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发展史 PPT
合集下载
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演进PPT课件
![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演进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88e98e9c77da26925c5b0a5.png)
• 三段七级
•
蒙养学堂
•
初等教育段 初等小学堂
•
高等小学堂
学校系统 中等教育段 中学堂
•
高等学堂即大学预备科
•
高等教育段 分科大学
•
通儒院
10
• “癸卯学制”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延 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的废除和近代高等 教育制度的开始确立
11
• 初创的山东大学堂,设总办1员,相当于校长,总理学堂一 切事务;设总教习1员,总理择聘教习人员和核定课程(即 教务长);设监督1员,负责督饬学生。学堂聘用中学教习 6名、西学华人教习6名、西学洋人教习3名。另外聘有司 事等管理人员、夫役等服务人员。
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 •
17
• 1919年“五四”运动后
• “新学制”,又称《壬戌学制》 • 《壬戌学制》关于高等教育的有关规定主要有:
大学设数科或一科均可,单设一科者称某科大学(如医科 大学、法科大学、林科大学等);
大学修业年限四至六年,各科可根据内容的简繁,在此限度 内斟酌决定,但医科大学、法科大学修业年限至少五年,师 范大学修业年限四年;
• 大学堂分为备斋、正斋、专斋督课
• 备斋(相当小学)习浅近各学,两年毕业,主要学习中国 经史、国朝掌故大略,并授以外国语言文字、史志、舆地、 算术各项初级浅近之学。
• 正斋(相当于中学)习普通学,四年毕业,分政学、艺学 两门。
• 专斋(相当于大专和大学)习专门学,两年至四年毕业
• 山东大学堂的办学宗旨:“以四书五经为体,以历 代史鉴及中外政治、艺学为用,务各实事求是,力 戒虚浮,节为明体达用之材,仰副朝廷图治作人之 至意。”
民初的高等教育制度
大学院
大学预科、本科和大学院
中国大学发展史
![中国大学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b42c4e38a76e58fafab003ff.png)
五、1978年以后的大学
1978年,共有高等学校598所,在校生86万人;1993年, 高等学校已达1075所,在校生279万人。80年代中期,曾有 每三天出现一所大学、年增100多所的盛况。
改革开放以后,经过数年的拨乱反正和思想观念调整后,
以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发为标 志,中国大学开始了百年来的第三次重要转型发展,即以 欧美高教模式为主,参照世界各国大学发展经验,走上自 主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模式的道路。
有的说是有千年历史的湖南大学前身岳麓书院; 有的说是创办于1893年的武汉大学的前身湖北自强学堂; 有的说是创办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堂和1896年的南洋公学; 有的说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 实际上,1903年改制前的岳麓书院不具备现代大学的任 何特征,湖北自强学堂虽有高等学堂的性质但仍不属于大学, 京师大学堂则诞生于北洋和南洋之后。 中国真正的第一所现代大学1879年由两所诞生于60年代 的教会学院合并而成的外国教会大学——上海圣约翰书院, 于1905年改名为圣约翰大学。圣约翰大学是完全按照西方大 学模式设立的,这所实力雄厚的大学最终在解放后被强行解 体,有关系科并入在沪其他高校,校址在今华东政法大学。
三、1922--1949的大学
1922年新学制的颁布为标志,中国大学开始了 百年发展历史中第一次重要的转型。1922年新学 制的制定最终主要参照美国教育体系来完成构建。 1928年,国民政府北伐成功,国民党定都南京, 国内形势趋向稳定。国民政府纪念先总理孙中山, 于依次捷占的四大古城(广州、武汉、南京、浙 江)建设国立中山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国立南 京大学、国立浙江大学。
一、古代的“大学”
观书有感二首 宋代:朱熹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方塘:福建南溪书院)
《大学》完整版本ppt课件
![《大学》完整版本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73dbeb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e.png)
国际合作项目类型及实施方式
01
教师互访与交流
通过教师互访、学术研讨等方式,增进双方了解,推动教学科研合作。
02
学生交换与联合培养
开展学生交换项目,实施联合培养计划,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经
历。
03
合作研究与项目合作
针对共同关心的领域和问题,开展合作研究,共同申请国际科研项目,
推动学术进步。
留学生招生及培养策略
高等教育标准
参照国内外高等教育相关标准,确保质量标 准的先进性和国际性。
利益相关者需求
充分考虑政府、社会、企业、学生等利益相 关者的需求和期望。
持续改进策略实施效果
01
教学质量提升
通过持续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提 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社会服务拓展
加强校企合作,拓展社会服务领域, 提高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多种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 综合素质。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创新教育观念
倡导创新教育
认为创新是大学教育的灵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 力。
鼓励学生探索未知领域
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开展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培养学生的 科研能力。
06 大学国际交流与 合作
国际交流重要性及意义
拓展学生国际视野
通过国际交流,学生能够接触不同文化,培养跨文化沟通 能力,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
国际交流有助于学校与国际接轨,提高学校的国际知名度 和影响力。
推动科研合作与创新
国际交流为学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学术平台,有助于推动科 研合作与创新,提升学校整体科研水平。
中国大学百年发展史
![中国大学百年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b0a13af3941ea76e58fa0466.png)
二、中国近代大学产生的基 本性质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由 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入侵所造成的深重 的国家和民族危机所促成的。 魏源所说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是 这种心态的最好注解。 对近代高等教育本质的理解,经历了一 个相当长时间的过程,由此也造成了高 等教育发展中的种种偏差。
选择一个更好的学习模式,可以说是中 国政治领导人和教育界的领导人为之付 出巨大辛劳的大事。 百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就是一个不 断探寻向西方学习之路的过程。 这条路走得对吗?
1906年,《学部奏请宣示教育宗旨折》: “东西各国政体虽有不同,然未有不崇 敬国主以为政治之本者。近世崛起之国, 德与日本称最矣。德之教育重在保帝国 之统一。日本之教育所切实表章者,万 世一系之皇统而已。”
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蔡元培在仓促之下继 续按日本学制为蓝本:“至现在我等教育规程, 取法日本者甚多。此并非我等苟且,我等知日 本学制本取法欧洲各国。惟欧洲各国学制,多 从历史上渐演而成,不甚求其整齐划一,而又 含有西洋人特别之习惯;日本则变法时所创设, 取西洋各国之制而折衷之,取法于彼,尤为相 宜。然日本国体与我不同,不可不兼采欧美相 宜之法。”
《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
1902年颁布,其价值取向依然停留于对欧美日 本学制的原则参照,并无直接的比附。提出要 把京师大学堂办成一个拥有“全学”的、培养 “通才”的大学。办学宗旨:“激发忠爱,开 通智慧,振兴实业”,并要“谨遵此次谕旨, 端正趋向,造就通才。”强调凡有“明倡异说, 干犯国宪,及与名教纲常相违背者,查有实据, 轻则斥退,重则究办。”加强了对师生思想的 控制,已抛弃上一章程中的学术精神,完全以 国家意志为主导。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大学组织法》 和《专科学校组织法》,同年教育部公 布《大学规程》,1931年公布《专科学 校规程》。 1935年公布《学位授与法》。 1927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大学教 员资格条例》,1941年行政院通过了《教 育部设置部聘教授办法》。
中国大学发展史 PPT
![中国大学发展史 PPT](https://img.taocdn.com/s3/m/dcbc32e8f90f76c661371a81.png)
由于治学严谨,校风朴实,当时北洋大学 与哈佛、耶鲁相伯仲,毕业生可免试进入 美国一流大学攻读研究生,因而被誉为 “东方的康奈尔”。
南洋大学
南洋公学为盛宣怀1896年(光绪22年)创建 于上海,与北洋大学堂同为中国近代历史 上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大学,后改为上 海工业专门学堂。
南洋公学因为地处上海租界,较少受战火 侵扰。当时教学所用全为麻省理工学院的 原版教材,时称“东方MIT”。
三大特点
学生自学 学术自由 师生融洽
自学
“教学相长”如何解释?
书院中山长虽然也有讲课,但一个月也就 固定的几次,大多数时间是靠学生自己来 完成功课的,不过古代书院为了指导学生 的自学,制定了较为详尽的《学规》和 《学程》,在《学规》中会对学生求学的 意义、程序和要点等做出指导。
二、近现代著名大学
千年学府——湖南大学1926年(岳麓书院) 北洋大学堂1895年——天津大学1951年 京师大学堂1898年——北京大学 圣约翰大学1879年——解放后解散
北洋大学堂
北洋大学堂的创办人盛宣怀
北洋大学堂创建后,由盛宣怀亲自任督办 兼名誉校长,他以“科教救国,实业兴邦” 为宗旨,聘请美国教育家丁家立出任总教 习。北洋大学堂以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 学为蓝本,进行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和学 制规划,以培养高级人才为办学目标。
中国古代大学
中央官学:太学、国子监 书院:著名书院 白鹿洞书院 岳麓书院
《白鹿洞书院学规》
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 幼有序。朋友有信。
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笃行之。 修身之要: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 过。 处事之要: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 求诸己。
中国重点大学简介(超全)PPT
![中国重点大学简介(超全)PPT](https://img.taocdn.com/s3/m/6829fc72856a561252d36fac.png)
博雅塔
北大图书馆亚洲第一
北京大学体育馆
• 是中国最高学府
• 是中国最具精神魅力 和学府气质的大学
• 是中国实力最强的综 合性大学
1
清华大礼堂
清华学子
• 最具精神魅力的中国最高学
府,中国综合实力最顶尖的大
学 ,拥有中国最一流的人文
荷 塘
与社会学科 ,拥有中国最雄 厚的师资力量,“大师之 园” ,清华学子拥有中国最
8
• 上海交通大学创办于1896年,是中国
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 属、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是国家 “211工程”和“985工程”、“七 五”、“八五”重点建设高校,是前国家 主席江泽民和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母校。
9
• 中国人民大学,教
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在文、法、哲等多领域 国内领先,国家“211工 程”和“985工程”重 点建设高校。除此之外, 它近来还在理工科发展 方面努力取得重大进步。 人大的前身是在抗日战 争时期创办于延安的陕 北公学,后历经华北联 合大学、北方大学、华 北大学等时期,最终于 1950年定校址于北京, 定名“中国人民大学”, 成为新中国的第一所综 合性国立大学。长期以 来,该学府为中国培养 了大量领袖人才和社会 精英。现时,以“国民 表率,社会栋梁”为学 校培养学生的目标。
哈尔滨工业大学是隶属于国
防科工委的全国重点大学,创建于 1920年。哈工大的发展始终受到国 家的重点支持。20世纪50年代,哈 工大是我国政府确定的学习苏联先 进教育制度的两所院校之一。1954 年哈工大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 所高校行列,1984年再次被确定为 国家重点建设的15所大学之一, 1996年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 重点建设的院校;1999年被确定为 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 学之一。
北大图书馆亚洲第一
北京大学体育馆
• 是中国最高学府
• 是中国最具精神魅力 和学府气质的大学
• 是中国实力最强的综 合性大学
1
清华大礼堂
清华学子
• 最具精神魅力的中国最高学
府,中国综合实力最顶尖的大
学 ,拥有中国最一流的人文
荷 塘
与社会学科 ,拥有中国最雄 厚的师资力量,“大师之 园” ,清华学子拥有中国最
8
• 上海交通大学创办于1896年,是中国
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 属、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是国家 “211工程”和“985工程”、“七 五”、“八五”重点建设高校,是前国家 主席江泽民和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母校。
9
• 中国人民大学,教
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在文、法、哲等多领域 国内领先,国家“211工 程”和“985工程”重 点建设高校。除此之外, 它近来还在理工科发展 方面努力取得重大进步。 人大的前身是在抗日战 争时期创办于延安的陕 北公学,后历经华北联 合大学、北方大学、华 北大学等时期,最终于 1950年定校址于北京, 定名“中国人民大学”, 成为新中国的第一所综 合性国立大学。长期以 来,该学府为中国培养 了大量领袖人才和社会 精英。现时,以“国民 表率,社会栋梁”为学 校培养学生的目标。
哈尔滨工业大学是隶属于国
防科工委的全国重点大学,创建于 1920年。哈工大的发展始终受到国 家的重点支持。20世纪50年代,哈 工大是我国政府确定的学习苏联先 进教育制度的两所院校之一。1954 年哈工大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 所高校行列,1984年再次被确定为 国家重点建设的15所大学之一, 1996年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 重点建设的院校;1999年被确定为 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 学之一。
第一讲 导论:中国大学发展百年史PPT课件
![第一讲 导论:中国大学发展百年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7d375bd7e21af45b207a86c.png)
—— 每一所大学都有自身的起源,每一个国家的大学也有 自身的起源。大学发展的历程总是伴随着国家政治-经济 -文化的变迁。无视自身大学的起源、发展特点及环境变 迁,就无从理解大学行为并建构大学未来。
(1世纪大学。在此之前, 古代埃及、印度、中国等都是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古希腊、 罗马、拜占廷及阿拉伯国家都建立了相当完善和发达的高 等教育体制。虽然许多教育史家把这些地方的高等教育机 构也称为大学,但多数学者认为,它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大学,真正的大学还是来源于欧洲中世纪大学。
引言
—— 我们从小到大,心中向往的未来大学是什么样的? —— 我们在大学中学习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感受到的真实
大学又是什么样的? —— 思考:大学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剩余的大学时光应
该如何更有意义地渡过呢? —— 进一步思考:大学到底是什么?大学生到底应该干些
什么?
——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对大学自身有多少了解? —— 作为一名中国大学生,我们对中国大学的历史有
—— 我国古代高等教育源远流长,我国很早就有专门培 养高级人才的机构。
—— 文献记载,在 “五帝”时代,“大学”一词已经用 来指称较高等级的学校。
—— 西汉时,汉武帝从大儒董仲舒之请,创立太学,设 置五经博士,为当时的最高学府。从汉代的太学,到 隋朝、唐、明、清的国子学(国子监),可以说是中 国古代意义上的大学,都是当时的最高学府。宋代书 院的出现意谓中国民间高等学校的诞生。
(五)联系方式:
—— 电子邮箱:mingzhonghbu@ —— 电话:13663248669
第一讲 导论:中国大学发展百年史
第一节 理解大学 第二节 西方大学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节 中国大学发展:百年抑或千年 第四节 中国大学发展的主要阶段
(1世纪大学。在此之前, 古代埃及、印度、中国等都是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古希腊、 罗马、拜占廷及阿拉伯国家都建立了相当完善和发达的高 等教育体制。虽然许多教育史家把这些地方的高等教育机 构也称为大学,但多数学者认为,它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大学,真正的大学还是来源于欧洲中世纪大学。
引言
—— 我们从小到大,心中向往的未来大学是什么样的? —— 我们在大学中学习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感受到的真实
大学又是什么样的? —— 思考:大学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剩余的大学时光应
该如何更有意义地渡过呢? —— 进一步思考:大学到底是什么?大学生到底应该干些
什么?
——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对大学自身有多少了解? —— 作为一名中国大学生,我们对中国大学的历史有
—— 我国古代高等教育源远流长,我国很早就有专门培 养高级人才的机构。
—— 文献记载,在 “五帝”时代,“大学”一词已经用 来指称较高等级的学校。
—— 西汉时,汉武帝从大儒董仲舒之请,创立太学,设 置五经博士,为当时的最高学府。从汉代的太学,到 隋朝、唐、明、清的国子学(国子监),可以说是中 国古代意义上的大学,都是当时的最高学府。宋代书 院的出现意谓中国民间高等学校的诞生。
(五)联系方式:
—— 电子邮箱:mingzhonghbu@ —— 电话:13663248669
第一讲 导论:中国大学发展百年史
第一节 理解大学 第二节 西方大学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节 中国大学发展:百年抑或千年 第四节 中国大学发展的主要阶段
中国大学ppt精编版
![中国大学ppt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a873f541de80d4d8d15a4f63.png)
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 其前身是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 1921年改称交通大学,1956 年国务院决定交 通大学内迁西安,1959年定名为西安交通大
学,并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是首批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九所大 学之一、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九 所大学之一,1999 年被国家确定为以建设世 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的学校。2000年4月, 国务院决定,将原属卫生部已有60余年办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英文缩写BISU)是在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 于1964年创立的,是一所以外国 语言文学为主体学科、以旅游管 理为特色学科,文学、管理学、 经济学、法学、哲学等多学科门 类协调发展的教学型大学。
武汉大学校训: 自强 、弘毅、求是、拓新
老图书馆
香 港 大 学
——
最
具
贵
张爱玲曾在这里读书
族 气
大学堂——男生 质
宿舍
的பைடு நூலகம்
大
香港大学有着典雅浪漫的校园风光和美轮美奂的建筑,
学
极具学府之气,同时也弥漫着浪漫旖旎之色。
南京大学(简称:南大)坐落于钟灵毓 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是一所 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现为 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 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其前身系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是教 育部直属的国家“211 工程”和“985工程”优 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全 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 试点高校。深厚的金融行业背景、独 特的金融学科优势、出色的金融行业 影响力是学校的显著标志,是中国唯 一有着深厚金融背景的财经院校。 学校坐落在享有“天府之国”美誉的 成都平原,携光华、柳林两校区,是 著名的“园林式院校”。
中国名牌大学介绍主题班会PPT课件
![中国名牌大学介绍主题班会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0903330a8114431b90dd8c2.png)
南昌大学
• 南昌大学是一所拥理、工、农、文、史、 哲、经、法、艺、管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 学。1996年1月在全国地方高校中第一个通 过国家“211工程预审,1997年5月又顺利 通过了“211工程立项审查,正式进入了全 国重点建设大学的行列,并被国家列为 “九五期间首批投资重点建设的58所高校 之一。
广西师范大学
• 本人母校,对她没好印象,但母校毕竟是 母校啊。
SUCCESS
THANK YOU
2019/8/22
暨南大学
• 暨南大学的前身是1906年创办于南京的暨 南学堂,1927年在上海改为国立暨南大学, 是一所具有文、史、理、工、医、经、管、 法、教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湘潭大学
• 湘潭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座 落在毛泽东同志的故乡—湘潭市。湘潭大 学是在党和国家三代领导核心的亲切关怀 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学校创办于1958年, 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校名。
中央财经大学
• 中央财经大学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其 中保险学、法律学、财政学、金融理学等 学科属于国家重点学科。
中央戏剧学院
• 中央戏剧学院 1950年4月正式成立,毛泽 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中央戏剧学院是国 家“戏剧戏曲学重点学科点。
广州中医药大学
• 广州中医药大学是1956年创办的中医药高 等学府,设中医学、中药学、制药工程(中 药)、针灸推拿学、护理学、公共事业管理 (卫生)等6个专业 。
河南大学
• 河南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七朝古都 开封市,是河南省建校最早的一所高校; 河南大学现拥有文学、历史学、哲学、经 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 学和医学10大学科门类,下设26个学院, 办有72个本科专业,2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171个硕士点,4个专业硕士点、1个一级学 科博士点、1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博士 后流动站。
中国大学百年发展变迁
![中国大学百年发展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a435020aed630b1c58eeb500.png)
三、取法德国
洪堡创办柏林大学:“国家绝不应指望大学同 政府的眼前利益直接地联系起来,却应相信大 学若能完成它们的真正使命,则不仅能为政府 眼前的任务服务而已,还会使大学在学术上不 断地提高,从而不断地开创更广阔的事业基地, 并且使人力物力得以发挥更大的功用,其成效 是远非政府的近前布置所能意料的。”因而在 办学思想上主张学术自由,主张教学与科研相 结合,主张在大学确立哲学院的中心地位。
苏联模式是高度集中计划和专才教育的 模式,它的基本特点是教育计划与国民 经济计划紧密相连,国家对教育实行高 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按产业部门、 行业、产品设立学院、系科和专业(如 农机学院、坦克系、发动机专业),教 育的重心放在与经济建设直接相关的工 程和科学技术教育上。这是一种与计划 经济、产品经济体制同构的教育制度。
张伯苓:“考察与中国需要最宜之教育制 度,结果获得两种需要者:一则英法美 之制度,一则日德之制度。前者转为计 划各人之发达,后者性尽专制,为造成 领袖及训练服从者之用(是即服从纪 律)。敝校南开,多半以是二者为圭 臬。”
张伯苓:“昔日之言教育者,曰日、曰英、 曰德,今日之言教育者,曰法、曰美; 昔日之言教育者,曰养成立宪国民,今 日之言教育者,曰养成共和国民;言立 宪故取日、英、德学制,言共和故取法、 美学制,此今昔所以不同。”
1949年10月5日,刘少奇:“我们要建国,同 样也须‘以俄为师’,学习苏联人民的建国经 验。”
1954年10月23日,《人民日报》社论《进一步 加强向苏联专家学习》:“只有各部门的领导 干部把向苏联专家学习的工作当作自己领导活 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各部门党的组织密切 关心这个工作,把向苏联专家学习作为自己经 常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才能带领全 体人员更加珍惜苏联专家们所带给我们的无比 丰富的财宝。”
中国名校ppt
![中国名校ppt](https://img.taocdn.com/s3/m/e882aade360cba1aa811dafa.png)
1996 3 1937
中国十大名校之一:上海交通大学
名校简介 图片欣赏 历史概况 排名7
南开大学创建二1919年,创办人是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和严修。 抗日戓争时期,南开大学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昆明组成丼丐闻名的西 南联合大学,被誉为“学府北辰”。 南开大学拥有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科学、生命科 学、医学不艺术等众多学科,形成了文理幵重、基础宽厚、突出应用不创 新的办学特色。拥有55个本科与业,115个硕士点,75个博士点,13个博 士后科研流劢站。有11个国家重点学科,13个省市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 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以及1个文化素质教育基地,4个全国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幵积极建立适应21丐纨经济社会发展和 人才培养所需的学科体系。
名校简介 图片欣赏 历史概况 排名7
中国十大名校之一:南开大学
名校简介 图片欣赏 历史概况 排名6
浙江大学设有最高荣誉奖“竺可桢奖学金”、新生奖学金、优秀学生 奖学金、与业奖学金及社会各界设立的奖学金、劣学金数十种,获奖面在 40%以上,奖学金总金额达1000万元。学校将通过“奖”、“贷”、 “补”、“克”五种渠道来解决贫困学生的实际困难,履行我们的承诺绝 丌让一名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 为激劥学生勤奋学习,奖劥品学兼优的学生,学校在本科生中设立了 新生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农林师范类奖学金,及为促迚学生提高开 拓创新意识,奖劥在某一斱面取得显著成果的与项奖学金。
名校简介 图片欣赏 历史概况 排名10
中国十大名校之一:天津大学
名校简介 图片欣赏 历史概况 排名10
中国十大名校之十:天津大学 中国十大名校之一:天津大学
名校简介 图片欣赏 历史概况 排名9
武汉大学的历叱溯源二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乀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 自强学埻,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 批国立综合性大学。1946年,学校已形成文、法、理、工、农、医6大学 院幵驾齐驱的办学格局。1948年,英国牛津大学致函国民政府教育部,确 认武汉大学文理学士毕业生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者,享有“牛津乀高级生 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率先迚行教育教学改革, 各项亊业蓬勃发展,整体实力明显上升。1999年,丐界权威期刊 《Science》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乀一”。
中国大学百年发展史
![中国大学百年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3e09d319453610661ed9f466.png)
内源发展型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本国高等教 育的发展,无需完全移植不同于本国传统的别国高等 教育模式,因而保持了较为明显的连续性
外源发展型是在借鉴甚至照搬欧美高等教育模式的基 础上建立起来的,发生了明显的转向甚至断层,历史 发展的连续性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固有的高等教育传 统所遗赠的巨大资源都被弃置一边
这条路走得对吗?
三、百年来中国大学发展的 价值取向
(一)旁采泰西,行中国之法
康、梁“兴学校”的总思路:“上法三代,旁 采泰西”;“远法三代,近取泰西”。
梁启超:“西人学校之等差、之名号、之章程、 之功课,彼士所著《德国学校》、《七国新学 备要》、《文学兴国策》等书,类能言之,无 取吾言也。吾所欲言者,采西人之意,行中国 之法,采西人之法,行中国之意。”
京师大学堂于1898年8月24日正式开办。这一 大学是运用中国传统教育体制的模式,以“首 善之学”来统领全国新式教育:“为各省之表 率,万国所瞻仰”,“各省学堂皆归大学堂统 辖”。
总思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主张“大权归之教习”,只设中文总教习,不 设西文总教习。
强调“此次设立学堂之意,乃欲培植非常之才, 以备特达之用”。
魏源所说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是 这种心态的最好注解。
对近代高等教育本质的理解,经历了一 个相当长时间的过程,由此也造成了高 等教育发展中的种种偏差。
选择一个更好的学习模式,可以说是中 国政治领导人和教育界的领导人为之付 出巨大辛劳的大事。
百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就是一个不 断探寻向西方学习之路的过程。
从总体上讲,欧美国家近代高等教育发 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本国社会发展所产 生的客观需要,而俄国、日本和中国近 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则主要来自于外 部所施加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 方面的压力。
外源发展型是在借鉴甚至照搬欧美高等教育模式的基 础上建立起来的,发生了明显的转向甚至断层,历史 发展的连续性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固有的高等教育传 统所遗赠的巨大资源都被弃置一边
这条路走得对吗?
三、百年来中国大学发展的 价值取向
(一)旁采泰西,行中国之法
康、梁“兴学校”的总思路:“上法三代,旁 采泰西”;“远法三代,近取泰西”。
梁启超:“西人学校之等差、之名号、之章程、 之功课,彼士所著《德国学校》、《七国新学 备要》、《文学兴国策》等书,类能言之,无 取吾言也。吾所欲言者,采西人之意,行中国 之法,采西人之法,行中国之意。”
京师大学堂于1898年8月24日正式开办。这一 大学是运用中国传统教育体制的模式,以“首 善之学”来统领全国新式教育:“为各省之表 率,万国所瞻仰”,“各省学堂皆归大学堂统 辖”。
总思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主张“大权归之教习”,只设中文总教习,不 设西文总教习。
强调“此次设立学堂之意,乃欲培植非常之才, 以备特达之用”。
魏源所说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是 这种心态的最好注解。
对近代高等教育本质的理解,经历了一 个相当长时间的过程,由此也造成了高 等教育发展中的种种偏差。
选择一个更好的学习模式,可以说是中 国政治领导人和教育界的领导人为之付 出巨大辛劳的大事。
百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就是一个不 断探寻向西方学习之路的过程。
从总体上讲,欧美国家近代高等教育发 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本国社会发展所产 生的客观需要,而俄国、日本和中国近 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则主要来自于外 部所施加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 方面的压力。
中国人民大学介绍ppt课件
![中国人民大学介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3fe339fa76e58fafab00382.png)
中国人民大学
北方大学
1945年11月成立 ▲宗旨: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从事和平建 国的各种专业人才; ▲ 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大胆创新, 把政治思想工作同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 ▲学风:自由思想、民主讨论、互相学习、追求真 理、实事求是; ▲校风:实事求是、团结友爱、耐劳朴素、活泼愉 快。
5
中国人民大学
三、华北大学
1948年春,中共中央决定将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合并,成 立华北大学,下设四部两院:一部为政治训练班,对知识青年进行短 期政治思想训练;二部为教育学院,培养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干部; 三部为文艺学院,培养文艺干部;四部为研究部,从事研究和培养、 提高大学师资;两院是工学院和农学院。
2
中国人民大学
一、陕北公学
★共中央于1937年7月底决定创办陕北公学,并 于8月任命成仿吾为陕北公学校长兼党组书记。 ★陕北公学的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实施国防教 育,培养抗战人才” ★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原则 ★忠诚、团结、紧张、活泼
3
中国人民大学
二、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
◆1939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四校联合成立华北联合大学, 开赴敌后办学。华北联合大学在延安宣告成立,成仿吾任 校长 。 ◆教育方针是:为革命实际斗争的需要而培养革命干部; 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贯彻少而精和通俗化的原则。 ◆校训是“团结、前进、刻苦、坚定 ”,实行军事化管 理 ◆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办起的第一所高等学府,被誉为 “插在敌人心脏上的一把剑”。 ◆ 1941年8月至1943年 1945年8月 全面恢复以办短期 训练班为主 ;从1945年8月至1948年8月,华北联合大学 共培养了政治、经济、教育、 文学艺术、外语、新闻等4
1949年4月,华北大学迁入北平 ,1949年底圆满完成为全国解 放培训干部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际上,1903年改制前的岳麓书院不具备现代大学的任何特 征,湖北自强学堂虽有高等学堂的性质但仍不属于大学,京师 大学堂则诞生于北洋和南洋之后。
中国真正的第一所现代大学1879年由两所诞生于60年代的 教会学院合并而成的外国教会大学——上海圣约翰书院,于 1905年改名为圣约翰大学。圣约翰大学是完全按照西方大学模 式设立的,这所实力雄厚的大学最终在解放后被强行解体,有 关系科并入在沪其他高校,校址在今华东政法大学。
中国大学发展史
中国大学发展史 一、古代的“大学” 二、1870-1922年的大学 三、1922—1949年的大学 四、1949—1978年的大学 五、1978年以后的大学
一、古代的“大学”
溯流而上,纵向考察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中国古代高 等教育有两千年的发展历程,其虽没有“大学”之形,但 却有“大学”之实。
二、1870-1922的大学
北洋大学堂(1895年由天津中西学堂改办)是中国近 代官办最早的大学,今天的天津大学。
京师大学堂(首任校长严复),1898年在戊戌变法应运 而生,是光绪帝变法设立的清朝最高学府,是政府设立的第一 所国立大学。
1902年新颁钦定学堂章程,时设京师、北洋、山西三所国 立大学堂,并先后创立南京两江、武昌两湖、广州两广、北京 京师四大优级师范学堂。全国官私均兴起了办学高潮。
宋代书院的出现意谓 中国民间高等学校的诞生。
应天书院(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南湖畔)、 岳麓书院(今湖南长沙岳麓山)、 白鹿洞书院(今江西九江庐山)、 嵩阳书院(河南登封市嵩山南麓) 并称宋朝四大书院。
一、古代的“大学”
观书有感二首 宋代:朱熹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方塘:福建南溪书院)
文献记载,“五帝”时代,“大学”一词已经已经用来 指较高等级的学校。
《大学》开宗明义道出了大学的理念:“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一、古代的“大学”
西汉时,汉武帝从大儒董仲舒之请,创立太学,设置五经 博士,为当时的最高学府,其太学生在东汉臻极盛时。
从汉代的太学,到隋朝、魏晋、明、清的国子学(国 子监),都是当时的最高学府。
。
四、1949--1978的大学
1949年,中国大学经历第二次重大转型。全国共有高 等学校205所,在校生11.65万人;除延安时期解放区的大学, 共产党开始接收旧国立大学。国立中央大学更名国立南京大 学。国立大学取消国立二字。北洋大学更名天津大学。所有 私立大学包括教会大学改造为公立大学。
1949年以华北大学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大学,培养干部 人才。
2、1999年前后,又开始了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 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的“985工程”,北大、清华、复旦、 上交、西交、南大、浙大、中科大、哈工大首批入选。
各校都开始合并,新浙江大学组建,成为全国规模最大 、门类最全的大学。 清华大学合并北京工艺美术学院,北京大学则合并北京医科大学 ,
华中理工与武大谈崩,自辟炉灶,合并同济医科大学、武汉 城建学院改名为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则合并武汉水利电力大 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
1952年进行了院校调整,学习苏联单科大学模式。除 北平大学(北京大学)之外,民国几所名校都被拆的七零八 散。包括教会大学在内的原私立大学几乎全部取消。
清华、交大等校还支援东北建立起了专门学习苏联的 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哈军工(现在长沙的国防科技大学、哈尔 滨工程大学等校)。
五、1978年以后的大学
1978年,共有高等学校598所,在校生86万人;1993 年,高等学校已达1075所,在校生279万人。80年代中期,曾 有每三天出现一所大学、年增100多所的盛况。
改革开放以后,经过数年的拨乱反正和思想观念调整后, 以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发为标志, 中国大学开始了百年来的第三次重要转型发展,即以欧美高 教模式为主,参照世界各国大学发展经验,走上自主探索、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模式的道路。
五、1978年以后的大学
1、1995年开始了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大学的“211工程” 。清华、北大、复旦、南大、上交大、浙大、西交大、中科大 共8所大学成为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
1937年,国立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国立北京大 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国立浙江大学等五所中 国顶尖学府在全国进行统一招生考试,简称五大名校联考。 此即民国五大名校名称的来历。
三、1922--1949的大学
抗日战争爆发后,各大学开始内迁。 清华、北平、南开迁到昆明组成了西南联合大学; 中大和交大迁到陪都重庆; 浙大迁到贵州; 武大迁到四川乐山, 中山大学颠簸三南, 东北大学辗转陕川, 同济大学流落至四川宜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22年新学制的颁布为标志,中国大学开始了百年发 展历史中第一次重要的转型。1922年新学制的制定最终主要 参照美国教育体系来完成构建。
1928年,国民政府北伐成功,国民党定都南京,国内形势 趋向稳定。国民政府纪念先总理孙中山,于依次捷占的四大 古城(广州、武汉、南京、浙江)建设国立中山大学、国立 武汉大学、国立南京大学、国立浙江大学。
2000年,中国高校界发生了一件大事,吉林大学合并长春科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二、1870-1922的大学
中国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是哪一所?长期以来一直 众说纷纭。
有的说是有千年历史的湖南大学前身岳麓书院; 有的说是创办于1893年的武汉大学的前身湖北自强学堂; 有的说是创办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堂和1896年的南洋公学; 有的说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
二、1870-1922的大学
在推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方面,上海南洋公学、清华留 学预备学校、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先后成为早期的三大留 学预备学校。
清华大学始于1911年庚款兴学而创立的清华学堂,初 期为留美预备学堂。1925年清华学校设大学部,开始招收四 年制大学生,1928年组建为国立清华大学。
三、1922--1949的大学
中国真正的第一所现代大学1879年由两所诞生于60年代的 教会学院合并而成的外国教会大学——上海圣约翰书院,于 1905年改名为圣约翰大学。圣约翰大学是完全按照西方大学模 式设立的,这所实力雄厚的大学最终在解放后被强行解体,有 关系科并入在沪其他高校,校址在今华东政法大学。
中国大学发展史
中国大学发展史 一、古代的“大学” 二、1870-1922年的大学 三、1922—1949年的大学 四、1949—1978年的大学 五、1978年以后的大学
一、古代的“大学”
溯流而上,纵向考察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中国古代高 等教育有两千年的发展历程,其虽没有“大学”之形,但 却有“大学”之实。
二、1870-1922的大学
北洋大学堂(1895年由天津中西学堂改办)是中国近 代官办最早的大学,今天的天津大学。
京师大学堂(首任校长严复),1898年在戊戌变法应运 而生,是光绪帝变法设立的清朝最高学府,是政府设立的第一 所国立大学。
1902年新颁钦定学堂章程,时设京师、北洋、山西三所国 立大学堂,并先后创立南京两江、武昌两湖、广州两广、北京 京师四大优级师范学堂。全国官私均兴起了办学高潮。
宋代书院的出现意谓 中国民间高等学校的诞生。
应天书院(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南湖畔)、 岳麓书院(今湖南长沙岳麓山)、 白鹿洞书院(今江西九江庐山)、 嵩阳书院(河南登封市嵩山南麓) 并称宋朝四大书院。
一、古代的“大学”
观书有感二首 宋代:朱熹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方塘:福建南溪书院)
文献记载,“五帝”时代,“大学”一词已经已经用来 指较高等级的学校。
《大学》开宗明义道出了大学的理念:“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一、古代的“大学”
西汉时,汉武帝从大儒董仲舒之请,创立太学,设置五经 博士,为当时的最高学府,其太学生在东汉臻极盛时。
从汉代的太学,到隋朝、魏晋、明、清的国子学(国 子监),都是当时的最高学府。
。
四、1949--1978的大学
1949年,中国大学经历第二次重大转型。全国共有高 等学校205所,在校生11.65万人;除延安时期解放区的大学, 共产党开始接收旧国立大学。国立中央大学更名国立南京大 学。国立大学取消国立二字。北洋大学更名天津大学。所有 私立大学包括教会大学改造为公立大学。
1949年以华北大学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大学,培养干部 人才。
2、1999年前后,又开始了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 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的“985工程”,北大、清华、复旦、 上交、西交、南大、浙大、中科大、哈工大首批入选。
各校都开始合并,新浙江大学组建,成为全国规模最大 、门类最全的大学。 清华大学合并北京工艺美术学院,北京大学则合并北京医科大学 ,
华中理工与武大谈崩,自辟炉灶,合并同济医科大学、武汉 城建学院改名为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则合并武汉水利电力大 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
1952年进行了院校调整,学习苏联单科大学模式。除 北平大学(北京大学)之外,民国几所名校都被拆的七零八 散。包括教会大学在内的原私立大学几乎全部取消。
清华、交大等校还支援东北建立起了专门学习苏联的 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哈军工(现在长沙的国防科技大学、哈尔 滨工程大学等校)。
五、1978年以后的大学
1978年,共有高等学校598所,在校生86万人;1993 年,高等学校已达1075所,在校生279万人。80年代中期,曾 有每三天出现一所大学、年增100多所的盛况。
改革开放以后,经过数年的拨乱反正和思想观念调整后, 以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发为标志, 中国大学开始了百年来的第三次重要转型发展,即以欧美高 教模式为主,参照世界各国大学发展经验,走上自主探索、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模式的道路。
五、1978年以后的大学
1、1995年开始了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大学的“211工程” 。清华、北大、复旦、南大、上交大、浙大、西交大、中科大 共8所大学成为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
1937年,国立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国立北京大 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国立浙江大学等五所中 国顶尖学府在全国进行统一招生考试,简称五大名校联考。 此即民国五大名校名称的来历。
三、1922--1949的大学
抗日战争爆发后,各大学开始内迁。 清华、北平、南开迁到昆明组成了西南联合大学; 中大和交大迁到陪都重庆; 浙大迁到贵州; 武大迁到四川乐山, 中山大学颠簸三南, 东北大学辗转陕川, 同济大学流落至四川宜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22年新学制的颁布为标志,中国大学开始了百年发 展历史中第一次重要的转型。1922年新学制的制定最终主要 参照美国教育体系来完成构建。
1928年,国民政府北伐成功,国民党定都南京,国内形势 趋向稳定。国民政府纪念先总理孙中山,于依次捷占的四大 古城(广州、武汉、南京、浙江)建设国立中山大学、国立 武汉大学、国立南京大学、国立浙江大学。
2000年,中国高校界发生了一件大事,吉林大学合并长春科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二、1870-1922的大学
中国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是哪一所?长期以来一直 众说纷纭。
有的说是有千年历史的湖南大学前身岳麓书院; 有的说是创办于1893年的武汉大学的前身湖北自强学堂; 有的说是创办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堂和1896年的南洋公学; 有的说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
二、1870-1922的大学
在推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方面,上海南洋公学、清华留 学预备学校、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先后成为早期的三大留 学预备学校。
清华大学始于1911年庚款兴学而创立的清华学堂,初 期为留美预备学堂。1925年清华学校设大学部,开始招收四 年制大学生,1928年组建为国立清华大学。
三、1922--1949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