对策进行思考。 关键词:社区居民行政管理问题

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形势变化,社区管理面临着新的机遇与问题,创新管理模式对于提高我国管理水平是非常必要的。在构建我国和谐社区建设过程中,改变管理模式对于提高我国和谐社区建设有着积极意义。本文分析了传统社区管理模式的弊端,并与网格化社区管理模式相对应,探讨了网格式社区管理的优势和特点,结合我国社区实际,指出了社区管理的操作流程和积极影响,为我国社区管理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和谐社区;网格化管理;创新

目录 内容摘要 ................................................................................................................... I 引言 .. (1) 1绪论 (2)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2)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研究内容 (4) 2和谐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7) 2.1传统管理模式弊端 (7) 2.1.1依赖政府经费 (7) 2.1.2主导行政观念 (7) 2.2管理理念落后 (7) 2.2.1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7) 2.2.2管理人员理念落后 (8) 3新形势下社区管理要求 (9) 3.1管理特点 (9) 3.1.1主动管理特性 (9) 3.1.2创新管理特性 (9) 3.1.3监督管理特性 (9) 3.1.4环形管理特性 (9) 3.2管理目标 (9) 3.2.1提高社区管理效率 (10) 3.2.2完善社区管理监督 (10) 3.2.3强化事故预警机制 (10) 4创新社区管理对策 (11) 4.1网格化管理模式 (11) 4.1.1实现社区管理全覆盖 (11)

中外酒店管理模式比较分析

中外酒店管理模式比较分析 王琦

中外酒店管理模式比较分析 摘要 自从80年代以来,中国以境外游为起点,开始引进了外国酒店集团。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外国酒店集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比如万豪集团(Marriot International),喜达屋集团(Starwood Group),四季酒店( Four season),喜尔顿集团(Hilton Group),香格里拉集团(Shangri-la Hotel)等,在中国境内都开设了不少的酒店而且还取得了不错的经营业绩,给中国酒店业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和挑战。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所管理的酒店之所以能在竞争中取得不败之绩,除了在修建酒店时它的硬件设施、配套设施能根据当时客人的需要来设计与规划,采用最新技术及最先进的设备,在装修上独具特色外,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的管理

是酒店最具竞争力的优势。本文对国内外酒店管理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 关键词:中外酒店管理模式比较分析

目录 摘要 (1) 引言 (4) 一、国内外酒店业发展现状分析 (4) (一)国内酒店业发展现状分析 (4) (二)国外酒店业发展现状分析 (7) 二、中外酒店经营宗旨的比较分析 (11) 三、中外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的比较分析 (13) 四、中外酒店竞争比较分析 (15) 五、中外饭店管理模式比较 (16) 结语 (21) 参考文献 (22)

引言 国外酒店管理集团凭借他们强大的资本和管理经验占领了中国酒店业的高端市场,而我国的酒店业从1997年开始亏损。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外来的企业在中国能生存,而本土的企业却水土不服。通过现象看本质,经营业绩只是一种表现,而真正的原因在于国内外酒店管理模式的不同。我们只有研究清楚自己的竞争对手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研究出合适的对策,改变在竞争中的地位。我们研究西方的管理模式并不是要照办照抄,而是要师夷长计而治夷。 一、国内外酒店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内酒店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旅游饭店业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其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管理热点常识汇总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管理热点常识汇总 推荐阅读:事业单位考试题库|2013公共基础知识题库管理常识在事业单位考试中是一个常考考点,由于范围广,内容多,所以并不利于记忆。因此,中公教育总结整理出一些管理热点常识,以备考生的不时之需。 1.管理的对象为人员、资金和物资。 2.管理具有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四大职能。 3.管理的原理主要有系统原理、整分合原理、弹性原理、反馈原理、能级原理和动力原理。 4.古典管理学说的两大流派:美国的泰罗的“科学管理”和法国的法约尔的组织理论。 5.行为管理学说是继古典管理学说之后发展起来的,大体可分为二个时期:前期的人际关系学说和后期的行为科学。 6.管理科学学说兴起于行为科学方兴未艾的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以系统的观点,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现代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计划与控制,以解决各项生产、经营问题。 7.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8.目标管理方法的特点:(1)以目标为中心;(2)重视“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3)强调整体性、协调性管理。

9.激励理论分为三类:(1)需要型激励理论;(2)过程型激励理论;(3)状态型激励理论。 需要型激励理论是从动机——行为过程或激励过程的起点,即人的需要出发,试图解释是什么因素引起、维持并且指引某种行为去实现目标这类问题。该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奥德弗的ERG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的起点——未满足的需要到需要的满足这样的过程来探讨、分析人的行为是如何产生、导向一定目标和维持下去或最后终止等问题。属于该激励理论的主要有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洛克的目标理论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状态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的终点——需要的满足与否或状态来探讨激励问题的。它包括公平理论和挫折理论。 10.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内全体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它是管理精神世界中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 组织文化的特点是:(1)有鲜明的民族特色;(2)组织文化作用是整体的效用;(3)具有历史的连续性;(4)具有个体性;(5)具有创新性。 组织文化具有如下功能:(1)目标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创新功能;(5)约束功能;(6)效率功能。 11.行政组织结构指构成行政组织各要素的配合和排列组合方式。在行政组织结构中,最重要的是纵向、横向结构,它是行政组织系统中的基本框架。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又称为直线式结构,是纵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层级制。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又称为职能式结构,是横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职能制,即同级行政机关和每级行政机关内部各组成部门之间的组合方式。 12.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管理层次是行政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即行政机关中设置多少等级的工作部门。管理幅度是指一级行政机关或一名上级领导者直接领导和指挥的下级单位或工作人员的数目。

企业新管理模式分析

企业新管理模式分析 一、引言管理与人类几乎同时产生,它产生于人类社会的共同劳动和集体协作。作为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的手段,管理也是生产力,特别是在当今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网络经济、知识经济作用凸显的年代,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企业经营环境不同,管理的作用也迥然不同。自20世纪以来,有三种因素对企业的经营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其一是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新经济特性的形成;其二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显现;其三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经济的出现。在这三种因素的作用下,企业外部环境日趋开放,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如何加强管理,应对新经济环境下的激烈竞争,这既向我国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更为企业提供了实现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本文将对这三种因素给企业管理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研究。二、企业管理面临知识管理的挑战世界经济的发展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的发展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随着知识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环境也日益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环境的变化将对企业管理产生巨大影响,从而推动着企业管理的不断创新。1.知识经济将使企业的管理基础向知识资本转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形态的转换,企业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制度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迄今为止,企业管理经历了以经验管理为特征的第一代管理、以科学管理为特征的第二代管理、以行为管理为特征的第三代管理、以现代管理为特征的第四代管理和以知识管理为特征的第五代管理(知识管

理咨询公司的认为知识管理包括强调技术重要性的第一代知识管理和更多考虑人力资源和过程主动性的第二代知识管理。)企业知识管理就是将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分析企业知识的存在形态和运行规律,以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提高其他资源和资本使用效率的枢纽,以实现各种类型资本同时增值的管理思想、管理过程和管理方法。就一个企业而言,知识有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两种形态,企业可以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建立公司外部知识网络和企业内部网络,以建立递增收益网络;并通过设立知识仓库、建立专家系统、建立决策支持系统和建立知识联盟,有效地管理、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知识资源,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提高其竞争力。由于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基础的,知识在增加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方面所起的作用正在成为企业最为关注的,也是决定企业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从而对企业知识资源的管理即知识管理已上升为企业管理新的重心。而知识管理是以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知识化为基础,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干,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一种全新管理模式。2.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知识经济发展的主导要素是人才,人对知识的掌握和驾驭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企业管理创新,使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更加突出和重要,把人当作一种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资源来最大限度地发掘、科学地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大使命。这些变化表明:知识经济条件下,以人为本,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是企业管理的新理念,

传统管理模式与现代信息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传统管理模式与现代信息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摘要:传统管理模式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智慧,现代信息管理模式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效率意识。文章对这两种管理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对,并提出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完善现代信息管理模式的思路。 关键词:传统;现代;管理模式;比较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管理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无论是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还是政府行政事务的办理都对管理这一手段产生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不断加剧的时代背景下,向管理要效益成为各种组织和团体增强自身运作效率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这种形势之下深入研究传统管理模式与现代信息管理模式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实现优势互补成为现代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课题。传统管理模式与现代信息管理模式,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管理模式在我国不同的历史阶段对于组织的管理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虽然不能满足当下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也不能体现时代精神,但是传统管理文化中的精髓仍然对现代企业的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各种事业单位及其他团体组织的管理,都有传统的管理与现代管理的区分。 随着世界科技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的渗透,信息技术逐渐引入到管理当中,而在这种新技术的影响下又形成了现代信息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截然而立。以企业管理为例,市场经济初期的民营企业家大部分采用传统管理的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特点是,适合于规模小、劳动者文化素质低、劳动密集度大的粗放型企业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企业管理以新的内容、方式和手段出现在企业管理当中。我国企业经历了由传统管理向现代信息管理的过渡。 1传统管理与现代信息管理之比较 现代信息管理模式主要是在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中产生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他们不仅对于企业的日常管理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还作为一种现代理念推动者管理科学的发展。现代信息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两者并不是完全断裂的,他们之间还存在一些必然的联系。传统管理的精华仍然在现代信息管理中有所保留并继续发扬,不同的是他们被现代技术进行了改造和再加工。在管理模式的创新中实现了两种文化的交融、演变与碰撞。从传统管理走向现代管理,必须认真审视传统管理模式中的积极成份。认真比较分析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 1.1传统管理具有明显的文化特征 传统管理具有典型的传统历史文化特色,尤其受传统的儒家文化的影响较深。例如忠、诚、信、义等文化符号对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较为浓厚,而且在我国的现代企业管理中这种文化底蕴仍然非常深厚,发挥着巨大作用。可以说,在丰厚的传统文化沉淀中,很多因素都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企业的精

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分析

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 社区在城市的存在和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还存在种种弊端, 在新的形势下, 如何进行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成为我国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由于国情不同, 几种社区管理模式各具特点,所以我们无法直接采用国外的方式。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尚处于探索发展时期, 各地的实际情况也各不相同。因此, 应在比较分析不同社区管理模式的适应性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选择。本文的目的即是通过分析国内城市的社区管理现状,对比国内外经典城市的社区管理模式,总结出现如今我国城市的社区管理需要借鉴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社区管理模式,两种分化,比较研究,借鉴 引言 社区管理模式的研究是社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管理模式是以城市 街居组织的服务提供为基础的。世界各国社区管理模式的构成变量多种多样, 反映了各国的社会环境和制度安排。其城市社区管理大都有自己的特色, 社区管理模式的差别往往取决于政府和社区以及其他社会服务机构之间权能配置的方式。社区管理组织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完全照搬国外模式来运转。在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内, 科学地界定政府的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管理的职能权限, 并将二者有机地衔接起来, 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网 络式社区管理体系的关键所在。随着中国城市社会的发展,社区的功能和作用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改革现行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已经列入了政府的议事日程,因此,在比较分析不同社区管理模式的适应性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选择迫在眉睫。 一、社区与社区管理模式概念与现状 首先,以北京为例,来说下社区管理的现状。 根据国内外关于社区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实践经验, 社区管理模式按照其发 展进程, 可以划分为四类, 分别是: 行政主导模式、并举模式、准自治模式和自治模式。在当前北京市社区管理体制的框架下, 以及北京社区的不同发展水平, 北京社区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 分别是: ( 1) 行政主导模式------ 以纯居委会管理为主导, 传统的社区管理模式。它主要存在于居住条件相对较差的老旧传统

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学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学常识(常考题目)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是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侧重于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企业的效率问题,对人的心理因素考虑很少或根本不去考虑。其间,在美国、法国、德国分别活跃着具有奠基人地位的管理大师,即科学管理之父泰罗(F.W.Taylor,1856-1915)、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H.Fayol,1841-1925)以及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M.Weber,1864-1920)。 泰罗重点研究在工厂管理中如何提高效率,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科学管理的关键在于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为此,泰罗提出了任务管理法和配备“第一流”的工人。法约尔对组织管理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提出了管理过程的职能划分理论,他在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阐述了管理职能的划分,法约尔认为管理的五大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马克斯·韦伯在管理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在《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官僚组织体系理论,他认为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官僚组织体系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有效形式。 上述三位及其他一些先驱者创立的古典管理理论被以后的许多管理学者研究和传播,并加以系统化。其中贡献较为突出的是英国的厄威克(L.Urwick)与美国的古利克(L.Gulick),前者提出了他认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八条原则,后者概括提出了“POSDCORB”,即管理七项职能。 [编辑本段]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行为科学学派阶段主要研究个体行为、团体行为与组织行为,重视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等对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影响作用。行为科学的主要成果有梅奥(Mayo,1880-1949)的人际关系理论、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F.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D.M.McGregor,1906-1960)的“X理论-Y理论”等。 战后40年代到80年代,除了行为科学学派得到长足发展以外,许多管理学者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对管理学的见解。这其中主要的代表学派有:管理过程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等。这些管理学派研究方法众多,管理理论不统一,各个学派都有各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各有自己的用词意义,各有自己所主张的理论、概念和方法,孔茨(H.Koontz,1908-1984)称其为管理理论丛林。 管理过程学派又称管理职能学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授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里奇提出的。管理过程学派认为,无论组织的性质和组织所处的环境有多么不同,但管理人员所从事的管理职能却是相同的。孔茨和奥唐奈里奇将管理职能分为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五项,而把协调作为管理的本质。孔茨利用这些管理职能对管理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和阐述,最终得以建立起管理过程学派。孔茨继承了法约尔的理论,并把法约尔的理论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使管理过程学派成为管理各学派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的管理科学理论是指以系统的观点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的技术,为现代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计划和控制以解决企

6-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研究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学生毕业论文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研究 学生姓名: 入学时间:2008.9 专业名称: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班级:08汽车营销一班 指导教师: 职称:讲师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二〇一一年五月 摘要 民营企业,简称民企,是指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除“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外,其他类型的企业只要没有国有资本,均属民营企业。现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营企业多数是私营企业(私企),由于传统共产主义反对私有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便将它们命名为“民营企业”。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是没有“民营企业”的概念,“民营企业”只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民营企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如今中国的民营企业高度发达,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历程,截止2008年六月,我国的民营企业已经超过500万户,优秀民营企业家数不胜数。而企业的管理模式从单一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到如今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更是经过了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演变,家族式与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利弊,如何优化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等问题。 关键词:民营企业;管理模式;家族式管理;现代化管理;制度改善与创新

目录 0 引言 (1) 1.企业管理模式的概念 (2) 2.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演变 (3) 2.1初创阶段 (3) 2.2成长阶段 (3) 2.3 快速发展阶段 (4) 2.4 思考 (4) 3.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现状 (6) 3.1 民营企业发展的优势 (6) 3.2 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缺陷 (6) 3.2.1企业股权单一,企业管理家族化 (6) 3.2.2经营管理集权化 (7) 3.2.3决策机制不健全,缺少科学的决策机制 (7) 3.2.4激励机制不完善,管理倾向人治 (7) 3.2.5重视硬件建设,忽视企业文化的作用 (8) 3.2.6 组织制度缺失,造成效率低下 (8) 3.2.7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 (8) 3.2.8靠策划起家,缺乏核心竞争力 (9) 3.2.9缺乏创新的动力和活力 (9) 4.我国民营企业家族式的管理模式 (10) 4.1 家族式经营 (10) 4.2企业家族式管理模式的负面影响 (10) 4.2.1 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影响 (10) 4.2.2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影响 (11) 4.2.3对“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影响 (11) 5.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优化模型 (13) 5.1 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因素分析 (13)

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 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 题目我市金江苑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 题与对策研究 学校江苏电大金坛学院 班级2010秋行政管理专科 姓名李耀东 学号1032001452171 2012 年 4 月

我市金江苑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李耀东 摘要:现代城市履行社区管理职能是其重要功能,而社区管理职能主要是由居委会承担和完成的。但是,社区居委会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在履行管理职能时有较多问题。不仅仅是硬件的匮乏、软件的缺失,更重要的还在于职责与现实的背离性等,都使之产生难以摆脱的困惑。而要解决其根本问题,应从社区管理制度保障、社区管理工作方式转变、促进社区居委会工作职能提高等方面予以改善。本文运用调查研究、文献资料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历史背景,针对各个不同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的对策。 关键字:社区管理问题原因对策 一、社区管理的重要性及现状 我市的社区建设始于2001年,目前共有城镇社区147 农村社区160,随着动迁安置工作的展开我市的社区规模将越来越大,虽然我市在城市社区建设的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社区建设的深入,城市社区管理中的问题也凸现出来, 社区管理是从传统体制下的街道行政管理过渡转化而来,它顺应变化了的新的情况,能比较有效地解决社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有效地协调社区内各方面的力量,发动大家通过自治互助、共同参与的方式,来满足社区广大居民的需求。社区管理在协调力量、组织居民、教育居民、满足居民需求等方面的作用明显,具有传统管理体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它的存在对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社区的发展、实现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区是城市的基础单位,是党和政府在新时期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载体,没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比较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比较

(2)建筑工程管理(CM)方式 建筑工程管理方式(CM方式: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pproach)模式又称“边设计、边施工”方式或快速轨道方式,CM模式是由业主委托CM 单位,以一个承包商的身份,采取有条件的“边设计、边施工”,即Fast Track 的生产组织方式来进行施工管理,直接指挥施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设计活动,而它与业主的合同通常采用“成本+利润”方式的这样一种承发包模式。此方式通过施工管理商来协调设计和施工的矛盾,使决策公开化。施工管理商早期介入工程项目,工程项目通过快速路径法,可以做到提前施工、提前竣工。它打破过去那种待设计图纸完全完成后,才进行招标建设的连续建设生产方式。其特点是由业主和业主委托的工程项目经理与工程师组成一个联合小组共同负责组织和管理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完成一部分分项(单项)工程设计后,即对该部分进行招标,发包给一家承包商,无总承包商,由业主直接按每个单项工程与承包商分别签订承包合同。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缩短工程从规划、设计、施工到交付业主使用的周期,节约建设投资,减少投资风险,业主可以较早获得效益。其缺点是分项招标导致承包费高,因而要做好分析比较,认真研究分项数目,选定最优结合点。这是近年在国外广泛流行的一种合同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与过去那种设计图纸全都完成之后才进行招标的连续建设生产模式不同,一般的招标发包方式与阶段发包方式的比较如图2。 图2 连续建设模式和阶段发包模式对比图 CM模式的两种实现形式:

图3 CM模式的两种管理方式 第一种形式为代理型建筑工程管理(“Agency”CM)方式。在此种方式下CM经理是业主的咨询和代理,业主和CM经理的服务合同规定费用是固定酬金加管理费。业主在各施工阶段和承包商签订工程施工合同。 第二种形式称为风险型建筑工程管理(“At Risk”CM)方式。采用这种形

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学

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学之公共政策 1、公共政策分析的原则和方法 公共政策分析必须遵循系统性原则、预测性原则、协调性原则、信息化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 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包括系统科学方法、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预测方法等几种基本形式。 2、公共政策分析模式 (1)内容—过程分析模式 这是美国学者麦考尔与韦伯提出的分析模式。它强调公共政策分析应集中在内容与过程的分析上,主张使用规范性分析和描述性分析两种方法。 (2)系统分析模式 这是美国行政学家沃尔夫提出的分析模式。它强调政策分析既要重视对政策制定的分析,也应加强对政策执行的分析。 (3)信息转换分析模式

这一模式是由美国学者邓恩提出的。该模式认为,公共政策分析主要是事实、价值、规范三大问题,由此产生了经验方法、评价方法、规范方法三种分析方法。 3、公共政策体系的结构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向度来划分,公共政策体系的结构可以分为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 (1)纵向结构包括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2)横向结构包括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社会政策和对外政策。 4、公共政策决策思维模式 (1)经验决策模式:最传统的决策思维模式。指决策者依据个人决策实际经验进行公共政策抉择的思维方式。 (2)理性决策模式:二战后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家特别倡导的公共政策决策模式,又叫科学决策模式。指决策者采用科学实证的量化分析技术和严格的逻辑程序,对确定的公共政策问题作出最优的公共政策方案设计和政策决定的思维模式。 (3)非理性决策模式:指决策者依靠直觉、信仰、意志、感情等非理性因素对公共政策作出选择和决定的思维方式。

(4)渐进决策模式:该模式认为政策决定是人们根据政策经验,经过政治互动和渐进调试的过程,而获得共同一致看法的政策活动 (5)综视决策模式:综合理性决策模式和渐进决策模式的特点,即运用渐进决策模式方法从宏观角度找出重点政策问题之所在,运用理性决策模式方法从微观角度对重点政策问题作细微的分析决策。 5、公共政策决策过程模式 (1)政治系统决策模式:这一理论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提出的,他指出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对全社会价值所做的权威性分配。政治系统的公共政策决策过程是一个包括环境、输入、要求、支持、输出和反馈等环节的有机整体。 (2)功能过程决策模式:政治科学的创始人哈罗德·拉斯韦尔最早提出了决策过程的七功能分析模式,认为公共政策活动过程的七个互相连续的功能活动环节是情报、建议、规定、行使、运用、评价和终止。在七功能分析模式的基础上,安德森提出五阶段功能过程决策模式理论。即问题的形成、政策方案的制定、政策方案的通过、政策的实施、政策的评价。 (3)制度程序决策模式:制度程序化决策模式理论,是西蒙提出的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理论,这一理论从动态的角

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研究

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研究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学生毕业论文 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研究 学生姓名: 入学时间: 专业名称: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班级: 08汽车营销一班 指导教师: 职称:讲师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二〇一一年五月 摘要 民营企业,简称民企,是指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除“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外,其他类型的企业只要没有国有资本,均属民营企业。现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营企业多数是私营企业(私企),由于传统共产主义反对私有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便将它们命名为“民营企业”。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是没有“民营企业”的概念,“民营企业”只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民营企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如今中国的民营企业高度发达,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历程,截止2008年六月,我国的民营企业已经超过500万户,优秀民营企业家数不胜数。而企业的管理模式从单一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到如今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更是经过了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演变,家族式与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利弊,如何优化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等问题。 关键词:民营企业;管理模式;家族式管理;现代化管理;制度改善与创新

目录

0 引言 由于传统共产主义反对私有制,现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营企业多数是私营企业(私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便将它们命名为“民营企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一大批民营企业迅速发展起来。其中既有希望集团、联想集团、华为公司等产值数百亿的大型民营企业,也有初具规模的科技型或服务型的小型民营企业。虽然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表现活跃,经济地位不断提升,其优势日益明显。但是有相当多的民营企业在扩张过程中走向灭亡,甚至出现“一大就死”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企业必须根据环境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管理模式,建立适合本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相应的管理模式。 1.企业管理模式的概念 企业管理模式(Enterprise Management Model),简称EMM,包括结构要素和支撑模型,其结构要素主要有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管理技术、管理体制和规章决策及领导体制;支撑模型则说明支撑管理模式存在和有效运转的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联结关系。 企业管理模式(EMM),是当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在一定情境中相对稳定的组合和综合应用范式。企业管理模式的结构要素包括五个方面:产权制度、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决策及领导模式、管理技术、管理体制和组织模式。其中产权制度是核心要素,因为在企业模式中产权制度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也是其余四个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企业管理模式的支撑要素包括员工、产品和服务,企业战略目标和顾客。以上这些要素只有在企业管理中按照一定的规则产生互动,才能发挥各要素应有的作用,这种规则有自组织形式和层级管理形式[1]。

新加坡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及其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b6750835.html, 新加坡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及其启示 作者:李平安喆 来源:《管理观察》2015年第29期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在探索政府与社会的良性发展问题上,政府如何实现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顺利过渡成了当前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不断发展的今天,城市社区管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将在政府职能转变、公民权利意识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建设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新加坡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分析,对我国城市社会管理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若改进建议。 关键词:新加坡社区管理启示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城市个体的发展直接关联着城市圈和城市带的整体实力和未来发展进程。所以,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要顺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势,并且实现社会由常态向新常态的顺利过渡的目的,探索建设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将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新加坡与我国同属新型工业化发展国家,但在社会治理道路探索方面,新加坡明显要比我国走得更早更远。本文主要以新加坡城市社区治理模式为例进行探讨。 一、新加坡的城市管理模式 新加坡的社区管理采取政府主导与社区自治相结合的方式。自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就开始广泛探索建立一种适应其未来城市发展道路的社区管理模式。相其相比,我国自90年代才开始城市社区自治管理模式的试点运行。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探索与实践,新加坡在城市社区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社区建设以城市规划为经,以制度建设为纬 在社区建设方面,城市规划作用尤为突出。新加坡尤为重视规划的技术考量,并且每五年对城市规划和社区管理进行全面探讨。目前,新加坡将全国划分为五个社区,由相应的社区发展理事会管理。这五个社区又进一步分为87个选区。在以选区为基础设计的社区治理组织机构中,从纵向管理层次上看,人民协会是全国社区组织的总机构,除管理全国五个社区发展理事会外,更统筹着各社区发展理事会下设的居民委员会、邻里委员会、公民咨询委员会、民众联络所等职能部门以及选区体育俱乐部、少年网络俱乐部等相关活动部门。①人民协会在政府强有力控制下,统筹兼顾下设各个组织机构,共同发挥监督政府行政运行、建言献策、执行政策法令、发展社区福利、健全民主法治等作用。新加坡在城市规划方面的突出贡献在于其所开创的“公屋”体制,包括自1960年开始实施的公共住房建设五年计划和于1964年进一步采取的居者有其屋政策。政府设立专门的建屋发展局,发挥政府的强制力度保证财政资金的保障与供

202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基础知识复习题120题及答案

202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基础知识复习 题120题及答案 1.关于刚性管理的优缺点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刚性管理不易于维持组织正常的工作秩序 B.刚性管理不便于考核 C.刚性管理方法以"社会人"、"复杂人"等人性假设为基础 D.刚性管理激发员工主动参与管理、参与决策 2.关于柔性管理的优缺点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柔性管理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能深层次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 B.柔性管理不利于组织内部形成集体主义和相互协作的精神,一不利于对种种失范现象形成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机制 C.柔性管理有严格的职责分工不容易形成冲突 D.柔性管理有明确的工作标准 3.关于柔性管理的优缺点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柔性管理便于协调员工个体之间以及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易于维持组织正常的工作秩序

B.柔性管理将降低组织活动的灵活性,影响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C.柔性管理不能深层次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不能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 D.柔性管理有利于组织内部形成集体主义和相互协作的精神,有利于对种种失范现象形成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机制 4.关于柔性管理的优缺点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柔性管理缺乏严格的工作职责分工,容易形成冲突 B.柔性管理造成了员工的惰性,使员工一味只求完成分内的工作 C.柔性管理降低组织活动的灵活性,影响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D.柔性管理中员工缺乏主动参与管理、参与决策的意识,自律自控能力低,限制了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5.关于刚性管理的优缺点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刚性管理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能深层次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 B.刚性管理使员工挖掘其潜能,发挥其天赋,做出超常的工作成就 C.刚性管理由于不完善的规章制度,工作中难免出现矛盾和冲突 D.刚性管理中工作绩效不易考核、评估

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研究论文

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榫行,企业投资建设的项目也不断的增加,在这种海势下,加强企业投资项目管理越来越重要。选择合适的项自睿理夯式,便项目的质量、成本控制和进度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是企业需要重视的问题。本文将对代建制背景下企业投资项目...... 关键词: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研究论文, 随着我国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榫行,企业投资建设的项目也不断的增加,在这种海势下,加强企业投资项目管理越来越重要。选择合适的项自睿理夯式,便项目的质量、成本控制和进度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是企业需要重视的问题。本文将对代建制背景下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模式进行分析。 1企业投资项目管理的问题和优势 1.1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1项目管理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当代的项目管理不仅是企业的一个管理部门,同时也是促进工程项目顺利完成的一门专业的学科和技术。在项目管理中需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水平的管理能力的领导,以及具有高素质、高执行力的管理人才队伍,特别是一些较大的集团企业涉及到的建设项目和单位较多,要想促进企业的发展,必须组建一支具有专业化管理能力的队伍。但是目前多数企业的管理人员结构复杂,很多是在建设项目开

始前随机招录的管理人员,这些管理人员中很多没有受到过专业的培训,所以在管理中难免会出现问题,更谈不上专业化。 1.1.2项目管理比较分散 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比较分散,缺乏集约化管理思想。集约化是指就某个项目管理的职能与项目管理的资源进行整合,使其集中在一个组织体系中,在整个企业结构上实现一体化管理模式。集约化管理需要专业化的运作,同时对公司的过个项目进行管理,从而实现的效果在企业还没有壮大,涉及到的项目比较少的情况下,传统的分散式管理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项目的增加,显然集约化管理更适合。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导致管理效率低。 1.1.3有经验的管理人才极度缺乏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承接的项目越来越多,当多个项目同时建设时会使人力资源缺乏的问题突显。特别是前期准备、合同谈判、施工计划管理以及成本控制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极度缺乏,导致企业投资项目管理不到位,造成工期拖延、质量不合格、成本控制不到位等现象。 1.1.4业主主导的项目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业主主导的项目管理中缺乏专业的管理队伍,所以不得不临时招聘管理人员来负责项目管理,这些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管理能力存在很大的差距,综合管理能力弱,所以必须采用“人海战术”来弥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