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产业结构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产业结构变化分析报告
引言
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史表明,经济发展一方面是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则是与总量增长相伴随的产业结构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化演进。

实践证明,合理的产业结构可以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而有效的配置,使国民经济具备良好的结构效益,从而能够促进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主要指标跻身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为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与思路,明确当前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以及未来的主要发展产业。

分析近年来,第一、二、三产业的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变化。

促进市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转型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变迁是一个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文献理论
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变迁是一个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产业结构通常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价值判断。

三次产业的划分是由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C.G.Clark)首先提出来的,并提出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转换规律,即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
状况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蒙库茨涅兹(Simon Kuznets)从国民收入和劳动力两个方面对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做出分析研究,得出结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区域第一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与第一产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一样,处于不断下降之中;在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创造国民收入的比重及占用劳动力比重都会提高;在工业化后期,特别是后工业化时期,第二产业的国民收入比重和劳动力比重会不同程度的下降;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其比重和劳动力比重呈现上升态势。

现状研究
一、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分析
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其现阶段的的支柱产业是指高档纺织及服装加工、精密机械及汽车配套工业、电子信息及高档家电业、特色冶金及金属制品业、精细化工及生物医药业等。

是中国纺织业的传统基地,经过长期发展,的高档纺织及服装加工业已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门类齐全的支柱产业,其经济总量持续发展,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扭亏增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大,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改善。

加入WTO将使高档纺织及服装加工业在更大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地对外开放的宏观环境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在经济总量上,高档纺织及服装加工业已初步具备了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而又是国重要的纺织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纺织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实施全球战略,外贸、外资、外经“三外并举”,为纺织业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纺织业成为国仅将于上海的重要的纺织品出口城市。

持续的行业结构调整为纺织业参与竞争提供了活力。

2、使电子信息产业五年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
2009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促进大会,暨第四届“中国芯”颁奖典礼在锡举行。

5年后,这块热土将成世界集成电路的高地。

计划使电子信息产业五年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

“十五”计划实施以来,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34.1%。

200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67.88亿元,比2000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的前提下,着力构建重点、支柱产业,工业集约化水平和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已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精密机械及一体化等年产出规模较大的产品群,“十五”期末的2005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36.8亿元,同比增长29%,电子信息产业、精密机械及机电一体化这二大产业集群站规模工业产值68%左右。

信息产业的主导地位己越来越凸现。

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新区第一支柱产业。

2005年电子信息产业年产出额为580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为51.1%。

一是软件、集成电路设计发展势头良好
二是重点企业拉动作用明显
三是企业效益进一步改善
3、全市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
市旅游振兴与博览园建设工作会议上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2011年力争使
全市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主要发展指标居全国前十位。

“温家宝总理提出加快‘旅游与现代服务城’建设,为发展指明了方向。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卫泽强调,振兴旅游业,事关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发展。

旅游业要以八大博览园建设为载体、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加强旅游策划、对外开放,坚持走市场化、企业化之路,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通过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涵、优化旅游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吸引更多中外游客到来旅游,使旅游业真正成为支柱产业,让旅游城名副其实。

4、动漫:打造新的支柱产业
“动漫产业走在全国前列,仅产量来说,目前已居全国第二!”12月22日,广电总局副局长占凡在2008全国影视动画工作会议上,对动漫产业给予充分肯定。

而借智此次会议,动漫正全面推进跨越式发展:努力实现2010年以动漫产业为龙头的文化产业占GDP比重达6%的目标,将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

发展动画产业不仅是繁荣文化产业的重要容,也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全国影视动画工作会议在锡召开,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将有力推动动画产业的发展。

二、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演变
历年三次产业结构总值及构成
各产业产值比重(%)
年份生产总值(万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003 18334524 512057 11050029 6772437 2.8 60.2 36.9 2004 22506420 442600 13773700 8290120 2.0 61.2 36.8 2005 28088400 521200 17009800 10557400 1.9 60.5 37.6 2006 33108800 600200 19804800 12703800 1.8 59.8 38.4 2007 38797000 695500 22766100 15335400 1.8 58.7 39.5 2008 44606200 868000 25765400 17972800 1.9 57.8 40.3 2009 49917200 936200 28363800 20617200 1.9 56.8 41.3
近年来市产业总值不断增长,在2005年后增幅更加明显。

第一产业基本稳定,且占比重较小。

二产业占主导地位,但近年来第三产业有不断增长取代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的趋势,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总值不断上升,增长匀速显著。

近年来,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逐渐缓慢减少,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渐稳步上升。

在未来,第三产业发展值得期待,所占产业比重应该会逐渐增加。

(一)调整产业结构的变化
纵观产业结构的调整,大体可以划分为局部性调整和整体性调整两大阶段。

局部性调整也可以说是一种被动性调整,主要针对原有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部分所作的调整,在更多地表现为对制造业的调整。

而整体性调整则是一种主动性调整,是围绕制造业发展服务外包的战略调整,它着重要解决的是产业转型过程中的升级问题。

近几年,正是着力于产业的整体性调整,从而使产业优化得到了明显的
改善。

1.产业调整由传统结构向现代结构转变。

在发达经济正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今天,也致力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积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齐头并进,结构调整呈现出由传统结构向现代结构转变的趋向。

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0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3亿,比上年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1968.7亿,比上年增长15.3%;第三产业增加值1280亿,比上年增长15.5%。

从今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看,三次产业结构已分别由去年底的 1.6:59.6:38.8调整为1.2:59.3:39.5。

从中可以看出,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增速最快,高于第二产业0.2个百分点。

与此相适应,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也相应提高,由2006年比2005年提高1个百分点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提高了0.7个百分点。

这表明产业结构正由“硬”向“软”转变,即由原来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向二三产业并举的格局转变。

2.产业发展的质量在不断提高。

首先在第一产业部,种植业比重在不断降低,养殖业比重在提高且种植业部经济作物发展迅速。

现在的牧业、渔业比重分别从2000年的21.6%、11.3%上升到2006年的28.2%和18.3%,种植业部茶叶、果树和花卉等主要经济作物的比重已上升到56%以上,表明农业结构正与消费结构和技术结构不断提高的现实相适应。

其次在第二产业中,工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升级。

制造业发展速度加快,其中电子信息、装备机械、汽车零部件、高档纺织和新材料五大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2006年达到65.3%,且呈现出高技术、高加工和高附加值的趋势。

与此相联的是传统工业改造升级的步伐在加快,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明显改观,最为突出的是在工业投资效率提高的同时,综合能耗在下降。

2006年的工业投资效果系数为0.54,比2000年的0.33提高了2.1个百
分点,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仅次于上海。

综合能耗即每万元工业增加值所消耗的标准煤为1.38吨,低于相邻的、等城市。

制造业加工能力的不断提高和综合能耗的降低,是工业适度重型化步伐加快和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

再次第三产业中新兴服务业正在兴起。

尤以动漫设计为代表的创意产业和以软件服务为代表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猛。

动漫经过这两年的快速发展,已站在全国25家级动漫基地的前列。

服务外包今年上半年完成软件销售收入7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达46%。

其它金融保险业比重也由2000年的8.46%上升到2006年的11.5%;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由2000年的1.23%上升到2006年的2.85%;加上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发展较快,由此使现代服务业成为增长最快、增加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

目前,的第三产业呈现出了软件设计产业发展迅速、服务外包增势强劲、文化创意产业起步稳健、现代物流业形成规模、现代商务服务取得突破、旅游休闲产业增长迅速等六大特点。

3.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结构调整的支撑力量。

近年来,建立在当代前沿科学技术基础上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由2000年的355家增加到现在的665家,年均增长达11.3%,并出现了一批像尚德太阳能这样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

这批企业在经过孵化期、成长期后,有的已进入规模发展期,他们的发展不仅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和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支撑,而且也为高技术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6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达到583亿元,比2000年增长76.3%,比去年底提高3.74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在行业分布上,充分依靠和发挥技术优势、资源禀赋和工业基础,逐步培育出了以电子及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为主体,新材料产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为两翼,医药制造业、专用科学仪器设备制造业为补充的具有特色
和比较优势的产业体系。

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所占的比重已超过30%,电器机械及设备制造业比重也达到25%左右,初步形成了两个鲜明的主导产业。

加上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设计园、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等高新技术园区的“二次创业”发展战略,形成了以“三谷”“三基地”,即硅谷、液晶谷、生物谷和动漫、设计、软件为基地的创新载体,使2006年重点开放园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79.8亿,同比增长35.2%,高于工业增加值增幅0.6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6.4%。

这一切表明高新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最具爆发力和最具推动力的先导产业。

(二)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因素
尽管这几年始终把结构调整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线,并先后通过引进外资、创办工业园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等形式,迅速增强了的制造和服务能力,又节约了优化产业的“追赶”时间。

但这种调整应该说还是初步的,虽然这种调整带来了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但还没有实现技术层次的整体提升。

因为产业技术水平提高反映的仅是与历史情况相比的纵向趋势,而技术层次的提升才能反映与其它和地区在横向对比中具有相对上升的趋势。

从产业层次提升的角度看,的产业结构调整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众多问题中,结构偏差、技术差距与竞争能力提高是产业结构优化的最为关键的难题。

1.结构偏差。

产业经济理论的研究表明,结构偏差主要指伴随着经济增长(通常用GDP水平表达)而出现的产业间比例不协调以及相互间匹配程度低这一现象。

应该说的产业结构在这两方面都表现的较为突出。

按照世界发达或地区的经验,以及国外认可的产业结构演进理论,产业结构一般由先“一二三”模式(前工业社会)向“三二一”模式(工业化后期)转变,期
间经过“二一三”和“二三一”两个工业化初、中阶段。

2006年的人均GDP已达7000多美元,按照工业化阶段划分标准,的经济发展格局已经处于工业化的后期。

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根据100多个和地区的资料分析判断,提出了一个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的“标准结构”。

尽管这个“标准结构”不是绝对的,但它仍然可以作为衡量不同或地区经济成长质量的一个重要参照系。

对照标准结构,的产业结构还存在明显的偏差。

一是产业结构与GDP水平不协调。

2006年产业结构仅与标准结构中“3000美元”比较接近,处于工业化的中期。

这一偏差不仅与GDP所处的工业化后期有差距,而且与中等发展的结构差也高达30以上。

二是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协调。

2006年就业结构为12.7∶52.3∶35,相当于标准结构中“1000—1200美元”的水平,与7000美元的结构差高达50.1。

三是产业匹配程度低。

主要表现为产业融合及其与此相联的现代服务业比重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的服务业不仅大大低于世界银行2000年抽样调查统计的48个中等收入为61%的水平,而且还低于34个低收入43.5%的水平。

金融服务业2006年仅为1.3%,而日本在94年就高达11%,可见差距甚远。

构偏差的现实不仅说明产业结构现状不合理依然存在,而且说明第三产业与一二产业发展升级的需求还不匹配。

2.技术差距。

3.竞争能力不强。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主要因素:
一是结构导向。

二是结构基础。

三是结构动力。

虽然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具有自我调整、自我协调的自组织能力,因而在产业结构随着经济发展而成长
的过程中,一般不存在产业结构变动是否协调问题,而只有产业结构走向高度化的速度问题。

然而在特定的发展阶段,单靠市场调节还很难使结构升级达到预期的目标,还需要借助政府有形之手,来加快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进程。

(三)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对策措施
产业结构优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但最终还要依靠市场之力和政府之手来达到,为此:
第一、要深化对提高产业结构的认识。

第二、要采取多层次、多样化推进策略。

第三、要为结构提升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

未来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既是“铁腕治污、科学治太”的在要求,也是突破生态环境瓶颈约束、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其优化升级则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如果说以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壮大是实现工业化的推动力,那么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则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强大拉动力。

因此,整合资源、节能减排、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是抢抓机遇、再显青山绿水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和率先建成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必然选择。

21世纪前20年产业结构发展战略构想,紧紧抓住21世纪前20年这个良好的发展机遇期,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21世纪初期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和动向
产业结构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国际国大环境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21世纪初期,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总趋势是,高新技术
产业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改造后的传统产业将赢得新的发展空间,知识型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

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将是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发展方向。

21世纪将是发展知识产业的世纪,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将得到蓬勃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会趋于下降,柔性生产将逐渐替代批量生产,信息、生物和纳米技术将成为影响未来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的核心技术。

二是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趋增、产业结构软化,将是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最终目标。

知识型服务业,包括金融、信息、咨询服务等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增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在GDP中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是多数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脉络。

目前,美国知识产业中83%以上集中于金融与保险、信息与通信和企业服务等行业。

90年代美国实际国生产总值增长的70%左右来自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已占美国国生产总值的75.4%)。

西欧预测,其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将使知识服务业在国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目前的25.4%增加到2020年的37.5%。

三是以高新技术改造后的传统产业将赢得新的发展空间。

高从发展角度分析,实体经济通过与网络技术的结合,很可能成为新经济中的最大赢家。

(二)发展战略目标
依据经济目前的发展态势,结合市中长期发展规划,我们认为从现在起,产业结构调整应当通过10-15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工业化加速阶段,进入到工业化成熟阶段。

此时,支撑市经济发展的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地位巩固,中心城区的功能地位完善、作用更加突出,产业结构自我协调机制的基础更加牢固。

(三)发展思路
21世纪前20年是我国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发展期,市产业结构调整要紧紧抓住这个发展机遇期,以改革、创新、提高、调优为发展战略思路,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产业协调发展的市场机制;强化企业的科技进步的主体地位,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支柱产业带动产业群的积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的层次和水平,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科技教育文化产业,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快速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四)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的对策与建议
对策之一:全面推进改革开放进程,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系,尽快形成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协调机制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中心容是协调,亦即经济增长过程中各产业之间能够保持动态均衡,而要保持动态均衡的关键在于形成产业结构自我调整和优化的成长机制。

从目前的经济运行情况看,形成产业结构合理化协调机制的基本条件—完备的价格体系、充分流动的生产要素市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规则完善和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充分开放的外贸体系,还有权威统一的政策制定与协调中心等远未充足。

因此,全面推进改革开放进程,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系,对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要进一步大胆解放思想,全方位推进改革,加速各种生产要素市场、资金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产权市场等要素市场建设,加快价格体制、投资体制、流动体制、外贸体制、科技体制、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确实推动企业改革,加大产权改革,培育民营企业,以塑造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竞争主体,从而为形成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协调机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策之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速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从的实际出发,经济要想迅速完成工业化加速阶段向工业化成熟阶段转变过程,就必须把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作为一项基础性刻不容缓的工作。

对策之三: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步伐,提高第三产业的层次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市的服务业辐射力度
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几何中心,凭借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交通运输、旅游文化等中心地位日显突出。

在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步伐,提高第三产业的层次和水平,进一步协调三次产业之间以及第三产业部之间的结构关系。

因此,要把第三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产业结合起来,以及把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结合起来,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依托,提高第三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高度重视金融业的发展。

加快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加强对外金融业的合作,积极推进金融业的体制与机制、产品与服务的创新,营造与国际商务接轨的金融服务环境,建立全方位的金融安全监管体系。

加快商贸业的发展。

对策之四:以现代物流业为龙头,使成为长三角地区物流中心与集散地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最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正在全球围引起广泛的重视。

现代物流业被称为“第三利润源泉”,仅次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一利润源泉)和降低原材料消耗(第二利润源泉)。

现代物流业发展起来了,不但使生产企业有望实现零库存、零距离,甚至零运营成本,极大地提高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带动交通运输业、商品配送、物流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