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和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和作用

1.特点: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广泛性。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除极少数汉奸和卖国贼以外,各阶级阶层都包括在统一战线内,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复杂性.。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和作。国民党政策的变化,使统一战线内存在严重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在复杂的情况下,坚持了正确的策略。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长期性。中日民族矛盾以及中日两国的特点。决定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就长期存在。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有力的国际环境。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线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

2.作用:

(1)抗日战争胜利的保证。两个战场在客观上互相配合,全民族以抗日为目标形成统一战线,经过八年抗战取得胜利。(2)。有利于人民力量的壮大。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抗日力量发展壮大,坚持以斗争求团结,抗日爱国人士要求和共产党合作。(3)。为后来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和政权建设等方面提供了经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最重要经验。“三三制”等也为以后多党合作提供历史借鉴。

二、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战爆发前,中共召开了哪两次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会议?这两次会议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产生了什么重大的影响?

答: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

1)“八七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领导,确立了开展革命和武装反

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从此出现了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革命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逐渐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革命道路,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好夺取城市的道路。

2)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领导,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好党中

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的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从此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三、1935年以后,中日民族矛盾如何上升为主要矛盾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主张?

产生了什么影响?

1)上升: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华北事变,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伪满洲国,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主张:中国共产党在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中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博得全国各界爱国人士的拥护。

3)影响:北平的爱国学生掀起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运动,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逼蒋抗日。经过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揭开国共两党有内战到和平,有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四、比较中国共产党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在内容上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分析它们给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各带来什么影响?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1)侧重点不同:1)过渡时期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侧重于工业化这个主体,逐步实现三大改造作为两翼,力求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侧重于多快好省的“快”字,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反对“保守”,大炼钢,以粮为钢。影响: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全国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工业建设,同时完成了工业改造,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由于工作过粗过急也遗留了一些问题。1958年总路线提出后,党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工业以钢为纲,农业方面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国家面临建国后最严重的困难。

启示:经济建设总路线的制定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五、建国以后,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形成了哪些正确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又进行了哪些探索?二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答: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对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提出的总路线和经济建设方针,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思想,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等。

邓小平主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一国两制”解决港、澳、台问题。

二者之间是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关系。

六、中国共产党和建设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阶段特征

1,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抗争与探索

(1)第一阶段(1921——1935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逐步结合,共产党处于幼稚时期。

①1921年建党,可以说是把马克思主义搬到中国。(注意认识中共“一大”内容)

②1922年中共“二大”,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③1923年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④1927年“八七”会议,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在一系列的武装起义中总结经验教训,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2)第二阶段(1935-----1949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开始有机结合,共产党开始走向成熟。在革命道路上,确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民主革命道路。

①政权建设方面,确立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并逐步完善了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理论(工农革命政府、“三三制”政权、民主协商等)

②思想建设方面,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形成和确立。包括“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统一战线思想、新民主主义理论等。

③经济建设方面,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的形成与实施

④军队建设和军事理论取得了一定成就。

⑤斗争策略上,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灵活调整策略方针。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探索

(1)第一阶段(1949——1978)的特征与表现

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在照搬苏联模式的过程中开始自主探索,出现曲折和重大失误。

①政治上,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1954年,宪法确立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②经济上,生产关系方面由多种经济所有制并存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逐步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生产力方面,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并曲折发展。

③阶级关系上,剥削阶级被消灭和改造

④社会主要矛盾变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2)第二阶段(1978年至今)的特征与表现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②民主与法制建设有了重大发展

③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变为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并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奋斗目标,

总体来看,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与建设,经历了又“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的过程,经历了由幼稚到成熟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