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与他者的关系:
从身份研究的角度而言,既不存在自我,也不存在他者, 两者皆是“角色身份”勾起的幻觉。,人注定是身份迷宫中的 一个游魂。
越界: 何为越界?双性人,少数族裔,杂交之果……
在任何一种“角色身份”中,越界者都处于一种中间的、 暧昧不清的状态,这既使越界者自己感到极度的焦虑,同时 也会给他们的现实生活带来意外与灾难。为什么?因为身份 之界亦如封疆之界,虽然无武力与城墙的阻隔,却也持久而 坚固。
(一)
何为身份(identity)?“身份即角色”(role)。
身份的三种定义:1、文化身份,如东方人、西方人。
2、社会实践或法律意义上的。 3、人文科学与研究意义上的,指一个人在当下社会所 具有的、在时空两个维度上不断衍变的、赋予自我以意义与内容的多样性角色, 如父亲、教师、男性、黑人等。
谢尔登·斯卓克(Sheldon Stryker):“社会是一张相对 持久、华丽的马赛克,由交互行为与关系组成,复杂而有 序,纵向轴上是社群、组织、共同体和机构,与之相交的是 阶级、种族、年龄、性别、宗教以及其它变体。”
身份,严格的讲,应该称作“角色身份”(Role-identity) :
1、自然物理身份 2、社会机制身份 3、精神或内在身份
例子:Mike——男,11岁,黑人,美国人,学生,儿子, 志愿者……
马克思:“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 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尽管我们认为自己是拥有某些不变特性的统 一而具体的个体,事实上我们是许多不同的人:在 家中的我们和上班的我们不完全相同,面对一个法 律案件的我们和与宠物或恋人共处的我们不同。我 们在不同的地点和时间里有什么样的主体,是什么 样的人,取决于一个文化的法则、话语和思想。
补充:个体对“原型”而言并非完全被动。
(二)
社会——身份——自我——个人
福柯的思想:“划分性实践”、“话语构成” identity): 在众多不同的“角色身份”中,“第一身份”是最重
要的,它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场所、位置存在,也可以在不 同的时间段内出现,是塑造个体之“自我”的主导力量。
乌托邦叙事——
结论:在区分“我们”与“他们”、保护同类与惩罚异己、
制造“正常的”与消灭“不正常的”的工作中,人类似乎从 来不缺少天赋。
(四)
身份是永恒的文学主题之一。
从根本上说,文学所揭示的是“人”在“身份”中的被侵 占、 裹挟、迫害、毁灭的命运,或因身份之偏见,或因“原型” 之 淫威,或是尴尬的身份抉择,抑或不同“角色身份”对个体 的 撕扯与攻击,等等。通过阅读文学,我们了解到,“人”是 自 由之人,而非权力之奴与产品。
(Ian Buruma)—— 西方主义
这两者表面呈现二元,实则为一体。
总之,人类群体倾向于强调群体内部的同一性(以牺牲 个体的独特性为代价)和“内群体”与“外群体”之间的差
异性, 而对不同群体之间的共通性却摆出一副置若罔闻的面孔。这 是全球化语境中东、西文化交锋的根本原因,也是种族主义、 女权运动、原教旨主义、自由主义、纳粹主义等诸多社会现 象的本质。
——丹纳赫(Danaher)《理解福柯》
那么,一个人如何获得一种“角色身份”呢?
A “原型”(Prototype) B “自我范畴化”(Self-categorization) C “非人化”(De-personalization) D 身份与自我的关系
例子:奥尔罕·帕慕克《黑书》中的奥斯曼王子
身份的获得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自我评价机制”(Selfevaluation mechanism) 。
身份
身份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最重要的话题之一。“身 份 即角色”。“自我范畴化”是个体获取“角色身份”的 方式, “非人化”是个体获取“角色身份”的本质。因此,身 份是 自我的灵魂,亦是自我的刽子手。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 一个“第一身份”,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一种名为“身 份的 焦虑”的疾病。表面上,人可以分为你与我、我们与他 们——这导致了群际之间的歧视、偏见与冲突,实际 上,人既不能成为自己,也无法变作他人。在文学史 上,这些问题都得到了生动、深刻的书写,表达了人类
谢谢观看,祝一切顺利!
· “角色身份”之间的冲突:高乃依的《熙德》
· “第一身份”——阶级:《罗密欧与朱丽叶》(英)、《新 爱络伊丝》(法)、《梁山伯与祝英台》(中)、《阴谋 与爱情》(德)、《蕾莉与马杰农》(伊斯兰)
· 典型案例之一:哈姆莱特为什么犹豫?
· 与“原型”的斗争、抵抗:女性文学。另外,战争文学、 后殖民写作都属于这种情况。极端者如梭罗的《瓦尔登 湖》。
伯雷的《巨人转》等。试问,如果将一个罗马武士放置于 当代社会,会发生什么?如果将一个遁入空门者置放于资 本主义社会,会有怎样的文学效果?……
文学与身份,这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海 德格尔说,人的存在是一种共在,与他者纠 结在一起,永远逃不出“人们”这一无限扩
大 的共同体。所以,身份似乎是人的生存立命 之本。只要人与社会继续存在,身份的话题 就会在在文学的圣殿中继续被思考、被争论、 被书写。
弗洛伊德:自我,本我,超我 反驳:生命的金字塔——社会滋生等级金字塔,金字塔 影响、左右个体的现实生活,于是,一座同形同构的金字塔 便萌生于人的心中。(图)
疑问一:是否那些身处金字塔顶部的人就没有“身份的焦 虑”?否。
(三)
在“自我范畴化”的过程中,人为了满足内心自尊的需求, 常将自己所属的群体视作“内群体”(In-group),而将其
他的 群体视作“外群体”(Out-group),并产生一种偏好内群体、 歧视外群体的癖好与习惯。
——亨利·泰弗尔(Henri Tajfel)
群体身份——身份理论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 自我范畴化与群际冲突
例子:文化冲突
A 赛义德(Edward Said)——东方主义 B 阿维夏伊·玛格丽特(Avishai Margalit)和伊恩·伯鲁玛
例子:美国数学家约翰·纳什(John Nash) 那么,是否所有人的“第一身份”都是职业身份?否。
“我是谁”与“第一身份”的关系
身份的焦虑(Anxiety of Identity) : 它是人类心灵深处的一种永久性疾病,贯穿于原始社会、
封建社会等所有的社会共同体中,散布于全球各个民族、国 家、地区的各个角落。
· 20世纪是一个身份的世纪:战争文学,黑人文学、“越界” 文学以及一些专门思考身份本质的作家,如卡尔维诺与保 罗·奥斯特(Paul Auster)等。
等等。
身份是一个文学母题,同时也是一种文学手法。
例子:《堂·吉诃德 》 1、身份的杂糅 2、“第一身份” 3、精神身份
为什么这部作品有如此巨大的魅力与争议? 再如卡夫卡的《变形记》、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