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和解体教训的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和解体教训的评价苏联经过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逐渐形成了一套经济、政治、文化和对外关系的体制 ,也就是人们称为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简称苏联模式。

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这一模式中的某些做法也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本国经济实行一定程度的宏观调控提供了借鉴。苏联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苏联国民文化素质普遍得到提高,不但扫除了文盲,而且培养了大批各方面的专家。

由于这一模式的形成同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它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了巨大作用,使苏联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它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对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刻影响,促进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形成了足以同资本主义相抗衡的社会主义阵营。但是,苏联模式也存在着它的弊端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经济方面:苏联高度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形成与30年代在发展进程中显示过巨大的优越性,创造过公认的历史功绩,使苏联得以成为第二个超级大国。但这种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有很大的缺陷和弊病,不能够充分发挥地方、企业以及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活力与生气;不能够及时地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经济效益,使经济发展始终处于一种粗放经营的状态;不能够正确地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

济的全面发展,消费品生产比例过低,使苏联人民的生活始终不能实现由小康向富裕的转变;不能够全面地对外开放,吸取世界各国之长为自己所用。这样,必然使自己由停滞变为落后,陷入经济困境之中而难以自拔。正是这种体制,使得苏联的经济搞不好,上不去。这是苏联机体的深层次的原因。

政治方面:苏联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其一是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执政党没有找到如何管好党和参与国家管理的途径。苏共长期的执政地位加上法制不健全,没有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使党内民主遭到破坏,党严重脱离群众;在党内还难免有各种不良分子,他们以共产党员的身份,利用自己的职权,干出各种违法乱纪的事情,严重地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败坏党的声誉和形象,引起人民的不满以至痛恨。其二是权力过分集中。权力集中于党和领导干部手中,破坏了民主集中制,削弱了社会主义民主,压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趋同”,对苏联的政治体制进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实际上完全采用西方的一套,搞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削弱和取消了苏共的领导地位和执政权力。

文化方面: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苏共就走上了一条文化专制道路,党内教条主义日益严重。在激烈的党内斗争中,斯大林在维护列宁和列宁主义过程中,利用其对列宁主义解释权的特殊地位,泛化、神化列宁主义,致使其严重教条化。同时,在斯大林的默许下,苏联展开了一场空前的神化斯大林的造神运动。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结

合,使斯大林成为党的化身和真理的化身。1956年苏共召开20大,赫鲁晓夫揭露了斯大林时期个人崇拜的错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思想解放。但是,赫鲁晓夫未能克服党内严重地教条主义习气,思想仍处于禁锢之中。勃列日涅夫时期也没有跳出教条主义的框框。后来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又在意识形态领域推行“民主化”、“公开化”、和“多元论”,对西方文化顶礼膜拜,并最终在指导思想上完全背离和抛弃了马克思主义。

对外关系方面:苏联早期即开始采取和平外交政策,先后和爱沙尼亚、立宛、拉脱亚及芬兰订立了和平条约。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开始,大国主义、沙文主义乃至霸权主义逐渐成为贯穿苏联对外政策的一根主线。正是这种霸权主义性质及其种种具体表现,苏联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进入冷战对峙,苏联只重视发展重工业和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经济,对苏联的解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前苏联的解体是20世纪影响深远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它标志着雅尔塔两极体系的终结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低潮的滑入。其原因是复杂的,教训是深刻的。

拨开一些意识形态论战的迷雾,其真正的主要原因实则就是苏联在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中,承担了其资源和国力所无法承担起来的大国责任和国际义务,过重的军事负担、过度的战略扩张与经济的畸形发展,民生的停滞不前,把苏联这个社会主义联盟的巨无霸拖向了自我解体的不归路。为了与西方的龙头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扶持更多的友邦采纳自己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苏联把更多的社会资源

都投向了军工与重工业,而忽视了民生问题的优先解决和不断改善。人民群众日用消费品的投资与生产比例的一直偏低,导致了人民实际生活长期性的低水平徘徊。向共产主义的激进式的穷过渡,使苏联已建成的社会主义制度逐渐失去了它应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社会主义制度不管脱胎于封建社会,还是脱胎于资本主义,它的一个根本使命就是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满足人民各种物质文化上的生活需求。归根结底,社会主义应该比资本主义更能让人民过上更加人道、更加富足、更加民主、更加平等、更加公平的生活。而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并没有给自己制度下的人民提供出他们所想要的这种美好生活。与欧美的巨大生活水平差距,让苏联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在人民中的吸引力一落再落,出逃事件频频发生。如果没有对西方宣传的封锁与自己的人民对西方真实社会的无知,自己的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恐怕早就动摇起来了。

所以,苏联的解体不应一古脑儿地都归罪于戈尔巴乔夫的以“公开性、多党政治”为基本取向的政治改革,以及各加盟共和国不断滋长起来的民族主义分离倾向,而实则发端于自己经济的畸形发展所导致的人民群众实际生活水平的低水平徘徊与其对社会主义信念坚守的渐行渐远。

不追求过多的世界霸权,不承担过多的国际义务,不进行过多的战略扩张,要把主要的资源,国内的也好,国外的也好,以及自己的主要精力都主要用于解决自己国内的民生问题,把让自己的人民过上更加人道、更加富足的生活作为安邦固本的第一要务来抓,这才是在

不同社会制度文明的和平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这就是前苏联的解体所留给我们中国的一个最值得记取的教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