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对中学生优良个性养成的影响-最新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优良个性养成的影响

中学阶段是形成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与获得社会态度、社会角色的严重时期,也是中学生的思想品德与个性由动荡走向成熟,而且极易出现两极分化的阶段。中学生个性的养成是学校、家庭与社会共同作用造就的结果,尤其是家庭因素对中学生优良个性的养成起到最基础和最初的作用,而且可对中学生的一生造成深刻影响。

一、家庭环境对中学生优良个性养成的影响

1.家庭收入

相关研究提出,家庭收入可直接影响中学生的成长发展,主要与其认知功能、学业成就、言语发展、社交能力与康健状况有关,而且这种影响作用会从出生开始延续至成年以后。徐华炳的调查表明,收入大凡或者富有的家庭为子女购买图书与陪伴子女参加展览的频率明明高于家庭贫寒的学生,由此体现家庭收入是中学生物质条件满足程度与环境刺激多少的主要影响因素。其选题表明,经济情况会对中学生价值观与人生观的选择造成影响。

其中,在“你认为人生最大价值是什么?”的问题调查中,中学生的首要选择为摄取财富,分析发现,家庭贫寒学生选择该项的比重相较于富有者高出22.8%,由此可见,贫寒家庭的学生想要摄取财富的欲望更加剧烈,富有家庭学生更倾向于社会价值的实现与个性发展。2.家庭结构

郑立新在调查中提出,独生子女的独立能力与决策能力相对较差。在“同学邀请一起去春游或者参加其他活动”这一选题的调查中,78.2%的独生子女需要征得家人同意后方可前往,而

74.6%的非独生子女可自行决定,通过这一结果可以反映以上观点。独立性与决策能力是中学生形成优良品质的主要表现,而家庭结构例外,中学生品质的养成则出现明明差异,这一点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此外,通过调查重组家庭与单亲家庭的中学生,我们发现,该类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喜欢独处,但害怕孤独;感情稀薄,不能很好地融入到新家庭中;心理与情感上无归属感;对朋友与同学缺乏信任。由此表明,家庭结构对中学生情感心理与行为方式具有严重影响。

3.家庭氛围

据调查,家庭氛围调和的中学生在集体意识、感恩之心、社会公德心、不良情绪应对方面表现优良,69.7%的中学生会主动给老弱病残孕等人让座,76.9%会主动参加集体活动,81.1%表现为感激父母,44.2%会选择正常途径合理宣泄不良情绪。而家庭氛围不调和的中学生中,44.7%的中学生不会让座,66.7%的学生认为供其上学为父母义务,44.4%表示对集体活动厌恶,51.9%的学生在出现不良情绪后选择通过暴力宣泄不悦。由此证实,家庭氛围直接影响中学生的情感心理与道德观念。家庭是学生的栖身之所,也是中学生性格塑造的源头,因此,要想培养中学生的优良个性,家庭是关键。

二、促进中学生优良个性养成的几点建议

中学生是国家级民族发展的未来,通过培养其优良的个性,能够为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支持,因此,针对中学生优良个性培养中的影响因素,并采取科学的指导建议,以强化中学生的教育。

1.营造优良氛围,培植亲子关系

中学生优良个性的养成不仅需要物质方面的满足,更要有精神层次的教育。除了有步骤、有目标、有计划的有形教育之外,“无形教育”发挥的作用更加不可忽视。家庭氛围优良调和对中学生可起到一定的“隐形教育”目的。首先,父母应注意营造调和的家庭氛围。家庭生活中,孩子与父母接触的机会最多,父母的思维、情感与心理因素均会有意无意的对孩子潜移默化的产生影响。所以,父母应重视家庭氛围营造,家庭成员之间要做到和睦相通,互相谅解,并自觉维护家长的优良形象。其次,积极营造喜悦松弛的家庭氛围,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主动与孩子交流沟通,增进父母与孩子间的感情,建立调和友情的亲子关系。此外,父母要主动给予孩子帮助、爱护与关心,听取孩子倾诉,倾听其内心声音,增加互动,培植康健亲切的亲子关系。

2.提高家长素质,树立优良榜样

恩格斯有言,父母发展情况决定着孩子发展能力,家长素质直接影响德育效果,因此家长应全面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与知识水平,严于律己,塑造榜样形象。首先,家长道德品质的提升。家长是孩子最佳的老师,也是德育教育的最

初实施者,其思想品质是家庭德育实施的严重保障。家长应始终保持以身作则与言行一致,通过生活方式、穿衣打扮、交友与处事原则来影响孩子的思想品德,促使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与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逐渐养成优良个性。其次,家长文化素质的提升。家长的处事水平、教育方式、教育能力与家庭生活品质都与其文化素质直接相关。所以,家长应主动加强学习,坚持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升个人文化素质水平。最后,家长心理素质的提升。家长的心理状态与情绪特点会对子女教育的态度与方式造成影响。家长需尊崇中学生人格,掌握必要的中学生心理知识,善于沟通,最大程度的营造民主、和睦与同等的家庭环境。

3.调整施教措施,实施科学教育

培根讲到,要求孩子百依百顺是造成孩子可怜的主要原因。

父母纯正的关心爱护孩子是远远不够的,应在给予孩子体贴的同时,理性客观的分析其心理与思想。中学生处于分外的生理阶段,家长需根据其年龄特征全面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主动疏导其心理障碍,使其保持康健心态,这样才有利于优良个性的形成。同时,家庭德育要讲究方式方法。在坚持连贯性与一致性的基础上实行集中教育与日常渗透,结合鼓励教育与挫折教育。培养中学生在学习并掌握生存技能的同时,具备优良的心态与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既能够适应社会,正确面对困难,又可以填塞自信,勇于承受挫折,“激励”与“惩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促使中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与优势,形成优良个性,走好人生旅途。

三、结束语

中学阶段是优良个性养成的严重阶段,而家庭教育则是促进中学生康健成长的严重环节,和睦的家庭环境有利于中学生康健人格、康健行为与优良个性的构建与养成。因此,父母应有意识的建构调和的家庭环境,以身立教,针对性的调整家庭施教措施,爱中有严,严而有度,从而培养出优异康健的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