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艺术的审美新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艺术的审美新探索
新媒体艺术已成为我国当代艺术领域不可忽视的一门显学,它以不同于传统艺术的交互性、
虚拟性等特征,使艺术走向了新时代。
因此,我们尝试在理论上关注如何解释新媒体艺术,
希望有助于艺术接受者加深理解这一艺术类型,同时也希望这一晓畅明了的艺术形式能够更
多地服务于我们的生产生活。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审美特征
一、新媒体艺术的含义及表现方式
对于什么是新媒体艺术,目前还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可的明确概念,比较普遍的一种看法即是
先进的技术语言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是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来传达艺术观念的方式。
但我们可以通过对目前对新媒体艺术形式的研究与归纳看出: 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需要通
过多媒体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来实现,新媒体艺术
就是以新媒体技术为基础,进行创作、传播、鉴赏,并进一步带来全新感受、思考和审美的
新型艺术形态。
从以上两点来看,新媒体艺术的范畴应当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是新媒体艺术是以新媒体技术为支撑,从传统艺术中发展而来。
因此从广义上来讲,新媒
体艺术就是指一切建立在新媒体技术上的具有艺术性的事物,包括那些被以数字技术大量复
制并传播的传统艺术作品。
二是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讯等技术是新媒体的主要传播方式,因此,狭义上的新媒体艺术
可以看作是以新媒体技术为基础,进行创作、传播、鉴赏,并进一步带来全新感受、思考和
审美的新型艺术形态。
因此可以说,新媒体艺术与技术进步息息相关,在技术不断发展更新中,新媒体艺术的概念
和外延、类型,以及新媒体艺术家群体都将不断地增加和更换。
当然,新媒体艺术如果一味追求媒体技术之“新”,必然会陷入到技术前卫主义的窠臼内无法
自拔,因此技术之“新”不能看做是新媒体艺术的根本目标,而更应该看到新媒体时代对于人
类思维方式的重塑,以及在艺术上呈现出的一种新美学,这才应该是新媒体艺术之所以能够
称之为“新”的根本原因。
因此我们可以说,新媒体艺术的灵魂在于它能够调动人们的心灵,在客观的物质的世界里创
造更加深邃的精神世界,利用多种多样的新技术作为艺术手段,探索新形式,表达新内容,
使得我们的生活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多元包容。
二、新媒体时代人们审美观念的变革
在新媒体时代下,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审美关系中的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都发生新的变化,带来了一场人们审美观念的变革。
因此,将技术的因素纳入到新媒体艺术的审美特征中,从这个新的角度来衡量新媒体艺术,是有利于新媒体艺术发展的,这种变化主要变现在两个
方面。
1.审美主体的变化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与移动通讯技术的普及化、信息与资讯的共享化、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和大
众化,使审美主体在构成和观念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互联网等技术以低成本、全方
位的特点,使远程输送各种形式的艺术品成为可能,增强了审美主客体之间的交流和联系,
使艺术更加“亲民”。
其次,这些新型的技术使“人人参与艺术创作”变成可能,很多网络文学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
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网民评论的影响和启发。
这种“全民参与”使得新媒体艺术的审美主体不同
于以往,带有明显的大众化、娱乐化甚至审丑化倾向。
2.审美客体的变化
自然的、美好的、客观存在的以及人类通过自身实现的,真实的事物是长期以来人们审美活
动的主要客体,也是传统审美活动的主要内容。
然而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审美的
客体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 新媒体艺术作品中闪耀的不再仅仅是“艺术”的光环,在制作、传播和鉴赏过程中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此外,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 新媒体艺术与生俱来就与科学技术有着紧密的联,大众在对待新媒体艺术时,也不仅仅是从美学的
角度去考量,新技术的开发和使用,特效的震撼与冲击力也是得到大众认可的重要依据。
也
正是由于这些技术原因,新媒体艺术才得以从传统艺术上剥离出来,与传统艺术形式从本质
上加以区分。
三、新媒体艺术的审美新特征
新媒体艺术作为与技术密切相关的艺术形式,在审美领域也有采取多种技术而具有与以往的
艺术形式不同的特征,从目前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情况来看,其审美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体验的综合性
新媒体艺术将不同媒体及其造型及传播机制的应用功能有机整合,大大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多重艺术语汇的综合带给人们韵味体验以及张力震撼。
新媒体艺术不仅需要融合眼、耳、鼻、舌、身等多种感官参与审美体验,而且随着现代神经学等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技术
可以绕开复杂的身体感觉器官,直接刺激神经,从而让人摆脱感觉器官而感知栩栩如生的世界。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新媒体艺术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也让人们的审美体验产生无与
伦比的综合性和丰富性。
研究新媒体艺术的人可能都知道,《打开的音符》这部作品,就是比较早运用融合艺术的典
型作品,启发了很多在空间互动和艺术表现力上进行思考的艺术家。
在作品中,军械库巨大
的空间内大约有500名志愿者,他们聚集在完全黑暗的表演场地同时展示简单的动作,动作
被几个红外线摄像机记录下来,并同步投射到三个屏幕上。
然后,当灯光两期,一切投影都
消失了,作品带给观赏者前所未有的的新鲜感和审美体验。
2.审美过程的交互性
新媒体艺术多媒融合的表现方式促使审美过程发生相应的变化。
交互式审美成为新媒体艺术
区别于以往艺术形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新媒体艺术传播过程中,创作者、传播者和接受者
是交互合一的,创作、传播和接受的过程是实时同步的。
这赋与主客体对作品内容、过程、
表现、结果进行创造性阐释和能动性建构的权利,艺术审美也成为主客双方互动地、深度地
参与和体验的过程。
这种积极的交流和互动使得作品意义的阐释变得多元而丰富,创作和欣
赏的过程充满着审美的愉悦。
同时,新媒体艺术审美过程的交互性使人的主体意识得以凸显,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体现了艺术审美追求自觉自由的本质要求。
比如现在很多戏剧影视、
舞蹈等表演中,都会同步有大屏幕展示现场的表演,或者展示预拍的录像作为背景。
王国峰
在10多年前就已经做了这样的尝试,他的《北京——终点站》中,不要制作了作为舞台背景的录像装置,还在戏剧表演时扛着摄像机走到舞台中央,将正在表演的演员的表情和动作拍
摄下来同步展示在舞台两边的投影墙上。
不仅如此,他还到后台区将观众也拍摄投影到墙上,使戏剧加强了影像的表达力度,扩展了表现力,也拓展了审美体验。
3.审美情境的虚拟性
新媒体技术的融合、生成功能使其可以任意地依据人们的直觉意象创造出物质现实中并不存
在的事物。
在新媒体艺术中,现实生活中发生过但不可再现的事物或事件场景可以随时再现,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但并未发生的事物或事件也具备了被展现出来的可能,甚至根本不可能
在现实中发生的事物或事件也能被人类知觉所感知。
新媒体艺术的这一特性突破了传统的审
美准则,形成了虚拟领域的审美范畴。
在这个虚幻的时空里,意识的直觉成为了物质的现实,假定性的体验被赋予了极强的真实感,艺术的表现和审美体验都获得了空前的自由。
比如在一次“新媒体艺术展”上,一副作品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视频的最开始,整个屏幕
都是一块黑白雪花板在闪烁,过了一会儿后,雪花点的中间出现了两个黑白人形的影子,随
着时间的走动,她们慢慢走近,然后渐渐看得出是两个年老的女人。
而水帘在没有人触碰的
情况下是看不见的,第一个老女人在怀疑和害怕中慢慢穿过了水帘,然后整个形象变成了高
清的彩色;在鼓励第二个女人穿越水帘后,第二个女人也变成了彩色。
她们一边哭泣,一边
相互拥抱。
水帘的那边还是黑白,水帘面对观众的这边即为彩色,仿佛意味着两个世界。
最后,两个老女人后慢慢穿过水帘,退回到了黑白的世界里,又消失在黑白雪花点里。
整个视
频足足有20分钟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光线、声音、空间、活动对于观者来说,是全身心的
体验。
当然,新媒体艺术的特征并不仅仅局限于此,随着新媒体艺术的蓬勃发展,其新的审美特点
还会不断地出现和发展,对新技术的不断吸纳,也会推动新媒体艺术的审美特点日益增多,
审美体验也将更加丰富。
参考资料
1刘世文.论新媒体艺术的“现场”审美.《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10):15-17
2孙雯、米高峰.新媒体艺术及其审美特征初探. 《新西部》2010(07):31-33
3郭靖雅、李启航.新媒体艺术审美特征的阐述.《新闻爱好者》.2017(04):20-22
4李薇.基于微信的新媒体品牌传播——以“她生活”为例[J].新闻知识,2014(6):50-52.
5宋易康.试析微信公众平台在媒体营销中的特点、优势及其问题[J].东南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