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三次论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20年,英国哲学家、基尔特别社会主义者罗素 华讲学,宣扬基尔社会主义。 • 罗素在此讲演中反对阶级斗争,他以中国实业不 发达为由,劝告中国人暂不主张社会主义。
• 梁启超、张东荪等人表面研究社会主义,实际上 宣传改良主义,他们宣称“资本主义必倒,社会 主义必兴”,同时又说,世界上没有不经过资本 主义而能达到社会主义的。“中国若想社会主义 实现,不得不提倡资本主义”。救中国只有一条 路,就是增加富力,而增加富力就是开发实业, 开发实业只能用资本主义的方法。
• 马克思主义者针对张、梁的言论指出,社 会主义者并不反对经济落后国增加富力, 开发实业,问题在于“用什么方法增加开 发实业。”他们从理论上论述了资本主义 制度的不合理性腐朽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 优越性,强调在中国“在今日而言开发实 业,最好莫如采用社会主义”。中国只有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真正开发实业,彻 底解决“穷”的问题。
• 马克思主义者还批判了无政府主义关于生 产和分配的观点。指出,社会主义不是把 生产资料全部分散给个体小生产者,而是 实行集中的有计划有领导的现代化大生产, 这样才能高速度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分配 原则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在生产 力未发达的时期,若用“各取所需”的分 配原则,“社会的经济的秩序就要弄糟 了”,势必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 基尔特社会主义,也叫行会社会主义,是 20世纪初产生于英国的一种资产阶级改良 主义思想。 • 它主张在保存现有国家政权的条件下,组 织基尔特(guild,行会、同业组织协会之 意)来管理生产,实行生产自治,产业民 主,而由国家负责产品的分配和保证全民 的消费,从而达到消灭剥削,实现劳动者 的解放。 • 五四时期,梁启超、张东荪是这种主义的 积极鼓吹者。
• 论战过程: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 第31号上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 “主义”》挑起了“问题与主义”之争。 • 胡适认为:“学理是我们研究问题的一种 工具”,要求人们“把一切主义摆在脑后, 做参考资料”,不要挂在嘴上做招牌。
• 李大钊看了胡适的文章后,写了《再论问 题与主义》,他批驳了胡适把“宣传主义” 与“解决问题”对立起来的观点,指出: “问题”与“主义”是不可分离的,解决 问题,离不开主义。 • 此后,胡适又写了《三论问题与主义》 、《四论问题与主义》。1920年,李大钊发 表了《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 原因》,用唯物史观进一步批判了胡适的 观点。
• 胡适(1891.12.17—1962.2.24)
汉族, 原名胡洪骍、嗣穈,字 希彊,参加“庚款”留美考试 后改名适,字适之,学名洪骍, 笔名天风、藏晖、铁儿等。安 徽绩溪(今安徽绩溪上庄村) 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 史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 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 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深受赫 胥黎与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 黎教他怎样怀疑,杜威先生教 他怎样思想。因此胡适毕生宣 扬自由主义,提倡怀疑主义。
• 马克思主义者对此进行了反驳。他们在 《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和《新青年》 等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的批驳张、梁的文章, 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李达的《讨论社会主义 并质梁任公》、《社会革命的商榷》、陈 独秀的《社会主义批评》,李大钊的《中 国的社会主义与世界的资本主义》,蔡和 森的《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等。
• 无政府主义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的社会思潮。 20世纪初被当作一种社会主义学说介绍到 中国,1907年在巴黎和东京最早出现了中 国人创办的鼓吹无政府主义的刊物和团体。 • 辛亥革命后,无政府主义相继组织了并发 起了晦鸣学社、心社、无政府共产主义同 志社、进化社等团体,出版了《晦鸣录》、 《民声》、《进化》等刊物。
• 为了扩大这场论战,1920年,陈独秀在《新青年》 第8卷第4号,专门开辟了一个“关于社会主义的 讨论”的专栏。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是关系到 中国要不要走社会主义道路,要不要组织无产阶 级政党,要不要用革命手段来改造中国社会的大 争论。 • 通过争论,马克思主义者肯定了中国社会发展的 方向是社会主义,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 论,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这 时的马克思主义有一个明显的缺陷,他们完全否 定资本主义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和进步意 义。
• 上述三次论战,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在中 国的传播,使更多的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了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起了重 要作用。这几次争论,在当时,是有重大 意义的。但是争论涉及的中国的根本问题, 是不可能在几次论辨之后就消失的。
Hale Waihona Puke • 无政府主义者反对一切强权、一切国家, 尤其集中地攻击无产阶级专政,他们从极 端个人主义出发,主张个人绝对自由,反 对一切组织纪律和政治权力的作用。他们 幻想通过宣传和暗杀等手段建立一个生活 平等、工作自由、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互相互爱的无政府共产主义社会。
• 马克思主义者在争论中批判了无政府主义者反对 一切强权、一切国家的言论,强调了用革命手段 夺取政权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指出: 我们的最终目的,也是没有国家的,不过“在阶 级没有消灭以前,却是极力主张要国家,而且是 主张要强有力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 马克思主义者批判了无政府主义者鼓吹的“个人 绝对自由”,阐明了组织纪律和集中统一领导的 重性,指出,在人类社会中,自由是相对的,而 不是绝对的,个人绝对自由是根本不存在的。
• 从1919到1922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过程中,还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 了“三次论战” • 第一场:同实用主义的争论。 • 第二场:同基尔特社会主义的争论。 • 第三场:同无政府主义的争论。
• 实用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 发展起来的一种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 学流派。实用主义否认客观真理和人 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为凡是能够提 供利益和符合需要的便是真理。实用 主义还否认事物的根本变革,因而主 张一点一滴的进化和改良。 • 实用主义是由胡适等人引入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