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传奇对多种文体特点的沿革与整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采众长融会贯通
——唐传奇对多种文体特点的沿革与整合
[内容提要]唐传奇是我国文言短篇小说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其艺术成就之一是对唐和唐以前多种文体特点的沿革与整合。
它吸收了史传文学、诗歌、和散文的长处,做到“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便于进士行卷;古代神话的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先秦诸子寓言蕴含深刻哲理于浅显的虚构故事中的象征手法也被唐传奇作者所吸收;唐传奇有从六朝志怪小说中取材的,也有从民间文学中取材的;而语言和美学风格上也受六朝志人小说的影响。
唐传奇因博采众长而文备众体,因融会贯通而浑然天成。
[关键词]唐传奇;文体特点;沿革;整合
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经过先秦至西汉的孕育期和东汉魏晋南北朝的雏型期,在隋唐五代由成熟逐渐走向鼎盛,尤以唐传奇的兴盛为标志。
唐人传奇兴盛的原因固然离不开政治经济背景、社会思潮、文化艺术氛围以及进士行卷之风的影响,本人以为它的兴盛还在于对唐和唐以前多种文体特点的沿革和整合,使其赢得了“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1]的崇高地位。
南宋赵彦卫《云簏漫钞》卷八中说:唐之举人,先籍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以所业投献。
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
如《幽怪录》、《传奇》等皆是也。
盖此等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
至进士则多以诗为贽,今有唐诗数百首行于世者,是也。
[2]可见传奇中有史书、诗歌、散文的因素,但又绝不完全等同于这几种文体,而是对这几种文体进行了整合后创造出的一种新的文体。
我认为“文备众体”的“众”不只是指史书、诗歌和散文,还指神话、寓言、志怪等。
现分述如下:
一、史传文学对唐传奇的影响
(一)对唐传奇作家创作意识的影响
我国有着优良的著史传统,著史被认为是崇高的事业。
唐代士子的三大到理想便是科举及第、娶甲族女为妻和著史,而真正能著史、修史的只能是极个别的人,传奇作家只好用小说的方式弥补理想无法实现的遗憾,来“补史氏之阙” [3],况且早就有“史说同质” [4]的观念。
如陈鸿祖《东城老父传》、《长恨歌传》,颜师古《隋遗录》,韩偓《海山记》、《迷楼记》和《开河记》等,就是作者有意识地借传奇小说补正史,进而揭示封建帝王没落的历史原因的。
(二)对唐传奇叙事方式和结构的影响
纪传体的一个基本写法就是十分注重故事性,围绕传主的命运发展过程,按时间的顺序,娓娓叙来,线条清晰,层次分明,且有很强的完整性。
先交待传主的姓氏、籍贯和简单背景,再围绕传主一生中的重大事件来写,最后以作者的议论作结。
如《史记·项羽本纪》先介绍项羽的简单情况及所处的历史背景,然后围绕破釜沉舟、鸿门宴、乌江自刎等重大事件来写他的人生经历,最后司马迁以“太史公曰”的形式对项羽的主要性格特征和命运进行了议论性的总结。
唐传奇《柳毅传》的开头先介绍柳毅的生活年代、身份等基本情况,接着通过洞庭传书、钱塘逼婚、龙女改嫁等重大事件来写,最后李朝威予以总结性的议论,即赞扬柳毅等人的“义”。
两者相较,如出一辙。
唐传奇明显是受了史传文学的影响。
(三)对人物性格塑造的影响
史传文学在材料取舍上详略得当,不求面面俱到,善于抓住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重大事件、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
如《史记·魏公子列传》浓墨重彩地写信陵君与守门人、屠夫这些下层人物的交往,突出他的仁而下士、守信重义、急人所难的性格与修养。
《任氏传》写任氏与韦崟的斗争用墨较多,突出她忠于爱情、不畏强暴、贞慎自守的高贵品质。
此外,唐传奇也从细节描写、语言运用上吸收了史传文学的营养,才营建起自己熠熠生辉的人物画廊。
二、诗歌对唐传奇的影响
(一)骈体文在唐传奇中的运用
有的传奇作者在作品中用骈体文描摹景物、描写人物外貌,描写心理活动和人物对话。
如《裴航》:“及褰帷,而玉莹光寒,花明丽景;云低鬟鬓,月淡修眉;举止烟霞外人,肯与尘俗为偶!”[5]张文成《游仙窟》就是用骈体文写成的。
这种写法并非唐人的发明,而是汉魏六朝赋的遗痕。
其艺术特征是叙事状物委婉细致,抒情性强,语言绚丽多彩,也可看作是作者诗笔的融入。
(二)诗歌夹杂在正文中或附于文后
有的诗歌夹杂在文中,形成韵散结合的形式。
如《莺莺传》中,张生的求爱与莺莺的应约都是用情诗的方式,莺莺后来给张生的一封长信,也是诗体,中间还加入了两首歌颂莺莺的诗,结尾又有张生与莺莺的赋诗。
也有文后附诗的如《长恨歌传》后的《长恨歌》,《莺莺传》后的《续会真诗》,诗文相互印证、相互补充,同时也弥补了小说柔情的不足。
(三)唐传奇创造了诗的意境
诗意的产生不完全在于运用了诗歌的形式,还在于情节构思的精巧和语言的多彩,在于作者并不满足于故事的叙述,还注重情感的抒发。
《霍小玉传》中霍小玉的一生,哀怨和惆怅之情无时无刻不在伴随着她,她几乎没有得到过真正的幸福。
霍小玉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作者重点在写情,而不仅叙述故事的来龙去脉。
这一点与诗有相通之处,所以它才有诗的效果。
三、散文对唐传奇的影响
(一)古文运动对传奇小说的兴盛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古文是与骈文相对而言的,提倡古文那种生动活泼、明易晓畅、富于表现力的散文,反对六朝萎靡绮丽的文风。
古文运动对传奇小说提供了舒展自如的文体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文字;古文大师,几乎都是名盛一时的传奇作家,如韩愈、柳宗元等。
韩愈创作了《毛颖传》,既可当作古文来阅读,也可当作传奇来欣赏。
柳宗元的《种树郭驼橐传》也是如此。
传奇的著名作者沈既济曾受萧颖士影响,沈亚之则师从韩愈,其他如元稹、白居易等也都与古文运动有关。
可见,古文运动对传奇小说的兴盛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传奇小说的成就,则显示了古文运动在当时的生命力。
唐传奇是古文运动的支流。
(二)唐传奇作者在故事的讲述过程中进行评论
这固然受史传文学的影响,同时也可当作是作者吸收了议论性散文的长处。
其作用是明确创作旨意,对人物进行褒贬,总结出哲理来。
议论部分大多处于故事的结尾,如《冯燕传》、《柳毅传》、《步飞烟传》、《李娃传》等皆是。
也有处于故事开头如《李娃传》者或中间如《湘中怨解》者。
四、古代神话对唐传奇的影响
神话虽然还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小说,但却是古小说的渊源。
我国古代神话在艺术上有丰富、优美的想象力,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其“情节”是一
种非自觉的虚构,其形象塑造已见萌芽。
虽说唐传奇并未直接大量从古代神话中取材,但古代神话的这种品格对唐传奇作家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唐传奇中的有些篇目仍充满着浓厚的神话色彩,如《柳毅传》中对水府龙宫的描写,《传奇·裴航》中穿插“玉兔捣药”的神话传说以及牛僧儒《玄怪录·崔书生》中的崔书生与西王母的玉巵娘子的恋情等。
五、先秦诸子寓言对唐传奇的影响
(一)对唐传奇虚构意识的影响
史传文学和轶事小说注重写实而极少虚构;古代神话虽然是先民想象虚构而来,但那是一种不自觉的虚构;先秦诸子寓言则开了自觉虚构故事的先例,这对唐人传奇及后来的小说,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先秦诸子为了达到自己的论辩目的虚构了“狐假虎威”、“齐人有一妻一妾”、“刻舟求剑”等故事,与生活现实相去甚远。
而唐传奇中的虚构比比皆是,如《古镜记》中虚构了古镜的神奇功能,《离魂记》中虚构了离魂私奔的情节,《枕中记》中虚构的梦境。
牛僧儒的《玄怪录·元无有》可说纯粹是作者的自觉虚构。
始有意虚构是从先秦诸子寓言中开始的,而“始有意为小说” [6]则是从唐传奇开始的。
(二)对唐传奇象征讽刺手法的影响
唐传奇除继承寓言拟人化、夸张、变形、对比、比喻等手法外,更主要的是对象征和讽刺手法的吸收。
寓言是把深刻的哲理寄寓在虚构的短小故事中,唐传奇也把自己的劝惩之意寄寓在含有艺术虚构成分的较长的故事中。
《南柯太守传》、《枕中记》可以说是寓言体的传奇小说。
《柳毅传》意在表扬柳毅等人的正义性,《虬髯客传》旨在告诫人们李唐王朝是受命于天,要维护它的统治地位,不可分裂作乱。
所不同之处是唐传奇作者的思想倾向出现在篇末的议论中,而寓言的寓意则出现在故事后的论辩中。
此外,部分寓言已有曲折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这对唐传奇情节的安排和形象的塑造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六、民间文学对唐传奇的影响
唐传奇作者除了在六朝志怪小说中撷取材料予以再创作外,更多的是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很少“张皇鬼神,称道灵异” [7],也可算是小说发展史上的一次历史性进步。
但记每件事并非都是作者亲见亲闻亲感,所以也有从民间文学中取材再创作的。
民间文学情节的一个特征就是悲剧性的过程加上喜剧性的结尾。
突出的表现就是白行简《李娃传》。
这个故事来自民间说话《一枝花》,作者在改写过程中吸取了民间传说的优点,提炼加工,去粗取精,却仍然保持故事情节曲折多变,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的特点,作者在末尾仍以喜剧作结。
《任氏传》也是作者“征其异说” [8]而来,可见此故事先在民间口头流传。
《长恨歌传》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当代便有所传说,文中也引用了民间歌谣。
《霍小玉传》也是以当朝人物的传说为题材而再创作的。
张文成《游仙窟》中余与十娘、五嫂的对诗也颇有民歌风味。
民间文学对唐传奇的影响可见一斑。
七、六朝志怪小说对唐传奇的影响
(一)对唐传奇作家虚构意识的影响
志怪小说是把怪异事情当作事实来写的,有的是为了“发明神道之不诬”
[10],有的是“自神其教” [11]的宗教宣传品,但怪异事情自身就是虚构想象的产物。
不能说志怪作者是纯粹无意识地虚构,传奇作者是完全有意识的虚构,只是虚构的自觉程度不同而已,这应当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二)为唐传奇开拓了小说艺术的空间,使之发挥多姿多彩的幻想
六朝志怪小说中有关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佛教思想与成仙了道、白日飞升的道教思想充斥其中。
唐传奇中此类作品也不乏其例。
如《甘泽谣·圆观》、《柳毅传》等。
宗教文化给予小说艺术的创造性不可低估。
(三)为唐传奇的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传奇作者多数是从现实生活中取材的,但仍有一些作者是从六朝志怪小说中取材、再创作的。
如《柳毅传》取自《搜神记·胡母班》和《幽明录·河伯婚》,《离魂记》取自《幽明录·庞阿》,《枕中记》取自《幽明录·焦湖庙祝》,《补江总白猿传》受《猳獲马化》的影响也很明显。
但是把原作和再创作比较,总是后来者居上。
唐传奇脱胎于六进志怪小说,其影响是直接的,内在的,有历史必然性的。
这里只是择要而论。
八、六朝志人小说对唐传奇的影响
(一)唐传奇继承了六朝志人小说简约传神的语言风格
志人小说代表作《世说新语》描写人物或景色,善于用简练雅洁而含意深永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精神面貌和意境;唐传奇的语言精炼准确,文辞也雅洁。
如《长恨歌传》:“由是冶其容,敏其辞,婉娈万态,以中上意。
”[12]“非徒殊绝尤态致是,盖才智明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
”[13]在极简练的几句话中,寄寓着深刻的讽刺贬斥之意,表面批评杨贵妃,实质贬刺唐玄宗。
(二)唐传奇继承了六朝志人小说用典型细节塑造人物的方法
《世说新语》能通过生活中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雅量》篇中有一则通过谢安看了捷报后神态动作的细节描写:“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14]表现了这位政治家喜怒不形于色、沉着冷静的风度气量。
唐传奇在虚构想象的基础上十分注重典型细节的描绘。
如《霍小玉传》中李益将要去看霍小玉,“迟明,巾帻,引镜自照,唯惧不谐也” [15],将李益激动、自负、急切的心情和盘托出,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虚伪本质。
(三)唐传奇继承了六朝志人小说含蓄雅洁、意蕴隽永的美学风格
志人小说以简约玄淡之言,写高妙绝俗之形。
唐传奇作者不是满足于故事情节的瑰奇怪异,而是有更高层次的审美追求,最突出的是创造美的意境。
“作意好奇” [16]而隐寓垂诫。
唐传奇侧重于人物的神韵、气质、风度,往往遗貌取神,追求一种含蓄典雅、意境优美的风格。
当然,唐传奇还吸收了辞赋和骈体文的语言特色,轶事小说的写实主义传统,汉魏以来杂传杂记的情节结构特色和人物塑造方法,才让它登上了文言小说艺术的高峰。
唐传奇对多种文体特点的沿革并非是把它们进行简单的组合,而是有机的融合,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史传文学主要影响作家的创作意识、叙事方式和人物塑造;传奇中的诗歌主要是创造了诗的意境,增强了抒情味;散文则影响传奇的语言运用,间或说理;古代神话的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同佛道文化的思想共同开拓了小说艺术的创作空间;先秦诸子寓言的自觉虚构意识和象征讽刺等表现技法也为唐传奇作者所借鉴;民间文学则为唐传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六朝志怪小说的故事内容、奇异性、故事自身的虚构性等直接影响了唐传奇;而六朝志人小说的语言风格、美学风格和典型细节的描写方法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上述特点也从唐传奇的具体作品中综合体现出来。
如《霍小玉传》就可当作为李益和霍小玉立传,情节跌宕起伏,结构类似纪传体;故事始终有一层悲凉之雾萦绕其中,读者和作者似有无限伤感之情,抒情味极浓;全文又都是用古文写
成;本文更是以当朝人物的传说为题材的;细节描写尤为称道,也可见志人小说的痕迹。
又如《莺莺传》就有大量的诗,亦可当作为莺莺立传。
《游仙窟》中可见骈体文与民歌的影响。
《南柯太守传》既是南柯太守的传记,又是寓言体小说。
《柳毅传》中充满浓厚的神话色彩,里边诗歌又有楚骚的特点。
从中也可看出各种文体之间是互相借鉴、渗透和融合的。
总之,唐传奇因博采众长而文备众体,因融会贯通而浑然天成。
注释:
[1]宋洪迈.《容斋随笔》语.转引自程国赋.《唐五代小说的文化阐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1月北京第1版.第4页.
[2]转引自吴志达.《中国文言小说史》.齐鲁书社.1994年9月第1版.第26页.
[3]明顾元庆.《幽闲鼓吹〃跋》语.转引自程国赋.《唐五代小说的文化阐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1月北京第1版.第13页.
[4]转引自孟昭连、宁宗一.《中国小说艺术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第132页.
[5]引自刘文忠等选注.《文言小说名篇选注》.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年8月北京第1版.第26页.
[6]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语.转引自罗宗强、陈洪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第438页.
[7]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语.转引自刘文忠等选注.《文言小说名篇选注》.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年8月北京第1版.第2页.
[8]鲁迅.《唐宋传奇集》.齐鲁书社.1997年11月第1版.第1页.
[9]引自刘文忠等选注.《文言小说名篇选注》.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年8月北京第1版.第155页.
[10]晋干宝《搜神记》语.转引自李宗为.《唐人传奇》.中华书局.2003年6月北京第1版.第12页.
[1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语.转引自吴志达.《中国文言小说史》.齐鲁书社.1994年9月第1版.第87页.
[12]鲁迅.《唐宋传奇集》.齐鲁书社.1997年11月第1版.第72页.
[13]鲁迅.《唐宋传奇集》.齐鲁书社.1997年11月第1版.第72页.
[14]引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转引自李修生、赵义山主编.《中国分体文学史》(小说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第28页.
[15]鲁迅.《唐宋传奇集》.齐鲁书社.1997年11月第1版.第42页.
[16]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二酉缀遗》语.转引自鲁迅.《唐宋传奇集》.齐鲁书社.1997年11月第1版.第1页.
参考文献:
1、刘文忠等选注.文言小说名篇选注.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8.
2、张燕瑾主编.中国古代小说专题.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
3、罗宗强、陈洪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
4、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7.
5、吴志达.中国文言小说史.齐鲁书社.1994.9.
6、孟昭连、宁宗一.中国小说艺术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10.
7、李修生、赵义山主编.中国分体文学史(小说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7月.
8、程毅中.唐代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5.
9、程国赋.唐五代小说的文化阐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1.
10、李宗为.唐人传奇.中华书局.2003.6月.
11、鲁迅.唐宋传奇集.齐鲁书社.1997.11.
12、[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1.
13、[汉]司马迁.史记.岳麓书社.198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