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三色沟铅锌多金属矿控矿地质条件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省三色沟铅锌多金属矿控矿地质条件探讨

作者:张炳元

来源:《地球》2013年第07期

[摘要]本文对青海省三色沟铅锌多金属矿岩石类型、地层岩性条件、岩浆活动特征、控矿构造及成矿模式等进行了分析探讨,具有较强的意义和价值,供参考。

[关键词] 三色沟铅锌多金属矿地层岩性控矿构造

[中图分类号] P61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96-2

1岩石类型及岩石学特征

1.1火山岩

古老的变质地层中的火山岩主要包括两类:

(1)零星出现的斜长角闪岩、角闪片岩、黑云母片岩等,可能是由地层中的中基性火山岩层变质形成的。变质地层中的火山物质在岩石中以变余岩屑和晶屑的形式被识别。

(2)变质流纹岩,见于PD5洞口一带(图2-lla),由流纹斑岩经区域变质形成,保留流纹岩中的脱玻化球粒结构的残余(图2-llb),其层位较高,变质程度偏低,仅绿片岩相。

1.2侵入岩体

矿区的侵入岩体具有多期多阶段性,至少可以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古老地层中的小型中酸性侵入体。包括中酸性斑岩体、闪长扮岩、长英质细晶岩,可见片理化特征,或呈脉状顺变质岩的片理方向倾入。这些小型岩体形成时代较早,可能不是同期的产物,与成矿作用没有直接联系,尚未得到很好的研究。

(2)灰白色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是矿区的主要岩体,包括中粗粒和细粒两种结构,但二者之间未见明显的界线,可能属同一岩体不同相带,其中细粒者出现于岩体的边缘地带,为边缘相。

该岩体是铅锌矿的主要围岩之一,II号矿体及m、IV、V号矿化带产于岩体中,而I号矿带则横穿岩体及其围岩。靠近铅梓矿体的花岗岩体普遍发育强烈的娃化和销云母化,娃化交代

形成交代乳英结构(图1-a)容易与文像花岗岩混靖;绳云母化主要交代岩石中的长石,留下粗粒的石英(图1-b)。

a-硅化,长石被石英交代形成交代乳英结构(+);b-绢云母化,保留长石残余及外形(+)

2地层岩性条件

含铅锌石英脉的围岩包括两部分,其一是金水口群白沙河组深变质岩,其二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地层中微量元素含量很低,但受后期岩体的侵入和蚀变作用可明显升高(见表1)。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受较强的绢云母化和硅化等蚀变,其中铅锌含量与蚀变强度呈正比,蚀变越强者含量越高,说明后期蚀变才是导致铅锌集中富集的主要因素。斑岩型矿化作用产于花岗斑岩体中,其中铜铅锌含量有同步增长的趋势。

3岩浆活动特征

矿区的侵入岩具有多期多阶段性,主要岩性包括中粗粒-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岩石化学分析显示该区岩浆岩分异程度较高,具有高硅、高钾、过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的特征,符合S型花岗岩的特征。

壳源重熔型花岗岩,由于岩浆演化阶段不同,壳源物质熔融程度以及岩浆侵入时与围岩同化混染程度不同而使其稀土元素分配更趋复杂。依据前述稀土元素特征分析,认为花岗岩δEu 值以及(La/Yb)n、La/Sm、Ce/Yb、Eu/Yb的比值相对较低,说明重熔岩浆演化经过高度分异,因而易于形成高浓度的含矿热流体,其流体沿构造运移,在构造有利部位富集成矿(如I、II矿体)。花岗斑岩的上述参数值与花岗岩十分相似差别不大,说明两种岩体来自同源花岗岩浆。

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虽然是铅锌矿的主要围岩,但与铅锌成矿作用没有直接的关系。蚀变花岗斑岩脉是斑岩型铜矿化的成矿母岩和赋矿岩石。铅锌矿与花岗斑岩之间未见直接的关系,难以判断其成因联系,但从微量元素的分布规律来看,铅锌矿与铜矿之间反映不同的成矿岩浆活动类型,花岗斑岩可能代表岩浆演化更晚期的产物,或代表另一期岩浆活动的浅成岩体。从成矿作用的分析结果推断,矿区可能存在另一期的岩浆侵入作用,该期岩浆期后热液引起了铅锌硫化物的富集成矿作用。

4控矿构造

从整个矿区来看,北东和北西两组裂隙均具有剪性断裂的原始特征,可能是在同一构造应力场下形成的一对共轭剪裂面。通过赤平投影分析,σ2的方向为162°

铅锌矿受三级断裂构造控制,其中矿区三级构造为NE-NNE向及NW向两组断裂构造,为矿区铅锌矿体的主要含矿构造。成矿期应力场使北东向构造张开,呈现张剪性特征,I、II

号铅锌矿体即分布在此组断裂中,北西向构造总体上受挤压呈压剪性,III、IV、VI、VII号铅锌矿体受此组断裂控制。因此,矿区北东向构造的含矿性较好,而北西向含矿性稍差。该时期成矿构造的应力来源可能是深部向上的岩浆顶托作用或热液活动,热液通道为北东向裂隙面。

含铜斑岩体主要受北东和近南北向构造控制,成矿期以引张为主,岩脉的产状与含铅石英脉的某些方向较接近,继承了铅锌矿的成矿构造及成矿应力场。

5成矿模式

三色沟矿区主要存在两期成矿作用,即石英脉型铅锌矿成矿作用和细脉浸染状铜(铅锌)矿成矿作用。该区的成矿模式见图2。

图2上,该区成岩成矿及构造演化大致经历了一下几个阶段:华力西一印支早期的岩浆活动变现为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及一些岩脉的侵入,该期岩浆活动为成矿带来了一定的物质。印支晚期该区造山过程进入晚期,本区内主要形成一系列切穿金水口白沙河组变质地层及华力西期花岗岩的北东一北西断裂,并且沿他们的交汇部位岩浆侵入。随后,由深部岩浆分异出的富含C02热水溶液沿北西-北北西向脆性断裂-裂隙控矿系统上升至地壳浅部次一级的断裂交汇处,由于压力降低、温度下降,原来均一的超临界NaCl-H20-C02流体发生不混溶引起(:02与1120+^^(:1相分离,导致成矿溶液成分和温压条件的急剧变化,引起黄铁铅锌等硫化物在有利的容矿构造沉淀,形成了为与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中温热液型石英脉型铅锌矿;随着深部的岩浆继续演化,晚期形成了与花岗斑岩有关的细脉浸染状铜(铅锌)矿。

参考文献

[1]陈树云,伊有昌,吴小霞,等.青海东昆仑东段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及金属矿产找矿方向研究[J].黄金科学技术,2007,15(4).

[2]池国祥,赖健清.流体包裹体在矿床研究中的作用[J].矿床地质,2009,2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