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的开发与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大荒的开发与保护
●何佳/四川省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610072)
北大荒,位于东经123°40′到134°40′,横跨11个经度;从北纬40°10′到50°20′,纵贯10个纬度,总面积5.53万平方公里。指中国黑龙江省北部在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广大荒芜地区。这里土地肥沃,部分为低湿沼泽地;这里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大都在5%到8%之间,有的地区高达10%以上;这里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地表江河纵横,地下储量可观,大气降水充盈,极为适宜农业发展;但这里气候寒冷,过去交通不便,人烟稀少,丰富的土地资源长期得不到合理的开发利用,是纵横千里的大片荒原,故被人称为“北大荒”。
一、北大荒的开发
解放初期,粮食短缺,大跃进又使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开发北大荒一可以向荒地要粮,二可以安置富余劳动力。五十年代中期,王震将军奉党中央、毛主席之命,先是率领铁道兵,后又指挥十万转业官兵挺进荒原,在东北三江平原的亘古荒原上发起了“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的伟大壮举,展开了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奠定了垦区的基矗。近半个世纪以来,先后由14万转复官兵,5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山东、四川等地的支边青年,54万城市知识青年和地方干部、农民组成的垦荒大军,继承发扬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和“南泥湾”精神,头顶蓝天、脚踏荒原,人拉肩扛,搭马架、睡地铺,战胜重重困难,在茫茫沼泽荒原上建起了一大批机械化国营农场群。老一代北大荒人数十年如一日,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为垦区的开发建设“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垦区人民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还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即“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
二、北大荒的现状
历经半个多世纪艰苦奋斗、开发建设,昔日的北大荒,如今已是良田无际,稻麦飘香,城镇相望的北大仓。北大荒垦区不断发展壮大,从1949年只有耕地40万公顷到现在达到了370万公顷。60多年来,北大荒垦区累计生产粮豆3639亿斤,向国家上交商品粮2538亿斤,已成为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和现代农业的示范基地,被誉为国家“抓得住、调得动、能应对突发事件”的“中华大粮仓”
截止2009年末,垦区已形成了从田间到场院、从地面到天上的中国最大的农业机械群。实现了由初级农业机械化向较高水平农业机械化的过渡。高度的农业机械化创造了与世界比肩的劳动生产率,北大荒垦区目前农业劳均生产粮食达35.4吨,高于世界发达国家劳均生产粮食28吨的水平。北大荒垦区用占全省五分之一的土地,生产出了占全省三分之一的粮食,为我国的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60多年前,当十万转业官兵踏上北大荒这片亘古荒原的时候,马架子和地窨子是这些英雄将士们的立身安家之地。60多年后,140座具有现代气息的农垦新城星罗棋布,镶嵌在北大荒5.53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北大荒人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过上了城市人的幸福生活。
三、北大荒日益凸显的开发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大荒过度开发所导致的负面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其开发中面临的最大尴尬就是其所能骄傲与自豪的黑土地已越来越少。据资料表明,目前黑土区耕地表层有机
质含量已经下降到2.5%~6.5%之间,与开垦初期的11.8%相比下降了一半以上。由于过度开荒,这里的原始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大自然无情地向人们开出了巨额“罚单”──水土流失、江河泛滥、风蚀沙化、气候异常、旱涝频繁、粮食减产等。
1、水土流失令人震撼
东北地区年均降水不多,但集中在夏季,多以暴雨形式出现,由于过度开荒,地表植被遭受破坏,使得径流集中,冲刷力强,土壤遭受水蚀剧烈。春季积雪融化时产生的融雪径流,在黑土解冻时,土壤融化一层就被冲刷一层。这种冻融侵蚀的现象十分严重,其冲刷速度一点不亚于暴雨造成的水土流失。如今,在黑土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竟可以看到与未曾整治的黄土高原类似的景象:大面积的良田被肢解得支离破碎,一马平川的大地沟壑纵横!
据估算,东北黑土区近30%的面积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黑土层每年约以0.7厘米~1厘米的速度流失(而形成1厘米的表土则需要400年时间),黑土层已由开垦之初的80厘米~100厘米下降到20厘米~30厘米。专家预测,以这样的速度,再过50年大部分黑土层将基本消失,剩下的就将是黄土状亚粘土。这种土,农作物几乎无法生长,东北黑土区将变成名副其实的“北大荒”。据黑龙江省耕地状况文件资料显示,该省土壤中每年流失掉的氮、磷、钾元素折合成标准化肥上百万吨,因水土流失导致粮食减产20亿千克~40亿千克。大范围的水土流失带走了我们十分稀缺的黑土地的大量养分,使土壤肥力大大下降。农业生产就只好越来越多地增加化肥使用量,这反过来又增加了土地的污染,加剧了土壤的板结退化。
持续的、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已经破坏了宝贵的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损害了…北大仓‟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对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2、生态问题日益严重
湿地包括沼泽、河湖、沿海滩涂等,是地球重要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可以对空气和水进行净化,缓解旱涝,对废弃物进行去毒和分解,有利于土壤及其肥力的增加和恢复,稳定局部的气候等。北大荒是我国重要的湿地集中分布区之一,而人们的过度开荒使这里的湿地减少了一半,使湿地的作用减弱或几乎消失,使气候怡人的东北黑土区正在变成一个生态脆弱区:发生异常气候的频率越来越高;自然灾害种类增多,旱灾、洪灾和风灾发生的范围越来越广,频度越来越大;野生动物被迫迁徙他乡;东北平原的春季扬沙天气逐年增多。这样下去,东北也极有可能成为沙尘暴的又一风源地!
水土流失形成的泥沙下泄,淤积江河、水库、道路,造成洪涝灾害频繁发生。西辽河流域由于泥沙淤积,已有89座水利工程报废;在1998年松花江、嫩江流域特大洪水中,嫩江流域八大支流山洪暴发,出现超历史水位洪水;因大量泥沙淤积河床,松花江航道由上世纪50年代的1500千米,缩短到目前的580千米……
四、北大荒的保护
面对接踵而来的生态危机和大自然的惩罚,北大荒人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改善“北大荒”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除了退耕还林,恢复植被,已别无选择。2001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做出了一项意义深远的战略决策:停止湿地开荒,对不宜耕种的土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大力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人工造林绿化面积以每年20多万亩的速度递增,初步形成了支撑“北大荒”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屏障”。垦区还扩建和新建1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