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领导班子中 “小圈子”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警惕领导班子中“小圈子”的影响

最近以来,还有少数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爱搞“小圈子”。即以老乡、同学等非工作关系为基础构成的小群体,圈中人对内抱团结盟、相互帮忙、吹喇叭、抬轿子,对外以人画线、以邻为壑、排斥异己、掣肘使绊。它是影响领导班子建设的一个重要思想因素,影响极坏,应对之保持高度警惕,坚决铲除。

一、领导班子中“小圈子”的类型

领导班子的“小圈子”有多种表现形式,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地域型的“小圈子”。同在本地出生长大,又同在本地任职,彼此之间和联系无形中比与外地调来的同志更紧密,遇到的意见分歧,思想交锋,往往“枪口”一致对外,同进同退,只讲地缘关系,不讲大局和组织原则。

二是情感型的“小圈子”。少数领导干部交流到异地工作,总是急于在所在地干部队伍中认老乡、访战友、叙同窗,继而组织战友会、同学会、同乡会,甚至搞“拜把子”结义。战友、同学、老乡之间,今天你请我,明天我请你,

不亦乐乎。因为是老朋友、老同学、老同志、老领导、老部下,便遇事优先考虑,凭私交的深浅决定自己的态度,用情感代替党的纪律。

三是兴趣型的“小圈子”。钩鱼、打牌、下棋、养花等共同的兴趣爱好,使他们从拥有共同的业余天地开始,渐渐渗透到工作领域,最终抹煞了工作和消闲的界限,事事只认小集团,不顾大集体,好坏不分,是非不明。

四是利益型的“小圈子”。为谋取共同的利益彼此勾结,民照不宣。有利可图则不遗余力,推波肋澜;无利可图则作壁上观,甚至从中作梗。一切以小群体利益为重,无视党的形象和老百姓的死活。

二、领导班子“小圈子”形成的原因

领导班子搞“小圈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封建陋习沉渣泛起的影响,也有深刻的现实社会背景,还与少数地方党组织政治敏锐性不强,对领导干部疏于管理有关。在公众看来,领导干部搞“小圈子”,主要是出于“官运”或“钱运”的考虑。

(一)领导班子中“小圈子”是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产物。我国是一个具有数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文明古国,封建经济形态下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朝天子一朝臣”等,就是这种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写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封建经济关系虽然不复存在,但人身依附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仍然残存着。权力追求者从个人私利出发,把正常的工作关系变为互相勾结、互傍互依、互相利用的关系,下级对上级一忠二顺,上级对下级一亲二信,相互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小圈子”。

(二)领导班子中“小圈子”是市场经济趋利性生出的“怪胎”。领导班子中干部“小圈子”现象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感情为掩护,追逐私利、互相利用。他们并不是因为性格或爱好相近而走到一起的,而是某种共同利益把他们联结成了一个“小圈子”。有的认“大款”做“小兄弟”,眼馋的是人家的“钱袋子”;有的认下属做“小兄弟”,琢磨的是给自己找后路;有的认黑恶势力做“小兄弟”,追求的是为所欲为。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腐败案中的行贿主角周雪华,曾用“游鱼贪食,钓者诱之;人皆为鱼,我则钓者”的打油诗来形容他与胡长清之间所谓的“朋

友”关系。

(三)领导班子中“小圈子”的形成,是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的结果。一些地方的党组织对党员领导干部管理不严、监督不力,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对出现的一些倾向性、

苗头性问题,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认为无碍大局,甚至出了事还包着、护着。有的认为,领导干部结交朋友,搞战友会、同乡会、同学会,是中国的社会特色,也是个人的私事,组织上不好干预。正因为管理、教育不到位,少数领导干部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忽视党的规定和党的纪律,沾染上了社会上的陈规陋习和庸俗作风。

三、领导班子搞“小圈子”的严重危害

领导班子中“小圈子”现象,不但对干部队伍有腐化作用,对整个社会也会产生恶劣影响。一个单位、一个地方如果“小圈子”盛行,领导干部行使公共权力就会出现偏差,党性原则就会让位于哥们儿义气,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就会被践踏,选人用人就谈不上公平公正,结果表面上一团和气,背地里则乌烟瘴气。

首先,领导班子中搞“小圈子”,扭曲价值观念,淡化公仆意识。领导班子中干部搞“小圈子”的特征之一就是利益的小集团化。领导班子中“小圈子”的存在,使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小群体利益所取代,价值观念由奉献沦为索取,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小群体中利益出发,有利则行,无利则止。

其次,领导班子搞“小圈子”破坏党的团结。我们的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高度统一的政党。领导干部搞“小圈子”,是派性的表现,与党性根本对立,是党的团结统一的大敌。领导班子中的小圈子”一般都有自己的主张和规则,这些主张和规则,往往是某一个人或某几个核心人物意志的体现,是个人意志的群体化、集团化,它导致了个人意志力量的扩张,给个人与组织的对抗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常常把正常的组织生活当作攻击的舞台,把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变成伤害同志的锐利武器,严重地破坏了班子团结。

再次,领导班子搞“小圈子”降低了集体威信,损害了党的形象。领导干部集体的集体威信是党的威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透视党的形象的一个窗口。领导班子中小圈子”构成了密切干群关系的一大障碍,留给人民群众的是政治上不可靠的印象,并产生由点及面的“晕轮效应”,即人民群众会把对“小圈子”的不信任感扩大到整个班子乃

至全党,对党的可信度心存疑虑。

最后,领导班子搞“小圈子”败坏社会风气。我们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其言行对社会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搞“小圈子”的领导干部,是非不分,只要是圈中人,难办

的事变得好办,不能办的事变得能办;只要是圈中人,有了问题甚至错误,大事可以化小,小事可以化了。这种讲小团伙的规矩、不讲党的纪律,讲少数人的好处、不讲党的利益的庸俗之风,不仅会腐蚀干部队伍,还会污染社会风气,助长少数普通群众轻视国家法律、社会道德和正常社会秩序的风气,使匪气、霸气、江湖义气代替国家法律、规章制度和社会道德,进而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四、治理领导班子“小圈子”现象的对策

领导干部作为社会成员,有一定的生活圈、社交圈,无可厚非,但因为其手中掌握着权力、岗位特殊,对其生活圈、社交圈也提出了特殊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领导干部要自觉地从各种各样的“小圈子”里走出来,不搞“小圈子”;各级党组织要从严整肃吏治,坚决铲除滋生“小圈子”的土壤。

(一)、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党性修养,是破除领导班子“小圈子”的思想依据。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教育,以及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帮助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强化其宗旨观念和民主集中制观念,使他们认识到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共产党人不存在任何个人或小圈子的特殊利益,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