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泄作用 (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家利用肌酸酐(以往利用菊糖) 测量血浆在 丝球体的过滤速率,结果如下:
每分钟约有 125 mL 血浆经由丝球体滤出, 每天形成的滤液约 180 公升
每天排尿量约 1∼1.5 公升 进入鲍氏囊的滤液约有 99% 经再吸收的过程
回到血液循环
8-2 排泄作用
尿液的形成 ─ 分泌作用
方向与部位:
血液流动方向 滤液流动方向
亨耳环管
8-2 排泄作用
人体的肾脏 ─ 肾元
课本 P9 讲义 P8
丝球体(第一套微血管网):
鲍氏囊凹侧的微血管网,两端均与小动脉相 接
入球小动脉→丝球体→出球小动脉
鲍氏囊:
肾小管前端向内凹陷,呈杯囊状构造
8-2 排泄作用
人体的肾脏 ─ 肾元
课本 P9 讲义 P8
蚕豆状
肾门:肾一侧中央的凹陷处,为肾动脉、肾静 脉、输尿管等进出处
被膜:覆盖在肾脏最外侧下腔来自脉腹主动脉肾脏
肾动脉 肾动脉 肾静脉 肾静脉 输尿管 肾门
输尿管
膀胱
肾锥体 肾盂
髓质 皮质
尿道
8-2 排泄作用
人体的肾脏
─
纵切面构造
课本 P8 讲义 P8
皮质:靠外侧
包含丝球体、鲍氏囊、近曲小管、远曲小管、 血管
尿液的组成:
随食物、运动前后、发汗、发烧等状况而异 水约占 95%,溶质约占 5%,其中盐类约
1.5%,含氮废物约 2.5%
8-2 排泄作用
物质浓度的比较
课本 P11 讲义 P11
蛋白质 葡萄糖 胺基酸 尿素 尿酸 钠离子
血浆
6000 至
8000
70 至 110
少于 50 注1
5 至 20
脊椎动物尿液的形成过程复杂,人的尿液形成 过程可分为过滤作用、再吸收作用和分泌作用 三个阶段
8-2 排泄作用
无脊椎动物的排泄构造
课本 P8 讲义 P6
原肾管:
一端为杯状的焰细胞、另一端为通往体外的 排泄孔
焰细胞具有纤毛,可促使水和 溶质通过管壁进入原肾管内, 再经由排泄孔排出体外
排泄路径: 焰细胞→排泄管→排泄孔
动力 是否耗能
压力差 ×
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
小分子物质: 葡萄糖、胺基酸、
移动的 水、葡萄糖、胺基 脂肪酸、甘油、 含氮废物、氢离子 物质 酸、尿素、盐类 大部分的水、离子 、钾离子、药物
(无血球和蛋白质) 等有用物质
8-2 排泄作用
尿液的排出与组成
课本 P11 讲义 P11
尿液的排出:
肾元形成的尿液 → 集尿管 → 肾盂 → 输尿管 → 膀胱 → 尿道
除血球与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物质
总过滤面积:
每颗肾脏约 1 平方公尺,相当于体表面积 的 1/2
影响过滤作用的因子:
血压、出球小动脉管径、入球小动脉管径
8-2 排泄作用
尿液的形成
─
再吸收作用
课本 P10 讲义 P10
方向与部位:
肾小管→周边微血管网 主要部位:近曲小管、亨耳环管
近曲小管占再吸收总量的 70% 除肾小管外,集尿管也有再吸收水、钠离子的功能
动力:主动运输、被动运输
肾小管管壁细胞的主动运输: 葡萄糖、胺基酸、钠离子
被动运输:水、氯离子、尿素
8-2 排泄作用
尿液的形成
─
再吸收作用
课本 P10 讲义 P10
再吸收的物质:葡萄糖、胺基酸、甘油、脂肪 酸、盐类及大部分的水
葡萄糖、胺基酸在近曲小管完全被再吸收
肾小管 主动
肾小管 促进性 肾小管周边
2.5 至 6
310 至 340
鲍氏囊 滤液
约200
70
至
少于50
110
5 至 20
2.5 至 6
310 至 340
正常 尿液
0 注2
0
12
12.5
70
0
至
至
至
42
37.5
207
注 1: 数值为估算值,因一般体检不会对所有种类的 胺基酸进行检测
注 2: 尿液中的蛋白质因含量过低,不易检测出来
亨耳环管
髓质:靠内侧
由三角锥状的肾锥体构成
肾锥体的尖端处朝向肾盂
包含集尿管、亨耳环管、血管等
肾盂:近肾门处的空腔,接输尿管
8-2 排泄作用
人体的肾脏 ─ 肾元
课本 P9 讲义 P8
是肾脏的构造与功能单位,每颗肾脏约有 100
万个肾元
鲍氏囊 丝球体 近曲小管 入球小动脉
远曲小管
出球小动脉
集尿管
来自其他 肾元的滤液
排除体内代谢废物或过多的物质
调节与体液恒定有关的因子
排泄物质
排泄物质来源
排泄器官
氨、尿素、 尿酸
胺基酸、核苷酸
鳃、肾和皮肤
胆色素
血红素
肠道和肾
二氧化碳 葡萄糖等有机物
鳃、肺、皮肤
水 无机盐
饮食摄取、养分 饮食摄取
肾、肺、皮肤 鳃、肾、皮肤
8-2 排泄作用
人体的肾脏 ─ 外部形态
课本 P8 讲义 P7
8-2 排泄作用
8-2 排泄作用
排泄作用
课本 P8 讲义 P6
排泄作用:动物体将体内代谢废物或过多的物 质排出体外之过程
人体的泌尿系统包含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 道。肾脏为主要的排泄器官,所形成的尿液经 输尿管送至膀胱储存,最后由尿道排出体外
8-2 排泄作用
排泄作用
课本 P8 讲义 P6
肾元是肾脏构造和机能的单位,其组成包含丝 球体、鲍氏囊、近曲小管、亨耳环管和远曲小 管
举例:扁形动物(涡虫)、线形动物(线虫)
8-2 排泄作用
无脊椎动物的排泄构造
课本 P8 讲义 P6
肾管:
一端为具有纤毛的漏斗形肾口,另一端为通 往体表的肾孔,小管周围密布微血管
排泄路径:肾口→肾管→肾孔 举例:蚯蚓等大部分环节动物
8-2 排泄作用
无脊椎动物的排泄构造
课本 P8 讲义 P6
肾小管周边微血管(第二套微血管网)
8-2 排泄作用
肾脏的功能
课本 P9 讲义 P9
形成尿液:
排泄含氮代谢废物(尿素、尿酸) 排除过多的盐类、水
维持体液恒定:
调节渗透度 调节盐类(电解质)和水的恒定 酸碱值恒定 分泌肾素,参与血压的调节 产生红血球生成素(激素),以调控红血球数目
管腔 运输 管壁细胞 扩散
微血管
水分、无机盐的再吸收比例可因应身体状况调
节,因此尿液的成分和浓度因身体状况而异
主要在近曲小管再吸收,远曲小管也可对水分、无 机盐再吸收
哺乳类和鸟类具有长的亨耳环管以建立肾脏浓尿机 制,排出浓缩尿液
8-2 排泄作用
尿液的形成
─
再吸收作用
课本 P10 讲义 P11
肾小管:
可细分为近曲小管、亨耳环管和远曲小管 管壁细胞对水分、离子的通透有选择性,与尿
液的形成及浓缩有关,也参与体液渗透度、无 机盐及酸碱值恒定的维持
8-2 排泄作用
肾元的组成
课本 P9 讲义 P9
肾元组成 丝球体 鲍氏囊
型态
位 置 参与尿液形成步骤
鲍氏囊凹陷处的 微血管网
肾小管盲端, 呈杯囊状
肾小管周边微血管→肾小管 主要部位:近曲小管、远曲小管
动力:
主动运输
物质:
药物、含氮废物、H+ 和 K+
课本 P10 讲义 P11
8-2 排泄作用
尿液的形成过程
课本 P10 讲义 P11
过程
过滤作用
再吸收作用
分泌作用
方向
丝球体→鲍氏囊 肾小管→微血管网 微血管网→肾小管 (血液→滤液) (滤液→血液) (血液→滤液)
马氏管:
位于中肠和后肠之间 一端为盲端浸于体液中,另一端与肠道相接 排泄路径:
体液经由马氏管进入肠道 有用的溶质藉主动运输回收,
水分藉渗透回到体腔中 含氮废物以固态型式与粪便
一起排出体外
举例:大部分节肢动物
8-2 排泄作用
脊椎动物主要的排泄器官
课本 P8 讲义 P7
排泄器官的功能
8-2 排泄作用
尿液的形成 ─ 过滤作用
课本 P10 讲义 P10
方向与部位:
丝球体→ 鲍氏囊
动力:压力差
因入球小动脉管径大于出球小动脉等因子的影 响,使丝球体血压大于鲍氏囊内液压
为被动运输,不需消耗能量
8-2 排泄作用
尿液的形成 ─ 过滤作用
课本 P10 讲义 P10
滤液中的物质:
皮质 皮质
过滤作用
近曲小管
肾 小 亨耳环管 管
远曲小管
弯曲小管 U型
弯曲小管
皮质
髓质
再吸收作用、 分泌作用
皮质
8-2 排泄作用
肾元周围的构造
课本 P9 讲义 P9
集尿管:
由许多远曲小管汇集的小管
肾小管周围的血管:
入球小动脉: 丝球体输入端,管径比出球小动脉大
出球小动脉: 丝球体输出端,两端均与微血管相接
鲍氏囊 丝球体肾元肾小管
近曲小管 远曲小管
亨耳环管
尿液的形成
血液
蛋血白球质
蛋无葡( 白法萄)质通 糖、过((离微子))血、及与管胺尿血基素球酸(( )) 可通过
葡萄胺糖基尿酸素
尿液的形成
主动运输 血液
葡萄糖( )、胺基酸 ( )以主动运输方式 再吸收回到血管
尿液的形成
血液
主动运输
含氮废物 氢离子 钾离子 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