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促进社会公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如何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促进社会公平
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活力迸发、注重公平的社会,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解决当前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收入分配问题是当前国民经济面临的重要问题,分配过程向政府倾斜、劳动者报酬偏低、财富过度集中、城乡差距扩大、行业收入差距悬殊、税收再分配功能不足都是现行分配制度不公平的表现,已经影响到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谐社会构建。
关键词:收入分配不公;分配制度改革;可行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不断做大蛋糕的同时,分蛋糕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特别是最近几年在经融海啸的影响下,我国的GDP的增长率还保持在百分之八九之间,远远高于世界其它经济体。但是我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近年一直维持在高位,通货膨胀日益严重。我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居民平均工资增长幅度。分配不公已成为妨碍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一大难题。所以我国的分配制度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我国分配问题的现状
1.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偏低
从收入法核算的GDP看,在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从1995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在此期间,统计口径的调整,是其原因之一。即便考虑这一因素,劳动者报酬占比偏低、下降过快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影响了居民消费的增长。近年来我国储蓄率持续上升,主要是企业储蓄上升的结果。企业储蓄率1992年为13.3%,近年超过20%。对于居民来说一定程度上不是消费相对少了,而是收入水平相对下降了。
2.从国际比较看,在初次分配中我国劳动者占比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而企业盈余则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世界重要经济体的劳动者报酬在GDP中的份额近年一般介于50%到57%之间,比我国2007年39.7%的水平高10~17个百分点。而这些国家的企业营业盈余介于20%~25%之间,比我国31.3%的水平低6~11个百分点。
3.收入分配不公平导致收入差距明显偏大
城乡间、行业间、人群间收入差距扩大,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等问题比较突出,也是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中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城乡差距是导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198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86倍,2007年时达到3.33倍的高位。这说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很大程度上依然反映的是城乡差距问题。行业间收入差距问题日益突出。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各行业间收入水平最高是最低的1.8倍。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除了行业特征和技术密集等合理因素外,当前我国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很大程度上是垄断因素导致的。
4.二次分配的收入调节效果不明显。
1990~2005年基尼系数从0.35上升到0.45,2008年进一步上升到0.48。最高20%的收入组的收入相当于最低20%收入组的8.3倍。这说明二次分配既没有在总量上改善居民的收入状况,也没有在结构上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只是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差距拉大的速度。(以上数据摘自中国新华网)
二、收入分配改革的可行措施
1.进行税制改革,提高财政效率
税制改革关键在于对富有阶层加税的同时对大部分人减税、免税。个税方面提高起征点和高级累进税率,尤其要加大监管力度,严惩偷漏税行为,建立金融实名制度,实现个人乃
至家庭收入信息的透明化,否则高收入者必将游离于自行申报制度之外;生活必需品包含的增值税应实施低税率甚至零税率;降低企业税负,为企业提高劳动者薪酬留下空间;开征遗产税、房产税等财产税调节财富存量的分配;名目繁多的不合理税费对于社会底层尤其是农民而言难以负担,严重干扰其正常经济活动的进行,同样需要减免。减税不但可以进行收入再分配,还能调动人们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创造更多财富。
财政支出要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如保障房、经适房建设,建立公共医疗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增进公众福利的同时也能提高居民消费倾向,提振内需。
2.打破国企对某些行业的垄断,但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首先对垄断行业要放松管制,消除行政性的市场准入壁垒,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经营。其次要创造机会公平,减少乃至消除国企凭借特权取得竞争优势,维护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只有引入竞争机制,才能逐步提高国企的经济效率和管理水平。对于自然性垄断的行业,政府要掌握定价权,对行业利润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管,把过多收益收归国家,对其预算的审查严格把关。在企业内部要健全收入形成机制,管理层的收入要和普通员工的工资挂钩。
这一过程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目前兴起的一股私有化思潮要坚决反对。诚然垄断国企存在利用特权取得竞争优势、收入过高、部分人员贪污腐败的问题,但这类问题的根源在官僚主义,而非国有经济的错误。
3.加大教育支出
根据新福利经济学的观点,直接转移支付对于缩小贫富差距的效果并不好,如发放消费券的方式只是节省了人民一部分消费开支,无法发挥乘数效应的作用。和直接补偿低收入者相比,更合理的方式是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提升其生产效率,从而提高薪酬水平,缩小贫富差距,并使社会底层保有向上流动的机会。改变教育资源在城乡、地区间分配失衡,对广大农民、贫困家庭、中西部地区人民的结构性不公,方能创造教育的机会公平,让出身不再决定命运,使寒族子弟也能靠知识改变命运,长远来看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收入分配公平合理,使贫富两极分化的趋势扭转。并且只有提高劳动者的整体受教育程度,才能满足未来产业升级对人才的需求。
5.扶持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建立现代农业是大势所趋,并且我国的农业只有完成从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才能提高农业效率,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具体来说,要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产品的投人,加快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培养一批具有科学耕作、市场化经营农产品能力的新型农民,引导农民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改变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的传统农业制度,扶持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加快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为增加农民收入,要提高农作物价格,建立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推动农产品流通渠道向多元化转型;向农民提供足够的贷款,增加农业补贴的范围和力度,对农业生产收入免税;做好农产品产量的宏观调控,引导农民科学理性生产,避免供需不平衡引起价格大幅波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编著:陈先达杨耕
2.王小鲁.国民收入分配与灰色收入[Z].
3.国家发改委.促进形成合理的居民收入分配机制[J].宏观经济研究,2009(5).
4.分好“蛋糕”促和谐,怎么看分配不公[N].人民日报,2010-07-09.