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结合TIP睡眠控制技术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结合TIP睡眠控制技术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失眠是以入睡及睡眠维持困难为特征的常见睡眠障碍,是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正常需求的一种主观体验[1]。
随着人民工作、学习压力的增大,失眠的发生率逐年增加。
失眠是临床常见的心身疾病之一,西医治疗失眠症首选安眠药,虽作用迅速,但长期服用易形成药物依赖性。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失眠取得良好效果,但失眠不能单纯依靠辩证治疗,还应把患者心理认知和情绪紊乱的调节也纳入诊疗方案中去。
1 病理机制
1.1中医病理机制中医称失眠为”不寐”,认为脏腑机能紊乱、气血阴阳失调、邪气阻滞和神志不宁是发生失眠的基本病机。
1.2西医病理机制美国学者研究发现下丘脑分泌素对于发作性睡病的睡眠-觉醒周期有重要调节作用[2-3]。
影响因素有:①椎动脉病变;②交感神经功能紊乱;③躯体疼痛。
2 治疗
引起失眠的因素可分为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我们认为以心理因素多见。
由于失眠的原因多样,机制复杂,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
但其具有药物依赖性、停药反弹及不良反应等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且催眠药物多停留在对症控制上,很少达到治愈失眠的目的。
近年来,中医药配合TIP睡眠调控技术[4]治疗失眠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2.1中药治疗心主血脉和心藏神,心神主宰和协调人体的生理活动。
心神正常则人体的各部分相互合作,彼此协调。
心神不明则全身各部分功能紊乱,导致失眠。
辩证论治:①痰火绕心之失眠治宜清热祛痰,镇心安神,泻热通便。
予黄连温胆汤加减;②心肾不交之失眠治宜清心火,滋肾水,交阴阳。
予交泰丸合并酸枣仁汤加减之;③心虚胆怯之失眠治宜益气定惊,安神定志;④心阴虚之失眠应施以滋阴安神之法,予天王补心丹加减;⑤心脾两虚之失眠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神失养。
给予归脾汤加减治之。
对于失眠的治疗一定要谨记”心主神明”一说。
2.2针灸治疗研究证实针刺颈夹脊穴能改善颈部的微循环状态,对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调节作用,能改善组织的缺血和缺氧状态[5]。
史华敏[6]采用针刺足太阳膀胱经头颈部循行部位的穴位治疗失眠,从经络角度分析,足太阳膀胱经所在恰是督脉与夹脊穴经气外延重叠覆盖之处,针刺这些部位腧穴对椎动脉内经及血流量的影响可能与调节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有关,能调整人体功能、降低脊神经的应激力,止痛、镇痛,促进血循环,调整肌张力和缓解血管痉挛。
2.3推拿治疗临床上不少学者采用摇正法[7]、短杠杆微调法[8]、龙氏正骨法[9]治疗颈型失眠,这些手法能纠正颈椎偏移或小关节紊乱,使脊椎、肌肉、韧带等恢复到相对正常的解剖位置,解除其对椎动脉、颈交感神经节的压迫和刺激,使局部软组织的紧张好或痉挛得以松解,从而改善睡眠。
但应注意辩证。
黄振刚和徐龙华采用辨病后对症状进行针对施治用于颈源性失眠的治疗,如坐位牵引时患者佩戴颌颈套进行牵引,牵引角度应视病情及体征而定。
2.4针刀治疗通过针刀对慢性软组织损伤所致的筋结、筋索的松解,以促进脊柱内外平衡的恢复。
同时,针刀刺激项部阿是穴,达到调理经气的作用[10]。
2.5 TIP睡眠调控技术治疗刁倩、洪兰等TIP睡眠调控技术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将传统气功导引、放松训练与现代心理学治疗技术相结合,注重”调心、调身、调息”的全面调整作用,为失眠症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TIP睡眠调控技术在营造低阻抗状态后进行认知治疗,既能减轻躯体和精神的焦虑,又可降低意识层面的阻抗,使认知更直接作用于患者的潜意识较一般认知疗法迅速、容易。
TIP睡眠调控技术是在低阻抗状态下,直接将信息导入发挥治疗师的主动性,强化其自助能力,观念更易认同与内化,患者乐于接受。
值得一提的是,在低阻抗状态下,给予患者合力的认知和良性的暗示,更容易提高患者的睡眠信心。
风美茵汪卫东语言诱导结合古琴音乐用于原发性失眠的随机对照研究古琴乐曲中具有中国传统音乐”中和之道”的和谐自然、曲调圆润、节奏舒缓、响度轻柔可使人快速进入镇静状态,再结合语言诱导可起到改善患者负面心理症状的作用[11]。
人除了呼吸外,心跳、血液循环等均有其固有频率而易产生共振,大脑在接受传入音乐时,脑电波会产生共振效应。
古琴音乐可使失眠症患者身心进入和谐、安静、放松状态,有效促进身心和谐、改善失眠,且琴音乐在低频变异性的低频段所诱发的合一性,进一步促进身心和谐。
3 结语
中医药治疗效果确切,TIP睡眠调控技术疗效可靠,患者易接受、起效迅速、安全性高,采用更好的设计方法和评估手段来揭示中医药配合TIP睡眠调控技术的作用机制和核心有效成分,以促进中医药配合TIP睡眠调控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沈渔都.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627-664.
[2]McCormick DA.Bal T sleep and arousal:thalamocotical-mechanisms[J].Annu Rev Neurosci,1997,20:185-215.
[3]Williams HL,lester BK,Coulter JD.Mono amines and the EEGstages-of sleep[J].ActNerv Super(Praha),1969,11(3):188-192.
[4]汪卫东.气功入静息状态下的睡眠调控技术[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9,
31(4):349-350.
[5]粟漩,巫祖强.针刺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性失眠166例疗效观察[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5):426-427.
[6]史华敏.独取足太阳膀胱经治疗颈性失眠[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9,31(1):54-55.
[7]徐三文,金福兴.谈颈性失眠的中医外治[J].中医外治杂志,2001,10(5):24-25.
[8]沈肖军.推拿手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32例[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2):91.
[9]唐藝洪.龙氏手法复位治疗寰枢关节错位导致颈性失眠60例[J].河北中医,2010,32(9):1371-1372.
[10]金福兴.针刀治疗颈源性神经衰弱[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2):3149.
[11]王海民,阎克乐,张文彩,等.腹式呼吸和人格对心率变异性(时域)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3,26(6):1136-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