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 卜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卜霞
摘要:配电自动化是保证供电可靠性的有效手段,自配电自动化概念被提出后,我国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展了配电自动化推广活动,并在大量实践后取得了相对
可观的应用成果,与此同时通过配电自动化建设经验的积累,提升了系统规划建
设的针对性,以及配电系统规划建设工程质量。本文将从供电可靠性角度出发,
对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中的供电区域设置、关键技术应用以及差异化规划原则的
引入进行探析。
关键词:供电可靠性;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
1 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的意义
纵观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的发展历程,始终存在着配电自动化规划内容不合
理的问题,受我国社会发展情况与实际需求的影响,供电自动化设计主要以城市
供电特色为主,忽略了地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进而不能从全面的角度发挥出配
电自动化系统的实际效力,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供电主站与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
功能不符,传统的供电设备与现代化智能供电技术不能达到协同合作的要求,降
低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性。由此可以看出针对以上所述情况,要想提高配电
自动化系统的实用性,就应该从最基本的层次入手,划分我国供电需求的主次级别,根据不同地区供电需求的特点,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的针对性,继而从
根本上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投资效益,体现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的战略性
意义。
2 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的内容
2.1 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规划设计要点
在进行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过程中,主站设计工作不容小觑,一般情况下可
首先将其进行细化,即前置延伸模式以及大、中、小模式。在前置模式下,主站
必须保证可以在监控区域实现前置延伸,由此完成区域信息的采集工作,进而达
到就地监控的目标。在大、中、小模式下,则以可扩容平台为主要工作任务,由
此使其在信息交互总线利用条件下和GIS等相关系统达成互联的目的,从而符合
整合和共享配电网信息的相关要求,并以此作为基础,完成对配电网图模的构建
工作,进而达到配电网故障处理、监控等要求。如果主站建设的类型不同,那
么应将信息接入量作为参考,比如进行大型主站建设时,其信息接入量必须大于50万点,在进行中型主站建设时,其信息接入量必须达到50万点,进行小型主
站建设时,其信息接入量需达到10万点之内范围。值得注意的是,一定不要忽
视在软件模块和硬件设备的配置工作,严加区分,大型主站首先应配置SCADA,
即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然后再引入信息交互等软件模块;中型主站的选择
范围较广,可以配置一些高级应用软件,而小型主站通常是将故障处理、信息交互、SCADA 软件模块作为主要配置。
2.2 终端及通信
配电自动化终端实质上是数据信息传输的接受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和自动
加密功能,进而从相对全面的角度保证关键数据传输的完整性。配电自动化主站
与终端通信功能的实现主要依靠光纤传播,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对传输电
流进行监测,对本地供电设备展开保护功能,一旦发现电流传输中断的情况发生,会自动锁定通信中断位置,同时将供电故障信息反馈到中央处理系统,为后续的
维护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配电自动化终端主要可以分成“二遥”终端以及“三遥”终端两种。
2.2.1 “二遥”终端
主要包括电流遥测和上报故障信息功能,但是不具备遥控功能,但是普遍的“二遥”终端开关均缺乏相应的电动操作机构,但是具备本地保护功能的“二遥”则
必须要具备电动操作机构,“二遥”终端能够通过公共无线通信和无线专网的形式
工作。
2.2.2 “三遥”终端
主要包括故障信息上报、遥控、遥信以及遥测的功能,其开关均要具备电动
操作机构,通常利用挂念通道予以非对称加密。
3 配电自动化系统下的可靠性技术管理评估
3.1 更新换代配电系统装置,强化可靠性评估效果
随着我国智能电网的飞速发展,配电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原先
的旧产能电力设备和装置被逐步淘汰,更新了新型的、智能的、稳定的设备及装置,如真空开关替代了原有的10KV出线开关;分段的线路开关替代了总线路开关、配电系统中新增了双回路线路、淘汰并更新无保护装置的分接箱和对接箱等,这些更新的设备与装置可以通过有效的隔离手段,对故障电力设备进行检修和恢复。同时,随着网络智能水平的提高,电力系统的网络监控与预警功能也得到了
充分的发挥,在智能网络监测之下,可以及时调整和变更其运行状态,还可以实
现对不同负荷的转移,这样有效地降低了停电检修损失,强化了可靠性评估效果。
3.2 推进智能电网改造,保障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
在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过程中,还要与电网运行相联接,必须对电网的结
构和运行状态进行优化和调整,用智能化的手段,对电力负荷进行优化分配,实
现电力负荷与电力使用的协同与统一,提高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效用。
3.3 科学先进的状态检修技术模式的应用与普及
在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中,离不开先进的状态检修技术应用,在这一科学、
合理的状态检修模式之下,可以借助于诸如:红外测温技术来对电气重负荷线路
进行检测,可以重点针对关键线路连接点及关键设备进行监测,在实时的监控状
态下,可以用自动化数据为依据和参考,及时加以处置。
4 配电自动化全新发展模式
4.1 配电网优化运行与管理
电力市场的不断完善迫使电力企业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效
率管理、降低成本和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上。这使得供电企业必须不断地分析电
网的运行性能、制定电网优化运行的方案。配电网的优化运行主要包括:无功补偿、提高供电质量、降低网损、设备运行和维护。供电质量包括:安全性、电压
合格率、频率合格率、供电可靠性和用户对停电、收费及服务的意见。
4.2 配电网集成化、智能化和综合化
配电自动化系统作为一个庞大复杂、综合性很高的系统性工程,包含众多的
设备和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关联,其本身及其所用技术又处
于不断发展之中,这就要求配电自动化系统采用全面解决的方案,走系统集成之路,最大限度保护用户原有的投资。在馈线自动化方面,现有馈线终端设备不仅
具有常规的遥测、遥信和遥控功能,且还集成了自动重合闸、馈线故障检测和电
能质量的一些参数的检测功能,并有进一步与断路器、开关相结合,机电一体化,发展成为智能化开关的趋势。为降为降低建设、运行和维护的综合成本,为提高
供电可靠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