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二、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二、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二、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单纯性胸腰椎骨折(TCD 编码:BGG000 骨折病;ICD-10 编码:S32·00 腰椎骨折;S22·001 胸椎骨折)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35 天实际住院日:天

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骨髓炎的慢性期患者。

一、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附骨疽(TCD 编码:BWC131)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慢性骨髓炎(ICD-10 编码:M86.69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ZY/T001.9-94)。

准》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年)和《实用骨科学》第三版(葛宝丰、徐印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发作期:急性发作两周以内。

(2)慢性期:病情稳定,无急性发作表现。

3.疾病分类

(1)单纯性:无合并骨皮缺损或骨不连者。

(2)复杂性:合并骨皮缺损或骨不连者。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附骨疽(慢性骨髓炎)诊疗方。

案”

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临床常见证候:热

毒蕴结证

正虚邪滞证

肾虚瘀阻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附骨疽(慢性骨髓炎)诊疗方。

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附骨疽(慢性骨髓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附骨疽(TCD 编码:BWC131)和慢性骨髓炎(ICD-10 编码:。

M86.691)

2.疾病分期属于慢性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合并骨皮缺损或骨不连者,不进入本路径。

5.如伴有严重的局部并发症如病理性骨折、癌变等,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症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尿常规

(3)血沉

(4)凝血功能

(5)感染性疾病筛查

(6)渗出液细菌培养或药敏试验

(7)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8)心电图

(9)病变部位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C-反应蛋白、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厌氧菌培养、CT、MRI、ECT 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热

毒蕴结证: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正

虚邪滞证:补益正气,托毒祛邪。肾

虚瘀阻证:滋补肝肾,化瘀通络。

2.外治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包括外用膏药、外用洗药等。

3.病灶清除术

4.灌注冲洗术

5. 封闭负压引流术

6. 组织瓣移植术

7. 基础治疗:主要包括纠正贫血或低蛋白血症,营养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

8.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局部无明显疼痛及肿胀。

2.窦道基本愈合。

3.X 线片复查无游离死骨。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合并糖尿病、严重贫血或营养不良、药物性肝肾功能损害等其他内科疾病可使治疗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

2.应用外用药物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者,可能需延长疗程或退出路径。

3.死骨较深在或窦道较深、死腔较大,可能需延期治疗,或配合行组织瓣移植术。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附骨疽(慢性骨髓炎)(TCD 编码:BWC131、ICD-10 编码:M86.691)疾病分期属于慢性期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

日≤28天实际住院日天

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股骨头坏死的A RCOⅡ期C型,ARCOⅢ期A~B 型患者。

一、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骨蚀(TCD 编码:BNV090)。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股骨头坏死(ICD-10 编码:M87.95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修订版(2002 年版)(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股骨头坏死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建议》。

2. 疾病分期

参照1993 年国际骨循环研究协会(ARCO)提出的国际分期标准。

0 期骨活检证实为骨坏死,其他检查正常。

I 期 ECT 或M RI 确诊,X 线片、CT 表现正常。依M RI 所见,股骨头受累区分: I-A 股

骨头受累<15%。

I-B 股骨头受累15%~30%。

I-C 股骨头受累>30%。

Ⅱ期 X 线片表现异常(股骨头斑点状改变、骨硬化、囊性变、骨质稀少)

,在X线平片及C T 上无股骨头塌陷表现,髋臼无改变,依据股骨头受累区分:

Ⅱ-A 股骨头受累<15%。

Ⅱ-B 股骨头受累l5%~30%。

Ⅱ-C 股骨头受累>30%。

Ⅲ期 X 线片上出现新月征,根据正、侧位X线片上新月征累及股骨头的范围。Ⅲ-A 股骨头塌陷<2mm 或新月征<15%。

Ⅲ-B 股骨头塌陷2mm~4mm 或新月征l5%~30%。

Ⅲ-C 股骨头塌陷>4mm 或新月征>30%。

Ⅳ期 X 线片表现为股骨头扁平、关节间隙变窄,髋臼也显示有骨硬化、囊性变及边缘骨赘等变化。

3.分型

参考2001 年日本厚生省骨坏死研究协会(JIC)修订的股骨头坏死的分型标准。 A 型指坏死区占据小于或等于1/3 内侧负重面;

B 型指坏死区占据小于或等于2/3 内侧负重面; C

型指坏死区占据超过2/3 内侧负重面。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骨蚀(股骨头坏死)诊

疗方案”。骨蚀(股骨头坏死)临床常见证候:

血瘀气滞证

肾虚血瘀证

痰瘀蕴结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骨蚀(股骨头坏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骨蚀(股骨头坏死)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骨蚀(TCD 编码:BNV090)和股骨头坏死(ICD-10 编码:M87.951)的患者。

2.分期属于A RCOⅡ期C型,ARCOⅢ期A~B 型。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因患者意愿以及病情需要接受人工关节置换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Rh、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

(5)心电图

(6)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7)髋关节X线片

(8)髋关节C T、MRI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E CT、血脂、血液流变学等。

(八)治疗方法

1.非手术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化瘀止痛。肾

虚血瘀证:补益肝肾,行气活血。痰

瘀蕴结证:祛痰化湿,活血化瘀。

(2)针灸治疗

(3)手法治疗

(4)康复训练

(5)其他疗法

(6)原发疾病治疗

2. 手术治疗:打压支撑植骨术

3. 其他治疗方法

4.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伤口愈合良好,疼痛缓解,关节功能改善。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和二级预防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疼痛及关节功能改善欠满意,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原发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TCD 编码:BNV090;ICD-10 编码:M87.951)患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骨蚀(股骨头坏死)

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21 天实际住院日:天

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儿童股骨头坏死的 Catteral II、Ⅲ型,HerringB 型患者。

一、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骨蚀(TCD 编码:BNV090)。西医诊断:第一

诊断为儿童股骨头坏死(ICD-10 编码:M87.95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袁浩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骨病学》

年)

(吉士俊等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小儿骨科学》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诊疗

。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临床常见证候:

方案”

先天不足证

血瘀气滞证

3.分型标准

采用1971 年C atterall 分型、1984 年S alter 分型、1992 年及2004 年H erring 等外侧柱分型标准。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诊疗

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

2.患者病情适合,监护人同意患者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骨蚀(TCD 编码:BNV090)和儿童股骨头坏死(ICD-10 编码:

M87.951)的患儿。

2.分型属于C atteral II、Ⅲ型,HerringB 型。

3.1 岁<年龄<8 岁。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因病情需要接受手术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凝血功能

(3)肝功能、肾功能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6)髋关节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型+Rh、 MRI、ECT 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先天不足证: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2)血瘀气滞证: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2. 外展石膏或支具外固定术治疗。

3. 物理疗法。

4. 对症处理: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5.原发疾病治疗。

6.功能锻炼。

7. 随诊。

8.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髋臼对股骨头包容良好,无明显疼痛不适。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和二级预防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大腿内收肌紧张及髋关节功能改善欠满意,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原发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监护人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TCD 编码:BNV090;ICD-10 编码:M87.951)患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

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10 天实际住院日:天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的患者。

一、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西医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 编码:BGG000)

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ICD-10 编码:S52.5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ZY/T001.9-94)。

准》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

(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

(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 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分型

(1)无移位型

(2)伸直型

(3)屈曲型

(4)半脱位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桡骨远端骨折(TCD 编码:BGG000)和桡骨下端骨折(ICD-10 编码:S5

2.501)的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适应证。

3.除外以下情况:

(1)桡骨远端骨折无移位者;

(2)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

(3)局部肿胀严重者;

(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

(5)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

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尿常规

(3)凝血功能

(4)肝功能、肾功能

(5)心电图

(6)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7)骨折部位X线片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折部位C T、MRI,骨密度测定等。

(八)治疗方法

1. 手法整复、外固定

2. 药物治疗

3. 康复治疗

4. 并发症的防治

5. 护理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局部肿痛好转,X 线片复查达到功能复位标准,外固定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单纯胸腰椎骨折临床路径概要

单纯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一、单纯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单纯胸腰椎骨折(TCD编码为:BGG000骨折病;ICD10编码为:S32·001腰椎骨折;S22·001胸椎骨折); 2、患者同意接受治疗。 (二)诊断依据。 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单纯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相关诊断依据拟订(见附件)。 (1)病史:有明显外伤史; (2)主要症状:腰背部疼痛、肿胀、压痛、后凸畸形、活动受限;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3)辅助检查:X线片检查,椎体呈楔形压缩。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治疗方案根据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单纯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拟订(见附件)。 1、符合单纯胸腰椎骨折的诊断标准 2、新鲜骨折; 3、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TCD编

码为:BGG000骨折病;ICD10编码为:S32·001腰椎骨折;S22·001胸椎骨折); 2、X线片检查,椎体压缩小于二分之一; 3、Ⅰ类、Ⅱ类骨折,Ⅲ类骨折骨块后移位不超过椎管1/3 4、除外骨质疏松导致的病理性骨折; 5、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6、患者同意接受治疗。 (六)入院1-2 天,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尿常规; 3、肝肾功能; 4、凝血四项; 5、心电图; 6、胸部透视或X线片; 7、脊柱X线片; 8、骨折椎体为中心的CT扫描; 9、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中医分期治疗。 1、早期:指伤后1~2周内。证属气滞血瘀,治宜活血行气导滞。可内服消肿止痛胶囊。如腑气不通,大便秘结,治宜行气导滞,通腑祛瘀。外治卧硬板床,持续骨盆牵引,腰背部垫气囊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精深中医护理方

胸腰椎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血瘀气滞证:损伤早期,瘀血停积、血瘀气滞、肿痛并见,多见局部肿胀、疼痛剧烈,胃纳不佳,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二)营血不调证:损伤中期,筋骨虽续而未坚,肿痛虽消而未尽,局部疼痛程度已有减轻,但活动仍受限,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缓。 (三)气血两虚证:损伤后期,气血不足,筋骨不坚,可见腰部酸软、四肢无力、活动后腰部仍隐隐作痛,舌淡苔白,脉虚细。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腰背部疼痛 1.评估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与体位关系,做好疼痛评分。 2.仰卧硬板床,慎起居,避风寒,以免加重疼痛。 3.配合医师行持续骨盆牵引,牵引重量为10~15千克,一般在24~48小时腰背痛可逐渐缓解。及时评估牵引效果及腰背部疼痛的情况。 4.遵医嘱腰背部中药贴敷、中药离子导入、艾灸、拔罐、中药熏蒸等治疗,观察治疗后效果,及时向医师反馈。 5.给予垫枕复位:患者仰卧硬板床,于骨折脊椎平面垫约厚10cm

的软枕(氏万能包),并逐渐加高,在数日加至15-20cm,达到使脊柱过伸复位。 6.遵医嘱给予耳穴压豆或镇痛药,减轻疼痛。 (二)肢体麻木 1.评估麻木部位、程度以及伴随的症状,并做好记录。 2.协助患者按摩拍打麻木肢体,力度适中,增进患者舒适度,并询问感受。 3.麻木肢体做好保暖,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关节屈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4.遵医嘱局部予中药熏洗、中药塌渍、艾灸等治疗,注意防止皮肤烫伤及损伤,观察治疗效果。 5.遵医嘱予穴位注射,常用穴位:足三里、环跳、委中、承山等。(三)下肢活动受限 1.评估患者双下肢肌力及步态,对肌力下降及步态不稳者,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跌倒及其他意外事件发生。 2.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起床活动的注意事项,使用辅助工具行走。 3.卧床期间或活动困难患者,指导患者进行四肢关节主动运动及腰背肌运动,提高肌肉强度和耐力。 4.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 5.遵医嘱予物理治疗如中频脉冲、激光、微波等;或采用中药热熨、中药熏洗、穴位贴敷等治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最新骨科临床路径

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 (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 一、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膝骨关节炎(K/L III-IV级,严重疼痛伴功能障碍)(ICD-10:M17.901) 行全膝关节置换术(ICD-9:81.5400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慢性病程,膝关节疼痛或活动受限逐渐加重;可有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膝疼痛、活动受限,可伴有屈曲挛缩畸形或内、外翻畸形。 3.辅助检查:X线检查符合膝骨关节炎。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膝骨关节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2.膝骨关节炎病变终末期,通常年龄60岁以上,病情严重者年龄范围可适当放宽。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17.901膝骨关节炎疾病编码。 2.膝骨关节炎终末期,关节间隙明显狭窄甚至消失。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病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有改善患膝疼痛及活动度的要求。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术前完成功能量表(KSS评分); (2)血常规、血型(ABO 血型+Rh因子)、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3)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4)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5)手术部位X线检查:患膝负重正侧位、髌骨轴位、下肢全长片; (6)腰椎正侧位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血沉、CRP、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颈

2018年腰痹病中医临床路径(附表单)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2018)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中医诊断为腰痹病(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一、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痹病(TCD编码:BNQ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 M51.2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年版),从以下三方面作为诊断论据。 一、病史和症状 (一)多系中年人,常有腰部外伤史。且有弯腰拾物、身体旋转后出现腰痛史。 (二)病人初为腰痛,继则向患侧臀部、大腿、小腿、足跟部放射。 (三)弯腰、咳嗽,喷嚏等皆可引起放射痛,卧床休息可减轻。 (四)以上症状可因轻微扭伤或活动后复发。 二、体征 (一)腰椎出现侧弯,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 (二)腰部活动受限。 (三)压痛点常在骸核突出部位,如腰椎4/5或腰5/骶1间隙及其患侧椎旁,常向下肢放射,沿坐骨神经走行区域亦有压痛。 (四)小腿外侧、足背外侧常有麻木区,可伴有拇趾背伸肌力减弱。 (五)膝及跟腱反射可正常或减弱。 (六)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实验阳性,压迫症状越重,抬起角度越小。 (七)小腿及足部肌肉轻度萎缩。 三、放射线检查 平片排除其他骨病,有无腰椎侧弯、腰椎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椎间隙变窄或不等宽、椎体上下缘增生等。侧位观前窄后宽者更有诊断意义。对诊断有困难者,可考虑椎管内、硬膜外、椎间盘造影协助诊断。CT扫描或磁共振检查对病变部位和突出程度的判定较X线检查更为明确。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 肝肾亏虚证 寒湿侵袭证 血瘀气滞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年版)的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BNQ010、ICD-10编码: M51.20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腰椎手术治疗或腰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尿酸、风湿免疫系列。 (3)心电图。

腰椎骨折临床路径

腰椎骨折临床路径 (2015年版) 一、腰椎骨折(含下胸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骨折(ICD-10:M47.1↑G99.2*) 行腰椎后路减压或不减压闭合复位+植骨内固定术(ICD-9-CM-3:81.02-81.0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外科学》 1.病史:有明确的外伤史。 2.体征:出现胸腰部强迫体位,双下肢肌力下降,甚至大小便功能障碍等阳性体征。 3.影像学检查发现胸腰椎骨折,椎体高度丢失50%,有椎管占位或没有椎管占位。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外科学》 1.胸腰椎骨折,椎体高度丢失50%或有椎管占位。 2.保守治疗无效或对以后功能影响大而选择手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47.1↑G99.2*腰椎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

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病情需手术治疗。 (六)术前准备3-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血型;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c反应蛋白;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胸片、心电图; (6)胸腰椎正侧位片、CT和MRI。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6天。 1.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或全麻或局麻+强化或全麻。 2.手术方式:腰椎后路减压或不减压闭合复位+植骨内固定术。 3.手术内植物:钉棒系统及各种植骨材料。 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5-11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胸腰椎正侧位片。 2.术后处理: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 (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 (3)激素、脱水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

(推荐)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住院患者。 一、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TCD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ICD-10 编码:J06.903)或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J20.904)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ICD-10 编码:J44.101)。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支气管炎经门诊治疗3~7天后症状未见好转,且血常规为白细胞计数<1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的患者进入本路径。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急性咳嗽病临床常见证候: 风热犯肺证 风寒袭肺证 风燥伤肺证 痰热郁肺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 2.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或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3.胸部X线未见明显异常。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当患者继发或合并细菌感染,不进入本路径。 6.内伤咳嗽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3)心电图; (4)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咽拭子检查,痰培养+药敏试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鼻咽镜检查、鼻窦CT检查、胸部CT检查、24小时食管PH监测、肺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2)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嗽。 (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4)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2.静脉滴注、肌肉注射中成药注射剂。 3.针灸治疗。 4.拔罐、耳针等疗法。

2018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蓬溪恒道中医(骨科)医院骨科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与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 (1)有明显外伤史。 (2)腰背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压痛、后凸畸形。 (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 (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8版 (陈孝平,汪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1)有明显外伤史。 (2)局部疼痛、肿胀,站立及翻身困难,可出现腹痛、腹胀甚至出现肠麻痹症状。 (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CT、MR检查可排除陈旧骨折)。 (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二)分期及证候诊断 参照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黄桂成,王庆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1、早期(血瘀气滞证):伤后1~2周,损伤早期,瘀血停积、血瘀气滞、肿痛并见,症见局部肿胀、疼痛剧烈,胃纳不佳,大便秘结,舌淡红或暗红,苔薄白,脉弦紧。 2、中期(营血不调证):伤后3~4周,损伤中期,筋骨虽续而未坚,肿痛虽消而未尽,症见局部疼痛程度已有减轻,但活动仍受限,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缓。 3、后期(肝肾不足证):伤后4周以上,损伤日久,正气必虚,筋骨不坚,症见腰部酸软、四肢无力、活动后腰部仍隐隐作痛,舌淡苔白,脉虚细。 (三)分型 胸腰椎骨折AO分型: 1、A类(椎体压缩类):①A1:挤压性骨折;②A2:劈裂骨折;③A3:爆裂骨折。 2、B类(牵张性双柱骨折):①B1:韧带为主的后柱损伤;②B2:骨性为主的后柱损伤;③B3:由前经椎间盘的损伤。 3、C类(旋转性双柱损伤):①C1:A类骨折伴旋转;②C2:B类骨折伴旋转;③C3:旋转-剪切伤。

单纯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牟定县中医医院骨伤科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西医临床路径 (2015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中西医诊断为腰椎骨折、胸椎骨折的 患者。 一、单纯胸腰椎骨折中西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单纯胸腰椎骨折(TCD编码为:BGG000骨折病;ICD10编码为:S32·001腰椎骨折;S22·001胸椎骨折); 2、患者同意接受治疗。 (二)诊断依据。 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单纯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相关诊断依据拟订(如下)。 单纯胸腰椎骨折是指无脊髓、神经损伤的外伤性胸椎或腰椎骨折。多见于T10~L2。前柱在压力下崩溃,后柱受到牵张,中柱作为活动枢纽,椎体后缘的高度保持不变。临床以屈曲型较为多见,单纯胸腰椎骨折分为三类:I类为单纯椎体前方楔形变,压缩不超过50%,中柱与后柱均完好。II类是椎体楔形变伴椎后韧带复合结构破裂,并有棘突间距离加宽、关节突骨折或半脱位。Ⅲ类为前、中、后三柱均破裂,椎体后壁虽不受压缩,但椎体后上缘骨折,折片旋转进入椎管,侧位X线照片上可见到此折片位于上椎与骨折椎的椎弓根之间。 1、疾病诊断 (1)病史:有明显外伤史; (2)主要症状:腰背部疼痛、肿胀、压痛、后凸畸形、活动受限; (3)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4)辅助检查: X线片检查,椎体呈楔形压缩。 2、疾病分期 (1)早期:伤后2周内。 (2)中期:伤后2—4周内。

(3)后期:伤后4周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单纯胸腰椎骨折诊 疗方案”。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临床常见证候: 早期:血瘀气滞证局部肿胀、疼痛剧烈,胃纳不佳,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中期:营血不调证肿痛虽消而未尽,程度已有减轻,但活动仍受限,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缓。 后期:气血两虚证腰酸腿软,四肢无力,活动后局部隐隐作痛,舌淡苔白,脉虚细。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治疗方案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单纯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拟订。 1、符合单纯胸腰椎骨折的诊断标准 2、新鲜骨折; 3、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3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TCD编码为:BGG000骨折病;ICD10编码为:S32·001腰椎骨折;S22·001胸椎骨折); 2、X线片检查,椎体压缩小于30%; 3、Ⅰ类、Ⅱ类骨折,Ⅲ类骨折骨块后移位不超过椎管1/3 4、除外骨质疏松导致的病理性骨折; 5、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6、患者同意接受治疗。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中医临床路径》word版

皮肤科 中医临床路径 目录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 (267) 粉刺(寻常性痤疮)中医临床路径 (272)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 (278) 湿疮(湿疹)中医临床路径 (283)

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 —266 —白(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寻常性银屑病的患者。 一、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白疕(TCD 编 码:BWR17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寻常性银 屑病(ICD-10 编码:L40.0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 ( 2)西医诊断标准:参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 案”。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临 床常见证候:血热证 血燥证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 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白疕(寻常性银屑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白疕(TCD 编码为:BWR170)和寻常性银屑病(ICD-10 编码为:L40.001)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以下情况不进入本路径: (1)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脑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需首要接受内科治疗者; (2)患有精神疾病、恶性肿瘤晚期、艾滋病患者; (3)合并有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的结缔组织病患者; (4)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心电图

腰椎骨折临床路径

腰椎骨折临床路径 (2015 年版) 一、腰椎骨折(含下胸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骨折(ICD-10: M47.1 fG99.2*) 行腰椎后路减压或不减压闭合复位+植骨固定术 (ICD-9-CM-3:81.02-81.0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外科学》 1. 病史:有明确的外伤史。 2. 体征:出现胸腰部强迫体位,双下肢肌力下降,甚至大小便功能障碍等阳性体征。 3. 影像学检查发现胸腰椎骨折,椎体高度丢失50% ,有椎管占位或没有椎管占位。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外科学》 1. 胸腰椎骨折,椎体高度丢失50% 或有椎管占位。 2. 保守治疗无效或对以后功能影响大而选择手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5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M47.1血99.2*要椎骨折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 病情需手术治疗。 (六)术前准备3-5 天。 1. 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血型;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 c 反应蛋白;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胸片、心电图; (6)胸腰椎正侧位片、CT和MRI。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6 天。 1. 麻醉方式:椎管麻醉或全麻或局麻+强化或全麻。 2. 手术方式:腰椎后路减压或不减压闭合复位+ 植骨固定术 3. 手术植物:钉棒系统及各种植骨材料。 4. 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5-11 天。 1. 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胸腰椎正侧位片。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一、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颈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混合型)(ICD-10:M47.1+G99.2*)无手术指征或有手术指证但不同意手术要求保守治疗患者。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1)具有各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 (2)出现颈椎病相应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明显,颈椎活动受限,以及其他各型颈椎病的典型表现,症状明显,严重影响生活。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各型颈椎病的症状明显改善,颈部姿势固定或特定姿势症状仍反复。 (3)康复期:各型颈椎病的典型表现基本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在,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1)风寒痹阻: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可伴有情绪紧张、心情抑郁等表现。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沉重,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沉重无力,甚至行走困难,大小

二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二、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单纯性胸腰椎骨折(TCD 编码:BGG000 骨折病;ICD-10 编码:S32·00 腰椎骨折;S22·001 胸椎骨折)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35 天实际住院日:天

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骨髓炎的慢性期患者。 一、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附骨疽(TCD 编码:BWC131)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慢性骨髓炎(ICD-10 编码:M86.69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ZY/T001.9-94)。 准》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年)和《实用骨科学》第三版(葛宝丰、徐印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年) 。 2.疾病分期 (1)急性发作期:急性发作两周以内。 (2)慢性期:病情稳定,无急性发作表现。 3.疾病分类 (1)单纯性:无合并骨皮缺损或骨不连者。 (2)复杂性:合并骨皮缺损或骨不连者。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附骨疽(慢性骨髓炎)诊疗方。 案” 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临床常见证候:热 毒蕴结证 正虚邪滞证 肾虚瘀阻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附骨疽(慢性骨髓炎)诊疗方。 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附骨疽(慢性骨髓炎) 。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骨伤科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 (1)有明显外伤史。 (2)腰背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压痛、后凸畸形。 (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 (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8版(陈孝平,汪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1)有明显外伤史。 (2)局部疼痛、肿胀,站立及翻身困难,可出现腹痛、腹胀甚至出现肠麻痹症状。 (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CT、MR检查可排除陈旧骨折)。 (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二)分期及证候诊断 参照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黄桂成,王庆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1.早期(血瘀气滞证):伤后1~2周,损伤早期,瘀血停积、血瘀气滞、肿痛并见,症见局部肿胀、疼痛剧烈,胃纳不佳,大便秘结,舌淡红或暗红,苔薄白,脉弦紧。 2.中期(营血不调证):伤后3~4周,损伤中期,筋骨虽续而未坚,肿痛虽消而未尽,症见局部疼痛程度已有减轻,但活动仍受限,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缓。 3.后期(肝肾不足证):伤后4周以上,损伤日久,正气必虚,筋骨不坚,症见腰部酸软、四肢无力、活动后腰部仍隐隐作痛,舌淡苔白,脉虚细。 (三)分型 胸腰椎骨折AO分型: 1.A类(椎体压缩类):①A1:挤压性骨折;②A2:劈裂骨折;③A3:爆裂骨折。 2.B类(牵张性双柱骨折):①B1:韧带为主的后柱损伤;②B2:骨性为主的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目录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513)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517)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 (520) 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中医临床路径 (527) —511 —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512 —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 一、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TCD 编码:BFY220)。西医 诊断:第一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ICD-10 编码:N95.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 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和《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分册》 (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诊疗方案”。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临床常见 证候:肾虚肝郁证 心肾不交证 阴虚火旺证 肾阴虚证肾 阳虚证肾阴 阳俱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56 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绝经前后诸证(TCD 编码: B FY220)和更年期综合征(ICD-10编码:N95.101)。 2.年龄大于40 周岁。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3 个月内使用性激素治疗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5.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 (2)妇科检查 (3)妇科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甲状腺功能、心电图、乳腺B超、TCT、骨密度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肾虚肝郁证:补肾疏肝。 (2)心肾不交证:滋肾宁心。 (3)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 (4)肾阴虚证:滋肾养阴。 (5)肾阳虚证:温肾扶阳。 (6)肾阴阳俱虚证:阴阳双补。 2.中医情志治疗:出现情志异常者在辨证使用中药同时配合中医情志治疗。 3.针灸治疗 (1)耳穴贴压 (2)体针 (3)灸法 4.其他疗法 (九)完成路径标准 1.烘热汗出、情志异常等临床症状改善。

胸腰椎骨折分型及治疗

胸腰椎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损伤,其损伤病理机制复杂,不同类型的损伤要求不同的治疗原则与方法。同时,临床众多的治疗方法也各有其较强的适应症。随着医学基础、相关学科及工业技术的发展,脊柱外科领域的许多基本概念、诊断标准、治疗理念和治疗方法不断完善。特别是近二十年来,脊柱外科诊断治疗水平的进步十分令人鼓舞,如三维CT、MRI把人体视如透明体,C臂透视机、导航仪、内窥镜、各种脊柱手术工具和内置物的临床应用,使得胸腰椎的外科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然而,在如何准确判断胸腰椎的类型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等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争论。 胸腰椎的分型: Denis 分型:三柱概念的提出,将人们对脊柱的结构及其功能单位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其将胸腰椎分为4 大类: (1)A 类:压缩性; (2)B 类:爆裂性; B 类又分为5 型: (1) 上下终板型; (2) 上终板型; (3) 下终板型; (4) 爆裂旋转型; (5) 爆裂侧屈型。 (3) C 类:安全带; C 类分为线单水平型和双水平型,每型又有骨性损伤和软组织性损伤之分,合为4 型。 (4) D 类:脱位。其中D 类则有3 型: (1) 屈曲旋转脱位; (2) 剪力性脱位; (3) 屈曲牵张性脱位。McAfee分型:CT 的横断扫描影像使人们能更准确地评价胸腰椎的损伤程度和了解三柱损伤的状况,所以McAfee 等根据胸腰椎的CT 的表现和中柱受力的状况将胸腰椎分为6 大类: (1) 楔形压缩; (2) 稳定性爆裂性; (3) 不稳定性爆裂性; (4) Chance ; (5)屈曲牵张性损伤; 移位性损伤。其中移位性损伤中包括“切片”( slice) 、旋转性脱位和单纯脱位。 AO分型:90 年代以来,鉴于已有的胸腰椎分类的缺陷,AO 学派和美国骨科权威性机构相继推出自己的分类法。Magerl等以双柱概念为基础,承继AO 学派长骨的32323 制分类,将胸腰椎分为3 类9 组27 型,多达55 种。 主要包括: (1) A 类:椎体压缩类: ①A1 :挤压性; ②A2 :劈裂; ③A3 :爆裂。 (2)B 类:牵张性双柱: ①B1 :韧带为主的后柱损伤; ②B2 :骨性为主的后柱损伤; ③B3 :由前经椎间盘的损伤。 (3) C类:旋转性双柱损伤: ①C1 :A 类伴旋转; ②C2 :B 类伴旋转; ③C3 :旋转2剪切损伤。Gertzbein代表美国骨科权威性机构提出的分类为3 类9 型,即: (1) A 类:压缩类,包括挤压型(楔形) 、劈裂型(冠状) 、爆裂型(完全爆裂) ; (2) B 类:牵张类,包括后方软组织型(半脱位) 、后方椎弓型(Chance ) 、前方椎间盘型(伸展滑脱) ; (3) C 类:多方向移位类,包括前后型(脱位) 、侧方型(侧向剪切) 、旋转型 (旋转脱位) 。 在国内,张光铂等以Denis 分类为基础,着眼于三柱损伤,辅以椎管阻塞的状况对胸腰椎进行归类。饶书城结合目前几种常见的分类将胸腰椎分为5 大类: (1) 屈曲压缩,其中的分型采用Ferguson 和Allen的三度压缩分类分为3 型; (2) 爆裂,其中的分型采用Denis 分类的爆裂性的5 种分型; (3) 屈曲牵张性损伤,其中的分型采用Gertzbein 的屈曲牵张性分类的A~C2 的分型; (4) 屈曲旋转性脱位,其中有经椎间盘脱位和“切片”两型;(5) 剪力型脱位。 TLICS分型: 美国的脊柱创伤研究会(the Spine Trauma Study Group ,STSG),提出了一种新的胸腰椎损伤的分型方法———胸腰椎损伤评分系统(Thoracolumbar Injury Severity Score,TLISS)[13]。TLISS 评分系统主要依据三个方面:(1)基于影像学资料了解的受伤机制;(2)椎体后方韧带复合结构的完整;

肛肠科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一、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痈(TCD编码:BWG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成脓期 (3)溃破期 3.疾病分类 (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脓肿。 (2)高位脓肿(肛提肌以上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粘膜下脓肿。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临床常见证候: 火毒蕴结证 热毒炽盛证 阴虚毒恋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痈(TCD编码:BWG040)和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的患者。 2.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3.有手术适应症。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由肛周外伤、肛周皮肤感染、结核病、克隆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肿瘤破溃、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 (3)凝血功能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6)感染性疾病筛查 (7)腹部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盆底肛门部CT或MRI、直肠腔内超声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切开挂线术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外用中成药 中药汤剂: (1)火毒蕴结证:清热泻火解毒 (2)热毒炽盛证:清热败毒透脓

单纯性腰椎骨折护理

单纯性腰椎骨折护理 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指稳定性骨折、脊椎附件无骨折,无神经损伤症状者。 1.体位病人必须绝对平卧,睡硬板床,不要枕枕头,不允许坐起,去枕以保持脊柱平直,避免脊椎的屈曲扭转而发生后凸畸形或进一步损伤。翻身时要轴线翻身即肩、腰、髋部呈直线的整体翻身。 2.腰背枕的使用在伤椎后凸畸形处垫枕头,逐日增高,使之逐渐伸展,有利于压缩椎体的复位。最初垫枕时病人不适应,可能出现腹痛腹胀,要向病人说明,以取得病人的合作。患者必须坚持垫枕,疗程不少于6周。 3.便秘和腹胀的处理卧床后容易出现便秘和腹胀,护理者应给予腹部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的按摩,促进肠管蠕动。饮食上除钙剂的补充之外给予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且多饮水。对腹胀造成排尿困难者可热敷、听流水声、针灸等方法。严重时在医生指导下口服缓泻剂或开塞露塞肛,必要时可给予灌肠、导尿。 4要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并发症骨折后患者要长期平卧硬板床上,生活不能自理。护士应帮助指导患者定期翻身,避免肢体扭曲,造成脊柱扭转。翻身时嘱患者挺直腰背部,绷紧背肌,形成自然内固定夹板。一般每2~3小时一次。应保持皮肤清洁,做好皮肤护理。背部及局部受压处定时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褥疮发生。 5.功能锻炼伤口疼痛减轻,即可开始仰卧背伸肌锻炼,以头、两肘及两足支撑,抬起腹部即“五点式”支撑背伸肌锻炼。一周后改用头及两足支撑“三点式”支撑背伸肌锻炼。两周后改为俯卧位背伸肌功能锻炼,锻炼时俯卧床上,去枕,双手背后,用力挺胸抬头,使头胸离开床面,同时膝关节伸直,大腿用力向后离开床面,持续3~5秒,然后肌肉放松休息3~5秒为一个周期,这种方法俗称“燕飞”或“小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

骨科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骨折)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1)有明显外伤史。 (2)腰背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压痛、后凸畸形。 (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 (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2.西医诊断标准: (1)有明显外伤史。 (2)局部疼痛、肿胀,站立及翻身困难,可出现腹痛、腹胀甚至出现肠麻痹症状。 (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 (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二)病期诊断 1.早期:伤后2周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后期:伤后4周以上。 (三)症候诊断 血瘀气滞证:损伤早期,淤血停积、血瘀气滞、肿痛并见,多见局部肿胀、疼痛剧烈,胃纳不佳,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营血不调证:损伤中期,筋骨虽续而未坚,肿痛虽未消而未尽,局部疼痛程度已有减轻,但活动仍受限,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缓。 气血两虚证:损伤后期,气血不足,筋骨不坚,可见腰部酸软、四肢无力、活动后腰部仍隐隐作痛,舌淡苔白,脉虚细。 二、治疗方案 (一)分期治疗 1.早期 (1)腰背部垫枕,腰背部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五点式功能锻炼,患者用头部、双肘及双足作为承重点,用力腰背部呈弓形挺起。一般在伤后一周内达到此练功要求)。 (2)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治法:理气化瘀、消肿止痛。 推荐方药:复原活血汤加减,柴胡、天花粉、当归尾、红花、穿山甲、酒浸大黄、酒浸桃仁等加味。 (3)对于椎管内梗阻明显的指征明确的,亦可考虑切开复位、椎管减压、椎弓根螺丝钉内固定及其植骨融合等手术治疗方法。 2.中期 (1)骨盆牵引、腰背肌功能锻炼。 在床上可持续平卧位,持续骨盆牵引,并且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四点式功能锻炼,患者用双手及双足承重,全身弓形挺起如拱桥。此练功方法难度较大,青壮年患者经过努力,在伤后5~6周内达到此

胸腰椎骨折临床路径

胸腰椎骨折临床路径 一、胸腰椎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胸腰椎骨折(ICD-?)行椎体成形术(ICD-9-CM-?) (二)诊断依据。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胸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X线、CT提示胸腰椎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分型 (1)A类:压缩性骨折 (2)B类:爆裂性骨折 (3)C类:安全带骨折 (4) D类:骨折脱位 2.无严重的合并症。 (四)标准住院日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胸腰椎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单纯胸腰椎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1-3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CT、MRI片 (6)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 (2)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3天。 1.麻醉方式:局麻。 2.手术方式:椎体成形术或经皮球囊椎体成形术。 3.手术内植物:骨水泥。 (九)术后住院恢复4-1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 2.必要时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 3.术后处理: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选用注射用头孢唑林钠。 (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 (3术后康复: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指标无明显异常。 2.伤口愈合良好: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 3.术后X线片证实骨折对位对线好,内固定物牢固无松动。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围手术期并发症:伤口感染、骨折、脱位等造成住院日延长和费用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