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属植物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油茶简介
1.1.1植物油料种类
油茶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远远高于菜油、花生油和豆油,与橄榄油比维生素E含量高一倍,并含有山茶甙等特定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油茶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茶籽粕中含有茶皂素、茶籽多糖、茶籽蛋白等,它们都是化工、轻工、食品、饲料工业产品等的原料,茶籽壳还可制成糠醛、活性炭等,茶壳还是一种良好的食用菌培养基。研究表明,油茶皂素还有抑菌 和抗氧化作用。此外,油茶还是优良的冬季蜜粉源植物,花期正值少花季节,10月上旬至12月,蜜粉极其丰富。在生物质能源中油茶也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同时,油茶又是一个抗污染能力极强的树种,对二氧化硫抗性强,抗氟和吸氯能力也很强。因此科学经营油茶林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生态效益。
3.油质优
按照GB11765-2003各项指标检测,大果红山茶的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87.8%~90.2%,各项指标均符合或超过压榨油茶籽一级食用油标准,尤其是该茶油无苦涩味,可即榨即食,气味香醇,能与花生油相媲美,符合我国居民的食用油消费习惯。
4.花期长
大果红山茶的开花期从当年11月到次年2月中下旬止,跨过农历年的春节,且花朵鲜艳亮丽,具极高的观赏价值,适用于城市公园、旅游景区和社区美化绿化。
4.经济效益高,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种植油茶的积极性而形成油茶产业链,对解决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问题、建设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
平大果红山茶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基地内,专家与种植户广泛进行了交流,在了解到大果红山茶嫁接苗种植后7—8年才能挂果,并且存在只开花不结果的现象后,专家一一作了技术指导。经过一天的考察,专家们认为大果红山茶果实产量高,一般亩产2500—3500公斤鲜果,出油率高达53%,亩产茶油100公斤,发展大果红山茶种植对农民脱贫致富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
茶的栽种面积达366.67万hm2,为我国食用植物油产量平衡
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油茶的果实产量及
产油量较低,一般每667m2产油量仅20~30kg,使经营油茶
生产的农民无法取得较高的比较经济效益,从而严重影响了
我国油茶生产。因此,利用多种技术手段提高油茶的经济产
量,是发展我国油茶生产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我国油茶生产大致经历了高潮、低谷和稳定3 个阶段。20 世纪70 年代为油茶发展高潮;80 年代以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加之油茶品种混杂、管理粗放、配套设施不完善、茶油价格低、经济效益差,严重挫伤了广大林农的产业积极性,油茶产业陷入低迷,产量逐年下降。导致远山、高山油茶林荒芜,近山、低山油茶林改种,油茶面积逐步萎缩;90年代初,连续实施了两期林业部“油茶低改项目”,收到一定成效;进入21 世纪,随着油茶加工业的迅速发展,面积减少的状况得到一定控制,经营管理水平和茶籽产量开始回升。油茶是我国独有的一种食用油料木本植物。从油茶中提取的优质山茶油等产品又具有广泛的用途,应因地制宜,抓好我国的油茶和优质山茶油产业化开发,使被社会誉为“国宝级特色资源”的油茶得到充分利用,造福人类。
3.油质优良。茶籽仁出油率53%,茶籽油含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87.8%,不含黄曲霉素,油色橙黄透明,各项指标均符合或超过压榨油茶籽油一级食用油标准。特别是该油茶油食味特佳,它既有类似花生油的品味,也无黄曲霉素对人体的潜在威胁,又无一般茶油的苦涩味,可即榨即食,气味香醇,是食品、医疗、保健兼用的优质油品,开发潜力极广。
2.1.2大果红山茶形态特征
(1)大果红山茶属山茶科山茶属,常绿乔木,嫩枝无毛。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9~22cm,先端急长尖,基部略圆,侧脉每边6~7,边缘上半部有锯齿(有些品种无锯齿);叶柄长1.5~2.5cm。花顶生,红色,无柄;苞被片无毛;花瓣8~9 cm,长3cm,基部连生;雄蕊5轮,外轮花丝管略有柔毛;子房无毛,花柱长 2.5cm,3浅裂。蒴果长球形、扁球形,直径大至12cm,果皮木质、发亮、无毛,厚2~3cm;种子每室5个,每个果实总共多达30个子。子房无毛,蒴果特别大,果皮木质,厚达1~3cm,和那些果皮有毛、轻木质或栓质的种有明显的区别。大果红山茶一年四季花果不离身,极具观赏性,是极佳的观赏树。
分布于广西藤县的大果红花油茶,经“广西藤县红花油茶资源利用研究”项目课题组研究,被证实为山茶属植物大果红山茶Cammellia magnocarpa(Hu et Huang)H.T.Chang,其主要分布区为广西藤县等地。多年观察研究表明,与现有的主栽油茶品种相比,该油茶品种在生物产量、产油量等方面有十分突出的表现,有望成为广西重要的食用油来源资源,对广西农作物以及经济林的结构调整也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 大果红山茶 种植前景
[作者简介] 杨利,广西柳州市三江县林业局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营林技术管理,广西 柳州,537500
一、山茶简介
(一)植物油料种类
草本油料作物主要有油菜、大豆、花生、棉籽、亚麻等,木本油料植物有油茶、光皮树、麻风树、文冠果、黄连木、棕榈、椰子树、绿玉树等,水生油料植物主要指油藻。
(一)大果红山茶植物学特征
大果红山茶是山茶属Camellia植物,为小乔木,嫩枝无毛,叶互生,叶片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叶缘上半部有锯齿,叶尖聚凸,基部楔形,羽状侧脉,每边6~8条,叶柄长1.5~2.5cm;花顶生,两性,红色,无柄,苞被片无毛,花瓣倒卵圆形,8~9片,长约3cm;雄蕊5轮,外轮花丝管略有柔毛,花丝基部联生或单生;雌蕊1个,子房上位,无毛,花柱长2.5cm,3浅裂;蒴果球形或梨形圆盘形。分布广西藤县一带。
(二)中国的山茶情况
我国有山茶属(Camellia)植物238种,油茶即是其中的一种,是世界以及我国四大木本食用油料之一,为我国所特有。在我国,油茶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分布区域广、栽培面积大、用途多等特点。但目前的油茶栽培种果实产量及产油量较低,普通油茶每6667m2产油量仅约20kg,严重制约油茶产业的发展。
(二)大果红山茶经济性能
1.果实产量高
据近年测试,大果红山茶果重一般为0.3~0.8kg,成年树单株产果45~100kg,一般每667m²产2500~3500kg鲜果。
2.单位面积产油量高
大果红山茶产干籽率为8.2%出油率约53%,一般每667m²林地可产茶油100kg,比普通油茶品种高数倍之多。从产油量来说,大果红山茶是十分珍贵的木本油料植物资源。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对身体的关注度也日益加强。食用油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必需品,而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的植物油更受大家的青睐。山茶果便是既可加工成安全、营养、卫生的优质食用油,也可以精制成具有医疗、保健功能的油品,且果实生物产量高,大量的果壳及榨油后的麸饼还可用作提取茶皂素、糠醛、木糖醇等紧缺化工原料,提取后的废渣可加工成固体生物质能燃料,是潜在的高产能源植物,发展油茶种植前景远大。文章对广西东北部地区发展大果红山茶种植的前景进行分析,希望对地方经济有所帮助。
4.果树生长周期长,是宜林荒山开发不可多得的优选项目。该油茶嫁接苗3~4年开始开花、挂果,6~8年进入盛产期,产果期长达100年以上。
2.1.5大果红山茶开发前景
2.1.6大果红山茶物候期
2.2目的及意义
2.2.1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课题来源于大众科技项目,特高产油茶——大果红山茶,【文章编号】1008—1151(2008)03—0102—01和梧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梧科字[2009]46号)藤县大果红山茶形态特征和经济性状调查。
2大果红山茶
2.1.大果红山茶及其物候期概况
21.1大果红山茶起源
大果红山茶Cammellia magnocarpa (Hu et Huang)H.T.Chang是在近年得到重视的油茶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天平镇有成片的原始茶林分布。多年观察表明,与现有的主栽油茶品种相比,该油茶品种在果实产量、产油量等有十分突出的表现,有望成为该区重要的食用油资源,对广西农作物以及经济林的结构调整也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大果红山茶为中国栽培的14个油茶主要种群之一,也是集食用、药用、观赏绿化等综合利用价值较高的山茶优良品种,大果红山茶既具有适应性广,抗旱耐寒耐贫瘠等优异的植物特性。大果红山茶是在近年得到重视的油茶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天平镇有成片的原始茶林分布,大果红山茶是在近年得到重视的油茶种,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其主要分布区为广西藤县等地,多年观察表明,与现有的主栽油茶品种相比,该油茶品种在单位面积产量、产油量以及优质等方面有十分突出的表现,按照GB11765-2003各项指标检测,大果红山茶的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87.8%~90.2%,各项指标均符合或超过压榨油茶籽一级食用油标准,尤其是该茶油无苦涩味,可即榨即食,气味香醇,能与花生油相媲美,符合我国居民的食用油消费习惯。此外,大果红山茶花期长,具极高的观赏价值,适用于城市公园,旅游景区和社区美化.极具开发利用潜力。
2.1.3大果红山茶植物学特征
2.1.4大果红山茶主要经济特征
1.大果红山茶果实产量高。鲜果单果重0.6~0.8千克,收获时单株有果60~100个,一般每亩可产鲜茶果2000~2500千克,是其他油山茶产量的几倍。
2.产油量高,经济效益显著。据实际资料显示,每亩大果红山茶可产优质茶油80~150千克,油产量比普通白花茶油高产6倍以上。按产地目前油价每公斤50元计,每亩收入4000元~7500元,且供不应求,经济效益非常好。如果加工成精制油、医疗用油、保健油等特制油品,经济效益更加理想
(三)大果红山茶介绍
1.大果红山茶的来源。大果红山茶Cammellia magnocarpa (Hu et Huang)H.T.Chang是在近年得到重视的油茶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天平镇有成片的原始茶林分布。多年观察表明,与现有的主栽油茶品种相比,该油茶品种在果实产量、产油量等有十分突出的表现,有望成为该区重要的食用油资源,对广西农作物以及经济林的结构调整也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三)开发应用前景
1.大果红山茶茶籽油可加工成安全、营养、卫生、保健的优质食用油,也可进行副产品深加工开发利用。
2.与其它油茶物种相比,其无可比拟的高产特性,容易成为潜在的油茶更新换代品种。
3.广西有大量的合适种植油茶的宜林荒山,加上油茶是防火耐火树种,其产品是果实,大面积推广种植符合退耕还林、荒山绿化等国家有关政策。
1.1.2中国油茶情况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也是我国南方省
区林业建设一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势资源,分布在北纬18‘28~34’34,东经
100’0’~122‘0’,在我国福建、广东、广西、湖南、云南、贵
州等省区的广大丘陵山地有良好的生产基础,具有悠久的栽
培历史、分布区域广、栽培面积大、用途多等特点。现有油
特高产油茶-----大果红山茶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也是我国南方省区林业建设一大优势资源,分布在北纬18°28~34°34,东经100°0'~122°0',在我国福建、广东、广西、湖南、云南、贵州等省区的广大丘陵山地有良好的生产基础,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分布区域广、栽培面积大、用途多等特点。现有油茶栽种面积达366.67万hm²,为我国食用植物油产量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油茶的果实产量及产油量较低,一般每667m²产油量仅20~30kg,使经营油茶生产的农民无法取得较高的比较经济效益,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油茶生产。因此,利用多种技术手段提高油茶的经济产量,是发展我国油茶生产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
(2)大果红山茶的分布:
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附近的桂东南、湘南、赣南等南岭山区。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下山丘或半山丘。稍高海拔地区也能适度生长。
(3)大果红山茶的习性:大果红花山茶喜温暖,怕寒冷,要求年平均气温12~18℃,花期平均气温为12~13℃。抗寒能力较强,在零下5~10℃的气温下也能正常开花。突然的低温或晚霜、狂风暴雨、冰冻会造成落花、落果。要求有较充足的阳光,否则只长枝叶,结果少,含油率低。要求水分充足,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但花期连续降雨会影响授粉。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一般适宜土层深厚的酸性土,PH值4.5~7范围内都能生长,以 PH值5~6.5为最适宜地区,而不适于石块多和土质坚硬的地方。
1.1.1植物油料种类
油茶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远远高于菜油、花生油和豆油,与橄榄油比维生素E含量高一倍,并含有山茶甙等特定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油茶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茶籽粕中含有茶皂素、茶籽多糖、茶籽蛋白等,它们都是化工、轻工、食品、饲料工业产品等的原料,茶籽壳还可制成糠醛、活性炭等,茶壳还是一种良好的食用菌培养基。研究表明,油茶皂素还有抑菌 和抗氧化作用。此外,油茶还是优良的冬季蜜粉源植物,花期正值少花季节,10月上旬至12月,蜜粉极其丰富。在生物质能源中油茶也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同时,油茶又是一个抗污染能力极强的树种,对二氧化硫抗性强,抗氟和吸氯能力也很强。因此科学经营油茶林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生态效益。
3.油质优
按照GB11765-2003各项指标检测,大果红山茶的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87.8%~90.2%,各项指标均符合或超过压榨油茶籽一级食用油标准,尤其是该茶油无苦涩味,可即榨即食,气味香醇,能与花生油相媲美,符合我国居民的食用油消费习惯。
4.花期长
大果红山茶的开花期从当年11月到次年2月中下旬止,跨过农历年的春节,且花朵鲜艳亮丽,具极高的观赏价值,适用于城市公园、旅游景区和社区美化绿化。
4.经济效益高,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种植油茶的积极性而形成油茶产业链,对解决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问题、建设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
平大果红山茶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基地内,专家与种植户广泛进行了交流,在了解到大果红山茶嫁接苗种植后7—8年才能挂果,并且存在只开花不结果的现象后,专家一一作了技术指导。经过一天的考察,专家们认为大果红山茶果实产量高,一般亩产2500—3500公斤鲜果,出油率高达53%,亩产茶油100公斤,发展大果红山茶种植对农民脱贫致富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
茶的栽种面积达366.67万hm2,为我国食用植物油产量平衡
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油茶的果实产量及
产油量较低,一般每667m2产油量仅20~30kg,使经营油茶
生产的农民无法取得较高的比较经济效益,从而严重影响了
我国油茶生产。因此,利用多种技术手段提高油茶的经济产
量,是发展我国油茶生产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我国油茶生产大致经历了高潮、低谷和稳定3 个阶段。20 世纪70 年代为油茶发展高潮;80 年代以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加之油茶品种混杂、管理粗放、配套设施不完善、茶油价格低、经济效益差,严重挫伤了广大林农的产业积极性,油茶产业陷入低迷,产量逐年下降。导致远山、高山油茶林荒芜,近山、低山油茶林改种,油茶面积逐步萎缩;90年代初,连续实施了两期林业部“油茶低改项目”,收到一定成效;进入21 世纪,随着油茶加工业的迅速发展,面积减少的状况得到一定控制,经营管理水平和茶籽产量开始回升。油茶是我国独有的一种食用油料木本植物。从油茶中提取的优质山茶油等产品又具有广泛的用途,应因地制宜,抓好我国的油茶和优质山茶油产业化开发,使被社会誉为“国宝级特色资源”的油茶得到充分利用,造福人类。
3.油质优良。茶籽仁出油率53%,茶籽油含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87.8%,不含黄曲霉素,油色橙黄透明,各项指标均符合或超过压榨油茶籽油一级食用油标准。特别是该油茶油食味特佳,它既有类似花生油的品味,也无黄曲霉素对人体的潜在威胁,又无一般茶油的苦涩味,可即榨即食,气味香醇,是食品、医疗、保健兼用的优质油品,开发潜力极广。
2.1.2大果红山茶形态特征
(1)大果红山茶属山茶科山茶属,常绿乔木,嫩枝无毛。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9~22cm,先端急长尖,基部略圆,侧脉每边6~7,边缘上半部有锯齿(有些品种无锯齿);叶柄长1.5~2.5cm。花顶生,红色,无柄;苞被片无毛;花瓣8~9 cm,长3cm,基部连生;雄蕊5轮,外轮花丝管略有柔毛;子房无毛,花柱长 2.5cm,3浅裂。蒴果长球形、扁球形,直径大至12cm,果皮木质、发亮、无毛,厚2~3cm;种子每室5个,每个果实总共多达30个子。子房无毛,蒴果特别大,果皮木质,厚达1~3cm,和那些果皮有毛、轻木质或栓质的种有明显的区别。大果红山茶一年四季花果不离身,极具观赏性,是极佳的观赏树。
分布于广西藤县的大果红花油茶,经“广西藤县红花油茶资源利用研究”项目课题组研究,被证实为山茶属植物大果红山茶Cammellia magnocarpa(Hu et Huang)H.T.Chang,其主要分布区为广西藤县等地。多年观察研究表明,与现有的主栽油茶品种相比,该油茶品种在生物产量、产油量等方面有十分突出的表现,有望成为广西重要的食用油来源资源,对广西农作物以及经济林的结构调整也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 大果红山茶 种植前景
[作者简介] 杨利,广西柳州市三江县林业局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营林技术管理,广西 柳州,537500
一、山茶简介
(一)植物油料种类
草本油料作物主要有油菜、大豆、花生、棉籽、亚麻等,木本油料植物有油茶、光皮树、麻风树、文冠果、黄连木、棕榈、椰子树、绿玉树等,水生油料植物主要指油藻。
(一)大果红山茶植物学特征
大果红山茶是山茶属Camellia植物,为小乔木,嫩枝无毛,叶互生,叶片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叶缘上半部有锯齿,叶尖聚凸,基部楔形,羽状侧脉,每边6~8条,叶柄长1.5~2.5cm;花顶生,两性,红色,无柄,苞被片无毛,花瓣倒卵圆形,8~9片,长约3cm;雄蕊5轮,外轮花丝管略有柔毛,花丝基部联生或单生;雌蕊1个,子房上位,无毛,花柱长2.5cm,3浅裂;蒴果球形或梨形圆盘形。分布广西藤县一带。
(二)中国的山茶情况
我国有山茶属(Camellia)植物238种,油茶即是其中的一种,是世界以及我国四大木本食用油料之一,为我国所特有。在我国,油茶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分布区域广、栽培面积大、用途多等特点。但目前的油茶栽培种果实产量及产油量较低,普通油茶每6667m2产油量仅约20kg,严重制约油茶产业的发展。
(二)大果红山茶经济性能
1.果实产量高
据近年测试,大果红山茶果重一般为0.3~0.8kg,成年树单株产果45~100kg,一般每667m²产2500~3500kg鲜果。
2.单位面积产油量高
大果红山茶产干籽率为8.2%出油率约53%,一般每667m²林地可产茶油100kg,比普通油茶品种高数倍之多。从产油量来说,大果红山茶是十分珍贵的木本油料植物资源。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对身体的关注度也日益加强。食用油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必需品,而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的植物油更受大家的青睐。山茶果便是既可加工成安全、营养、卫生的优质食用油,也可以精制成具有医疗、保健功能的油品,且果实生物产量高,大量的果壳及榨油后的麸饼还可用作提取茶皂素、糠醛、木糖醇等紧缺化工原料,提取后的废渣可加工成固体生物质能燃料,是潜在的高产能源植物,发展油茶种植前景远大。文章对广西东北部地区发展大果红山茶种植的前景进行分析,希望对地方经济有所帮助。
4.果树生长周期长,是宜林荒山开发不可多得的优选项目。该油茶嫁接苗3~4年开始开花、挂果,6~8年进入盛产期,产果期长达100年以上。
2.1.5大果红山茶开发前景
2.1.6大果红山茶物候期
2.2目的及意义
2.2.1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课题来源于大众科技项目,特高产油茶——大果红山茶,【文章编号】1008—1151(2008)03—0102—01和梧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梧科字[2009]46号)藤县大果红山茶形态特征和经济性状调查。
2大果红山茶
2.1.大果红山茶及其物候期概况
21.1大果红山茶起源
大果红山茶Cammellia magnocarpa (Hu et Huang)H.T.Chang是在近年得到重视的油茶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天平镇有成片的原始茶林分布。多年观察表明,与现有的主栽油茶品种相比,该油茶品种在果实产量、产油量等有十分突出的表现,有望成为该区重要的食用油资源,对广西农作物以及经济林的结构调整也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大果红山茶为中国栽培的14个油茶主要种群之一,也是集食用、药用、观赏绿化等综合利用价值较高的山茶优良品种,大果红山茶既具有适应性广,抗旱耐寒耐贫瘠等优异的植物特性。大果红山茶是在近年得到重视的油茶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天平镇有成片的原始茶林分布,大果红山茶是在近年得到重视的油茶种,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其主要分布区为广西藤县等地,多年观察表明,与现有的主栽油茶品种相比,该油茶品种在单位面积产量、产油量以及优质等方面有十分突出的表现,按照GB11765-2003各项指标检测,大果红山茶的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87.8%~90.2%,各项指标均符合或超过压榨油茶籽一级食用油标准,尤其是该茶油无苦涩味,可即榨即食,气味香醇,能与花生油相媲美,符合我国居民的食用油消费习惯。此外,大果红山茶花期长,具极高的观赏价值,适用于城市公园,旅游景区和社区美化.极具开发利用潜力。
2.1.3大果红山茶植物学特征
2.1.4大果红山茶主要经济特征
1.大果红山茶果实产量高。鲜果单果重0.6~0.8千克,收获时单株有果60~100个,一般每亩可产鲜茶果2000~2500千克,是其他油山茶产量的几倍。
2.产油量高,经济效益显著。据实际资料显示,每亩大果红山茶可产优质茶油80~150千克,油产量比普通白花茶油高产6倍以上。按产地目前油价每公斤50元计,每亩收入4000元~7500元,且供不应求,经济效益非常好。如果加工成精制油、医疗用油、保健油等特制油品,经济效益更加理想
(三)大果红山茶介绍
1.大果红山茶的来源。大果红山茶Cammellia magnocarpa (Hu et Huang)H.T.Chang是在近年得到重视的油茶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天平镇有成片的原始茶林分布。多年观察表明,与现有的主栽油茶品种相比,该油茶品种在果实产量、产油量等有十分突出的表现,有望成为该区重要的食用油资源,对广西农作物以及经济林的结构调整也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三)开发应用前景
1.大果红山茶茶籽油可加工成安全、营养、卫生、保健的优质食用油,也可进行副产品深加工开发利用。
2.与其它油茶物种相比,其无可比拟的高产特性,容易成为潜在的油茶更新换代品种。
3.广西有大量的合适种植油茶的宜林荒山,加上油茶是防火耐火树种,其产品是果实,大面积推广种植符合退耕还林、荒山绿化等国家有关政策。
1.1.2中国油茶情况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也是我国南方省
区林业建设一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势资源,分布在北纬18‘28~34’34,东经
100’0’~122‘0’,在我国福建、广东、广西、湖南、云南、贵
州等省区的广大丘陵山地有良好的生产基础,具有悠久的栽
培历史、分布区域广、栽培面积大、用途多等特点。现有油
特高产油茶-----大果红山茶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也是我国南方省区林业建设一大优势资源,分布在北纬18°28~34°34,东经100°0'~122°0',在我国福建、广东、广西、湖南、云南、贵州等省区的广大丘陵山地有良好的生产基础,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分布区域广、栽培面积大、用途多等特点。现有油茶栽种面积达366.67万hm²,为我国食用植物油产量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油茶的果实产量及产油量较低,一般每667m²产油量仅20~30kg,使经营油茶生产的农民无法取得较高的比较经济效益,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油茶生产。因此,利用多种技术手段提高油茶的经济产量,是发展我国油茶生产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
(2)大果红山茶的分布:
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附近的桂东南、湘南、赣南等南岭山区。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下山丘或半山丘。稍高海拔地区也能适度生长。
(3)大果红山茶的习性:大果红花山茶喜温暖,怕寒冷,要求年平均气温12~18℃,花期平均气温为12~13℃。抗寒能力较强,在零下5~10℃的气温下也能正常开花。突然的低温或晚霜、狂风暴雨、冰冻会造成落花、落果。要求有较充足的阳光,否则只长枝叶,结果少,含油率低。要求水分充足,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但花期连续降雨会影响授粉。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一般适宜土层深厚的酸性土,PH值4.5~7范围内都能生长,以 PH值5~6.5为最适宜地区,而不适于石块多和土质坚硬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