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教案
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现在的“北大荒”通常指—三江 平原,位于中国的东北角,西起小 兴安岭,东达乌苏里江,北迄黑龙 江,南抵兴凯湖,于黑龙江、松花 江、乌苏里江汇流处。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必 修三第 二章问 题研究 :为什 么停止 开发“ 北大荒 ”(共2 5张PPT )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必 修三第 二章问 题研究 :为什 么停止 开发“ 北大荒 ”(共2 5张PPT )
一、“北大荒”在哪里?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必 修三第 二章问 题研究 :为什 么停止 开发“ 北大荒 ”(共2 5张PPT )
北大荒、北大荒,又是兔子又是 狼,光长野草不打粮。
显著的自然特点:地势低平、沼泽广布。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必 修三第 二章问 题研究 :为什 么停止 开发“ 北大荒 ”(共2 5张PPT )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必 修三第 二章问 题研究 :为什 么停止 开发“ 北大荒 ”(共2 5张PPT )
二、“北大荒”是怎么样的自然地理环境?
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必 修三第 二章问 题研究 :为什 么停止 开发“ 北大荒 ”(共2 5张PPT )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必 修三第 二章问 题研究 :为什 么停止 开发“ 北大荒 ”(共2 5张PPT )
问题思考:开发“北大荒”有什么困难?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必 修三第 二章问 题研究 :为什 么停止 开发“ 北大荒 ”(共2 5张PPT )
三、为什么要开发“北大荒”?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研究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课程教学设计
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认识“北大荒”变为“北大仓”,以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重要性。
2.理解停业开发北大荒带来的环境效应,树立保护湿地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
1.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
2.“北大荒”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
3.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
难点
1.停止开发北大荒的原因。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本节课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堂气氛活跃,但是仍有很多不足。
就从教学环节上来说,我觉的学生今天对这节课的参与度不够高,仅局限在少部分同学身上。
大部分同学还是比较被动的。
我应该设置让学生更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精品高中地理 人教版必修三 2.3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学案
高二地理主备人:时间:班级:学生姓名: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学习目标】1、能够通过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来分析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
2、能够说出三江平原从“北大荒”—“北大仓”—“北大荒”的演变原因3、能够说出湿地的生态效益4、通过三江平原的历史演变,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
【自主学习】一、关于湿地1、含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被浅水覆盖的土地(陆、水过渡带)2、类型: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红树林人工湿地:水库、稻田、池塘二、读教材三段资料,结合三江平原地图分析以下问题。
1、哪些自然原因使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地形、气候、土壤、水文)2、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有哪些?3、在三江平原开垦需要重点改造哪一个自然条件?为什么?4、湿地具有哪些生态环境效益?三江平原湿地变良田后,对环境可能产生什么影响?5、现在我国停止了对三江平原的开发,切实保护了湿地。
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国家对三江平原开发政策的变化?【合作探究】1/洞庭湖区为什么会出现围湖造田的现象?2.洞庭湖为什么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3.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湿地?【课堂练习】1、下列不属于湿地生态系统作用的是( )A 、调节气候B、防风固沙C、美化环境 D 、净化水污染2、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
湿地与森林相比独有的功能是( )A 、调节气候B、调蓄洪水C、美化环境 D 、净化水污染3、下列不属于洞庭湖湿地作用的是( )A、调蓄洪水B、灌溉、发电C 、调节气候D 、降解污染物湿地与森林、海洋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它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称为地球之“肾”,请回答4—6题。
4.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围湖造田B.森林破坏C.兴修水利D.荒漠化5.华北地区湿地水污染带来的后果主要是()A.北方干旱季节加长 B危害人体健康C增加酸雨的次数D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6.关于湿地的发展方向正确的是()A.通过湿地改造发展种植业B.通过湿地自然条件建立蔬菜瓜果基地C.利用湿地空间发展建筑业D.利用湿地风貌和动植物资源发展旅游业国务院在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人教版必修3 地理:第二章 问题研究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导学案设计(含答案)
湿地及其保护导学案【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学习目标】1. 了解湿地的定义、分类及其特点,并能够举例说明。
2. 理解为什么人们关注湿地的存在,识记湿地在环保中的重要作用。
3. 初步认识城市湿地遭破坏或减少所带来的危害,识记保护湿地的措施。
4. 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探究,培养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初步学会地理问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学习重、难点】重点:湿地成因;湿地的生态价值;湿地遭破坏或减少所带来的危害及其综合治理与保护措施。
难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注重环保。
【学习过程】你去过家乡的湿地公园吗?赞美家乡湿地一、了解湿地:你对湿地了解多少?1. 定义(1)简明定义(2)世界《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对点训练1】下列不属于...湿地的是()(多项)A. 万安水库B. 海南岛红树林C. 耕地D. 青藏高原上的冰川E. 龙津河F. 石锣湖G. 海洋H. 沿海滩涂I. 沼泽△如何判断一地是否为湿地?2. 类型3. 成因【对点训练2】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湿地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松嫩平原上沼泽湿地面积达33.12万km2,且分布范围较大。
简述松嫩平原上多湿地的主要形成原因。
二、关注湿地:大家平时关注湿地了吗?湿地有哪些作用?请简述湿地的作用。
【问题探究1】目前,许多城市在加强人工湿地建设,你认为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会起什么样的作用?三、认识湿地:假如12万m2的湿地公园还是一个废弃的石锣湖、臭水沟抑或建成现代都市里的摩天大楼,那么它可能会对城市环境带来哪些影响?【问题探究2】城市湿地遭破坏或城市公园湿地减少,会对城市环境带来哪些影响?四、保护湿地: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保护湿地?【问题探究3】开发还是保护,这是城市湿地的两种前途,同样也是我们人类面临的两难选择。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教案:第二章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教案3
状况,并分析开发前后状况比较。
一、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
【知识拓展】
阅读三江平原的相关材料,形成一个完整认识三江平原的思
路。
教
(学生探究讨论)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的自然原因?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学
(1)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
过
(2)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3)夏秋季降水集中。 程
(4)土质粘重,且有永久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课题
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课程 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通过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 来进行分析。
2.“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原因。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地图了解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分析三江平原 的自然特征,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为什么要停止开 发“北大荒”。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通过三江平原自然特点的分析及其历史的演变过 程:北大荒——北大仓——北大荒的转变过程,让学生 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
们应该怎样理解国家对三江平原开发政策的变化?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补充)
活动与探究
类比说明洞庭湖地区为什么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
(阅读资料,教师归纳总结)
课堂 小结
黑龙江三江平原湿地生态恢复建设,应在湿地生态结构上下工夫, 以环境生态学的有关理论,保证湿地生态平衡条件的满足。通过退 耕还湿、刹住毁湿开荒之风、划入或组建保护区、新建一批蓄水坝 和平沟等措施,保持、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探索适合该区的 湿地农业发展模式,是防止农业生产对湿地资源有效保护与可持续 利用构成威胁的有效途径。从资源水利和环境生态水利的战略高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补充) 教
高中地理_问题研究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一、知识与技能1.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通过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来进行分析。
2.“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了解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分析三江平原的自然特征,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为什么要停止开发“北大荒”。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三江平原自然特点的分析及其历史的演变过程:北大荒——北大仓——北大荒的转变过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
2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在必修1、必修2的学习基础上,对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基本大势有所了解。
在必修3第一章学习中对区域联系有一定认识,对区域分析、区域发展规划的一般方法有所了解,形成本章节学习的基础。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
2.“北大荒”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
3.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
教学难点1.“北大荒”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
2.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
4教学过程 4.1 导入新课视频导入一、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一)展示三江平原的景观图片、地图等。
(3分钟)思考讨论:三江平原的位置、“三江”是哪三江,这里的人口密度状况,并分析开发前后状况比较。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自主学习,根据地图册及所学知识归纳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5分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展示材料,通过创设情境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主体知识。
(10分钟)【材料一】白板展示材料思考讨论: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的自然原因。
(学生集体探究讨论)学生板书:略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材料二】通过课本材料的阅读,了解“北大荒”在不同年代开发的背景和意义。
“北大荒”是国家手中的一袋米,更是市场的平衡器,它始终发挥着确保粮食供应与市场稳定的重要作用。
1960年国家处于严重自然灾害时期,北大荒人把口粮一减再减,向国家硬是上缴了1.8亿千克粮食,完成了3000万千克大豆出口任务。
1988年全国粮食生产出现波动,国家决定垦区上缴粮食增加到10.9亿千克,用来平抑粮价。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名师制作优质教案问题探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教案1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高中地理必修3的核心内容是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典型区域为例,通过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分析,调用相关地理的基本的知识、原理和规律,运用地理思维方法,提出该区域持续发展的措施。
希望学生通过相关区域的学习,应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对世界其他相似区域的发展提出预见性的问题及防治措施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二、【教材内容分析】“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是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研究内容,它是围绕本章内容“生态环境建设”所设计的研究主题。
绝大部分学生对北大荒的认识是作为中国的粮食主产区,为中国粮食安全做出突出贡献,但教材提出的“停止开发北大荒”可能使学生变得一头雾水。
这也正是问题研究最突出的亮点,以学生熟悉的地理素材为背景,提出学生陌生的研究主题。
如此给学生留下无穷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通过问题研究的学习不但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而且也给学生探究、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舞台,让学生能充分展示自身的聪明才智。
学生通过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的学习,学生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学习思路更加深刻认识:认识区域地理环境----分析区域发展过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因地制宜原则提出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粮仓---北大荒。
2、应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3、运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简析停止开发北大荒的原因及发展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归纳、总结知道北大荒的自然地理特征2、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分析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为北大荒发展提出可行措施4、应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建构湿地发展的一般模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素养和态度。
2、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四、【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2.停止开发北大荒的原因及其发展措施。
为何停止开发“北大荒”教案
为何停止开发“北大荒”教案一、背景介绍"北大荒"教案是我国农村经济开放初期一项重要的实践探索。
1974年,由北京大学实施农村的一个农村综合试验站被成为"北大荒试验场",主要目的是为了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路径和模式,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诞生的早期,"北大荒"教案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了大力支持。
教案融合了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现代化管理理念,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和经验。
二、停止开发的原因1.宏观经济环境变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农村经济体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农民收入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因此,原本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北大荒"教案在这一背景下逐渐失去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
2.实践效果不理想:"北大荒"教案虽然在早期取得了一些成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问题逐渐显现。
比如,教案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企业化程度和农民意识之间的矛盾,以及缺乏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等问题。
这些问题限制了教案的进一步发展,也导致停止开发的必要性。
3.社会、经济转型:我国经济正面临深刻的转型,实施新的农村措施和政策迫在眉睫。
停止开发"北大荒"教案可以为新的农村提供更多的空间和资源,有助于更好地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三、停止开发的影响1.效益降低:停止开发"北大荒"教案可能会导致原本由它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降。
这将对相关地区和农民的收入和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2.资源释放:停止开发"北大荒"教案后,原本用于该教案的资源将有可能被重新配置,用于其他核心农业项目的开展,从而提高整体农业生产效率。
3.探索新路径:停止开发"北大荒"教案可以促使农村者去寻找新的路径和模式,推动农村发展,进一步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教案:2.3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通过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来进行分析。
2.“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了解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分析三江平原的自然特征,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为什么要停止开发“北大荒”。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三江平原自然特点的分析及其历史的演变过程:北大荒——北大仓——北大荒的转变过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
教学重点1.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
2.“北大荒”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
3.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
教学难点1.“北大荒”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
2.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三江平原开发前的录像片或展示三江平原的景观图片、地图等。
请大家在地图上找一找三江平原的位置,找出三江平原中的“三江”是哪三江?这里的人口密度状况,并分析开发前后状况比较。
推进新课师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的低平原,面积10.89万平方千米,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
板书:一、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知识拓展】阅读三江平原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类型材料,形成一个完整认识三江平原的思路。
区内由北东走向的完达山脉将平原分为两部分。
完达山以北的三江平原是一个大面积沉降区,盆地内堆积千米以上的沉积地层。
我们驱车行进至三江平原时,看到在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中,耸立着一些小山丘,犹如云海中的孤岛。
这里的河流多无明显的河槽,发源于山区的几条河流进入平原后漫散在平原中,形成无尾河。
这些现象说明全新世以来许多地方沉降运动仍在继续进行。
平原西半部海拔高度为60~80米,坡降较大,地表组成物质较粗,黏土、亚黏土层很薄,或是亚沙土、沙、沙砾层直接出露地面,沼泽及沼泽化土地面积小;东半部,海拔高度一般为45~60米,坡降多为1/5000~1/10000,各种洼地星罗棋布,地表覆盖有3~17米厚的亚黏土和黏土层,渗透性差,沼泽及沼泽化土地广泛分布。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二章问题探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课件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概括三江平原的环境特点,分析三江平原沼泽的成因。
2.分析三江平原开发的优势及其开发后出现的环境问题。
3.掌握湿地的生态效益。
4.了解三江平原综合保护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自主阅读课文、查找资料得出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沼泽广布的原因。
2.小组互助探究总结出三江平原开发现状及其利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透过三江平原的历史演变,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本章已学习了有关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知识,本节课以三江平原为例来学习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有了本单元的知识铺垫,本节内容较容易开展。
重点难点重点:1.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三江平原沼泽的成因。
2.三江平原开发的区位优势。
3.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
难点:三江平原开发后产生的环境问题。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播放视频,展示把“北大荒”开发成“北大仓”的画面。
设疑:国家把“北大荒”建成了“北大仓”,现在为什么又要停止开发?活动2【活动】明确学习目标展示本节学习目标,教师朗读,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活动3【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展示三江平原位置示意图,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完成学案的问题并总结点评。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描述三江平原地理位置。
2.小组合作得出三江平原的环境特点。
3.阅读课文,总结三江平原形成沼泽的自然原因。
学生代表回答问题,教师总结点评。
活动4【活动】视频过渡播放视频:《湿地及其功能》,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湿地应该保护还是开发?”活动5【活动】课堂辩论赛教师提供资料,根据三江平原腹地的小村庄面临的发展问题,指导学生参与辩论。
学生根据教师学案提供的资料以及学生课前查找的资料,小组成员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并以辩论赛形式来表述自己的观点。
活动6【活动】小结教师总结展示正反双方观点,并引导学生与三江平原相比较,得出三江平原开发的利与弊。
展示图片“由北大仓到北大疮”,得出国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的原因。
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二章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3)
出示三江平原位置示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地图册
问:本区沼泽地广布的关键原因是什么?建构沼泽地成因的思维导图
三江平原的农业具有哪些优势?(从农业区位因素的角度去引导)
对三江平原的开垦需要重点改造哪一种自然条件?
回答三江平原农业区位因素
齐声回答:
沼泽
请同学在书上勾出湿地的调节功能和生态效
益。
根据导学案上的材料总结三江平原改造湿地后带来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动员学生为三江平原的开发和保护献计献策总结学生回答的问题,对答案就行整合分析。
在书上划
出湿地效益。
纷纷回答
保护措施,思考
人地和谐的问
题。
结合导学
案材料总结
三江平原开
发后带来的
环境问题。
人教版必修3 地理:第二章 问题研究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学案
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学习目标】1.认识“北大荒”变为“北大仓”,以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重要性。
2.理解停业开发北大荒带来的环境效应,树立保护湿地观念。
【学习重难点】1.掌握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
2.理解湿地的生态效益。
3.停止开发北大荒的原因。
【学习过程】一、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1.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位置:。
气候:。
水源:。
地形:。
土壤:。
2.哪些自然原因,使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1.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等地区相北,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有哪些优势条件?2.在三江平原开垦需要重点改造哪一种自然条件?,三、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1.湿地具有哪些生态环境效益?三江平原改田后,对环境可能产生什么影响?2.现在我国停止了对三江平原的开发,切实保护了湿地。
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国家对三江平原开发政策的变化?3.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境内。
通过类比,说明洞庭湖地区为什么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达标检测】材料一: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签订了一部全球性政府间的湿地保护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
该公约对湿地的定义为:“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水体者。
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材料二: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
材料三:我国湿地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是一个湿地资源大国。
我国湿地总面积为6 500多万公顷,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7%,仅次于加拿大、美国、俄罗斯,居世界第四位。
但近年来,由于盲目的农田开垦和城市开发等占用、破坏天然湿地,直接造成了我国天然湿地面积减少、功能下降,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
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节主要通过对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北大荒开发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停止开发的原因,掌握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相关知识。
2.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评估土地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指导学生运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3)组织实地考察、访谈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1)培养学生对土地资源的珍视和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北大荒的历史图片和相关资料,引发学生对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在讲授新知阶段,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知识讲解:详细介绍北大荒开发与停止开发的原因,阐述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我国不同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方法指导:教授学生如何运用GIS分析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评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知识拓展:引入可持续发展观念,讲解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6.课后反思:
要求学生撰写课后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本章节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改进。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阶段,我将组织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所学知识,讨论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问题。
2.话题引导:为学生提供讨论话题,如“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如何保护土地资源?”等。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研究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地图的观察,能够在区域地图上指出“北大荒”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同时通过对图片、文字和数据资料的解读,探究“北大荒”所处的区域存在大面积沼泽的自然原因。
2.学生通过对“北大荒”大开发资料的解读,探究其开发的原因并评价其意义。
3.学生通过阅读湿地的相关资料,感受湿地的各种效益,尤其是生态环境效益,从而阐述国家停止开发“北大荒”这一决策的正确性与重要性。
4.学生通过对此问题研究案例的学习,形成“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法迁移”的意识,并且不断提高自己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及评判信息的能力。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了“荒漠化的防治”、“森林的开发和保护”,对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课题作为一个问题研究的案例,教师只需要布置学习任务,适当加以引导,主要靠学生自己完成。
“问题研究”的实践,重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关注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现象,思考其中的问题并进行有效探究。
所以本节课主要侧重于对学生探究意识与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培养。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教学难点:湿地的利用及存在的问题。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播放MV:北大荒八五九农场
教师活动:提问:画面展示的是哪里的景观?歌曲的主题是什么?
提供一则简讯,引出问题研究课题“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MV。
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说课稿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反馈,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收集和分析学生的调查报告、文章等作业,评估他们的应用能力和思考深度。
3.进行课后访谈,了解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
1.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针对性。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通过PPT展示北大荒开发的历史背景、开发过程,让学生了解北大荒从开发到停止开发的历程。
2.结合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探讨北大荒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讲解停止开发北大荒的原因,引导学生从政策、经济、生态等多角度分析问题。
2.加强课堂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升教学效果。
3.定期进行教学总结,不断优化板书设计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大事的情感。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1)北大荒的开发背景、开发过程及停止开发的原因。
3.课堂反馈: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及时给予反馈,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开展课堂评价,让学生在自评和互评中不断提高。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以一段关于北大荒开发历史的纪录片作为新课导入。通过观看纪录片,让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这片神秘土地产生好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随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曾经被誉为‘北大仓’的北大荒会停止开发?”引发学生思考,为接下来的新知讲授做好铺垫。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说课稿
1.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确保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点。
2.针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以提高教学效果。
2.生生互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部分享观点、讨论问题和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技巧。
3.课堂辩论:设置关于北大荒开发与保护的辩论环节,让学生在辩论中锻炼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的关键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2.探究式教学可能导致课堂时间安排紧张,影响教学进度。
应对措施:
1.在课前提供预习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北大荒的历史背景。
2.适时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确保课堂节奏有序。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收集学生的调研报告和课堂反馈,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高中生大约在16-18岁之间,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认知水平上,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环境问题,并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议题较为关注,但可能对北大荒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多。在学习习惯上,学生普遍习惯于接受知识传授,合作学习和主动探究的意识有待加强。
(二)媒体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
1.教具:地图、北大荒开发前后的对比照片、相关文献资料等,这些教具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北大荒的地理环境和开发情况。
高中地理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教案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高二地理备课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大荒的位置,开发情况〔2〕掌握三江平原的位置、形成、气候等自然特点〔3〕三江平原由“北大荒〞到“北大仓〞的优势有哪些?〔4〕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分析北大荒的开展过程学会解决湿地问题的方法〔2〕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湿地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教学难点】湿地的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用幻灯片播放北大荒的视频资料片和湿地的图片一、“北大荒〞概述:【设问导思】“北大荒〞的位置?开发过程?【动漫展示】学生欣赏思考【学生答复】略〔教材中找〕二、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设问导思】三江平原的位置?形成?气候、地形如何?【学生答复】略〔教材中找〕【教师提问】哪些原因使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学生答复】略〔教材中找“地势低平,土质……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这里形成了大面积集中连片的沼泽〞〕【过渡承转】既然三江平原沼泽广布,那么是如何从“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呢?三、“北大荒〞与“北大仓〞对话:【学生对话】略【设问导思】在三江平原开垦需要重点改造哪一种自然条件?为什么?【学生答复】略【教师总结】在三江平原开垦需要重点改造水分条件——排水;因为这里地势低平,土质黏重,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夏秋多雨,排水不畅,所以开垦三江平原首先应考虑排水,并不必考虑引水灌溉,增加土壤肥力,平整土地。
【教师提问】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有哪些优势?【学生答复】略【教师总结】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土地集中,人口稀少,粮食消费量有限,生产的粮食大局部运往其他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教学设计
课堂练习(4分钟)
例1、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湿地有﹙﹚
①青海湖②水稻田③黄河④水库⑤海洋
A、①③⑤B、③④⑤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例2、三江平原目前有大片沼泽尚未开发利用,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开垦,主要原因
是﹙﹚
A、三江平原的土壤贫瘠
B、我国粮食已相对过剩
C、石油资源丰富,保留工业用地
D、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2015安徽卷)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
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
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
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
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
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
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
(1)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
(14分)
(2)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
(10分)
教学反思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这部分内容是必修3教材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研究部分。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在人口爆炸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20世纪中后期大量湿地被改造成农田,加上过度的资源开发和污染,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物种受到严重破坏。
本节课的思路是北大荒→北大仓→北大“荒”的转变过程,明确湿地对于地球大环境的重要性,理解国家的政策变化。
本节课的亮点是教学思路清晰,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特别是对三江平原位置的确定和指出哪三江的教学程序的安排,让学生明白地理学中区域定位的重要性。
通过湿地破坏的案例,增强学生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充分认识区域环境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人地关系,培养对环境、资源负责的观念和行为。
最后通过徐秀娟为了救丹顶鹤而牺牲了自己生命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湿地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与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是本节课的突出亮点。
本节课的不足是板书滞后又不美观;教学语言平淡,语速较快,缺乏抑扬顿挫和激情;上课时教师投入到学生活动中去的时间少,没有与学生一起合作探究来共同完成这一节课;评价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时评价比较单一,没有多元化评价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课堂的时间把握和课堂的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
改进措施:必修3教材是地理学科必修教材中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课程。
它将必修1和必修2的原理部分与区域结合起来,十分注重实际应用。
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章的主题是围绕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通过“荒漠化的防治”和“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本章的学习思路了,而且本节内容是问题研究,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
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强调重
过程轻结果,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探究知识的发生,并从中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职业角色由教转向导。
我认为在今后教学中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
如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课堂教学的精彩常常不是因为老师精彩而精彩,而是因为学生精彩而精彩。
”可见,备好学生是多么重要呀。
另外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还要不断地勤练基本功,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不断地练习粉笔字、板图和普通话等,熟读教材,研究教学方法,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坚信,只要经过不断努力,从一点一滴做起,就一定能取得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