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蚂蚁的价值小学生课外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懒蚂蚁的价值

日本北海道大学进化生物研究小组对三个分别由30只蚂蚁组成的黑蚁群的活动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少数蚂蚁却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人们把这少数蚂蚁叫作“懒蚂蚁”。

有趣的是,当生物学家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上标记,并且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表现得一筹莫展,而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食物源转移。

原来,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和“研究”上。它们能观察到组织的薄弱之处,同时保持对新食物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这就是所谓的“懒蚂蚁效应”,懒于杂务,才能勤于动脑。

其实,日本人研究的“懒蚂蚁效应”太晚了,国人早在两千年前就把“懒蚂蚁效应”用在管理国家的政务上了。

战国时期的“养士之风”就是典型的“懒蚂蚁效应”,养士成为上层社会竞相标榜的一种时髦风气。有实力、有抱负的国君、权臣,无不以尽可能多地收养门客为荣。孔子的孙子子思在《孔丛子·居卫》写到战国时代,“天下诸侯方欲力争,竞招英雄,以自辅翼。此乃得士则昌,失士则亡之秋也”。此言深刻地道出了战国养士之风经久不衰的真谛。齐国的宰相孟尝君就足足养了三千个“懒蚂蚁”。就连会点儿鸡鸣狗盗,雕虫小技之人也能成为他的门客。秦昭王对孟尝君最为敬慕,派特使迎接孟尝君入秦。孟尝君带着门客千余人来到秦都咸阳。孟尝君献给秦昭王一件纯白狐狸皮袍子,秦昭王很高兴地把它藏在内库里。可秦昭王听了属下的谗言,把孟尝君软禁起来,孟尝君请秦昭王的宠妃帮忙解救,妃子说:“这不难,但是我要一件白色狐皮袍。”孟尝君为难了,仅有的一件已经送给秦王了,哪来第二件呢?有个门客说:“我有办法。”当天夜里,这个门客模仿狗叫声,从狗洞潜入秦王内库,看守以为是自己养的狗,未加怀疑。于是这个门客盗出了那件白色狐皮袍送给秦王的爱妃,孟尝君也得了自由,并急忙带领门客连夜逃离秦国。他们逃呀逃呀,半夜来到边界的函谷关。这关口要到鸡叫的时候才许出入,忽然有个门客学起了公鸡叫。一声跟着一声,附近的公鸡全都叫了起来。守关的人开了城门,让孟尝君出了关。等到秦昭王派人追到函谷关时,孟尝君和他的门客已经走远了。

()这样一个平素里无所事事的懒蚂蚁、会点儿鸡鸣狗盗之人,()关键时候,就比那些勤勤恳恳种苞米人更有价值了吧。

一个国家、一个集团都是由形形色色的人员构成的,不要觉得懒人无用,不要人人都像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还要有耍大刀的张飞,耍嘴皮子的张松。勤者与懒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大量勤者的存在,是一个组织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但是一个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还需要有懒于具体事务,却勤于思考创新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者。甚至是那些指手画脚、甚至牢骚满腹、甚至指桑骂槐者也有存在的必要。没有了这样的“懒惰者”与“不合作者”,勤者还真的极易无所适从,乱了头绪,多会作无谓劳作,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得意忘形。

特别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不能少了“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懒人,正是这些不勤恳懒蚂蚁的“坐而论道”才是宏观决策的智囊团。()他们“没有实际用处”的虚幻的事业,()能让无数务实的人们有了安置灵魂的精神家园。那些看起来没有用处的懒蚂蚁行为其实都是文化使者的自觉寻找。人类如果没有那些懒蚂蚁从事着诸如宗教、哲学、美学、数学、文学艺术这样的研究与创作,都是一些寻找、制造物质财富的勤勤恳恳的蚂蚁该多么单调与可怕。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4分)

一筹.莫展()时髦.()谗.言()鞠躬尽瘁.()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4分)

勤快()敬慕()自由()怀疑()

3、给下面形近字注音并组词。(4分)

侦()绪()槐()垦()

付()著()愧()恳()

4、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

5、懒蚂蚁的作用是什么?(2分)

6、孟尝君依靠什么从秦国脱困的?(2分)

7、划线句子有什么含义?(2分)

清代文人李渔的家厨王小余,菜做得好,脾气也大。他在掌勺时,对旁边的人说:“猛火!”烧火的就将火燎得旺旺的,像大太阳一样。说“撤”,旁边的赶紧递次撤下柴火。说“且烧着”,就丢在一边不管。说“羹好了”,伺候的人,赶紧拿餐具,稍有违背他的意思,或是耽误了时间,必像对仇人一样大叫怒骂。

王小余做菜很抓狂,他站在灶台旁,全神贯注,两只眼睛瞪得老大,只盯锅中,屏声静息,除了挥动铲勺的叮当碰撞,静得听不到其他声音,李渔说他“像一只鹤”。

李渔为什么点赞王小余像一只鹤?他对这位家厨太喜爱了。鹤,()有洒脱的形态,()有高雅、俊秀的神态,飘逸、灵性的情态。王小余做菜有个性,就像唱歌的有夸张的举止表情,厨师有厨师手舞足蹈的肢体语言,唏嘘自己的私人感情。

像一只鹤,是说这个人的状态,非常投入,二目炯炯,物我两忘。一门心思深陷其中,浸淫着、沉醉着,天地混沌,潜伏在自己的世界。

关于鹤,我们联想更多的,是它飞翔时的样子,而很少见到静止的鹤,或者在想一件事的鹤。我在水草丰茂的苏北湿地,遇到过一只闭目养神的鹤。那是只蓑衣鹤,背上耸一件“蓑衣”,像一个人,站立在那儿,安静地想它的心事。鹤在静止时,一动不动,像一个沉默的人。这个世界,有披蓑衣的人,也有背蓑衣的鹤。

静默水边打鱼的人像鹤。他在水边打鱼,一动不动,满耳都是风声、水声,但这些他听不到。专注的神情,他只关心鱼和网。紧盯着水中,网中进一条鱼,或是青鱼,了然于心。打鱼人身披一件蓑衣,头戴斗笠,雨水,一滴,一滴……沿着一根根草尖,顺势而下。

画画的人,也像鹤,他在画画时眯缝着眼睛,虽没有像鹤那样单腿独立,却是在凝神琢磨,有鹤的淡定和从容。

专注地做一件事情,像鹤。朋友老杜,是一个经常出没各类大小场合拍会场照的人。老杜在拍照片时也像一只鹤,一只眼睛闭着,一只眼睛瞪得老大,老杜沉浸在现场的情景之中,抓拍每一个稍纵即逝的瞬间,不受任何外在的干扰。而有意思的是,像鹤的人,看别人也像鹤。有一次,老杜在拍一个人讲座时,透过镜头,他看到听课的人,像两种不同表情的鹤:有人听得聚精会神,目不转睛,脖子伸得老长。当然,偶尔也会看到有一二“只”低头打盹的鹤。这两个人,大概是太困了,疲劳来袭,招架、支持不住,而那个在台上演讲的人,神采飞扬,双眸发光,像一只扇着翅膀飞翔的鹤。

()闲云野鹤,指生活闲散、脱离世事。()有《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里的感叹,“独有妙玉如闲云野鹤,无拘无束”。

文人想事时,如鹤。汪曾祺的儿子汪朗,在回忆父亲晚年时,一个人双手捧一杯茶,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静静地想事。那模样,有点像高僧入定,只是眼睛睁着。一看到老头这般模样,家人就知道他又在想文章的事了。

汪曾祺像一只鹤,琢磨文章的老鹤。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4分)

脾.气()炯炯.()斗笠.()打盹.()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4分)

违背()静默()琢磨()情景()

3、给下面形近字注音并组词。(4分)

燎()逸()蓑()缝()

嘹()菟()衰()逢()

4、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

5、李渔为什么称王小余像一只鹤?(2分)

6、文章中的鹤究竟象征着什么意义?(2分)

7、这篇文章给了你什么启示?(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