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领导和管理的要素哈佛大学的经验

成功领导和管理的要素哈佛大学的经验
成功领导和管理的要素哈佛大学的经验

国家一流大学的特色以及成功领导和管理的要素:哈佛大学的经验1

哈佛大学名誉校长内尔·陆登庭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阎凤桥译

Title: Distinguished Features of A National Leading University and Elements for Successful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Harvard Experiences

Author: Neil L. Rudenstine, President Emeritus of Harvard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remarks have been organized into two main parts. The first part contains a few points related to the current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when viewed from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The ways in which most higher education systems are structured and financed are highlighted. The prospect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in higher education are stressed.

In the second part, the author describes the special purposes and most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major universities of international standing. A university can be only as great as the absolute quality of its faculty evaluated by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首先,我衷心地感谢教育部长陈至立女士邀请我参加这个重要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能够在这个以高等教育和优秀大学2研究工作为主题的系列演讲和讨论中谈一谈自己的看法,我感到十分的荣幸。

我的演讲分为两个部分。

在第一部分,我将从国际或全球视角发表一些我个人对高等教育的看法。在此,我先要谈一谈当前世界不同国家高等教育的质量以及科学研究问题。其次,我还要重点讲一讲多数国家高等教育系统的结构和财政制度。最后,我要发表一些对未来高等教育发展变化前景的看法,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迅速变化和稍纵即逝的历史发展阶段,教育必须创造性地适应这种变化的环境,否则的话,教育质量和效益将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在第二部分,我将描述一下具有国际水准的优秀大学的特殊使命和它们的本质特征。当然,我不会把大学的这些特殊使命和特征当作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则来进行讨论,而是把它们放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作为艰难发展过程的结果来看待,其中包括很多张力和挣扎,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今天。

如果说一些杰出的大学和它们的先驱者在创立和保持其最根本的办学目标和特色方面已经经受了种种的阻力,那是因为它们坚信这些特色给它们和它们的社会提供了一种理解真实世界和宇宙本质最好的方法。过去的经验表明,当这些大学在提升这种理解中占据一个更有利的位置时,社会就能够更好地创造、发展和保持一些给人带来愉悦的、高效的、富有人情味和能够更持久的价值观、公民机构以及生活和行动方式。

* * * * * *

现在,我将进入演讲的第一个话题,我要表述一些我认为是正确的观点,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无法在此展开做详细的论述。

首先,不论根据什么标准看,世界高等教育和研究的实际发展水平都远远地低于它们应达到的水平。当然,各国的情况有很大的差别,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有把握地说,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高等教育系统的质量是令人满意的。

另外,即使在这为数不多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中,还有一些高等教育系统根1为本文集的出版,作者对原演讲稿做了部分补充和修正。译者是根据修改后的英文稿翻译的。译者注。

2作者在演讲中有时使用“major universities”,有时使用“excellent universities”和“great universities”,从上下文看没有含义上的差别,因此在翻译时也没有对它们做区分,均翻译成“优秀大学”。译者注。

本没有能力去迎接重要的挑战,因为它们面对着各种不同的压力。有一些国家,例如中国,能够很幸运地在改进高等教育系统方面采取一些重要的步骤,包括创建一些新型的学校,如私立学校。但是,更多的国家则不准备对其优秀大学进行大量投资,或者没有资源这样做。这类优秀大学正是我们今天这个论坛要讨论的对象。另外一些国家对这类大学所采取的做法,要么是漠不关心,要么是采取敌视的态度。

这是在创建优秀大学过程中步伐缓慢的几个原因,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在世界范围内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明显得不足。我还想再重申一遍,对于不同国家的不同的学校来说,它们的收入差异是很大的。但是,从全球看,现实离所我们需要达到的标准还相差很远。即使在高等教育投入比例正在增加的地方,如果从它占GNP的比例来看,投入增加的幅度仍然是相当小的。同时,正如我在前面提到的,有几十个国家,甚至包括在历史上曾经是领先的国家,根据适当的测量标准看,它们减少对高等教育投资的事实也是确凿的。

当我们描述高等教育的困境时,所有人都不情愿使用一些夸张的词汇。然而,我相信,缺少优秀高等教育和研究是全球面临的最严重危机。如果我们相信教育不仅是有用和重要的,而且是绝对必需的,那么我们就不应该低估现有危机的严重性。

地球上最稀缺的资源是接受过人文教育和创造性培训的智力资源。当智力资源对社会的发展比其他资源所起的作用更重要时,智力资源的稀缺性就会表现得尤其明显,因为从本质上讲人类的使命是极其复杂的,从程度上看是重要的,其需求是无止境的。

如果我们仅仅考虑现代社会不同学校的数量、职能、社区、系统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上述方面在国际间是互动的),我们马上就会发现,社会中受过良好教育并能够有效地领导和管理这些组织和过程的人才是不足的。从人力投入成本来看,高等教育投入不足的状况是无法让人接受的。

因此,在教育方面出现的任何一个失误,绝不仅仅只是丧失了一个重要的机会,而且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无法从低水平中摆脱出来的代价。这会给世界带来灾难。它增加了机会稀少、能力低下、缺少信息以及故意破坏行为对我们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这就是所谓危险性的含义。

* * * * * *

如果暂时抛开其他因素不考虑,单从财政的角度看,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理解教育危机存在的原因。第一,现代高等教育和研究开支是极其昂贵的。事实上,它本身就包含着社会难以克服的问题,即使是最富有的国家也不例外。

第二,在过去几十年中,政府和其他机构需要持续不断地增加对许多重点发展项目的资助力度。如我们所知,其中有一些重点资助项目是紧迫和不宜拖延的。饥饿和饥荒、贫穷、疾病和缺少医疗条件、住房短缺、人生安全问题、国家和全球环境保护等,它们都是严重的问题,这里仅仅列举了其中的部分问题。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对高等教育和研究的呼声常常显得既不紧迫也不重要。因此,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其他资助机构常常把对大学甚至基础教育的投入放在次要的位置上。从某种意义上看,这种政策选择是可以被理解的。但是,我们也知道研究和教育投入不足的结果是,社会不能从根本上和从长远来对待出现的紧迫问题,只有对诸如食品不足和环境等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进行认真的研究,并采用有效的解决方式,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我们的处境。

但是,从目前的状况看,通过最基本的财政计算就可以直接看出,不仅高等

教育的成本性质是特殊的,而且它的上涨幅度超过了一般的通货膨胀值(在美国是用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来衡量通货膨胀的)。让我再对此略做一些说明,看一看美国优秀大学近几十年来的实际支出。至迟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优秀大学的实际支出是以直线方式提高的,这是一个相当有争议的话题,各方意见无法达成一致。

高等教育的支出为什么会增加得如此之快呢?如同其他情况一样,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并不难讲清楚这个问题,例如,书籍、期刊和其他图书馆资料,也包括数字化资料在内,它们的购置费用陡然增加,这对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和教学成本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样不难让人理解的是,在一个国际化的世界中,大学需要教授学生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这样做就需要花钱招聘更多在这方面训练有素的教师,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术休假,要允许教师到国外去开展研究工作,要为有兴趣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提供更多的奖学金,供他们到国外接受部分教育。

大学甚至需要为学生开设一些新的课程和讲座,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教学资料,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为我们需要对过去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的构建和定义,或者调整对某一些问题的看法,重新设计各级教学课程,以适应正在变化的现实世界。

如果有一些相关的统计数据的话,对于这类问题的讨论就会变得容易一些。我相信,与25年前相比,今天追求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卓越需要投入更多的经费。同样重要的是,高等教育投入水平的增加速度,远远超过其他多数“商品和服务”投入水平的增加速度。

我所提到的与人文学科及其相关领域有关的成本增加情况,对于基础自然科学、工程、医学、技术等相关领域也同样成立。要想在这些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就需要获得持续和大量的经费投入,以购买新设备,扩大实验室、教学和辅助场地,购买新的实验材料和技术系统,聘用技能娴熟的研究助理以及学科带头人。

* * * * * *

只要我们讨论的主题是科学教育和研究、医学研究、经济学、工商管理、工程、技术以及其他密切相关的领域,就会有不少人同意我在上面做出的分析。但是令他们难以置信的是,对于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而言,情况也是近似的。

我本人想要强调这样一个事实,即在不同的研究和教学领域,成本支出肯定是有差异的,但是成本支出在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差异并不象人们通常所描述的那样大。造成差异大错觉的主要原因,与人们对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以及期望值有着直接的关系。

如果我们不能对这些学科给予足够的重视,那么对它们提供的投入自然就要少于对自然科学领域的投入。不论何时,一旦对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投入相对不足的情况在优秀大学出现时,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因为这些学校除非在各个重要的学科领域都竭尽全力,包括对于探究人文价值、社会结构及其历史发展等多种社会形态以及人类传统、文化和世界观起核心作用的人文学科领域,否则它们就不可能真正成为杰出的大学。

应该高度重视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我可以提出一些理由。例如,在各种学科中,有关知识的方法和形式被看作是相互关联性最强的一个方向。因此,如果我们要想在一些重要学科领域开展合作研究并有所收获的话,那么就必须对这个领域多投入一些。我在后面还要再讲这一点,现在只讲一个我所熟悉的例子。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们在哈佛大学建立了一个新的研究和教学计划,

它的名称为“思维、大脑与行为”(Mind, Brain and Behavior)。它涉及多个学科的教师与学生,从与自然科学有关的医学院、商学院和其他专业学院(professional school),3到一些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再到技术和其他领域。

哈佛大学的做法是:各个学院负责学术工作的院长和几十名教师参与了这一项目。如果我们不采取一种比以往更全面和更统一的研究方法,很难想象我们能够一步一步地加深了对人的智力过程、人体生理学和行为方面的了解。

参与项目的一些教师积极探索在大脑成像技术中人获取知识与分子和亚分子生物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之间的关联性。这项工作与其他一些人创立的大脑和脑功能精确模型或“图象”的研究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另外一个研究小组进行实验,分析从我们吃的食物到各种药物是如何影响我们大脑的功能和行为的。

于是,在诸多学科研究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密切的学术联系,他们包括医学家,实验心理学家---特别是从事意识本质、记忆的本质、活动和精确性研究的教师,以及语言学家---包括研究语言使用和发展的起源和过程理论的教师。

当然我们还可以列举其他很多学术联系的例子,特别是在关于大脑概念与思维哲学之间的联系,在进化理论、人类发展理论与人类历史概念(包括历史学中的理论研究工作)之间的联系。最后,历史学的理论工作与更一般的解释理论联系在一起,它们又与文学、宗教和社会行为中的意义理论(theories of meaning)和其他“象征”(symbolic)行动方式发生联系,“象征”包括不同社会成员的“世界观”(world-views),这是人类学家研究的内容。

我想说明一下,哈佛大学当初并没有期望这个研究项目能够产生一种“大综合”(grand synthesis)或者对一些重要问题找出立竿见影的答案。但是,我们确实希望骨干教师能够成为跨学科研究团体中的一份子,在重要的研究领域制定一些新的研究计划,出版一些对知识进步有所贡献的新论着,在不同学科之间发现一些富有成效的合作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合作有利于产生新的见解。从本质上讲,这种新的见解既是“基础性的”,又是“实用的”或者说应用性很强的。

* * * * * *

除了上面提到的关于建立不同知识领域之间重要联系的看法外,还有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它促进了哈佛大学在人文学科、艺术和社会科学方面所进行的大规模投资。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具体的原因。

如果最优秀的大学都不能以一种开放和分析的方式提出与人类文化、宗教、哲学和艺术、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历史学等有关的问题,那么与这些生活重要方面有关的思想的发展与传播的使命,将会落到那些对于严谨的、不带偏见的和探索性研究没有什么兴趣的人身上,结果会产生对事物认识上的严重分歧和需要对错误认识进一步澄清的必要。我们不能把人文学习的重要责任,简单地推给那些并非倾心于最严肃学术事业的人或只关心信仰而不关心分析的人。

我们生活在一个奇怪的有过于简单化地讨论各种国家或国际问题倾向的时代。显然,我们既不能允许这种肆意歪曲事实现象的存在,也不能允许各种各样无知和滋养这种无知的行动的存在。

我们也同时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许多人充满激情和偏执,他们愿意为某一种特殊的信念、特殊的政党、某一块领土、某一个民族和其他特殊目标而奋斗献

3在本文中,将“profession”翻译成专业。它是指研究生层次的学术训练,如法律、医学、工商管理等。译者注。

身。

幸运的是,世界上还有很多人,他们思想解放,关心各种不同群体的利益,他们不相信某一种思想力量或极端效忠行为能够代表我们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他们相信,人类能够从更为复杂的、更具有知识性的、自我意识更强的、更愿意表达一种“诚实的怀疑”(honest doubt)、具有思想性的国家或国际交流以及影响着人类共同行为的对话中获益。

当然,没有任何方法可以保证这种自我批判意识和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智慧,可以在一个多样化的世界中得到提升。在今天我们生活的世界中,信息、认识、情形和信念方面的差距常常是巨大的。自古以来,良好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要营造一种氛围,提供更多的机会,使理智的力量能够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为经过时间考验的各种不同观点提供表达的场所,因为任何观点都必须接受事实和辩论的挑战;提醒社会成员,我们有时也会不遗余力地追求一个错误的目标。

如果我们要想提高未来领导人有效和明智工作的能力,我们就不能把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这些核心领域的教育责任,留给那些对世界优秀大学里的这类教育和研究工作不感兴趣的人。相反,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带头帮助我们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学会发现和鉴别事实真相,坚持对事物进行严谨的分析,在不失事物复杂性的前提下,探求对他们所遇到的各种情景最透彻的理解。

遵循这一原则,并不意味我们必定要丧失自己的价值观、信念和做出道德上、政治上和经济上合理判断的能力。情况恰恰相反。

但是,它的真实含义是,在我们做出结论和开始行动的时候,我们应该意识到在做出选择之前,有各种各样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当情况的平衡状态发生变化时,我们必须采取开放的态度来调整我们的观点,改变我们的想法;对于我们将要采取行动可能带来的危害和收益,我们有责任做出最准确的估计。

如果不进行这些严格的估计,我们就可能做出后果对他人有不利影响的错误判断。我们也会出现对自身影响以及我们所拥戴价值观的判断失误。

* * * * * *

从开始演讲到现在,我一直在阐述这样一个观点,不仅现代高等教育的成本昂贵,而且我们应该象投资自然科学、技术和重要专业教育一样,尽全力对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领域提供经费支持。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马上就会发现良好的高等教育和研究事业的花费是如此之巨大,以至于在建设国际水准的优秀大学时,世界上只有很少国家能够在最初少量投入之外,还能持续地提供大量的经费资助。如果我们不忘记国家各项事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和优先发展重点这一事实,那么我们就会看到,在很多情况下,即使是少量的初始投入也是难以做到的。

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是至少应该允许我们阐明基本的观点。首先,我们明白,除了个别例外情况,完全或主要依靠中央或地方政府获得经费的高等教育和研究系统,是不太可能成功达到国际优异水准的。如果大学实现了这一目标并且要继续保持这种水准,它们肯定会面对经常出现的、棘手的并且是令人灰心的局面。

在各个国家的发展史上,肯定会有这样一些阶段,需要政府的大力帮助来启动或推动教育系统的发展。也可能会有一些特殊时期,需要类似的非同寻常的政府干预来重建或推动教育系统的发展,帮助它渡过快速变化和创新阶段。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应该明智地预料到,在多数情况下,“混合模式”(mixed model)和“混合经济”(mixed economy)才最有可能保证优秀的高等教育和研

究系统的基础优势、质量和可持续性。

但是,要想实现这种具有多种可靠经费来源和财政援助的“混合经济”,并非易事。

在高等教育系统发展过程中,做出如何和何时实施这种系统变革的判断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它取决于很多社会因素。

确定政府应该持续提供大量经费支持的关键领域,是同样重要的。

如何建立一个大学层次的管理系统,它不仅能够保证学术活力和大学使命的完整性,而且可以提供适当的监控,这是大学面临的另外一个挑战。

最后,创建有效的大学行政和管理结构和程序,允许不同形式内部领导体制和问责制4的存在,对于大学来说,是一个永恒的两难选择。

无疑,对于大学如何迎接上面提到和没有提到的诸多挑战,我们并不能开出一个清楚的处方。在每一个社会中,在各种不同情形下,有经验的人在获得足够信息的情况下要做出判断,看一看在特定的时间里能够实现哪些目标。我们能够提供的一般性建议是,要建立成熟和复杂的模型,总是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包括采用试错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另外一个论点也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即随着经费来源的多样化,大学必须提高自身的自主能力,不能再过分地依赖于政府或某一个资源渠道。学校有更大的责任来确定行动路线和自身的使命。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社会必须保证大学具有履行这些责任的独立性。反过来,大学必须确定什么样的社会服务形式是最有价值的和益处的。在大学的能力、办学目标和社会需求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是高等教育目前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为了找到这个合适的交叉区域,我们必须要了解大学使命的本质,这就是我下面要讲的话题。

* * * * * *

概括优秀大学的办学目的,是一件让人感到愉快而轻松的事情。但是即使在美国,在某些方面,一些州立“赠地学院”的特许状(charter)及其表述目标,与私立大学的特许状是不同的,私立大学之间也不完全一致。象Notre Dame这样由教会建立的大学,其办学的基本目标就有另外一些特殊性。

如果我们想在即使某一个国家找到一个关于大学的一般性概念,我们会发现不同类型大学之间具有一些重要的相似性,但是我们也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在有些时候是更为基本的。

在下面的演讲中,我想重点谈一下大学这个概念,我认为大学这个概念对于哈佛和美国其他一些与哈佛类似的大学来说是相同的,这些学校包括芝加哥、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斯坦福、伯克利、哥伦比亚、耶鲁、密西根等。世界各地的很多传统大学都有近似的概念。在这里,我只谈一谈我最熟悉的一些大学。我想补充说的一点是,它们都是非教会学校,都从事广泛领域的教育事业,学科范围涉及文理和一些专业教育。所有大学都设有独立的董事会,包括州立大学在内的所有大学,从联邦政府机构或立法机构获得的经费只占学校总经费的一个较小比例。包括哈佛在内的这些优秀大学的主要特点和办学目的的文字表述形式是什么呢?它们又是如何随时间演变的呢?

首先,哈佛和与之类似的大学具有某种结构,学校的创立、组织和管理方式与社会中其他组织的情况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是由大量专门和特别的学术单元组成的“有机体”(organisms),每一个单元都有高度的独立性,每一个单元的运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术单元负责人的领导能力、学术天才甚至个人品质。

4它对应的英文是“accountability”,在有些地方,也把它译为“责任制”。译者注。

与其他组织不同之处在于,大学中的一些重要人物,特别是教师是不能从一个单元“转移”(transferable)到另外一个单元的,原因很简单,他们所具有的知识是高度专门化的,需要用终身的时间去掌握。在每一个特定的领域,杰出学者和教师的供给数量都是不多的,因此聘用优秀教师的选择余地是相当有限的。

因此,一所优秀大学的领导责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学院院长及其同事的能力,他们以团队方式开展工作,不是以“命令”(order)的方式要求其他人去完成学校的教学和研究任务,而是采取一些措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教师通力合作,为他们提供广泛的学术领导并指明奋斗的方向。

我想补充说一点,只有受教师高度尊敬的学者和与教师志同道合的人,才有可能在优秀大学中承担这种领导角色,因为校长、教务长和院长的大部分工作都与对严肃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本质的理解有关,以及与了解如何在发展过程中评价不同学术领域的重要性有关。

当然,对大学来说,还有其他的领导方式。但是,我相信,教师只有最充分地施展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才华,在学校扮演适当的角色,他们才能够最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通过下面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出大学有机体本质的复杂性。在大学中有很多学生,学生所扮演的角色与教师不同,他们也是大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他们充满了活力,有着自己的抱负和身份认同。

除了教师,一些规模较大的美国大学还有为数不少的非学术性的管理人员、工人和一些官方或非官方团体机构,它们包括:独立董事会,对于像哈佛这样学校的正常运转和学术质量的保证,董事会负有托管(fiduciary)和法律责任;数以万计的毕业生(即校友),他们受邀为母校发展提供资金和建议;社区政府和成员;一些较大的国家公立机构,包括无处不在的新闻媒体、基金会、商业机构、非营利性协会、工会、联邦政府机构、公共利益团体以及其他五花八门的组织。可以看出,大学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组织,幸运的是美国大学采取了比较集中的管理方式,与其他国家的大学相比,美国大学承担较多的管理职能。然而,大学仍然是一个高度分权化的组织,正如我在前面所指出的,它们的运行取决于学校领导者和教师激发数以千计推动学校发展的人员的兴趣和调动他们能力的本领。

人们很容易夸大优秀大学和规模大的学校之间的明显差别,当大学发展时,我们也很容易抱怨它的结构和组织特性。但这并不是我想要表达的目的。

尽管我相信大学面对着一些特殊和异常复杂的组织性的挑战,但是我们知道其他许多机构,包括大型公司,也在按照分权的方式重新调整其组织结构,减少管理的层次,使组织结构向“水平”(horizontally)方向发展,它们也面临着多种十分复杂的“多顾客”(multiple constituency)问题。

更重要的是,我倾向把相对分权模式的一些特征看做是大学的一个基本优势,而不是它的劣势或不利条件。这就是我认为大学最富有创造性、能最有效地履行其基本职能的原因。在大学中心领导和管理层与权利下放责任之间存在着一些有利于大学发展的张力,这种张力是由于组织内部成员的积极合作和相互呼应产生的。在集权和分权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可以在美国和其他国家大学中找出很多的例子,一些大学过于分权,造成学校领导层或其他管理层缺少主动和有效采取行动的能力。我们也可以找到相反的例子,管理过于集权和科层化,教师和其他人的创造性和领导才能被窒息了。

美国优秀大学至少还面临着这样一个挑战,即创造各种符合学院特点的合作计划和咨询形式,在一定自由度的情况下,学校能够最有效地调动教师和管理人

员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使学校其他成员的聪明才智和敬业精神得到发挥和施展。

如果大学能够采用这种咨询方法,它就一定能够通过建立一种结构合理的过程来挑选和鉴别学术和其他方面的发展重点;在了解情况的条件下,做出哪些学术领域应该得到优先发展这样困难的选择,对为什么这样做做到心中有数;确定学校发展的一般方向,评价学校所取得的进步和实际的教育质量。

在这些方面,学校一级的学术管理层显然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承担着主要的责任。它必须能够获得不同学科领域相对重要性的信息,然后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制定一个全面计划。

对于如何有效地开展大学内部的合作,学校领导层要有一个清晰的想法,以便使总体大于部分之和。换一句话说,大学必须制定一个被多数人信服的未来发展远景,它能够激励教师、学生和其他人员在实现学术和学校目标的过程中发挥其创造性。

但是,即使在这个过程中也无法根据一些抽象的思想和社会所期望的目标来确定大学学术发展的重点,或者做出明智的选择,因为社会所期望的目标未必与某一所学校的优势相一致。因此,事实又一次使我信服,尽管最终的决策是大学学术领导团体和董事会的责任,但是只有得到教师的配合,所制定的战略计划才能被最彻底地贯彻和执行。

没有向教师进行咨询,一个人就很有可能做出错误的选择,他还可能丧失其他关键要素:人员的积极参与---所有参与者的智力、驱动力或者承诺---这是大学走向成功的关键。

当我们将上面讨论的各种因素都予以考虑后,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有机体”这个词是描述像哈佛一样的大学“组织”比较恰当的词汇,而“领导”(leadership)是描述指引这类机构行动的一个合适词汇。

当然,任何管理者都必须对系统和组织实施有效的管理---这是一个明确的责任,在大学中这一点并没有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但是,有效管理(good management)并会不超出这个词本身的含义:即按照规定的确定程序明确目标,在特定的范围内,使事情正常而有效地运转。管理本身并不能产生引人注目的研究结果,或者使教学变得更具有启发性。这些学术成果来自于教师不懈的追求,超凡的智力,对研究对象的深入理解,在新知识和真理的发现过程中,对成功的目标充满势不罢休的决心,尽最大的努力去探索事实的各个方面。

* * * * * *

上面最后一部分内容自然引导我对优秀大学的主要特征做一些评论。我的评论很简单。只有教师的绝对质量达到了国际水平,一个大学才能称得上是一个优秀大学。如果我们要创建一所具有国际水平的优秀大学,那么我们就必须意识到,在文理和各个专业学术领域,对教师质量测量的主要指标是具有原创性的学术工作和研究工作的质量。

在强调学术和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时,我并没有忽略形式多样的优秀教学对于大学使命重要性的意思。但是,我想要强调的是,在任何杰出的大学,教学与研究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最优秀的研究和学术工作中获得的、在最佳的学术期刊发表的和由最着名的学术出版社出版的重要思想和发现,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源泉。

这是优秀大学中的教学与其他类型大学中教学相区别的一个方面。

由于教师在大学中所占据的核心地位,所以我在前面演讲中强调指出,在制定学术计划时,管理人员要与教师合作,共同确定大学的学术发展方向。由于教

师是大学教学和研究活动的原动力,所以在确定大学研究和教学发展方向时,管理人员必须与教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因此,大学如何选择和聘用教师就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其他重要的问题包括:如何评价教师及其研究成果,如何分配研究经费,如何保证教师中有合理的流动,以便使一些有才华的年轻教师总有较多的机会进入最优秀的大学和从事学术职业。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讨论,但这已超出了本文所允许的篇幅,我只能简短地说几点意见:

第一,在大学中,没有比发现和聘用高级教师更重要的问题。我认为有相当比例的高级教师应该从校外聘请。从校外聘请优秀的教师以及从学校内部通过严格的程序选拔晋升一些高级教师,是既能保持活力又能够保证质量的行之有效的办法。请全世界的专家对候选人进行评价,是保证每一个领域都能招聘到最优秀人才的关键所在。

在做出高级教师招聘决策时,一定要认真考虑候选人所在学校最优秀教师对他的看法。我相信,最后的决定应该由系之上的校长或教务长来做出。

第二,按照我的看法,如果一个学校年轻或初级教师占全体教师的比例在25%到35%的范围内,那么这个比例是合理的。5到8年实习期结束后,应该对初级教师的研究和教学做一个评价。只有很少的人,10个人中有2-3个人可以获得晋升的机会,晋升的唯一标准就是他的学术绩效。对于没有获得晋升机会的人,学校应该在一年之内帮助他们在其他使命不同于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学校中找到一个适当的位置。

除非建立了这样的程序,否则一所大学就存在着对所有教师都实施永久性聘用的危险,虽然有许多人可能是相当不错的,但却未达到杰出的标准。没有适当的聘用和晋升机制,学校势必会很快走向平庸。

除非大多数年轻教师在试用期内就离开学校到其他地方去谋职,允许学校每年都不断地聘用新的年轻教师,这些新人把他们的新思想和他们受到的最新培训带到学校里来,否则学校就会很快变得停滞不前。理想的状况是学校各级人员不断更新,在许多领域知识变化迅速的情况下,这一点尤其重要。

第三,如同应该采取开放的和持续的方式招聘高级和初级教师和在质量评估基础上建立真正的竞争机制一样,大学也应该有一个类似的程序进行研究经费的分配。

在美国,每一个教师或研究小组都通过大学研究办公室,向政府机构、基金会、公司和其他实体提交详细的研究计划报告,申请研究经费。“同行评价”系统对这些建议书进行评估,一般的规则是,许多不同的资助机构根据申请者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计划书的质量,将研究经费直接拨给教师本人或研究小组,很少有拨给大学的情况。

与其他人为系统(human system)一样,研究经费评审系统也不是完美无暇的。但是,它是相当有效的。我认为它只是我们设计的质量保证过程中能够满足评价指标的一个例子而已。我们评价一个系统的指标包括,同行评价要超越学校的范围,竞争性应该体现在全国范围内。这就要求教师或研究小组撰写详细的研究计划,专家可以根据此项目建议书对它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它还允许由校外专家组成的评价小组,在项目评审结束后进行实地考察,对研究结果做出评估。这对避免在许多高等教育系统中存在的经费分配中的偏袒行为,具有很大的阻止作用。最后,年轻教师和中年教师可以独立申请研究经费,而不是把获得经费的希望寄托在他们所在学校资历更强的教师或管理人员身手。

与隐含的原理相比,评审过程的细节并不十分重要。评审过程及其原理是极其重要的,因为教师的研究质量是大学质量的重要试金石。因此,没有什么比发现最佳研究质量的保证方法更为重要的了。

* * * * * *

让我再谈一谈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优秀大学其他方面的一些特征。这与论坛组织者要求我讲的一个具体问题有关联,即如何在一所大学中形成或完善良好的“学习氛围”(climate of learning)。

为了回答与学习、研究或其他教育思想有关的问题,我们至少先要对教学和研究的不同方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不幸的是,或许也是幸运之事,我们今天不能对这些问题进行理论层面的讨论。但是,我们至少可以了解一下在这个问题上有哪些主要观点,同时我不能奢望今天在场的所有人或大部分人会认同我将要讲的内容。

在本演讲中,我希望能够做到的是,对一些主要原理及其相关目的进行一些描述。对哈佛和其他类似的大学来说,这些原理是最基本的,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在历史上其他方法曾经对于其他类型的学校和在其他社会环境下发挥过作用。

我以为哈佛大学所采用的有特色的方法,可以清晰地做如下的表述:

1、它们既是一种理论,也是复杂和曲折历史发展的结果。哈佛大学曾经持有这样的一种观点,一所优秀的大学是一个社会中单一(single)和特有(unique)的学校。在特许状中明确地规定,它的使命是在各个学科领域发现新知识;保留、解释和重新解释现有的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方法、知识、技能和探究问题的习惯,这样他们将会终其一生而不断地追求学问,领导社会向前发展。

2、对探求、发现和解释知识作用的强调,意味着大学的所有成员都接受这个基本命题,即各种思想和假设,所有的哲学系统和科学理论,所有的宗教、政治、文化和世界观,以及所有的“事实”都是可以被质疑和向其提出挑战的。事实上,它们有待于各种方式的检验,包括系统分析、研究、实验、论证和辩论。

我们并不期望,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得出意见一致的结论或发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的真理。但是,最晚从18世纪西方启蒙运动开始,时间也许还会推到更早的亚里斯多德、柏拉图和其他人文学者生活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我们就有这样一个期望,即通过深入的研究,我们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许多问题可以被越来越精确地界定;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更坚实的事实基础或推翻已有的事实基础;对一些现象所做出的不同解释,可以解释为不断分析的结果;尤其在自然科学领域,但不限于此,通过不断测试和实验,能够建立更完善的理论。可以直接采用这个过程的结果,对社会产生直接的益处。

从18世纪以来,“启蒙”概念的含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二战之后,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后现代理论对它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其中包括各种各样的极端怀疑主义。各种宗教、政治、文化等“绝对教条”(doctrinal absolution)受到了人们的攻击。然而,在哈佛这样的大学中,启蒙思想却包含着最连贯的和内涵最丰富的有关学习方法的原理和观点。

这种方法本身有一些哲学上的问题,它蕴涵着一些制度和社会风险。但是,它延续下来了,由于各种原因,它获得了有力的支持,今天我只能讨论其中的一个原因。

我要讲的这个原因是实证原因。它根植于这样一种看法,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一些人发现了大量的科学理论以及为数更多的“事实”,此外,还有各种哲学系统、对历史的解释、宗教系统以及社会经济或政治理论,事实证明,它们要

么是有偏差、不恰当和不完全,要么干脆就是错误的;在有些情况下,它们与现有的广为人们接受的观点存在着分歧;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它们的主要基础是一些主张、信念、灵感、对各式教派盲从的形形色色的“权威”,或者是在个人或市民生活各方证据基础上做出的论证。

如果我们接受上述观点,那么就会自然地假定,各种命题、理论和信念都应该受到挑战和得到检验,因为只有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才鼓励和赋予人们一种责任感,去正视人们天天遇到的关于自然和生活思想中确实或可能存在着的问题。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个过程也鼓励人们对自身的思想和信念做出评价。

采用这种教育和学习方法的结果具有不可预测性。当人们参加这个过程,他们就可以修正甚至摈弃他们的某些观点。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自我意识得到了增强,他们也更容易接受这样的思想,即与他们所持世界观迥异的世界观是值得加倍尊重的,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事实真相的了解。这种情形在今天表现得更为明显。

同时,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公开的辩论,还会出现另外一种可能性,他们对自己的原始信仰变得更有激情,对于学术上(有时是个人之间)的坦诚讨论和分歧感到恐惧或者常常有被冒犯的感觉,而不是善于从不同见解中受到启发,从不同观点中拓展自己看问题的视野。

当然,在哈佛大学,我们也能看到这种相互对峙的事例以及其他反应形式。这所大学面对着的永恒挑战,就是保持健康的学术氛围。自由探索和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有时会导致冲突的出现,当冲突主导了学术气氛时,就会对大学团体的人文价值观构成威胁,最理想的结果是促进了对不同民族和文化差异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事实上,我们今天面对着很多两难境地,其中之一是如何保持最大程度的自由探索和允许多种观点并存,同时还要保持一种团体凝聚力、认同感和共同的基本价值观。

从这一点出发,可以把哈佛这样的大学看作是一种从事十分严肃的学术和人文多样性冒险事业的“实验室”。看一看,要想在大学中实现多样性,有多大的可能性和局限性。在大学中,既存在着潜在的冲突,又存在着潜在的相互融合,有意识地把各种人的能量和价值观汇集在一起进行相互碰撞。从这种冒险活动中会产生什么样的学术形式呢?

* * * * * *

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绝不能做一个简单被动的观察者。它必须有意识地鼓励争论,增进不同人群之间的相互理解。它必须对个人和团体的一些行为做出规定。大学采取多种不同的方式来保护这些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大学内部很容易就此达成一致。但是,风险总是难以避免的,情况也总是复杂的,必须机智地和采取理解的方式处理问题。

如果我们能够理解(但不一定赞同)上面概括出的关于知识本质的原理以及对发现和研究所持的态度,那么我们现在就可以更容易地讨论一些教学思想,包括造就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氛围”的各种方法。

从本质上讲,在过去一个半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学习思想的变化在哈佛大学和其他大学形成了一条稳定而清晰的发展轨迹。如果允许我们做一个简化的话,哈佛大学的教学从以知识“传授”(transmission)为基础,转变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我教育”(self-education)。虽然这是一个简化,但是它却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哈佛大学仍然认为,学生应该很好地掌握现有的各种知识、信息和理论,这是任何学术研究的基础。这个基础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奠定:讲座、阅读、使用专门设计的课程资料的信息技术和其他方式。但是,与一个世纪之前的方法相比,大学目前的主要努力方向是,使学生能够及早成为参与发现、解释和创造新知识或形成新思想的成员。

从这个角度看,哈佛和其他大学的本科生被看作是处于实习阶段的学者和研究者。和教师一样,他们主动参与探索未知的事物,或者检验现有的假设和对事实做出解释,这样就可以看出他们是否能够经受得起严格的训练。

在指导学生成长方面,教师必须扮演重要的角色。他们为学生设计课程,开设讲座,组织研讨,就学生研究题目提出建议,为学生的实验方案或研究论文的写作提供咨询,引导学生开展正式的与非正式的讨论,邀请研究生参与自己主持的研究项目,对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效果做出评价。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我们的系统中,学生的教育活动是精心设计的,在每一个环节上,教师的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学生有相当大的自由度,他们同时学习几门不同的科目,选择他们愿意学习的课程和参与他们愿意参与的研究项目。

学生的选择自由也是学校有意识安排的,它与大学的一般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大学对学生的选择范围有一定的约束,但是学生的选择范围仍然很大。大学的基本信念是,如果学生有根据自己的天赋和直觉做出选择的灵活性,他们将会对学习充满活力和兴趣,孜孜以求。

最后,教学场所和形式的变化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与我回顾的一般发展趋势相一致。结果,教师把很多的时间花在了研讨课、个人或小组辅导、计算机网络交流、实验室工作、(通过学生)查询档案资料和专门图书馆资料,教师对学生的考核不再使用常规的考试方式,而是采用研究论文形式。学生花在课堂外的时间更多,他们独立探询未知的事物。这种做法强调了大学对学生的重视,我们要尽可能地把他们看做是大学主要活动的年轻合作者。在大学中,所有成员,甚至包括年长的教师,都是学习者,所有人都是发现者和解释者,所有人都在向别人学习。

* * * * * *

我将转到另外一个关于学生学习的话题,这个话题涉及大学如何为帮助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而做好准备。一般来讲,哈佛大学较少为本科生提供职业教育或训练。在本科阶段,学生不能学习法律、医学、商业或技术性很强的工程专业。但是,哈佛希望文理类本科生教育使得学生能够发展多种技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再加上在一些基础学科领域的集中学习,他们可以为今后终身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即使在专业学院,对学习法律、商学、教育、医学、政府管理和其他学科的学生来说,他们也应该集中精力学习这些学科的基本原理,而不是学习非常专门化的专题或培训内容。所谓基础学科领域,是指那些能够提出最根本和复杂问题,从而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才能解答的领域。再重复一遍,教育的前提是提出问题和集中注意力寻找未知问题的答案。

建立在社会需求和人力分析基础上的本科生或专业教育的概念,根本不是美国优秀大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多种原因,人力预测(manpower projection)一直不能算是一种成功的做法,未来10年的预测都是不准确的,更不用说对未来20、30年做出预测了。结果,即使在专业教育方面投入很大的那些美国大学,也相

信只有培养未来社会的领导人,大学才能最好地为社会服务,这样的毕业生能够及时地发现未来一段时间内他们想要从事的工作类型。在未来,会有很多人在一生中至少要改变一到两次主要职业,他们可以成功地调整自我,因为他们过去受到的教育或训练不是过份专门化的或狭窄的。在未来,这种适应性将会变得更加重要,因为世界正在快速地变化。

* * * * * *

下面,我将就未来大学学术发展重点这一问题发表一些个人看法,来结束我的演讲。我并不否认大学之间存在着差异。每一所大学都有自身的优势和目标,它在社会文化中都占据着特定的位置。所以,我们无法找到一个可以为所有大学所共同依循的方案。

但是,一个或两个学术领域和思考学术方法的多种途径,是值得我们做一般性讨论的,我现在将把重点放在这些问题上。我在下面将会直接谈到哈佛的经验,希望哈佛的一些做法对你们有参考价值。我想要谈的是从1991年到2001年在哈佛开展学术和学校计划的主要方法。

我和我的同事,尤其是学院的院长和系主任,在90年代初见面时就开始讨论大学的未来,最后我们决定在哈佛进行一些结构性的调整。

一开始我们的思想就很清楚,许多最重要的学术领域和最重要的社会挑战,需要采用超越传统学科界限的方法才能应对。当然,学科的专门化仍然是很重要的,一个人总需要在特定的知识领域进行深入的探索。但是,如同我前面提到的,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重要,哈佛并没有建立有效的组织,特别是从整个大学范围来看,鼓励跨学科的合作变得尤为重要。

接下来,我们意识到,自90年代初期以来,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变成提升研究和教学水平最强大的新“系统”和工具。我们也知道,要想使新技术的潜力变为现实的话,我们需要获得大量的财政资源,进行大量的实验工作,大学内部不同部门之间需要具有强烈的合作和相互学习的意愿。

再接下来,事实告诉我们,在世界上各个主要专业领域以及多种非营利性组织中,处于职业生涯中期和从事高级管理工作的人有继续受教育的需求。由于制度和专业方面的变化,对于数以万计的想要更新知识而不能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的人来讲,他们十分需要大学为他们提供从一、两周到两、三个月不等的短期强化课程。

最后,我们相信,即使美国社会的多数人认为我们的高等教育是相对发达的,不需要进行大的更新,但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对于我们来说,我们面临着许多教育问题和挑战。因此,我们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全校范围内的学术和学校发展计划,这个计划是为今后10到20年制定的。之后不久,我们启动了一个为期5年的筹款计划来支持这项活动的开展,最后我们筹集到了25亿美元,它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个计划。

整个过程的关键在于,大学校长、教务长、院长和副校长组成一个管理小组,他们定期见面,在预先准备的情况下,每次花2-3个小时讨论学校的计划工作,这种工作形式一直持续了18个月。我们想要达到的是一个全校范围内的发展全景,它包括整个大学的目标以及哈佛大学每一个学院或学术单元的发展重点。我们也采用类似的方式对筹款活动进行统筹和协调。如果没有这种上下同心协力,我敢肯定,我们绝不会在制定统一的学术重点发展计划和说服约15万捐赠者以及基金会、专业团体、商业公司和其他组织为学校慷慨解囊方面取得成功。

在筹款过程中,我们吸取了很多教训,但有两点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第一,在美国,大多数捐赠者对于他们的捐赠行为都是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只有当他们了解了大学的明确目的,并且确信大学会有效地使用和管理捐赠时,他们才会对大学的募捐号召做出响应。因此,在捐赠过程中,说服捐赠者是至关重要的。与精心设计和目标明确的募捐活动不同,一般性的募捐活动常常不能唤起人们的热情。

第二,多数人捐赠的目的不是为了济贫,而是希望某项事业锦上添花。从总体上看,高等教育领域的财政资助往往倾向于给那些优秀的机构,但这个规律不一定适用于别的领域。有宏图大志并且质量优异的大学比其他大学更容易获得资助。当捐赠者相信他们提供的捐赠有助于发展某项事业时,如有利于发现新知识、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他们就愿意慷慨解囊。

谈到学术内容时,我将介绍一些具体的例子,特别强调哈佛的两个发展重点。

第一,很清楚,在基础生物学和相关的医学领域,我们制定了一个宏伟规划,它涉及的范围很广,从基础研究到具体的应用,研究成果对于治愈多种疾病具有光明的前景。事实上,到80年代中期,世界上新的发现层出不穷,这在人类历史上也许是史无前例的,几乎没有哪一天或哪一周,我们听不到一个关于科学或医学重要发现的消息,或者是没有出现一种新的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或程序。

结果,我们决定对哈佛大学生物和医学领域进行一系列的大规模投资。我们在上世纪90年代的投资额就远远超过了10亿美元,这还不包括年度研究经费和运行经费。

事情的细节并不重要,我想要说明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功就在于建立了交叉学科和教师之间(或学院之间)的合作。

在优秀大学中,跨学科的研究工作在一些领域有很长的发展历史,但是规模却一直不大。建立一种有效的和广泛的行动计划,调动全校不同学术单元、学科和学院参与者的热情,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但是,到90年代,对于越来越多的教师来说,对于一些主要问题的解决和对于一些疾病的治疗,只有来自不同领域的人共同合作采取与以往不同的方法才能取得成功。一些主要的基金会、政府机构和个人捐赠者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因此,在哈佛建立一个新的合作计划的时机已经成熟,它的规模是以往从未设想过的。

规模最大和最有抱负的计划,是在哈佛医学院、公共健康学院、文理学院中几个基础科学系、哈佛大学的所有附属“教学医院”和一些特殊医学研究所之间的合作项目。

一名负责人、教师协调委员会的成员与几十个系的系主任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开展规划工作。最后,大约500名哈佛大学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科学家共同成立了一个癌症研究中心,它的目标是精确诊断诱发不同癌症病变的机理,然后再对不同病变设计出具体的治疗方案(或其他干预措施)。

经过一个激烈的竞争程序,国家健康研究所(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及其他捐赠机构最后决定,对哈佛大学的研究计划予以资助。现在大学承担了这项研究使命,希望在未来几年里会有新的重大发现。

我再对这个特殊的计划做两点一般性的评论。

第一,只有当足够多的学科领域以及科学家和资助机构的发展水平和认识水平达到某种境界,合作条件才成熟,否则没有任何方式可以“强迫”他们开展规模如此大和范围如此广泛的学术合作。抽象的分析和计划可能给出“正确”的(从理论上)应该做什么的结论。但是,只有当某一个特定领域的机会成熟时,以及

教师坚信复杂的合作活动有一定的成功希望时,这样大规模的合作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了解什么时候开始行动,以及知道如何去做,至少与了解为什么做一样重要。

第二,如果没有一些国家在过去半个世纪中对具有生命力的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的大量投资,那么今天在医学、技术和其他应用领域的任何突飞猛进都是不可能的。

我们知道,除个别的情况外,只有对事物结构和过程的本质有深入的理解,才能谈得上实际应用。只有通过长期、耐心的探索和实验,才能实现对结构和过程的深入理解。为了创建一所杰出的大学并维持其正常运转,我们就应该不断地提醒自己以及经费资助机构:只关注应用研究而没有基础工作方面的突破,是不可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也不能有效地治愈疾病。

我并不是建议所有的大学都必须承担多数或所有重要领域的基础研究。大学必须做出选择。当然,我也不认为我们可以忽视应用科学和技术学院的建设。社会十分需要这样的学校。在高等教育大系统中,它们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它们与优秀大学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不应该将两者混淆起来。

只有优秀的大学才具备基础研究的雄厚能力。因此,它们有责任把基础研究工作做好。如果它们都不能很好地履行这项使命的话,那么还有哪些学校既有兴趣又有能力来承担这项工作呢?最优秀的和规模较大的大学也有能力在医学、工程、公共健康、技术和其他领域发展高质量的应用学科。但是,如果不能在基础研究方面做出持续的努力,应用科学工作很快就会衰落和枯萎,因为致力于应用研究的人必须不断地与在最基础领域工作的人保持联系,前者工作的成效最终取决于后者的研究成果。

* * * * * *

我要列举的最后一个例子,是关于哈佛大学把国际与全球研究作为90年代以及未来的一个核心任务。

国际与全球研究这个词本身的含义是“所有民族的所有事情”。显而易见,我们不能够也不应该把这个计划看作是一个目标单一的和清晰的(或孤立的)学术计划。

国际与全球研究渗透到大学的各项主要活动,包括研究、课程、新生录取、教师聘用、信息技术系统的开发和其他更多的方面。当我们开始在哈佛制定学术计划时,我们邀请每一个系、研究所、学院和其他单元回顾和确定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它们想在国际领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当我们这样做时,我们又一次面临着在适当的时间在文理学院、9个专业学院以及许多研究中心之间开展合作的挑战。

下面让我来简单介绍一下哈佛新启动或预强化的项目。在结束讲话前,我想对整个创新活动背后的主要动机和目标做一些评论。

第一,我们决定,哈佛应该把世界上不同国家的语言、文化和宗教纳入其教学和研究项目,并予以加强和拓展。在90年代初,哈佛大学开设了大约60门不同国家和文化群体的语言课程。它还不同程度地为学生开设与这些语言有关的历史、文学、政治学、经济学、宗教、哲学以及文化和国家其他一些方面的课程。

我们决定把发展重点放在与拉美研究、东欧、东南亚和非洲有关的学术项目上。我们在东亚研究、俄罗斯研究、西欧和其他地区研究方面,已经具有相当的优势。但是,我们觉得有必要提高学术实力不太强的一些领域的水平。这项决定意味着扩大相关学科领域教师的规模;为学生开设更多的课程;学校投入更多的

经费,供教师和学生去国外旅行、做研究或学习;增加学校博物馆和图书馆的馆藏;重新设计现有的课程资料,保证我们真正从国际而不是一个国家的角度考虑问题。

我这里想要强调的一点是,在教师和其他人员中间达成这样一个强烈的共识,即任何关于国际与全球研究的新的雄心勃勃计划,都应该从向哈佛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基础工作投资开始。如果没有在语言研究、不同社会历史研究、重要文本研究方面的扎实基础,整个计划就会因为缺少真正理解其他民族和国家的重要基础知识而黯然失色。

第二,为了提高大学自身的国际特色,我们积极开拓,为大量国外全日制留学申请者提供资助。到去年为止,在哈佛大学18000名学生中,有将近3000名留学生来自世界100多个不同的国家。在3000名留学生中,有1000名学生来自亚洲,而留学生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第三,国外留学生人数最多的群体,选择了肯尼迪政府学院、公共健康学院、商学院、法学院的法学硕士(LLM)学位以及文理学院的几类博士学位,作为他们的主攻方向。当项目开始执行后,我们毫不奇怪地发现,相当数量来自不同国家和社会背景的学生参加了研讨班和讨论小组的活动,他们很快就开始影响讨论问题的性质;他们的参与扩大了回答问题的视角;丰富了研究某些问题的方式。组织讨论课的教师发现,他们本人受到了新方法的挑战。学习情景发生了微妙而清晰的变化,这是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变化,也是我们开始时所预想的结果。

第四,专业学院以新的方式采用信息技术,并把它作为国际计划的一个新的组成部分。例如,“案例分析”向学生描述的案例情形更为复杂,学生在学习案例过程中,要做出选择和决策就变得更为困难。案例是商学院的一种主要教学形式。这种方法十分有效,但是过去绝大多数案例都是涉及美国商业管理的内容,一直采用普通的书面印刷形式。

但是,在几年之前,商学院开始编写网上图象案例,它不仅包括文字和统计数据,还有一些精心设计的数据表格,这种数据表格可以交互使用。另外,还有大量的对雇员和经理访谈的录象资料。每一个被访者就公司面临着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包括问题形成的原因。不出所料,答案因人而异,人们对事情缘由做出的解释与统计数据及其他材料所揭示的原因有很大不同。

其中一个“案例”是关于中国的一家工厂,还有关于其他国家的一些案例。大量的案例内容首次涉及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公司的情况。通过屏幕聆听或观看不同类型组织中人的表现,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文化含义,可以看出不同国家之间的生动差别。面对“三维”图像所表现的人的活动,我们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这样就把“国际社会”直接带进了课堂,从此在哈佛国际教育方面翻开了一个新的篇章。

我的最后一个例子与哈佛大学文理学院中的几个跨学科中心有关,它们过去只从事国家或地区性的学术活动。到90年代初期,这些中心所涉及的学术范围有所扩大,表现在地域、包含的学科数量和研究问题的类型上。

结果,我们建立了一个亚洲中心,它不仅从现有的文理中心吸纳了教师,而且也是第一次从专业学院吸收了对亚洲问题有研究兴趣的教师。

对于许多研究内容,例如,快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这一专题,我们吸收了医学院、公共健康学院、经济学系和商学院、道德哲学和宗教、政府管理学院和法学院、工程和环境科学领域的教师一起参加研究。

我们努力的结果之一,是启动了一个需要多年才能完成的研究项目,即哈佛

大学环境研究计划,研究成员既有来自亚洲中心的教师,也有来自中国大学的教师。研究的目的从多学科的角度来研究与经济发展和环境有关系的问题。这项研究对于美国、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解决面临的环境问题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有大约100名研究人员参与了这项合作研究,组织工作十分复杂,有时也出现一些摩擦,但是总体效果是很好的,在研究工作基础上提出的一些建议,也被证明是有用的。

这种研究项目是教师、学生、政府代表、实践人员和来自国外人员合作开展的,它综合了不同人群的不同方法。它再次表明,教育中与人有关的问题已经超出了纯粹的学术范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增进国际间相互理解的主要方法。

* * * * * *

从最基础的研究到应用性最强的工作,把国际事务作为哈佛大学的发展重点,做出这样的决策有以下几个原因。

我们做出该决策的主要原因,与我在演讲开始时讲到问题的有关。我们处在这样一个时代,知识和教育可以帮助每一个人生活得更满意;有助于建设一个高效和健康的社会;可以帮助各个国家的人民了解世界的复杂性,而不只是看到其肤浅的一面。

与巨大的需求相比,教育和学术的供给仍然是缺乏的,不仅因为优秀大学缺少足够的财政资源,而且还因为许多人甚至一些社会仍然把优秀的高等教育和真正的教育机会看成具有制造分裂的威胁。

从某种意义上看,他们的分析也有一定的道理。良好的教育以及开启心智的学习会带来一些危险性,因为它们可以帮助人们独立思考,使之容易接受新思想,接受过教育的人的行为有时是其他人无法预测的,或者他们的行为给别人带来不便,甚至有些行为有时是不明智的。当我们决定建立一所优秀大学时,我们就应该做好承担这种风险的准备。我们无法保证,这样的严肃事业将会严格地按照我们所期望的方式发展下去。

当考虑其他选择时,我们很难相信确实应该选择一条与目前走的路所不同的路。当我们考虑各种教育挑战时,很难相信有什么比努力提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我们的理解力、关心世界其他民族和文化的挑战更大的挑战。

在今天这个四分五裂、剑拔弩张的世界,我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是增进对他人的了解,学习如何与人相处,要么是相互残害,以牙还牙。

正如我们所了解到的,我们所能够想象到的最具融合力的教育也不能保证世界会变得和平和友善。但是,我们相信,它至少能够增加实现我们理想的可能性,减少出现重大灾难的风险。这不是一个无关轻重的事情。

哈佛决定提高海外留学生数量的主要原因,是想看一看这些海外留学生是否能够与美国学生共同学习,彼此间是否能够加深理解。这也是哈佛大学为更多本校学生提供出国学习机会以及为哈佛教师与其他国家教师开展合作研究提供资金的原因。

我想可能出于同样的原因,中国制定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宏伟蓝图,这不仅有利于中国,而且也有利于整个世界。在这个历史的紧要关头,中国为世界做出了重要而及时的榜样,它必将对其他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励一些国家也做出同样的努力。

几年之前,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先生访问哈佛大学,他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他就许多事情与我们坦诚地交换了看法。他还回答了一些听众的提问。我们觉得,他的来访十分有助于扩大在国际事务方面的对话。这种对话既是一种

人际交流,也是一种智慧碰撞,对于大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增强了我们的信心,这种国际交流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它的重要意义在未来将会比今天表现得更加突出。

让我再一次感谢你们对我的邀请,今天及后续的研讨活动将会对我们共同的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

项目管理成功十要素

项目管理成功十要素 美国项目管理学会定义“项目管理”为“应用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的项目活动,以满足项目需求”(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3版,美国项目管理学会公司,2005年)。简而言之,项目管理的目标就是让项目得以成功完成。它是在满足项目预算和时间的约束条件,为实现项目交付目标,所进行的项目启动,项目计划,项目执行和资源管理时所要遵循的法则。 一个成功的项目经理从一开始就能规划项目从开始到结束全过程。时刻跟进业务和技术 进展,管理手段灵活多样。 1.灵活应对变化项目 传统项目管理方法被证明是过于僵化,官僚,费时,不适合今天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事实上,这些方法对IT部门是可以使用的。但是你需要对出现的问题和发生的变化作出快速响应。拘泥于传统的项目管理中的文档和流程会将你压垮。 2.不要事无巨细面面俱到项目 理想的项目经理是一位领袖,而不是执拗狂。有些项目经理集中精力实现阶段性目标或完成项目时,太过拘泥细节。敏捷项目管理需要在左/右大脑,硬/软技能间作出权衡。 3.不断提高项目管理实践项目 技术为满足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总是在不断发展。同样,项目管理的方法论也需要和业务和技术与时俱进。与您的团队,客户和业务合作伙伴时时沟通,找到如何可以改善项目 管理过程。 4.计划也要与时俱进项目 项目经理最重要的一个活动是项目规划。项目计划必须详细,有条理,而且是多方参与完成的。现实世界中,计划总是随着变化而变化,变化也改变计划中任务的优先级。因此, 计划,修改计划,再计划。 5.保持工作紧迫感项目 如果项目有无限时间,金钱和资源,那岂不是很棒?不过实际情况是,项目总是在有限的时间,资金和资源的限制下,不断前进的。定期状态更新,例行会议和明确后续行动是必 不可少的。 6.对项目交付物和项目活动多考虑多沟通项目 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必须有共同一个影像,来描述项目提交物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才能保证大家朝一个方向而努力。在这个问题上要避免模糊不清,要不惜一切代价描述清楚,展 示给大家,并且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7.分布提交项目交付物项目

管理者必读的十本管理学书籍

管理者必读的十本管理学书籍: 1.《有效的管理者》 在这本薄薄的书里,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提出一个重要的定律:管理者的效率,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效率的最关键因素。因此,在管理别人之前,你必须学会管理自己。 德鲁克也给出了有效管理者必须养成的五种习惯:正确统筹时间;致力于对外界的贡献;重视发挥长处,把工作建立在优势上;集中精力在少数主要领域;做有效地决策。 2.《孙子兵法》 企业管理中,战略制定与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是一部兵书,但《孙子兵法》所蕴含的“兵者,诡道也”,“久暴师则国用不足”等战略思想经历2500余年检验,一直为历代政治家、军事家、商人等奉为至宝。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哈佛大学商学院也将《孙子兵法》融入MBA战略课程中。 3.《领导力21法则》 “领导力就是领导力,不论你身在何处或从事怎样的工作。时代在改变,科技也在不断地进步,文化也因为地域不同而有差异。但是真正的领导原则却是恒定不变的……”美国著名领导力大师约翰?麦克斯韦尔如是说。 在本书中,麦克斯韦尔先生描述了影响力法则、过程法则、哈顿法则、根基法则在内的21项领导力法则,想拥有非凡的洞察力,想要修炼所向披靡的实战能力,马上开始21法则训练。 4.《基业长青:理想公司的成功理念》 1994年,通过对包括惠普、宝洁、3M和索尼等18个行业领袖成功企业的研究,吉姆·柯林斯给出了伟大的公司何以伟大的答案: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自我改革、自我反省,使优势成为公司的特性。其人性化视角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5.《从优秀到卓越》 2001年《商业周刊》十佳商业书。吉姆·柯林斯耗费5年时间,对1965年来《财富》杂志列入500强的1400多家企业进行分析,得出令人震惊的研究成果——只有11家公司实现从优秀业绩到卓越业绩的跨越。 亚马逊书店评价本书说:“这是那种经理人和CEO们在若干年内需要一读再读的书。”

偶然看到哈佛大学图书馆墙上的20条训言

偶然看到哈佛大学图书馆墙上的20条训言,仔细读来,充满了深刻的哲理。没有大道理,却句句有理;字字如锥,启人心菲,发人深省,催人奋起。不亏为世界一流大学,训条总共有20条: 仔细区分,这20条大有学问,我解析为几个层面: 一、倡导对人生和生活的积极态度。4条 训言9 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 训言10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训言11 谁也不能随随便便地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训言20 没有艰辛,便无所获。 二、认识到学习的意义,重要性与必要性,确立好的态度。从两方面区分:学习的益处,不学的坏处。 1、学习的好处。5条 训言1 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训言7 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 训言13 现在流的口水,将成为明天的眼泪。 训言16 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 训言17 受教育程度代表收入。 2、不学习的坏处。3条 训言5 学习时的痛苦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训言15 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训言19 即使现在,对手也在不停地翻动书页。 三、珍惜时间,生命就是时间的函数。5条

1、珍惜时间。因为时间最容易被,荒废,怠惰,拖延。 训言2 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天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训言3 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训言4 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训言12 时间在流逝。 训言18 一天过完,不会再来。 2、怎么样去学,学习就是生活的一部分。3条 训言6 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训言8 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 训言14 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 以上20条据说是哈佛大学图书馆训条,也有人引为校训20条,莫衷一是。而哈佛大学校训确切只有一条:“Amicus Plato, Amicus Aristotle, sed Magis Amicus VERITAS.”(拉丁文)译为“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 何妨参照一下我国各大学校训,多为振振有辞,之乎者也,冠冕堂皇,似在鼓与呼,有慨而康,却多半如口号一般,难以有如此之力量。为什么这所著名的大学和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联系在一起,这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20训条是真是假,犹存争议,但若能从中汲取真义,受到教益,已经足够。 附国内部分大学校训:(来源网络) 北大:1.爱国进步民主科学(2.勤奋严谨求实创新3.博学慎思审问明辨),大家意见是: 北大无校训 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成功的项目管理必备七大秘诀

1、坚强的领导核心 作为一个项目部,项目经理理所当然地居于管理的核心位置,他的组织、管理、沟通及协调能力,甚至人格魅力都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项目的成败,可以说项目经理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为他是统领项目的最高决策者。一个具有全局眼光、高屋建瓴的领导者,能在千头万绪中抓住要害,关注重点,又能对下充分授权,抓大放小。 一个项目仅有强悍的项目经理是不够的,项目班子成员紧密团结在项目经理周围,方可确保令出一致、禁行令止、互为支持。项目班子既要讲民主,大事一起商量,开诚布公,不独断,不专行;同时,也要讲集中,在充分调查事实、协调各方意见的情况下,进行意见的统一。 所以说,组成一个坚强的项目管理班子,是成功的项目管理的关键要素。 2、成功的团队建设 一个项目部管理人员多则上百人,少则数十人,共同组成一个项目管理团队。项目管理部,实际上是一个临时机构,它随着项目的开工而成立,随着项目的完工而解散,中间不断有人抽调而走,也有补充进来,人际关系的变幻、工作内容的更迭时刻都在发生。

工程自身的特性注定了项目管理的艰苦、枯燥,再加之繁重的工作任务、巨大的精神压力,情绪压抑很普遍,由此项目的人性化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它需要营造一个快乐的工作氛围,通过组织各类活动,比如旅游、球类比赛、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甚至不时的项目聚餐,以充分发挥特别是年青管理人员的才华,缓解紧张情绪,加强项目凝聚力,提升项目战斗力。这些活动,做为项目领导班子,不但要大力提倡和支持,还应该尽可能地参加,其效果是很明显的。 3、前瞻的管理策划 “项目不是在结束时失败,而是在开始时失败”,由此说明项目管理策划的重要性。 项目管理策划应该在项目成立之初展开,一般包括管理目标、管理模式、组织架构、项目经理授权、总进度计划、现场管理人员流量、分包方案、物资采购方案、施工机械及监测设备配置方案、办公设备配置计划、现场临建方案、临水临电方案、总平面布置计划、主要技术方案、现场作业人员流量、资金流量计划及预算成本等十几个方面。 项目管理策划由项目部配合总部机构联合编制,应切合实际,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策划经内部审批后,进行项目全体管理

管理励志书名全集

001、88位世界富豪的成长记录:大学问加小窃门 002、Action!管理开拍:周星弛搞笑电影中的管理003、CEO的海军陆战队:最近新类型管理书中最出色的一004、C行销:广告行销艺术 005、爱恨国企 006、巴比伦富翁的理财课:有史以来最完美的致富圣经007、把冰箱卖给爱斯基摩人:300家公司凯觎的CEO 008、把斧头卖给美国总统:没有什么不可能 009、把人搞定:办公室通关密码 010、霸气的力量 011、白酒风云:市场变局下的企业应对与人物解读012、白领2005:优秀企业的文化和机制 013、百度——如此专注:百度成功内幕 014、百年老店是怎样炼成的:中国版的《基业常青》015、办法总比问题多《励志经典》系列之一 016、办公室政治:白领生存法则 017、北大毕业生如何求职:为高校毕业生点睛指路018、背着黄金做贼:直销灰幕 019、奔跑的蜈蚣:以考核促进成长 020、比强者更强 021、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业 022、变成有钱人并不难:著名理财师手把手教你学理财023、别让上司抓住把柄:完美职场生存30天条 024、冰点的思考: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025、不成熟不要紧 026、不能让下属知道的:管理模式 027、财富大家:直面经济人生探访财富本源 028、财富第五波 029、菜根谭的智慧: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030、差距在哪里:全球财富精英的传奇历程 031、豺狼的智慧 032、禅系列-幸福在心:幸或是不幸的含义 033、畅销谎言:对错位工作观念的重磅批判 034、超级成*** 035、超级模仿:你确实不需要重新发明轮子 036、闯荡大公司 037、成长:微软小子的教育 038、成长力:寻求解决企业成长问题 039、成长维生素:影响青少年的99个哲理故事 040、成功不难《读懂人生》姊妹篇 041、成功从底层开始 042、成功金字塔 043、成功金字塔的15个台阶 044、成功万有定律

世界名校校训-经典名言

1、哈佛大学 Harvard University Let Plato be your friend, and Aristotle, bu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 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与柏拉图为友,更与真理为友. 2、杜尔大学 Drew University Freely have you received; freely give 自由地接受;自由地给予 3、夏威夷大学University of Hawaii Above all nations is humanity 人性超越国界/人性超越种族 4、斯坦佛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 The wind of freedom blows 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斯坦福:让自由之风吹拂心灵 5、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The truth shall make you free 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 这句话可追溯于新约圣经的约翰福音第八章32节“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英文是: “And ye (you) shall know the truth, and the truth shall make you free.”(King James version)。 6、利哈伊大学 Lehigh University Man, the servant and interpreter of nature 人类是大自然的理解者和仆人或:理解自然;服务自然 7、北达科他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Dakota Intelligence, the Basis of Civilization 才智是文明的基础 8、麻省理工学院 MIT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nd and Hand 既学会动脑,也学会动手 这真是工程院校的校训。反映了MIT的创建者的办学理想 - 教育的内容一定要有它的实践意义。 9、华盛顿大学 Washington University Strength through Truth 力量借助于真理 10、康涅狄克大学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He who transplants sustains “He who transplants sustains”也是康州的州训,它反映了当初北美的殖民者的信念:上帝(He) ,把他们从英格兰迁移(transplant) 到北美大陆,会继续帮助他们,供给(sustain) 他们。用一个长句子表达这句话,可以是:“God, who transplants us, sustain us.” Or “God, who the colonists believed had Transplanted them from England to the New World, where he continued to sustain them.” 11、佩斯大学 Pace University Opportunity 机遇 12、普林斯顿大学 Princeton University In the Nation's Service and in the Service of All Nations 普林斯顿——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 13、艾莫利大学 Emory University The prudent heart will possess knowledge 聪明人的心得知识 美国是以基督教立国的国家,很多学校的校训都跟基督教的信仰有关,或是摘自圣经中的某段内容。Emory University也不例外。 这句校训是摘自于旧约圣经的箴言第十八章15节。全句是“聪明人的心得知识.智慧人的耳求知识”英文是“The heart of the prudent getteth knowledge; and the ear of the wise seeketh knowledge. ” (King James version) 。这句话是1890年被Emory University 引为校训。 14、爱荷华州立大学Iowa State University Science with Practice 科学与实践相结合 15、西北大学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Whatsoever Things Are True凡事求真 这句校训是摘自于新约圣经的腓利比书第四章8节。全句是“Finally, brethren, whatsoever things are true, whatsoever things are honest, whatsoever things are lovely, whatsoever things are of good report; if there be any virtue, and if there be any praise, think on these things” 中文意思是:“我还有未尽的话.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甚么德行、若有甚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腓利比书是在公元一世纪,在罗马帝国殖民统治时期,圣使徒保罗写给腓利比教会基督徒的勉励。 16、费尔菲尔德大学 Fairfield University Through Faith to the Fullness of Truth 凭借信心到达真理的丰盛 17、瓦尔帕莱索大学 Valparaiso University In Thy Light We See Light 在你的光中、我们必得见光明 这句校训是摘自于旧约圣经的诗篇第三十六篇9节“For with thee is the fountain of life: in thy light shall we see light.”(King James version) 中文意思是:“因为在你那里、有生命的源头.在你的光中、我们必得见光。” 18、美国天主教大学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God Is My Light 上帝是我的光明 19、剑桥大学 Cambridge University Here light and sacred draughts. 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

软件项目管理习题.doc

软件项目管理习题 第一章绪论 1.列举你在执行IT相关任务时曾碰到的问题。试把这些问题按频率和影响大小分别排序。对每一个问题,考虑是否可以通过某种方法降低发生的可能性。 2.软件工程的三个冃标是什么,以什么衡量是否达到冃标? 3.软件工程活动包括哪些?那些活动需要有最终用户的参与?每个过程需要有怎样的文档产出? 4.设计包括哪两个阶段,具体任务,干系人有什么区别? 5.软件工程的原则有哪些? 6.你能说出哪些软件工程模型,他们各自有什么有缺点,适用于怎样的系统? 7.有人说“线性模型已经过时了,有着诸多缺点,不需要再了解它。”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线性模型和其他模型的关系是怎样的? 8.在下列哪一个阶段项日发起人对项目的范围、质量、时间和成本有最大的影响力,为什么? 9.项1=1的定义是什么,有什么特点,请给出三个是项日的例子,并给出三个不是项日的例子。 10.软件项目与一般的项目的区別在什么地方 11.判断以下活动中哪些是项目,哪些不是项目,并请说明理由。(1)升级某政府部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2)打字员打印文件(3)报考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4)购买家用轿车(5)每天骑千上班 12.项忖生命周期包括哪些阶段?哪个阶段具冇最大的不确定性?各个阶段的活动主要冇哪 些? 13.项目管理的六要素有哪些?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TQC又指什么? 14.怎样衡量项目是否成功? 15.项目管理分哪几大知识体系,它们Z间什么关系? 16.在选择职员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索? 17.管理者是否应该和小组中更多的普通员T交朋友,并和他们打成一片? 18.如果项1=1快结束时,忽然有一个很重要的,但非常耗时的变更,你作为项目经历应该怎么做 19.为什么说时间和人员不能交换?试说明其原因。 20.你能列出那些人际关系的矛盾?试阐述可能的解决方法。 第二章需求管理 1.软件需求的定义是什么,分别从用户角度,开发者角度,相关文档角度给以阐述 2.描述软件需求要做的五项主要事悄指什么。 3.软件需求过程与那些过程相关,是怎样的关系?

大项目管理要素

大项目管理要素 只要流程界定清晰, 项目经理就能保证项目的发展方向与最终目标相契合。 广义而言, 要掌控各种类型项目的发展,首先要关注十个关键的流程。 、生命周期与方法论 项目的生命周期与方法论,是项目的纪律,为项目开展划出了清晰的界限,以保 证项目进程。生命周期主要是协调相关项目,而方法论为项目进程提供了持续稳定的方式 方法。 生命周期通常由项目的阶段组成(包括:开始、规划、执行 / 控制、完成),或 由工作的重复周期构成。项目生命周期的细节一般都会随具体业务、项目、客户 改变。因此即使在同一个项目中, 周期也会有多种可能的变化。 对工作细致度、 文件管理、 项目交付、项目沟通的要求体现在生命周期标准和考核的方方面 面。大项目的阶段一般 更多更长,而小项目的阶段少,考核点也少。 与生命周期类似,项目方法也因项目而易,细节关注程度高。产品开发项目的方 法经常涉及使用何种工具或系统, 以及如何使用。 信息技术项目的方法包括版本控制标准、 技术文档管理、系统开发的各个方面。 项目方法往往不是由项目团队自行确定,而由公司为所有项目设定。采用与否, 其实项目团队没有太多选择。公司管理层设定的方法本身代表权威,也是你作为 导获得项目控制权的一个途径。考虑项目方法某方面的作用时,始终要把握其对项目人员 管理的效率,即在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争取正面效应。 、项目定义 清晰的项目描述决定了你的项目控制能力,因为接下来所有工作都在描述范畴之 内。不管你如何并为何要进行描述,你要对你的项目进行书面定义,让项目各方和项目组 随时参考。 项目定义的形式和名称各式各样,包括:项目章程、提案、项目数据表、工作报 告书、项目细则。这些名称的共同点在于,项目主管方和其他相关各方面从上而下地传达 了他们对项目的期待。清晰的项目定义还包括以下方面: 要求而 项目领

IT项目管理的关键因素

IT项目管理的关键因素 纵观所有行业,项目管理都可以使企业通过更好的信息共享来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更快地以更低的成本交付产品和服务,从而增加营收。IT项目管理的成功不是以实施完验收为终点,而是把系统真正用起来为终点。现层次的CIO知识结构不仅限于懂IT,还涉及其他领域。就IT项目管理来说,其管理技巧对项目成功地实施所起的作用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承认,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一个项目可以被认为是实现特殊目标的结果,这一目标包括一系列的活动及耗费资源的任务。它必须在一项有明确开工和结束时间的计划期内完成。一个项目与选择和确定的任务有关,它最终要为公司带来综合的利益。这个利益可能是金融方面的、市场上的或技术上的,还将是趋向于长期的,有赖于整个项目的全面完成。 项目管理可以被解释为控制项目目标完成的过程,即人们利用现有的管理职能机构和资源以及各种工具、技巧来管理项目,并且不扰乱公司的正常运作。项目管理的作用是在一定的标准内将可利用的资源有效地用于完成一定的目标。项目管理的功能包括对工作提出要求;规定工作的范围;分配所需的资源;规划工作的实施方案,监督工作的进度以及调整实际进度与计划的偏差。适应市场的要求,满足投资者的利益,新项目运作程序的特殊性,运用管理来维持日常的运行等,使得项目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迫切。 通常情况下一个大项目的全过程大致包括六个阶段:概念的形成阶段;规划阶段;生产(实施)阶段;移交阶段;项目使用阶段;项目关闭。在这六个阶段中,项目的各种参与者、项目和项目管理的功能及各自的目标、影响项目和项目管理获得成功的因素、评价项目管理和项目成功的标准等各不相同。在评价项目及项目管理成功与否时,应对不同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

哈佛校训二十条(中英文对照)

哈佛校训二十条(中英文对照)博文五周年 (2010-09-30 11:03:50) 转载▼ 标签: 分类:一博到底 哈佛校训 哈佛大学 校园 0、Let Plato be your friend and Aristotle bu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 “Amicus Plato, Amicus Aristotle, sed Magis Amicus VERITAS.”(拉丁文) 0.“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斯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

1. This moment will nap, you will have a dream; But this moment study, you will interpret a dream. 1.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2. I leave uncultivated today, was precisely yesterday perishes tomorrow which person of the body implored. 2.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3. Thought is already is late, exactly is the earliest time. 3.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4. Not matter of the today will drag tomorrow. 4.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5. Time the study pain is temporary,has not learned the pain is life-long. 5.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6. Studies this matter, lacks the time, but is lacks diligently. 6.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7. Perhaps happiness does not arrange the position, but succeeds must arrange the position. 7.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 8. The study certainly is not the life complete. But, since continually life part of - studies also is unable to conquer, what but also can make? 8.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 9. Please enjoy the pain which is unable to avoid. 9.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 10. Only has compared to the others early, diligently diligently, canfeel the successful taste. 10.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 Nobody can casually succeed, it comes from the thoroughself-control and the will.

项目要素

对于一个项目的评估、分析,需要参考很多要素,从资本投入方面来讲,可以用六个要素来衡量。对于投资者来说,在投资前都应该搞清楚这六个要素在投资中的作用,否者最好不要去投入。 一般来说,在投资前,投资者在资本投入方面,可以通过以下六个要素来衡量。 1、项目初期成本 在项目正式运作之前,需要投入多少钱,这个钱可能成为将来正式运作之后很大的包袱。一些企业由于建厂期间走的弯路太多,建起一个远远超出预算的厂,会推迟项目评估时预计的盈亏平衡时间。 2、每一阶段发生的费用 一般按年算,第一年要花多少,第二年要花多少………当然,最好是清楚每个月的大致情况。而且最好能分出哪些是固定不变的,比如房租;哪些是随着其他因素,比如产量的变化而变化;还有哪些是自己能控制的,比如自己的工资可以少拿一些;哪些是无法控制的,比如国家规定的税费。 3、投资的生命期 多少年之后,这个项目就差不多等于玩完了,再运作下去也不会有赚钱的可能。这也可以结合产品的生命周期,但不少项目不到产品的生命周期结束就结束了。 4、现金产生的时间和数量 什么时候开始能有白花花的银子流进来,也就是要预计什么时候开始有销售了,或者有广告收入,或者有人给顾问费了。 5、对原企业的影响 这个项目有没有可能为其他项目增加利润,比如购入其他项目的产品做原料,或者制造麻烦,比如自己跟自己竞争。 6、需要的营运资金

1、项目实施范围 客户买了哪些模块,实施这些模块将给客户带来什么价值,这是项目的点睛之处。 我常跟客户说ERP是一套管理工具,是一个数据统计和分析的工具。通过它给企业带来价值的创新,而这些价值体现在职能分工、还是业务流程、我们一定要界定清楚。只有界定了、清楚了我们的实施目标,才能为后续项目顺利验收作好铺垫。 所以项目的实施范围条款,在我们的《实施工作任务书》上,一定要做的非常细致,而且一定要项目对方负责人签字确认。 2、项目计划管理 项目计划管理,是保障项目按质按量交付的一个过程,这是项目成功的核心关键。 确定项目范围之后,接下来就是计划管理;想必是顾问的都知道,对于企业而言,时间上的配合实在是不敢恭维。不管是项目到后来是好是坏,甚至有些企业从项目一开始就有并不打算真正把它做好的念头。但不管怎样,对于顾问而言,项目或许没做好,客户也闭着眼睛签字验收了,但凭心而论,就是过不了心里不痛快那道坑。所以,在这种意识里,我们在项目过程中,除了是保障项目的责任不让我们去承担,更重要的是通过有效的计划管理,带动和促进客户的工作积极性。 作为顾问,我们如果没有计划,就没有压力和工作轻重区分;虽然计划跟不上变化,但计划一定要强化执行,尤其是对于我们顾问方,一定要坚持与客户方确认,并每周将《项目周报告及计划》通报相关领导! 3、项目沟通问题 项目沟通问题,不是跟客户关系做得好不好,而是项目过程有没有做好文档控制的问题。 沟通问题或许是困扰每个顾问的难点,尤其是与对方高层的沟通。在这里,我只想说一句,所有项目相关的事宜均需以书面表达,关键文档还是要作现场确认,切勿以为你跟对方关系不错,就可以不把它当一回事;当项目真正出问题了,那个时候你跟对方的关系是极其脆弱的! 所以我的观点是:作为顾问,日常《实施日志》的繁琐确认,总比撕开脆弱的关系要强千倍万倍。 4、流程重组意志 ERP项目管理,换句话其实是流程重组过程的管理,该坚持的还是要坚持!

项目管理能力提升四要素

项目管理能力提升四要素 认识项目管理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主席保罗说:“在当今社会,一切都是项目,一切也将成为项目。”项目,是在一段时间内为完成某一独特的产品或提供独特的服务所进行的一次性努力的过程。只要有目标和过程,就可以成为一个项目。譬如:设计开发某一产品功能、房屋装修改造、结婚的婚礼筹备等都能称为项目。 项目管理,就是在项目活动中运用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以便达到项目要求,其目的是满足和超越项目干系人对项目的需求和期望。项目管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面向目标的,所有的方法、行动都是为了达成目标而服务的。 互联网公司的项目实践 早期或初创的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和技术开发几乎承担着多种角色的工作。产品经理除了产品方案设计以外,还做交互设计、产品测试以及项目执行的整体协调推进工作。技术开发人员除了做程序编码实现以外,还做系统测试以及测试完成后的上线部署。 实际上,从标准规范的人员角色分工来讲,交互设计是交互设计师的工作范畴;系统测试属于测试工程师的工作范畴;上线部署属于运维工程师的工作范畴;项目执行的整体协调推进,也属于项目管理的工作范畴。当那些早期或初创的互联网公司的业务规模越来越大、项目越来越多时,一个人兼任多种角色,就会感到力不从心,必将影响项目进度和节奏。 以中国互联网行业里知名的A公司为例,A公司的W事业部在最早期的组织架构中,会有独立的产品、UE、UI、页面制作、前端、后端、测试等部门,当时没有专职的项目管理人员。项目管理工作多数是由产品和技术部门的负责人来承担。这一阶段尚未形成系统的项目管理流程,因此相关项目工作没有统一的依据,管理较为粗放。项目负责人的界定也不清晰,有时候项目出了问题也难免发生互相推诿扯皮的情况。后来项目执行中问题不断暴露,又得不到快速有效的解决。对项目管理的需求,就变得日益强烈,业务线的领导意识到需要从全局高度统一对项目做管理。主要体现在:需要确保项目资源合理利用、明确项目成员的角色分工、制订合理的项目计划并推进执行。看似非常简单的要求,却是A公司W事业部在项目管理方面的起航。 W事业部为了增强其项目管理能力,成立了项目管理部(PMO),直接向业务线的负责人(高级总监级别)汇报工作。当时在产品、设计和技术类部门,形成了如下形式的人员角色划分(运营和市场类部门,不做介绍),如图1所示。

项目管理核心三要素

项目管理三要素:时间、质量、成本工期紧,活儿只能凑合了;超支,赶紧砍内容,别弄那么多;资源有限,人手奇缺,往后拖吧。 这就是我们身边项目运作时常发生的状况。 所有的项目经理都会做预算,都会设置检查点,都知道又要无休止的协调。但真正执行起来,千变万化的现实让他们经常无所适从。 时间、质量、成本难平衡! 在纸上画一个等边三角形。在各个边上标上时间、质量、成本。我们会看到,任何一方的移动必定带动其他的变形。这个三角形中间又是什么呢?是范围管理,也就是项目范围。这个三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项目管理三角形”。时间、成本、质量就是项目管理的三要素。有一种比喻更能说明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小高为了取悦新认识的女朋友,精心设计了欧洲8日游,旅游花光了他多年的积蓄,旅游结束后,他再也没有财力去继续下一步的发展了。用项目管理的话说,这就是不计成本的恶果。 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又攒了一些钱,这次他不和新女朋友旅游了,他请这个姑娘看了场电影—《第一滴血》。看完后,女朋友觉得小高有暴力倾向,又分手了。这一次,小高败在不讲质量。 第三次,小高知道女孩子一般喜欢看歌舞剧,他准备请第三个女朋友去看半年后才上演的《天鹅湖》,战线一直拉着,女朋友爱上了别人——时间拖得太久了。 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项目管理中的难题:如何平衡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管理者都希望项目完成的时间要快,完成的成本要低,完成后的质量要好。可是这三个要素是彼此互斥的。能够完美做到以上三个要素的项目,少之又少。上世纪60年代初,肯尼迪总统下令要十年内把人送上月球,并安全带回来。这个庞大的计划,要快,必须赶在前苏联之前完成;要好,绝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并且在预算上有限制。 结果,在各方为这个项目大开绿灯之后,美国果真抢先把人类送上月球,并平安带了回来。当然,我们平常的项目不可能集所有人力、物力、财力等所有资源,并且得到至高无上的尚方宝剑。 因此,在一般的项目上,这三个要素,彼此之间是鱼与熊掌的关系。要兼顾的难度,会按照几何级数上升。这样一个三角难题,我们怎么去解呢?可以试着从两方面着手。 第一,先弄清楚什么是“好”,什么是“快”,什么是“便宜”。 什么是好项目?一般来说,项目的结果使企业的收入增加、支出减少、服务加强,就是好项目。 那么,什么是“快”?在项目管理上,时间是绝对的。项目经理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在完工日期的预测上,为了讨好上司而尽量乐观。同时,他们总用历史数据或别人的经验影响自己的预测,也使得项目工期的变化比较大。 要达到预期完工的要求,项目经理要把一个规模大、时间长的项目,分成不同的阶段完成。在每个阶段,又要根据每阶段不同的重点分别来做完工预测。工程分得越细,预测的准确性就越高。这道理很普通,但需要很周详的计划和分析。

哈佛经典案例-以人为本

惠普之道的政策和措施都是来自于一种信念,就是相信男男女女们全都包装总公司想把工作干好,有所创造,只要给他们提供了适当的环境,他们就能做到这一点。惠普之道就是那种关怀和尊重每个人和承认他们个人成就的传统。 ——惠普公司创始人之一比尔·休莱特(Bill·Hewlett) 以人为本 ——惠普之道在中国仅仅以下两个事实就足以令惠普公司无比自豪:一个是,在美国惠普被人们称为“使硅谷诞生的公司”;另一个是,1983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访问美国时,只提出参观一家公司——这就是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附近的惠普公司。是什么为惠普赢得了如此崇高的声望呢?你如果以这个问题来请教任何一个惠普公司员工,无论是来自中国惠普还是惠普公司美国总部,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惠普之道。” 惠普之道 那么,“惠普之道”究竟是什么?它配得上这么高的赞誉吗?1999年5月26日,惠普公司总裁普莱特(Lew Platt)先生与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先生在青岛由国家经贸委推出的“世纪变革中的经营管理——世界500强系列讲座”中进行了一番对话,或许能够为我们理解惠普之道提供一些线索。 普莱特:惠普文化的核心是经久不变的价值观,即一套坚定的信念:信任和尊重个人;追求卓越的成就与贡献;在经营活动中坚持诚实与正直;依靠团队精神来达到我们的目标;鼓励灵活性和创造性。惠普文化造就了惠普在业界的良好信誉,在硅谷,有大批的公司老板在惠普工作过,深受惠普之道的熏陶,甚至有人认为惠普在某种意义上影响造就了硅谷。 张瑞敏:海尔强调对两部分人的尊重:一部分是员工,另一部分是客户。一个企业的领导,不论他多么成功,都永远不要以为自己比这两种人更聪明,想驾驭他们,否则就会走向失败。对员工,海尔赛马不相马;对客户,海尔坚持真诚到永远。14年来,海尔以平均82.8%的速度增长,主要是海尔坚持不断创新,包括观念、管理、技术和组织结构的创新。使企业发展能够适应市场变化,或者创造新的市场。 普莱特:惠普是地方分权式的组织,很少有统一的规范来约束员工。惠普

哈佛大学经典校训

哈佛大学经典校训 2018-02-261、 thismomentwillnap,youwillhaveadream;butthismomentstudy,youwillinter pretadream.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2、 ileaveuncultivatedtoday,waspreciselyyesterdayperishestomorrowwhichper sonofthebodyimplored.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3、thoughtisalreadyislate,exactlyistheearliesttime.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4、notmatterofthetodaywilldragtomorrow.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5、timethestudypainistemporary,hasnotlearnedthepainislife-long.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6、studiesthismatter,lacksthetime,butislacksdiligently.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7、 perhapshappinessdoesnotarrangetheposition,butsucceedsmustarrangethe position.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 8、 thestudycertainlyisnotthelifecomplete.but,sincecontinuallylifepartof-

studiesalsoareunabletoconquer,whatbutalsocanmake?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 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 呢?9、pleaseenjoythepainwhichisunabletoavoid.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 10、 onlyhascomparedtotheothersearly,diligently,canfeelthesuccessfultaste.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nobodycancasuallysucceed;itcomesfromthethoroughself-controlandthewill.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12、thetimeispassing.时间在流逝。 13、nowdripsthesaliva,willbecometomorrowthetear.现在淌的哈喇子,将成为明天的眼泪。 14、thedogequallystudy,thegentlemanequallyplays.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 15、todaydoesnotwalk,willhavetoruntomorrow.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16、theinvestmentfuturepersonwillbe,willbeloyaltotherealityperson.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 17、theeducationlevelrepresentstheincome.教育程度代表收入。

项目管理的四要素

项目管理的四要素 项目管理有四个要素:工作范围、时间、质量、成本。 对一个项目来说当然最理想的情况就是“多、快、好、省”。“多”指工作范围大,“快”指时间短、“好”指质量高,“省”指成本低。但是,这4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提高一个指标的同时会降低另一个指标,所以实际上这种理想的情况很难达到。项目管理的目的 在谈项目管理要素之前,首先明确一下什么是项目管理。按PMI的定义:“Project management is the applications of knowledge, skills,tools, techniques to project activities in order to meet or exceed stakeholder needs and expectations from the project. ”。按字面意思理解,项目管理就是“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一系列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以满足或超过相关利益者对项目的要求”,这指出了项目管理涉及的范 畴和要达到的目标。 对于以“项目”为基本运作单位的IT服务公司来说,主要目标是让每个项目都能使

“客户满意、公司获利”。虽然单方面提高项目管理水平还不能达到此目标,但项目管理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项目管理已经是公认的IT服务公司核心竞争力之一。 项目的成功要素 成功的项目不仅取决于项目本身从开始到结束的执行过程,还取决于开始前和结束后的努力。成功的项目应该取决于三个阶段的努力: 1) 项目开始前必须 “了解什么是客户的成功”,只有客户成功了项目才能成功; 2) 项目执行中能够“担负客户成功的责任”,按要求完成承诺的工作; 3) 项目结束后能“帮助客户实现价值”,只有客户说项目成功了才是真正的成功。

新经理上任十大必读哈佛MBA经典文章【无删节个人珍藏版】

阅读要求: 1通读全文,本文至少有一个错别字,一个明显的错误,请找出来(找出里面的错别字并用红色字体标示,并在后面括号里写出正确的字或者词,明显的错误用红色标示出来,并将正确的填在后面括号里) 2自动生成整篇文章的目录,一级目录,不要忘记了给这篇文章加上标题 3将全文字体改成华文细黑,黑色、小四号字体 4撰写读书笔记 4.1找出来文中提到所有文章中的3篇(根据兴趣自己选),写1篇读书笔记,于10 月19日晚上10:00之前发送到linfuqu@https://www.360docs.net/doc/fc10766987.html, 4.2读书笔记要有目录,自动生成到二级目录,华文细黑,黑色、小四号字体,字数不 限 4.3读书笔记正文也要有目录,每一段要有提炼,切忌洋洋洒洒意识流派 4.4读书笔记文档名字“1110dd某某某读书笔记1.0”(dd标示日期,某某某标示姓 名,1.0标示版本号,如果有修改,1.1,1.2,,,,,依次类推) 5仅仅当做一种学习,快乐学习! 林福渠linfuqu@https://www.360docs.net/doc/fc10766987.html, rtx:测试用户001(战略运营中心→信息流程部→测试用户001)

目录 当别人的领导绝非易事。对于绝大部分新经理而言,获得晋升、初次走上管理岗位的兴奋和新鲜之后,他们很快就会发现,作为管理者想要获得成功所需的技能和方法,与作为员工个人成功所需的技能和方法截然不同。正如某证券公司一位新任分公司经理的感言:“我实在无法用言语形容。它很像当你有了孩子时的感觉。一天前,你还没有孩子。可过了一天,你就突然变成了母亲或父亲,你必须了解有关照料小孩的一切知识。” 所有的企业高管和领袖也都曾经有过初为经理的日子。他们生命中获得的第一份管理工作会对他们产生终身影响。数十年后,当回忆起最初的那几个月时,他们会觉得这段转型经历塑造了自己的领导理念和风格,不断影响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如果某个员工因为出色的个人业绩和能力得到提拔,却无法成功地承担管理责任,那么就会使企业蒙受相当大的人力和财务损失。 过去一个世纪里,全世界最聪明的学者一直在研究人何以胜任管理和领导工作,并把自己最了不起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这里推荐的是一百年来最值得新经理阅读的十大哈佛文章,其中很多篇文章已经成为管理学、心理学、领导学的经典必读文献,值得每一位有志于管理和领导的商业人士永久珍藏,终身阅读。 1、角色认知篇:《初为领导》 本文作者琳达·希尔是哈佛商学院最资深的教授之一,她是哈佛商学院领导力和组织行为学两个学科领域的首席教授。过去十五年里,希尔教授专注于研究那些正在向管理岗位进行重大职业转形的人士,尤其关注那些由于个人业绩优异而被提拔为经理的人,《初为领导》一文就是她的主要研究成果。文章指出,学习管理比大多数新经理预想得还要困难,这个过程充满了痛苦和压力,其主要原因在于,新经理对管理工作有五大错误认知,包括: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