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知识点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知识点解析
1.聚落的形态
(1)聚落的概念
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2)聚落的形式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①城市
Ⅰ定义: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Ⅱ特点:人口密集,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并且对周围地区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居住状况相对拥挤,多高层住宅,城市空间利用率高,交通发达。
Ⅲ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破坏(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音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等。
Ⅳ解决措施:加强管理和保护,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②乡村
Ⅰ定义: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分为村庄和集镇。
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村庄,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叫集镇。
Ⅱ特点:居住地相对分散,房屋不高,但经济实用;外围常有大片农田,主要从事农业产业活动;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许多乡村民居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和环境特点。
城市和乡村的本质区别
谈重点城市和乡村的本质区别是从事的行业不同,城市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乡村主要从事农业产业活动。
(3)聚落的演化过程
聚落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在不断发展的。
地理位置优越,聚落向前发展的速度越快。
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聚落人口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逐渐发展成为集镇,集镇进一步发展,楼房越来越高,人们由农业生产转向非农业生产,发展成为小城市,并由小城市逐渐向大城市发展。
谈重点城市和乡村的演化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再有城市聚落。
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城市是由乡村发展而来的,在干流与支流汇合处,或河流入海处,往往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4)聚落形成和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①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聚落的形成受地形、气候、水源、交通、资源等条件影响。
谈重点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水源丰富、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易形成聚落。
②聚落的分布状况
在一些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释疑点聚落与环境
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因为这些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干旱,经济发展落后。
③民居建筑风格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
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等。
如下表所示:
A.城市—城镇—村庄B.村庄—城镇—城市
C.集镇—村庄—城市D.城镇—集镇—乡村
解析:城市聚落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先是乡村聚落,随着人口规模扩大,形成城镇,最后人口达到一定规模,生产方式非农业就形成了城市。
答案:B
【例1-2】下列地点,不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A.水源充足的地方B.交通不便的地方
C.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D.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地方解析: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水源丰富、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易形成聚落。
选项B,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答案:B
【例1-3】“房屋墙体厚实,室内有壁炉或火炕,窗小或有双层窗,而且屋顶大而高耸”,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
A.寒冷多雨区B.炎热多雨区
C.温暖干燥区D.温暖多雨雪区
解析:世界各地的房屋建筑物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室内有壁炉或火炕,是为了取暖,墙体厚实,窗小或有双层窗,可以防止热量的散失,这说明此地气候寒冷。
屋顶高耸是为了排泄雨雪。
答案:A
2.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1)世界文化遗产
人类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文化,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产。
如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古镇、古村落,以及古代的宫殿、神庙、园林和陵墓等。
谈重点中国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传统聚落
平遥古城、丽江古城、皖南古村落、福建土楼、开平碉楼与村落等。
其他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有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法国的“巴黎塞纳河岸”、巴西的巴西利亚等。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它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3)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①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的侵蚀。
②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
③避免过度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例2】文化遗产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见证了人类的文明,下
列哪项活动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
A.为增加历史见证,在景区亭子上刻写“某某于某时到此一游”
B.为招徕游客,敦煌博物院降价出售门票
C.修建阿斯旺水坝,搬迁拉美西斯二世神庙
D.在景区设置饮食、烧烤摊点,给游客提供方便
解析:A项中随意刻字,毁坏了文物;B项中敦煌博物院生态环境脆弱,应对外轮流开放石窟,限制参观的人数;D项中饮食、烧烤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答案:C
3.乡村和城市的区别
乡村和城市作为不同的聚落形式,不仅在外观上有区别,在多个方面都不一样。
如下表所示:
项目城市乡村
人口密度大小
职业构成复杂简单
生产方式以工业、服务业为主以农业为主
生活水平高低
住房特征以楼房为主以平房为主
交通方式多种多样简单
聚落规模大小
【例3)。
A.乡村聚落的规模一般比城市聚落的规模小
B.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服务业,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
C.乡村聚落的道路要比城市聚落密集
D.乡村聚落的出现要比城市聚落晚一些
解析:乡村聚落人口比城市聚落少,规模也小;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工业和服务业活动;乡村的面积大,但是城市的道路更密集;乡村聚落出现比城市聚落要早。
答案:A
4.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世界各地典型聚落都是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
如下表所示:
民居建筑特点
当地的气候特点
两者的相互关系
热带雨林地区
双层木楼或竹楼
炎热多雨,比较潮湿
竹楼通风较好,人居住在楼上,不仅比较凉爽而且比较干爽
北极地区 冰层、冰块构筑,墙体厚
严寒
冰层广布,易于取材,墙体厚,利于保持室内温度 热带沙漠地区 墙厚、窗小
炎热、干燥、多风沙
厚墙减少白天通过墙壁
传导进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减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吹来的干热风
亚寒带
墙厚、室内有壁
炉、火炕、窗小、双层玻璃
寒冷 墙厚利于保暖,窗小减少冷空气进入室内
落的建筑特点来分析二者的关系,主要是聚落的建筑特点如何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特征。
【例4】下图是四种民居景观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四种民居所在地的气候,最具湿热特征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图示四种民居的形态,与烟台民居最相似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本题考查不同自然环境下的民居特点,湿热地区的民居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利于通风散热,可以保持屋内干爽。
烟台位于温带沿海地区,雨水较多,所以房屋多是尖顶的,墙厚、有一定的保温性。
答案:(1)B(2)C
5.环境对于聚落的影响
(1)自然环境对于聚落的影响。
①地形方面:
a.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平原地区,一般聚落成团状或者带状分布,聚落密集,规模大,人口多。
辨误区并不是所有的平原地区聚落都密集,如世界最大的亚马孙平原,就因为过于潮湿而人口稀少,聚落规模也很小,甚至有的地方没有聚落。
b.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由于高寒缺氧和交通不便,聚落一般呈点状分布,聚落稀疏,规模小,人口少。
②气候方面:
a.气候寒冷的地区,聚落的墙体一般比较厚,建筑物低矮,这样便于保温,如我国北方的传统民居;气候炎热的地区,聚落的墙体薄,建筑物高大,便于通风散热,如我国西南地区的民居。
b.降水多的地区,屋顶的坡度大,便于雨水下泄,如我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降水少的地区,屋顶坡度小,或者做成平顶,如我国新疆地区的建筑都是平顶,在一些沙漠地区甚至没有屋顶。
(2)人文环境对于聚落的影响。
①政治因素:历代统治阶级为了政治的需要,能够改变聚落的规模和位置,如为了开发一个地区而进行大规模的移民,就人为造就了许多聚落。
②经济与生活习惯:亚洲大部分地区人口稠密,经济落后,因此村庄分布密集,排列杂乱无章,没有合理的规划,交通也不方便。
欧洲经济发达,机械化程度高,乡村人口较少,因此村庄中的房屋较少,存在间隔较远,农田规划整齐。
③宗教文化:宗教文化对于聚落有很大的影响,信仰某个宗教的地方,其聚落的建筑风格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如信仰基督教的地方,其建筑风格具有明显的
教堂色彩。
【例5】2008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将福建土楼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2年“十一”假期期间,土楼旅游收入创历史新高。
根据以上材料和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环境对于图中聚落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帐篷样式的聚落有利于避暑
B.乙图中土楼这种特殊聚落的形成,文化因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C.丙图中的房屋墙体很厚,为了保温
D.丁图中的四合院,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
(2)福建土楼“申遗”成功,有利于促进当地()。
A.种植业的发展B.工业的发展
C.旅游业的发展D.畜牧业的发展
解析:第(1)题,甲图是蒙古包,是为了适应当地游牧生活而形成的聚落形式;乙图福建土楼的形成和当地的文化有重要的联系;丙图是沙漠中的聚落,厚墙窗小是为了阻挡外面的热量和风沙;丁图中的四合院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
第(2)题,传统的聚落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它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殊的建筑形式吸引众多的参观者,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
答案:(1)B(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