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发展史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37年,国立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国立北京大 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国立浙江大学等五所 中国顶尖学府在全国进行统一招生考试,简称五大名校联 考。此即民国五大名校名称的来历。
三、1922--1949的大学
抗日战争爆发后,各大学开始内迁。 清华、北平、南开迁到昆明组成了西南联合大学; 中大和交大迁到陪都重庆; 浙大迁到贵州; 武大迁到四川乐山, 中山大学颠簸三南, 东北大学辗转陕川, 同济大学流落至四川宜宾。
五、1978年以后的大学
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 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 》,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做出新部署,将“211工 程”、“985工程”及“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等重点建设 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简称“双 一流” (A类36所,B类6所)。
各校都开始合并,新浙江大学组建,成为全国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的大学。 清华大学合并北京工艺美术学院,北京大学则合并北京医科大学, 华中理工与武大谈崩,自辟炉灶,合并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建学院改名为华中 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则合并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 2000年,中国高校界发生了一件大事,吉林大学合并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 学院、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高校!这六所高校都 是非常不错的高校,很多都是各部委直属的高校,然后就此被埋没了。有网友戏陈 “长春在吉大”
有的说是有千年历史的湖南大学前身岳麓书院; 有的说是创办于1893年的武汉大学的前身湖北自强学堂; 有的说是创办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堂和1896年的南洋公学; 有的说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 实际上,1903年改制前的岳麓书院不具备现代大学的任 何特征,湖北自强学堂虽有高等学堂的性质但仍不属于大学, 京师大学堂则诞生于北洋和南洋之后。 中国真正的第一所现代大学1879年由两所诞生于60年代 的教会学院合并而成的外国教会大学——上海圣约翰书院, 于1905年改名为圣约翰大学。圣约翰大学是完全按照西方大 学模式设立的,这所实力雄厚的大学最终在解放后被强行解 体,有关系科并入在沪其他高校,校址在今华东政法大学。
二、1870-1922的大学
在推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方面,上海南洋公 学、清华留学预备学校、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 先后成为早期的三大留学预备学校。 清华大学始于1911年庚款兴学而创立的清华 学堂,初期为留美预备学堂。1925年清华学校设 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1928年组建为 国立清华大学。
综上所述,中国大学的百年转型发展一直处于 向西方大学模式学习的过程中,并时有起伏转折,对 西方大学模式的依附和超越形成了中国大学转型发展
过程的总体脉络。
目前,自主探索、理性选择已经成为我国大学建设 和发展的基本指导方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 学教育模式终将形成。
。
四、1949--1978的大学
1949年,中国大学经历第二次重大转型。全国共有高等 学校205所,在校生11.65万人;除延安时期解放区的大学, 共产党开始接收旧国立大学。国立中央大学更名国立南京 大学。国立大学取消国立二字。北洋大学更名天津大学。 所有私立大学包括教会大学改造为公立大学。 1949年以华北大学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大学,培养干部 人才。 1952年进行了院校调整,学习苏联单科大学模式。除 北平大学(北京大学)之外,民国几所名校都被拆的七零 八散。包括教会大学在内的原私立大学几乎全部取消。 清华、交大等校还支援东北建立起了专门学习苏联的 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哈军工(现在长沙的国防科技大学、哈 尔滨工程大学等校)。
一、古代的“大学”
观书有感二首 宋代:朱熹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方塘:福建南溪书院)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1870-1922的大学
中国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是哪一所?长 期以来一直众说纷纭。
中国大学发展史
中国大学发展史
一、古代的“大学” 二、1870-1922年的大学
三、1922—1949年的大学
四、1949—1978年的大学 五、1978年以后的大学
一、古代的“大学”
溯流而上,纵向考察中国古代社会的 教育,中国古代高等教育有两千年的发展 历程,其虽没有“大学”之形,但却有 “大学”之实。 文献记载,“五帝”时代,“大学”一 词已经已经用来指较高等级的学校。 《大学》开宗明义道出了大学的理念: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 至善。”
二、1870-1922的大学
北洋大学堂(1895年由天津中西学堂改 办)是中国近代官办最早的大学,今天的天津 大学。 京师大学堂(首任校长严复),1898年在 戊戌变法应运而生,是光绪帝变法设立的清朝 最高学府,是政府设立的第一所国立大学。 1902年新颁钦定学堂章程,时设京师、北 洋、山西三所国立大学堂,并先后创立南京两 江、武昌两湖、广州两广、北京京师四大优级 师范学堂。全国官私均兴起了办学高潮。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A类: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 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
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
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B类: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
一、古代的“大学”
西汉时,汉武帝从大儒董仲舒之请,创 立太学,设置五经博士,为当时的最高学府, 其太学生在东汉臻极盛时。 从汉代的太学,到隋朝、魏晋、明、清 的国子学(国子监),都是当时的最高学府。 宋代书院的出现意谓 中国民间高等学校的诞生。
应天书院(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南湖畔)、 岳麓书院(今湖南长沙岳麓山)、 白鹿洞书院(今江西九江庐山)、 嵩阳书院(河南登封市嵩山南麓) 并称宋朝四大书院。
三、1922--1949的大学
1922年新学制的颁布为标志,中国大学开始了 百年发展历史中第一次重要的转型。1922年新学 制的制定最终主要参照美国教育体系来完成构建。 1928年,国民政府北伐成功,国民党定都南京, 国内形势趋向稳定。国民政府纪念先总理孙中山, 于依次捷占的四大古城(广州、武汉、南京、浙 江)建设国立中山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国立南 京大学、国立浙江大学。
五、1978年以后的大学
1978年,共有高等学校598所,在校生86万人;1993年, 高等学校已达1075所,在校生279万人。80年代中期,曾有 每三天出现一所大学、年增100多所的盛况。
改革开放以后,经过数年的拨乱反正和思想观念调整后,
以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发为标 志,中国大学开始了百年来的第三次重要转型发展,即以 欧美高教模式为主,参照世界各国大学发展经验,走上自 主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模式的道路。
五、1978年以后的大学
1、1995年开始了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大学的“211工 程”。清华、北大、复旦、南大、上交大、浙大、西交大、 中科大共8所大学成为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 2、1999年前后,又开始了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 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的“985工程”,北大、清华、复 旦、上交、西交、南大、浙大、中科大、哈工大首批入选。
三、1922--1949的大学
抗日战争爆发后,各大学开始内迁。 清华、北平、南开迁到昆明组成了西南联合大学; 中大和交大迁到陪都重庆; 浙大迁到贵州; 武大迁到四川乐山, 中山大学颠簸三南, 东北大学辗转陕川, 同济大学流落至四川宜宾。
五、1978年以后的大学
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 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 》,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做出新部署,将“211工 程”、“985工程”及“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等重点建设 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简称“双 一流” (A类36所,B类6所)。
各校都开始合并,新浙江大学组建,成为全国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的大学。 清华大学合并北京工艺美术学院,北京大学则合并北京医科大学, 华中理工与武大谈崩,自辟炉灶,合并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建学院改名为华中 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则合并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 2000年,中国高校界发生了一件大事,吉林大学合并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 学院、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高校!这六所高校都 是非常不错的高校,很多都是各部委直属的高校,然后就此被埋没了。有网友戏陈 “长春在吉大”
有的说是有千年历史的湖南大学前身岳麓书院; 有的说是创办于1893年的武汉大学的前身湖北自强学堂; 有的说是创办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堂和1896年的南洋公学; 有的说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 实际上,1903年改制前的岳麓书院不具备现代大学的任 何特征,湖北自强学堂虽有高等学堂的性质但仍不属于大学, 京师大学堂则诞生于北洋和南洋之后。 中国真正的第一所现代大学1879年由两所诞生于60年代 的教会学院合并而成的外国教会大学——上海圣约翰书院, 于1905年改名为圣约翰大学。圣约翰大学是完全按照西方大 学模式设立的,这所实力雄厚的大学最终在解放后被强行解 体,有关系科并入在沪其他高校,校址在今华东政法大学。
二、1870-1922的大学
在推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方面,上海南洋公 学、清华留学预备学校、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 先后成为早期的三大留学预备学校。 清华大学始于1911年庚款兴学而创立的清华 学堂,初期为留美预备学堂。1925年清华学校设 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1928年组建为 国立清华大学。
综上所述,中国大学的百年转型发展一直处于 向西方大学模式学习的过程中,并时有起伏转折,对 西方大学模式的依附和超越形成了中国大学转型发展
过程的总体脉络。
目前,自主探索、理性选择已经成为我国大学建设 和发展的基本指导方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 学教育模式终将形成。
。
四、1949--1978的大学
1949年,中国大学经历第二次重大转型。全国共有高等 学校205所,在校生11.65万人;除延安时期解放区的大学, 共产党开始接收旧国立大学。国立中央大学更名国立南京 大学。国立大学取消国立二字。北洋大学更名天津大学。 所有私立大学包括教会大学改造为公立大学。 1949年以华北大学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大学,培养干部 人才。 1952年进行了院校调整,学习苏联单科大学模式。除 北平大学(北京大学)之外,民国几所名校都被拆的七零 八散。包括教会大学在内的原私立大学几乎全部取消。 清华、交大等校还支援东北建立起了专门学习苏联的 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哈军工(现在长沙的国防科技大学、哈 尔滨工程大学等校)。
一、古代的“大学”
观书有感二首 宋代:朱熹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方塘:福建南溪书院)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1870-1922的大学
中国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是哪一所?长 期以来一直众说纷纭。
中国大学发展史
中国大学发展史
一、古代的“大学” 二、1870-1922年的大学
三、1922—1949年的大学
四、1949—1978年的大学 五、1978年以后的大学
一、古代的“大学”
溯流而上,纵向考察中国古代社会的 教育,中国古代高等教育有两千年的发展 历程,其虽没有“大学”之形,但却有 “大学”之实。 文献记载,“五帝”时代,“大学”一 词已经已经用来指较高等级的学校。 《大学》开宗明义道出了大学的理念: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 至善。”
二、1870-1922的大学
北洋大学堂(1895年由天津中西学堂改 办)是中国近代官办最早的大学,今天的天津 大学。 京师大学堂(首任校长严复),1898年在 戊戌变法应运而生,是光绪帝变法设立的清朝 最高学府,是政府设立的第一所国立大学。 1902年新颁钦定学堂章程,时设京师、北 洋、山西三所国立大学堂,并先后创立南京两 江、武昌两湖、广州两广、北京京师四大优级 师范学堂。全国官私均兴起了办学高潮。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A类: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 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
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
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B类: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
一、古代的“大学”
西汉时,汉武帝从大儒董仲舒之请,创 立太学,设置五经博士,为当时的最高学府, 其太学生在东汉臻极盛时。 从汉代的太学,到隋朝、魏晋、明、清 的国子学(国子监),都是当时的最高学府。 宋代书院的出现意谓 中国民间高等学校的诞生。
应天书院(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南湖畔)、 岳麓书院(今湖南长沙岳麓山)、 白鹿洞书院(今江西九江庐山)、 嵩阳书院(河南登封市嵩山南麓) 并称宋朝四大书院。
三、1922--1949的大学
1922年新学制的颁布为标志,中国大学开始了 百年发展历史中第一次重要的转型。1922年新学 制的制定最终主要参照美国教育体系来完成构建。 1928年,国民政府北伐成功,国民党定都南京, 国内形势趋向稳定。国民政府纪念先总理孙中山, 于依次捷占的四大古城(广州、武汉、南京、浙 江)建设国立中山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国立南 京大学、国立浙江大学。
五、1978年以后的大学
1978年,共有高等学校598所,在校生86万人;1993年, 高等学校已达1075所,在校生279万人。80年代中期,曾有 每三天出现一所大学、年增100多所的盛况。
改革开放以后,经过数年的拨乱反正和思想观念调整后,
以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发为标 志,中国大学开始了百年来的第三次重要转型发展,即以 欧美高教模式为主,参照世界各国大学发展经验,走上自 主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模式的道路。
五、1978年以后的大学
1、1995年开始了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大学的“211工 程”。清华、北大、复旦、南大、上交大、浙大、西交大、 中科大共8所大学成为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 2、1999年前后,又开始了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 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的“985工程”,北大、清华、复 旦、上交、西交、南大、浙大、中科大、哈工大首批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