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1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导学案

六年级1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导学案
六年级1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导学案

樊城区学校六年级语文导学案

1、课题: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课型:阅读课课时2 课时(第1课时:导学、独学、对学、群学);第2课时(预展大展示、评学)

学习目标:1、我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我能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我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重点难点:1、我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我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

当堂测评分层达标落实基础★

1、佳句赏析。

①、问其故

②、及其日中如探汤

③、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④、孰为汝多知乎?

2、背诵课文。

发展能力★★

3、情感体验

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提升素养★★★、

4、阅读一些生活中善于观察、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故事。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潼川二小勾小玉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潼川二小勾小玉 [教材简析]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中的一篇文言课文。文章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执一词争执不下。就连象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渗透了要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也说明了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实事求是的道理。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借助《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学生将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习语言文字的信心,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准备]:课件,课文动画朗读,课文内容,重点词语、句子及其意思。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激起学生辩论: 教师: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今年多少岁?要说出自己的理由。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并说出理由。 2、导入: 教师:大家刚才辩论得真激烈,不过答案老师会在下课时告诉大家,而且要看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与辩论有关的文章-----《两小儿辩日》。(教师板书题目,学生读题。) 二、质疑:从课题中你已经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三、过渡:教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那场两千多年前的辩论,相信聪明、

爱动脑筋的孩子一定会找到满意的答案的。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此环节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通过一个看似不经意的话题,激起了学生的辩论,自然引入课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初读课文。 1、教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读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 2、读了课文后,文中除了写了两个小孩,还有谁?(教师板书:一儿、一儿、孔子) 3、以前你对孔子有哪些了解,能给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吗?(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可以是孔子生平、言论等。) 4、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5、教师:刚才同学们第一次读课文,读的时候有什么困难吗? 学生:说说朗读中的困难。(如:不易断句,有些不顺口等。) 6、教师:大家在学习中能善于发现问题,很好。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课文朗读,大家想不想听。(课件:动画情景,课文朗读) 教师:大家认真听朗读,看看别人是怎么停顿、断句的,认为必要的,还可以在书上作上记号。 学生:听朗读,作记号。 7、教师:有收获吗?学生:交流在朗读上的收获。(如某些地方的停顿、断句、某个字的读音,语气等。) 8、教师对个别难的地方重点指导。 课件出示: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教案

《两小儿辩日》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十一册第26课 二、设计理念 1、以新课程理论为导向,构建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 2、以文言文特点为根本,构建目的要求和能力结构 三、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根据注释理解文章。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等道理。 四、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太阳与地球之间关系方面的资料。 2、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感知大家风范,激发学习热情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从古代有哪些有名的人物?是的,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人们称为圣人。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圣人,有一次竟被两个小孩的问题所难倒。大家一定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在他的《列子》这本书中,将这件事记录了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说说题目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导入和对孔子生平事迹的介绍,让学生初步感知作为一代思想家、教育家的孔子的大家风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导入下文。 (二)以读为本,目的明确,层次清楚 1、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 2、大家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把课文读一遍,注意句子的停顿。(出示课文课件,在需要停顿的地方打上“/”,学生在书上做好记号,练读。)

3、读准字音停顿后,边读课文边看后面的注释,把课文读懂,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以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 4、请几位同学将课文读一下,学生评议。 5、教师把诗文范读一遍,学生评议。 6、出示课件,让学生带着三个问题读课文,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 A、课文讲的是两个小儿在争论() ①、太阳离人的远近问题。 ②、太阳在不同的时候的大小问题。 ③、太阳在不同的时候的冷热问题。 B、对这一问题,两小儿的看法截然不同,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画上“——”。 C、两个小孩的理由各是什么?分别用()、<>标出文中相关的语句。 7、已做好的同学可以相互交流。指名回答问题。 8、第三四小节是这篇课文的重点,着重阐述

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两小儿辩日》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1.提出要求,学生尝试读准确、读通顺、读出停顿和韵律。 2.同桌互读,互查互帮。 3.展示自己读得好的一段或一句,相机指导。 4.师范读。 5.齐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义。 1.结合插图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看课后注释,把课文读懂,知道课文讲了几个人,讲了他们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懂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组内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记下来,等会儿在全班交流。 3.组织交流。先由小组长交流本线不懂的问题,再抽几位学生说说整篇文章的大意。 4.课件出示问题:学生带着这四个问题再读课文,并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5.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并注意重点语句的朗读指导。 6.分组齐读3、4小节。 7.他们争执不下,就去问谁?孔子给他们怎样判决的? 四、研读课文,感悟寓意。 1.两小儿争辩的问题究竟怎样解答?能难倒古代的圣人孔子,而难不倒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孩子们,你们愿意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帮他们解答吗? 2.学生汇报自己查找的资料和对问题的解答。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和讨论,你们从课文中受到什么启示?

一儿:远(凉)近(热)

语气。) 5.全班放声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义。 1.结合插图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看课后注释,把课文读懂,知道课文讲了几个人,讲了他们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懂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组内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记下来,等会儿在全班交流。 3.组织交流。先由小组长交流本线不懂的问题,再抽几位学生说说整篇文章的大意。 4.课件出示问题:学生带着这四个问题再读课文,并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1)释带点的字,并说出这句话的意思。 a.问其故。 b.及其日中如探汤。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孰为汝多知? (2)课文讲的是两个小孩在争辩()问题。 a.太阳离人的远近问题。 b.太阳在不同时候的大小问题。 c.太阳的不同时候的冷热问题。 (3)对这一问题,两个小儿的看法截然想反,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画出来。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S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两小儿辩日》 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洛阳伊滨区诸葛镇司马小学张秀丽 10.《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故事蕴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以“辩”为眼,初识“辩日”。 1、板书“辩”字,学生组词。 争辩辩论辩斗辩驳等 2、出示课件图片,今天要学习的文章中“辩斗”的人是谁?辩斗的话题是什么? 3、适时补充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 二、明确目标,回顾方法。 讲述:这是一篇文言文,之前学习《夸父逐日》时我们总结过文言文的

学习方法,谁来说一下?出示课件 1、读通全文 2、读懂意思 3、明晰道理 三、检查预习,读通全文。 1、指名朗读 2、正音; 孰为汝多知乎 3、听范读,注意断句、停顿。 4、学生试着练习读 5、同桌互读,评价。 6、齐读 四、深入理解,读懂意思。 1、提出学习要求: 讲述:课文你们读得真好,现在看书,结合书下注释和你自己查阅的资料,想想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可以提出来和大家交流。 2、交流:说说你已经知道了哪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3、总结方法:你们是怎么理解到这些句子的意思的? 学生:交流方法。(如结合课后注释,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已有知识、多读等。) 4、还有不理解的词句吗?谁来帮帮他?(让学生知识资源互补。) (学生回答时,教师课件出示“车盖”、“盘盂”图片、“汤”的拓展词语“赴汤蹈火”) 5、增加难度、讲述故事。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两则》作业本答案

1 文言文两则 一、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1、孰.(shú√ shǔ)为汝.(rǔ√ nǚ)多知乎 2、为是其智.(zhīzhì√)弗若与 二、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之”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的不同含义: ①助词,相当于“的”;②代词,代指某人或某事;③动词,表示“去、往”的意思。 1、奕秋,通国之.善弈者也。(①) 2、一人虽听之.(②) 3、思援弓缴而射之.(②)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②) 5、送孟浩然之.广陵(③) 三、品读课文,完成练习。 (一)学弈 弈秋,通国 ..(全国)之善.(擅长)弈.(下棋)者也。使弈秋诲.(教导)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拉)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一起)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

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文中带点字、词的意思,并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2、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奕秋学下围棋,一人专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结果后一个人的棋艺比不上前一个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做事都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3、联系课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是因为他(后一个人)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二)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原因)。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热水),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判断)也。 两小儿笑曰:“孰.(谁)为汝多知乎?” 1、解释文中带点字、词的意思,并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师教学用书文言文两则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师教学用书文言文两则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师教学用书1文言文两则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这两篇文言文的内容都是中国古代故事,内容和道理比较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涵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选编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字词句的大概意思,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明白文中所讲的道理,并受到一些启发。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

思。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了,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所以要把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 2.词句解析。(1)对句子的理解。①思援弓缴而射之这一句是写后一个人学弈时的表现,他虽然看上去在听弈秋教导,心里却在想拉弓箭射天鹅。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叙述,使结论水到渠成,具有说服力。②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这是《学弈》一文的结语,对文中所讲的事情作了结论而未论证,但论证已包含于叙事之中。抓住前面一句“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读懂“弗若之”的原因,明白专心致志地做事和三心二意地做事,结果是完全不相同的。为了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③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这是一小孩在争辩时的观点,他是凭自己所观察到不同时间太阳大小的变化所做出的判断。④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是另一小孩在争辩中的观点,是根据不同时间太阳照在身上的凉热感觉得出结论的。⑤孰为汝多知乎?这是两个小孩见孔圣人不能裁决,笑着说的话──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本句采用反问的句式,表现出两个小孩的天真可爱。 3.参考译文。学弈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

《两小儿辩日》导学案及答案

两小儿辩日课文精讲 〖主干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辩斗()()车盖()盘盂()探汤() 沧沧凉凉()孰()汝() 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见两小儿辩斗辩斗: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去: ③及日中如探汤汤: ④孔子不能决也决: ⑤孰为汝多知乎孰:汝: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②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③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4、文学常识填空。 《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____,该书相传为战国时的______所作。 5、《两小儿辩日》一文中两个小孩围绕着什么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点击思维〗 1、注意“斗”是多音字,此处不要读成了三声;“汝”不要误读为“nǚ”。 2、古代汉语中很多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别,不能混为一谈。如:“去”现在一般指到某个地方,而在本文中却是“距离”的意思。 3、第一句注意“日初远”“日中时近”翻译要具体;第二句注意“为”的意思;第三句注意“探汤”的翻译方式。 4、你知道吗?《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寓言。如《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纪昌学射》等都出自该书。 5、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 【规律方法】 〖理清结构〗 两小儿辩日 日初:车盖→近者大日初近 孔子日中:盘盂→远者小日中远孰为汝 不能日初:沧沧凉凉→远者凉日初远多知乎 决也日中:如探汤→近者热日中近 〖语言特色〗 本文语言简洁,事中见理,善于运用比喻。如写两小儿论辩“太阳远近”这一现象的时候,一方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说明太阳形状的大小,结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结论的理由说清了;一方从感觉出发,以“如探汤”作比,结合“日初”和“日中”来说,也把理由说清了。由于作者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把握重点〗 一、重点文言词语 (1)辩斗:辩论,争论。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两则教案

1文言文两则 1 备课人赖桂萍 2 学习目标 3 知识与能力:读准每个字的读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 过程与方法: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5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6 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7 教学重难点 8 理解文言文的释意,体会作者的主旨,感悟阐述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示。9 教法学法:根据注释理解故事内容,感悟道理。 10 教具准备: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2.多媒体课件《学奕》、《两11 小儿辨日》 12 课时安排:2课时 13 教学流程: 14 第一课时 15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6 1.回顾引入 17 同学们,还记得《伯牙绝弦》吗? 18 2.教师谈话:是的,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19 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20 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21 课题。 22 3.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23 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多媒体课件出24 示《学奕》(师板书:学弈)介绍孟子资料(课件出示孟子资料)。 25

4.师生共同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课件出示:“弈”, 26 27 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28 不限于下围棋。) 29 5.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1)谁学下棋?(2)怎么学30 下棋?(3)学得结果怎么样?(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1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 32 33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34 顿要得当。多媒体课件出示原文以及朗读节奏,,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35 3.学生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 36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37 5.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38 39 1.(多媒体出示自学提纲)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40 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学弈)(两小儿辩日)》导学案

文言文两则 《学弈》、《两小儿辩日》 学习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学习准备: 学生可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初步了解孔子、孟子的生平。 课时:建议两课时,也可以根据学情适当划分学习内容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航: 课文导读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杨氏之子》、《伯牙绝弦》这两篇文言文吗?课文短小精悍,却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深刻的启发。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曾经是怎样学习的?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今天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两则新的文言文,看看从这两个小故事中,你又能感悟到什么?明白怎样的道理呢? 基础达标 1、结合课文语言环境,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学弈.()惟.()鸿鹄.()缴.()弗.()矣.()与.()盘盂()沧.()沧凉凉 孰.()为汝.()多知乎? 2、在括号里写出加点词的意思,再回答问题。 弈.( )秋,通国 ..( )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 ) 二人弈,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 )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 ..(hú)( )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 )俱.( )学,弗(f ú)若之矣(yǐ)。为是其.( )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3、联系课文注释,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②虽与之俱学,弗(fú)若之矣(yǐ)。 ③为是其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④“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⑤:“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4、我知道《学弈》写了 《两小儿辩日》写了 。我的疑惑:通过读书我有疑惑要和同学、老师探讨: 疑惑一: 疑惑二: 挑战自我:如果你学有余力,可以尝试完成下面内容。 1、背诵课文。 2、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从故事中悟出的道理。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列两则短文回答问题。 (一)郑人买履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两则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两则练习题及答 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文言文两则》练习题 《学弈》 字词荟萃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诲.( )二人奕 鸿.( )鹄. ( )将至 虽与之俱.( )学,弗.( )若之矣. ( )。 2.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1) 使弈.(yì yí)秋诲.(huì huǐ)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 (wéi wèi )听。 (2) 为.(wéi wèi )是其智弗.(fó fú)若与. (yú yǔ) (3) (4) 弗若之矣. (yǐ yì)。 (5) 鸿鹄. (hú háo ) (6) 思援弓缴. (zhuó jiǎo )而射之 (7) 曰. (rì yuē):非/然也。 3. 形近字组词。 弈( ) 诲( ) 俱( ) 援( ) 奕( ) 悔( ) 惧( ) 缓( ) 4. 选字填空。 诲 悔 (1) 我会牢记老师的教( )的。

(2)对以前的事,他感到很后()。 至致 (3)他离开后()今还没有来信。 (4)由于他粗心大意,()使公司损失一百万。 5.写出意思与“专心致志”相近的四字词语: ()()()6.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通国()之善()弈者也(2)使弈秋诲()二人弈()(3)惟()弈秋之为听 (4)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5)思援()弓缴()而射之(6)虽与之俱()学 (7)为是其智()弗若()与? (8) (9)非然()也 7.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句段集锦 8.用“/”划分朗读节奏。 (1)使弈秋诲二人弈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公开课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下列词字句的读音和意思 东游、故、去、车盖、盘孟、探汤、孰为汝多智乎2、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流利地朗读古文的能力,并达到熟读成诵。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2、引导学生体会《两小儿辩日》中所体现的古代劳动人民认识自然,探求真理、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求真美。 【学法引导】 1、这则故事生动活泼,又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然后在加强诵读训练的同时,指导学生复述故事,并结合印发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讨论时,学生可能会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这样可以开阔学

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文中涉及的有关科学常识、历史典故等,教师将有关材料印发给学生。 3、掌握“东游、故、去、车盖、盘孟”等词语的意思。【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是朗读短文,并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指导学生在熟读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同时指出自己对此事的看法。 2、难点是《两小儿辩日》的思想内涵。 解决办法:将短文中三者的言行与复杂的科学知识作比较,体会古人对知识的执著探索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1、涉及的科学常识、历史典故、课后堂练习等打印资料。 2、多媒体课件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 2、引导学生自行疏通文章,达到能够复述的程度。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文章,力争达到当堂背诵. 4、在对故事内容加深理解的同时,引导学生阐述故事所说

六年级下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文言文两则教 学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六年级下《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内容,重点词语、句子及其意思。 教学时间:2课时 整体设计意图:

两则故事语言简洁,事中见理,善于运用比喻,比较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学本课,我采取从“学”和“辩”字入手展开教学。通过反复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学弈》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3、介绍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他的诗句我们熟悉的有: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4《文言文两则》教案

14《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

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 ⑴谁学下棋?⑵怎么学下棋?⑶学得结果怎么样?⑷《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5.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

两小儿辩日导学案

两小儿辩日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感受两小儿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学习重点: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难点:了解课文中蕴涵的哲理。 预习单 一、熟读课文,日积月累 1.根据注释和字典,给下列字注音。 辩斗盘盂沧沧凉凉探汤孰为汝多知乎 2.结合课后注释,看看自己能理解哪些词句的意思? 辩斗:故:以:去:日中: 车盖:及:盂:为: 沧沧凉凉:探汤:决:孰:汝: 3.读通、读熟课文,注意文言文的断句。可以适当加上动作。 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附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二、我的视角 1.读了课文,针对文章题目和内容,我最想研究的问题是: 2.我查找相关科学资料,能帮助孔子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三、背景资料: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汤问》是_列子_所辑注,里面具有许多_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子》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著。御寇是战国时期道教代表人物之一。《列子》本来是列子、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约在战国后期成书。

共学单

延学单 1.自己策划一个话题,学习“两个小儿”提出挑战性的问题,邀请老师、同学或家长参与辩论。 2.延伸阅读 学弈(1) 弈秋(2),通国(3)之(4)善弈者也。使(6)弈秋诲(7)二人弈,其(8)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9);一人虽(10)听之(11),一心以为有鸿鹄(12)将至,思援(13)弓缴(14)而射之。虽与之(15)俱(16)学,弗若(17)之矣。为(18)是其(20)智弗若与(20)?曰(22):非(23)然(24)也。 注释: 弈:下棋。(2)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3)通国:全国。(4)之:的。(5)善:善于,擅长。(6)使:让。(7)诲:教导。(8)其:其中。(9)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10)虽:虽然。(11)之:指弈秋的教导。(12)鸿鹄:天鹅。(13)援:引,拉。(14)缴:本课指有丝绳的箭。(15)之:他,指前一个人。 (16)俱:一起。(17)弗若:不如。(18)矣:了。(19)为:谓,说。(20)其:他,指后一个人。(21)与:吗。(22)曰:说。(23)非:不是。(24)然:这样。 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 2.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两则》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14 课《文言文两则》教案 教学目标 1. 会写“援、射”等 6 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能根据注释疏通全文, 了解故事内容。 4. 理解重点词句, 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学习《两小儿辩日》时, 了解两个小孩的观点以及他们的依据。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1.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下棋吧?来说说你们学习下棋(围棋或者象棋)时有什么感悟吧!( 唤起学生对下棋场面的回忆, 从而进入 课文。) 2. 板书课题。说说“弈”指什么, “学弈”又是什么意思。 3.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告子上》里面的一篇文章, 看看两个学生跟随他们的老师弈秋一起学习下棋时, 分别取得了怎样的学习效果。 二、初读课文, 扫清字词障碍。 1. 提出读书要求: 大声朗读课文, 组成小组, 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 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弈(y ì)秋弓缴(zhuó) 3. 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援” “射”“俱” , 并且在黑板上的方格中示范。 三、再读课文, 走近作者, 正确断句。 1. 作者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 字子舆。他认为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 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等论点, 著作《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2.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 本文是他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程度的问题时举的一个案例。 3. 弈秋, 通国/ 之善弈者也。使弈秋/ 诲二人弈,其一人/ 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 虽听之,一心以为/ 有鸿鹄将至, 思/ 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 弗若之矣。为是/其智/ 弗若与?曰:非/ 然也。 四、通读课文, 感知整体。 1. 默读课文,并根据注释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 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两个学生跟同一位老师学习, 因为两人学习态度不同, 产生的结果也不同。) 3. 通读课文,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 作者意图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及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及实录[教学简案]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利用课后注释和查字典的方式疏通文意, 2.培养学生朗读、背诵文言文的能力和比较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读出古文的韵味,理解孔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两小儿勤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 学法引导: 读熟课文,看注释理解句意,不懂得意思教师点拨,体会课文内容,两儿争辩的是什么内容,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结合资料,用科学知识回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做学问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教学教法: 乐读趣学自主感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引题、释题。 1.两个辛字中间加上什么分别可构成一个怎样的字?

2.区分“分辩”和“分辨”的意思,引出课题,生读课题,释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课前预习课文。能说一说读古文的感觉吗? 2.想听老师读读吗?师范读,提出倾听要求(课件出示原文)3.听懂些什么吗?(从读法上) 4.教师领读,(课件出示有停顿提示的原文) 5.学生自由练读,选择自己认为读的最好的一句或一段读给大家听[师随机点拨]全班大声齐读课文。 6.读通顺后,解决刚才学生读古文时困难中难读这一点,学生提出解决办法老师并相机板书 三、质疑,指导学法。 1.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会怎样?”而通过刚才咱们那么几遍的读,你知道他们在辩论太阳的什么呢?你是怎么读懂的? 2.让学生区分文言文和白话文不同之处,从而总结出学习本课的学习目标,[师板书] 3.让学生总结出完成学习目标所要采用的方法,更进一步指明如何学习文言文。 四、精读课文,解疑全文。 1.学习第一段,由学生说出整句话的含义,重点让学生理解“游”字。 2.让学生区分两小儿,由此引出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学习第二小节。 ①从“也”字入手,指导学生朗读。

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两则》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两则》教案 教材分析: 《文言文两则》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一篇课文,是学生步入六年级的第一课。课文共包括《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两则故事。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一、教学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是本课的重点。 四、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五、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交流讨论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1)介绍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两则》教案两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两则》教案两篇 篇一 学习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学习准备: 学生可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初步了解孔子、孟子的生平。 课时:建议两课时,也可以根据学情适当划分学习内容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航: 课文导读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杨氏之子》、《伯牙绝弦》这两篇文言文吗?课文短小精悍,却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深刻的启发。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曾经是怎样学习的?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今天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两则新的文言文,看看从这两个小故事中,你又能感悟到什么?明白

怎样的道理呢? 基础达标 1、结合课文语言环境,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学弈( )惟( )鸿鹄( )缴( )弗( )矣( )与( ) ....... 盘盂( )沧( )沧凉凉孰( )为汝( )多知乎? .... 2、在括号里写出加点词的意思,再回答问题。 弈( )秋,通国( )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 ) 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 )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ú)( )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 )俱( )学,弗(fú)若之矣(yǐ)。为是其...... ( )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3、联系课文注释,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②虽与之俱学,弗(fú)若之矣(yǐ)。 ③为是其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④“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⑤:“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同学们挑战自我:如果你学有余力,可以尝试完成下面内容。 1、背诵课文。 2、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从故事中悟出的道理。 同学们,有创意的表达才是生命力的语言,大家不妨走

部编本六年级语文《两小儿辩日》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两小儿辩日》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两小儿辩日》的大致内容,并背诵课文。 2、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说话要有理有据和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理解《两小儿辩日》的大致内容,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说话要有理有据和实事求是的道理。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请生背诵《学弈》。 2.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 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①他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 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 (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 ⑴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①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速要慢,适当停顿,到读通顺为止,。 ②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 ⑵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①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 ②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③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 (译文如下: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⑴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是远是近) ⑵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①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https://www.360docs.net/doc/fd579494.html,]根据形状大小来判断的。②另一小儿的观点是: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温度来判断的。) ⑶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⑷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 (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①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②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 4.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