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展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宇航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展介绍
2013-08-16 15:50:21
一、中心总体情况
(一)综合使命
通过协同创新,有效推进高校基础研究与航天企业工程应用的深度融合,发挥高校在创新、人才、学科方面的综合优势,围绕中国航天的战略发展需求和重大科技任务,汇聚国际一流高水平人才和优势资源,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天核心技术创新研发基地,实现若干基础和前沿领域的重大突破,取得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志性成果,支撑中国航天技术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的迈进步伐。
(二)培育组建过程
2010年6月,为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模式,哈工大与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共建的空天科学技术创新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作为我国航天领域投资最大的第一个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作、产学研用一体化研发与应用平台,实现了双方由科研协同向人才、科研、学科、转化等全方面协同转变,并进一步实践探索了体制机制创新,资源汇聚与共享、人才培养等新模式。
2012年9月,在原有空天科学技术创新研究院的基础上,按照“2+x”方式,根据任务需求,联合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在空间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优势高校组成宇航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进一步完善了协同创新体系。
2013年5月,经过专家初审、会议答辩、现场考察、综合咨询、公示等环节,宇航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成为教育部首批认定的14个“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之一。
(三)建设思路和目标
宇航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发展建设分“三个阶段”和“四步走”:
1.培育组建阶段(2010年-2013年),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初步建立具有航天特色、适合协同创新要求的制度体系,整合优势资源、汇聚高水平人才、建设创新平台、承担国家重大任务能力不断增强。
2.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2016年),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形成体制机制改革示范特区,形成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培养高质量人才,突破若干核心关键技术,产生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志性成果。
3.提升能力阶段(2016年-2020年),重大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具备提出和实施国家航天战略规划的能力,打造支撑中国航天发展技术创新源动力基地。
4.引领发展阶段(2020年-2025年),自主提出航天发展规划、自主进行空间科学研究、引领国际宇航科学技术发展。
最终实现打造中国的“JPL”,支撑我国宇航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目标。
二、发展目标与任务
(一)重大科技任务
面向中国航天重大需求,面向国际宇航学术前沿,以重大科技任务为牵引,构建新概念航天器及其载荷创新平台、宇航材料与机构创新平台、空间信息
获取及其传输与处理创新平台、航天器在轨安全与防护创新平台、空间动力与能源创新平台等5个协同创新平台,汇聚优势科研资源,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承担国家航天重大科技任务,突破制约中国航天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实施基础研究成果集成演示验证,产生一批国内首创、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志性成果,推动中国航天由任务牵引发展向技术创新推动的转变,基本建成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宇航科技创新基地,支撑中国航天快速发展。
1.新概念航天器
(1)***飞行器项目:
项目来源:有关部门联合批复的重点项目。
项目总经费:7.9亿元。
拟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新概念飞行器的总体多学科一体化设计技术、***平台体系结构设计技术。
(2)***小卫星项目:
项目来源: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项目总经费:2.7亿元。
拟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卫星平台的模块化、标准化储备、即插-即测-即用的系统集成技术以及姿态快速机动和快速稳定等关键技术。
2.卫星与空间站
(1)***卫星专项计划:
项目来源:863重大项目。
项目总经费:1.24亿元。
拟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智能化、轻量化、高可靠设计、精准控制和精细操作、试验验证技术等问题。
(2)空间站***项目:
项目来源: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项目总经费:4亿元。
拟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大型化空间站的有关关键技术,空间站舱段转位技术,航天员出舱活动辅助技术,舱外设备安装、维护维修、更换等地面试验验证技术。
3.空间激光通信演示验证
(1)卫星星地激光通信科学试验:
项目来源:民用航天重大项目。
项目总经费:1.5亿元。
项目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1年10月已成功进行了我国首次星地高速激光通信试验,是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标志性成果。
(2)星地激光通信演示验证项目:
项目来源:***专项工程。
项目总经费:2.2亿元。
拟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星地激光通信链路的快速捕获、全链路稳定跟踪和高速通信技术,探索星地双向高速激光通信技术及应用等多项技术。
4.空间***平台研制任务
项目来源: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自筹经费项目等。
项目总经费:4亿元。
拟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飞行器气动力/热、轨道再入热防护技术、再入返回高精度GNC、高速再入热防护、高精度高速进场着陆等再入返回段等关键技术。
5.大型空间综合环境模拟实验装置
项目来源:国家发改委“十二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项目总经费:18.9亿元。
建设内容:九大子系统及其配套设施,开展空间基础科学项目研究,揭示空间环境下物质结构演化基本规律与各种环境耦合效应的物理本质,实现空间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预计2014年立项,2016年完成50%的建设任务。
6.中美联合深空探测-慧星“沃塔南”探测计划
项目来源:协同单位自主实施项目。
项目总经费:2.5亿元。
拟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深空探测总体技术、自主导航及控制技术、深空测控通信技术、高效能源与推进技术、先进载荷技术。
(二)团队建设任务
围绕中心重大科技任务需求和技术发展方向,依托中心高水平人才引进计划和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打造一支规模稳定、结构合理、流动有序、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高素质航天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形成国际一流的航天科技“人才高地”,为实现重大科技任务奠定人才基础。
围绕中心任务需求规划团队建设,科学设岗,自主招聘,建立人员流动机制和绩效激励机制,实施人才汇聚和培养计划,经过四年建设,实现中心团队规模达到75个左右,全职科研队伍规模达到500人左右。
(三)人才培养任务
整合协同单位学科和科研优势,建成开放式、国际化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学位论文标准与要求等方面在保持航天特色的前提下与世界一流大学接轨,形成基本完善的拔尖人才培养机制及良好的成长氛围。
以航天科技重大项目实施为牵引,以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国际化能力等关键能力的培养为主线,通过实施优秀生源吸引和选拔、校企联合培养、国际课程、海外交流计划等精英教育项目,为中国航天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中心研究生教育水平跻身世界一流行列。
(四)国际合作任务
面向国际学术前沿,结合航天专业特色,建设国际化教学和学生国际交流能力培养平台,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办学质量和国际竞争力,推进中国航天与世界一流大学与学术机构的常态化合作交流,打造具有航天特色的国际交流平台,提升中国航天国际影响力。
以国际化建设评价量化指标体系牵引,通过与国际顶尖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学术合作基地,打造具有航天特色的国际交流平台,“送出去,引进来”,推动中国航天与欧美航天强国的合作,提升中心国际化水平。
(五)学科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