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特性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特性比较

摘要:

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于世纪初,在俄国革命取得胜利,中西欧革命屡遭挫折的背景下,一些西方工人运动领导者和理论家企图寻找不同于“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新的革命道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主张重新发现、创造马克思主义,他们强调无产阶级的能动作用,深刻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积极探索西方革命的道路,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思想流派。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而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变革。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同属于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地域的发展,两者之间既有理论特性上的相似性,又存在着重大区别。比较二者之间的理论特性之异同,有利于正确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独创价值。本文分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外延和各流派的理论特性,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概念、理论特性;比较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性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特性的异同。

正文:

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俄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但中西欧革命却遭到了失败。卢卡奇、柯尔施等人在总结革命失败原因,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认为革命失败原因就在于无产阶级之阶级意识的丧失,而这又是第二国际庸俗经济决定论所导致的;同时,这也证明俄国革命道路在中西欧是行不通的。到1923年,卢卡奇、柯尔施就分别著书,试图把马克思主义解释成为一种人道主义,并强调马克思思想与黑格尔思想的连续性。

现代西方国家中一种反对列宁主义但又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潮最初是共产国际内部一种“左”倾思潮,在受到共产国际的批判后,在党外发展起来。这股思潮在开始时没有自称或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1955年,M.梅洛-庞蒂在《辩证法的历险》一书中,强调“西方”马克思主义同列宁主义的对立,并把前者的传统追溯到G.卢卡奇在1923年发表的<历史和阶级意识> 。在这以后,人们就广泛地用这个概念称呼这一思潮。在60年代末期西方的新左派运动中,特别在1968年的法国“五月风暴”中,这一思潮曾被激进的青年学生和工人奉为反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等级制异化制度的思想武器。西方马克思主义是根据西方的具体历史条件,结合西方文化传统,探索适合于西方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种社会思潮[1]。

作为我们的“同路人”,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可以进行对话和交流。

第一,在思想来源上,它们都直接来源于马克思主义,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都是在试图摆脱苏联所谓“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束缚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虽然西方马克思主义都主张用各种资产阶级哲学的精神来解释、补充和重构马克思主义,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西方马克思主义非但没有抛弃马克思主义的“血统”,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的重新解释和阐发也基本是从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出发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至今形成的四大理论成果同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它们之间是坚持、发展和继承、创新的关系。

第二,它们都坚持并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中国共产党人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宣称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并且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以及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问题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回答。而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世界中,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不管自己面对的社会形势多么恶劣,也仍高举马克思的思想旗帜。陈学明教授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这一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

第三,它们都是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和民族化的产物。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和民族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毛泽东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

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也一贯反对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做法,认为马克思主义必须因时因地改变斗争策略。比如葛兰西就西方革命的策略问题提出政治战术的运用在东西方是不同的。无产阶级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搞社会主义革命不能采用俄国革命所用的“运动战”,而只能采取“阵地战”。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本土化和民族化进程中形成的两种理论形态,尽管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二者之间的差异也是极为明显的。主要表现在:

第一,理论内容不同。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而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明晰性相比,西方马克思主义却显得含混不清,繁复庞杂,在其众多的理论中很难归纳出一条相对清晰、前后一致并能够囊括众多流派的鲜明主题。

第二,表现形态不同。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表现形态相比,西方马克思主义则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包含的四大理论,在其形态上是前后相承的关系,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和规律性。与之相反,西方马克思主义却不是一个统一的学派或思潮,而是一个包括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倾向和流派的混合体。

第三,理论特质不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建设性和科学性相比,其理论特质则更多的带有思辨性(或哲学化)、批判性和空想性。

第四,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不同。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以及试图在马克思主义中引入“非马克思主义元素”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一个显著的特点。实际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非马克思主义倾向也一直为国内理论界一些研究者所不能容忍和接受。与此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却予以突出的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2]在此,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就不言自明了。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为我们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更宽阔的视野。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某些特征和品质另一方面,又纷纷以“补充者”、“革新者”自居,要求重新“发现”和“补充”马克思主义,使之现代化。总之,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1]:百度百科词条:西方马克思主义。

[2]: 邓小平文选( 第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3.

[3]: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评价的三个重要问题。王一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